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一:「識」折線統計圖
-認識折線統計圖
師:同學們,老師記錄了喬喬同學跳繩前後心跳次數的情況。
跳繩前:90次;跳繩剛停止:140次;跳繩後1分:110次;跳繩後2分:105次;跳繩後3分:95次;跳繩後4分:90次。
1.老師想要清楚地呈現這些數據,可以用哪些方式?
引出: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
2.除了用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來表示,還有其他方法嗎?
引出:折線統計圖。
3.閉上眼睛靜靜地想像下折線統計圖的樣子。
引出課題,板書課題。
在生活中,你見過折線統計圖嗎?
設計意圖:通過豐富的素材,激活學生的已有經驗,為新知作好孕伏。同時讓學生想像折線統計圖,感悟折線統計圖的直觀表象,引出本節課的主題,為提煉折線統計圖的本質作好準備。
活動二:「讀」折線統計圖
----分析折線統計圖
1.從這個折線統計圖中你讀懂了什麼?完成練習單活動1。
活動要求:
⭐單獨完成練習單活動1
⭐提醒學生完成後同桌互相分享下你的發現。
2.明確點的作用
問題1:剛才老師發現同學們特別認真,寫出了很多發現,誰願意來分享下。
引出點的作用:
(1)點表示數量的多少。
(2)數量越多,點的位置越高,數量越少,點的位置越低。
3.明確線的作用
引出線的作用:
(1)線表示數的增減變化。
(2)線越陡表示變化越多,線越緩表示變化越少。
4.明確圖的作用
引出:看來圖可以幫助我們科學分析,合理預測事物。
5.辨析對比:
剛才同樣的心跳次數可以用統計表,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來表示,請仔細觀察,你覺得他們有什麼共同點?
追問:既然都可以表示具體的數量,為什麼學了條形統計圖,我們還要繼續學習折線統計圖?
設計意圖:通過自主探究、有序交流,讓學生理解藉助折線統計圖中的點可以看出數量的多少,線能幫助看出數量的增減變化與整體變化趨勢,從而進行預測判斷。特別是通過核心問題 — —「點已經能夠幫助我們看出數量的多少了,那為什麼還要把這些點連成線呢」,讓學生充分體驗到折線統計圖中線的優勢。
活動三:「畫」折線統計圖
----繪製折線統計圖
1.畫折線統計圖。
完成練習單活動2(出示下表)
活動要求:
⭐.自己嘗試繪製折線統計圖。
⭐.同桌互相說一說你的繪製過程。
⭐.音樂停止,活動結束
2.收集兩張圖片進行評價,請學生說說兩張統計圖的優缺點,哪裡需要改進。
3.我們一起來總結下繪製折線統計圖的步驟
引出:折線統計圖的步驟:一描;二標;三連。
4.剛才有個同學把零點也連起來了,可以嗎?
引出:它的第一個數據要從它給出的第一個時間開始
5.從這幅圖中你看出了怎樣的變化趨勢?能不能拿出小手比劃下。
6.根據整體的變化趨勢,如果下周一再跳一次你能進行預測嗎?說說理由。
設計意圖:放手讓學生自主畫折線統計圖,並結合素材進行分析、預測等活動,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數據分析能力,加深對摺線統計圖特點的感悟,對他們感受統計的價值、發展數據分析觀念都有一定的促進作,形成讓統計服務於生活的觀念。
活動四:「用」折線統計圖
-折線統計圖的應用
1.體會折線統計圖的不同單位
我們的同學真棒,不僅會看折線統計圖,還會繪製折線統計圖,還會進行預測。有個同學把剛才的圖繪製成這樣,對嗎?同桌互相討論下。
小結:看來我們在分析折線統計圖不能只看折線的平緩情況,還要結合數據進行科學分析。
2.體會不同統計圖的價值
①老師統計了6位同學當前的跳繩情況:
②老師統計了睿睿在跳繩選拔賽的五次跳繩情況:
如果把這兩個表格各自製成統計圖的話,你準備選擇怎樣的統計圖來表示?小組內交流交流 。
引出:原來這些數據是表示多個對象離散的量,它們之間不存在連續的關係,所以不能用折線統計圖表示。
小結:我們在繪製統計圖的時候一定要選擇合適的統計圖。
3.猜測分析,引發新問題
(1)你看,這個折線統計圖可能表示什麼內容?
它的發展趨勢是怎麼樣的?
(2)還可以表示什麼內容,它的發展趨勢是怎麼樣的?
引出:這是本周內瑞安每日最低氣溫統計圖。
老師還帶來了本周內瑞安每日最高氣溫統計圖。
結合這兩幅圖你能看出哪一天的溫差最大?
小結:真棒!你已經猜到我們之後要學習的知識——複式折線統計圖。今天我們學的都是簡單折線統計圖,也叫單式折線統計圖。
設計意圖:通過有層次的練習,增強學生的數據分析能力,進一步增強統計觀念。通過對統計圖的比較與選擇,感受到不同的統計圖有不同的優勢,進一步體會折線統計圖的特點。設計開放性練習,引導學生根據統計圖中折線的走勢尋找生活中可能的事件,有效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拓寬他們的思維空間,對提升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品質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活動五 全課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其實數學不僅是學知識,老師希望同學們在今後的生活中也能把今天的知識運用起來。
設計意圖:對本節課的知識進行一個回顧總結,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