【數學】《折線統計圖》教學設計

2021-02-15 17xxw一起學習網

[教學內容]
蘇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

1、使學生經歷用複式折線統計圖描述數據的過程,了解複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能看懂複式折線統計圖所表示的信息,能根據要求完成複式折線統計圖。

2.使學生能根據複式折線統計圖中的信息,進行簡單的分析、比較和判斷、推理,進一步增強統計觀念,提高統計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統計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增強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以及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

1、分別出示表示青島市和昆明市2003年各月降水量的單式條形統計圖。

從圖中你知道了什麼?如果把這兩張統計圖合併成一張,那是怎樣的呢?

2、出示表示青島市和昆明市2003年各月降水量的複式條形統計圖。

說說從圖中你又能知道什麼?重點引導學生對兩個城市的降水量進行比較。說說複式條形統計圖的特點。

3、我們還學過什麼統計圖呢?

揭題:我們已經學習過折線統計圖。今天這節課,我們要繼續學習折線統計圖。

1、分別出示表示青島市和昆明市2003年各月降水量的單式折線統計圖。

根據第一幅統計圖,你能知道些什麼信息?你能根據圖中折線的整體形態,說說青島市2003年各月降水量的變化情況嗎?根據第二幅統計圖,你又能知道些什麼?指名口答。

如果要比較這兩個城市2003年哪個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個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你打算怎麼辦?

以前我們曾經學習過複式條形統計圖,那麼這兩幅統計圖是不是也能合在一起而成為複式折線統計圖呢?

2、出示表示青島市和昆明市2003年各月降水量的複式折線統計圖

你能看懂這幅統計圖嗎?指名學生說說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引導學生思考:從這幅統計圖上,你能很快看出這兩個城市哪個月降水量最接近,哪個月降水量相差最多嗎?你是怎麼想的?

3、從圖中你還能獲得哪些信息?  引導學生多個角度進行觀察、交流。


 1.學生自己審題,獨立思考後,在小組裡交流。

 2.組織全班交流。

(二)、完成練習十三的第1題

1、學生自主審題。

2.討論:你打算先畫表示哪組數據的折線?表示「最高氣溫」的這條折線應畫成實線,還是虛線?

3.學生各自在教材上畫出表示兩組數據的折線。

4、展示學生的作業,互相評價,再進一步修改或完善所畫的統計圖。

5、引導學生看圖回答教材提出的問題。


這節課你學會了哪些知識和本領?有哪些收穫?

你認為複式折線統計圖有什麼特點?製作複式折線統計圖時要注意些什麼?


【更多詳細課件教材,請登錄https://www.17xxw.com/觀看學習】

  About  us  

一起學習網

資訊 · 乾貨 · 資料 · 解疑

  Contact  us  

0531-8871-2766

     商務合作 business@17xxw.com

如果您有合作意向請與我們聯繫吧~

相關焦點

  • 教學研討|《折線統計圖(第1課時)》教學設計
    《折線統計圖(第1課時)》教學設計浙江省諸暨市暨陽小學 盧慧飛(初稿)浙江省諸暨市教育局教研室 湯 驥(統稿)一、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1.能根據統計表正確繪製單式折線統計圖。2.能根據折線統計圖對數據進行分析,對數據的變化做出合理的推測,並能提出和解決數學問題。(二)過程與方法1.通過已有的統計經驗遷移學習單式折線統計圖。2.通過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比較,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優勢。
  • 《單式折線統計圖》教學設計 吳文濤
    黃岡市東坡小學   吳文濤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五年級下冊第104-105頁的內容。教學目標1.通過與條形統計圖的比較,認識折線統計圖,並知道其特徵。教學重點認識折線統計圖,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及優勢,並能根據折線統計圖解決問題和提出問題。教學難點能夠根據折線統計圖數據的變化趨勢,對數據的變化做出合理的推測。
  • 《折線統計圖》教學資源
    《折線統計圖的認識》教學設計  文匯小學     周曉敏[教學內容]  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教科書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lO4頁例1及練習二十六中相關習題的選取。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經歷自主嘗試用折線統計圖表示數據並進行描述、分析的過程。
  • 【小學數學試講】折線統計圖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數學下冊一、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目標】能正確繪製折線統計圖,能根據折線統計圖對數據進行分析解決問題。二、教學重難點【重點】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難點】能對數據的變化做出合理的推測。三、教學方法提問法、講授法、小組討論法。
  • 一課研究之《折線統計圖》教學設計
    2.除了用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來表示,還有其他方法嗎?         引出:折線統計圖。  3.閉上眼睛靜靜地想像下折線統計圖的樣子。    引出課題,板書課題。在生活中,你見過折線統計圖嗎?設計意圖:通過豐富的素材,激活學生的已有經驗,為新知作好孕伏。
  • 一課研究之《折線統計圖》教學實踐與思考
    回顧整節課,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通過觀察、思考、交流、對比自主探究出折線統計圖的特點,並能根據數據的特點選擇合適的統計圖,體會折線統計圖的價值,培養了學生的數據分析能力,發展了學生的統計觀念。教學過程中主要突出了以下幾點:一、把握起點,自然生成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學習新的知識,學習將變得更為有趣和簡單,知識結構也更為牢固。
  • 我怎麼思考《折線統計圖》教學
    我上過平均數,算得上對統計教學有一些體會和想法,提到統計我想第一個詞出現在我腦海中的則是數據,數據是統計的前身和基石,而數據的整理和分析才是統計發展的必然要素,所以我再上折線統計圖時數據怎麼選擇、如何帶領孩子有方向性的分析數據、體會數據背後的意義及作用等等,應該是作為統計課堂的核心思路。
  • 下面兩組數據分別用條形統計圖還是折線統計圖表示更合適
    題目小組討論:下面兩組數據分別用條形統計圖還是折線統計圖表示更合適?(1)五年級學生「五一」度假方式統計如下。圖1(2)民主路小學學生「五一」參加旅遊人數統計如下。圖2普通學生思路:首先,兩題都有「男生」和「女生」兩種數據,所以選用「複式統計圖」。
  • 簡單統計圖,催生智慧源
    同時,教師大膽放手讓學生藉助書本學習新知,學生對新知的關注自然由情景圖轉向統計信息本身,隨著教師的適時輔導,喚醒了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主動建構起有關折線統計圖的新知識。再者,教師十分注意對文本的拓展和延伸,藉助「你有沒有在其它地方見過類似這樣的圖?」的問題情景,讓學生思維的觸角由課堂自然延伸到課外,開掘了教學資源。
  • 優化教學行為 打造高效課堂---《扇形統計圖》磨課與思考
    《扇形統計圖》是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內容,本課教學是在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統計經驗的基礎上,藉助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以及圓和百分數知識,進一步認識小學階段最後一個統計圖的。學生在生活中雖然見過扇形統計圖,但從沒對其進行分析,也不了解扇形統計圖的特點與作用。
  • 青島版六年級數學下冊5.2《綜合運用統計知識解決問題》微課視頻輔導
    (3)8% (4)1教學設計進一步熟悉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與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和長處,知道各類統計圖的主要區別,能靈活選用合適的統計圖表來對相關數據進行描述和分析。過程與方法能綜合應用學過的統計知識,從統計圖中準確提取統計信息,能夠正確解釋統計結果,並作出正確的判斷或簡單的預測。
  • 下面的信息資料中,最適合用折線統計圖表示的是()A學校各班
    題目下面的信息資料中,最適合用折線統計圖表示的是( )A學校各班學生人數 B電腦市場各品牌佔有率C病人某天體溫的變化情況 D小東5次單元考試的成績普通學生思路:A選項重點在於人數,即數量,而「條形統計圖最大優勢是可以清楚地反映數量的多少。」
  • (北師版)小學五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
    (五) 了解複式條形統計圖、複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與作用;能根據需要,選擇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直觀、有效地表示數據;通過實例,進一步理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一組數據的評平均數,並解釋結果的實際意義。(六) 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運用數學進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教學知識間的互相聯繫,體會數學的作用;在與同伴合作和交流的過程中,發展數學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
  • 初中數學:三種統計圖題目難?6張圖片幫你學會
    先給同學們對初中數學三種統計圖進行簡要說明:(1)條形統計圖:條形統計圖是用一個單位長度表示一定的數量,根據數量的多少畫成長短不同的直條,然後把這些直條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起來。條形統計圖作用:從條形統計圖中很容易看出各種數量的多少。(2)折線統計圖:折線統計圖是用一個單位長度表示一定的數量,根據數量的多少描出各點,然後把各點用線段順次連接起來。折線統計圖作用:折線統計圖不但可以表示出數量的多少,而且能夠清楚地表示出數量增減變化的情況。
  • 初中數學《統計調查》教學設計
    教學重點1.能根據具體情境設計適當的抽樣調查方案. 2.了解抽樣調查時樣本的合理選擇.教學難點深刻體會抽樣調查的優點和局限性,了解不同的抽樣可能得到不同的結果.教學過程導入新課師:在上一節課的學習中,我們明白了:如果要了解我們班同學對五類電視節目的喜愛情況,可以用調查問卷的形式對全班進行全面調查,然後利用表格整理數據,還可以用條形圖和扇形圖來描述數據.那麼,如果要了解某個學校2 000名學生對這五類電視節目的喜愛情況,應該怎樣調查呢?
  • 識圖能力:發展學生數據分析觀念的必然需求 ——以「複式條形統計圖」中的圖表為例
    從教20多年來,一直致力於小學數學教學研究,執教《軸對稱圖形》榮獲福建省第十六屆小學數學「問題解決」課題研究現場教學觀摩研討會優質課一等獎;撰寫的多篇教學論文、教學設計在全國、省級獲獎或CN刊物發表;承擔省、市、區級課題主持人;所指導的青年教師多次在省、市級公開教學中獲獎。她一直紮根於課堂教學第一線,追尋「以德潤心 舉善澤人」的教育格言,創造孩子們喜歡的數學課堂。
  • 六年級數學《扇形統計圖》單元測評卷,基礎題,附答案
    六年級的同學已經學完了第七單元《扇形統計圖》的內容,這個單元的內容較為簡單。同學們通過對這單元的學習,學會認識扇形統計圖,知道它所表示的意義,了解扇形統計圖的作用以及能根據扇形統計圖提出數學問題並解決問題,從而幫助同學們體會統計方法與統計思想。
  • 「三用」視域下的數學建模教學
    」統領下按數學建模的基本步驟展開數學建模教學,提升學生的數學建模素養。3 學生認知分析學生熟悉「包裝彩繩」問題的生活背景,也具有一定的綑紮經驗.他們有把空間上折線長度問題通過翻折轉化平面內折線長度問題的經驗,有利用兩點間線段最短求平面折線最小值的經驗.由於數學教學長期存在「去頭去尾燒中段」現象,並且忽視數學建模和數學探究教學,同時由於學生習慣於獨立學習而不習慣於合作學習、習慣於紙筆演算而不習慣於動手實踐
  • 六年級數學上冊第七單元《扇形統計圖》練習題,看圖找信息是關鍵
    六年級數學上冊一共有八個單元,其中第七單元是扇形統計圖。扇形統計圖是區別於折線統計圖與條形統計圖的一種數據表示方式。在學習扇形統計圖的時候,要掌握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它能直接反應部分與整體的關係。扇形統計圖的題目很多時候還會和折線統計圖或者條形統計圖一起進行考查。第一題:圖中是李明每天的作息時間安排,一共分了7塊。第1問中求做作業的時間是一天的8%,也就是24的8%,所以是24×8%=1.92小時,還能得到很多信息,只要是從圖表中獲得的信息都可以。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來,李明每天做作業的時間比較少,活動和其他時間比較長,有一些不合理。
  • 《在路上——北大附小教學案例解析》數學.科任
    北大附小的老師們用筆記錄下這些風景和故事,記錄下這些人和事,這裡飽含著歡笑、感動,飽含著激情、活力,蘊含著寧靜、真誠,蘊含著善良、溫暖……  章節目錄:  為有源頭活水來--《左和右》的教學設計 田 碩  3 體驗--統計教學的靈魂--"買書"的教學設計 劉 穎  12 在數學活動中學數學--《認識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