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教學行為 打造高效課堂---《扇形統計圖》磨課與思考

2021-02-13 小語文榕
《扇形統計圖》是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內容,本課教學是在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統計經驗的基礎上,藉助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以及圓和百分數知識,進一步認識小學階段最後一個統計圖的。學生在生活中雖然見過扇形統計圖,但從沒對其進行分析,也不了解扇形統計圖的特點與作用。因此,本節課我們明確了教學目標、任務,確定的教學重點是:看懂扇形統計圖,知道扇形統計圖的特徵,能從統計圖中讀出必要的信息,能根據統計的需要,選擇適合的統計圖。教學難點是:根據統計圖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選擇適當的統計圖來表示數據。

為了讓數學課堂更貼近學生生活,我們充分發掘學生身邊的教學資源。課前讓學生統計自己周六一天的時間安排,繪製相關統計表和統計圖,為引出有關統計數據提供現實背景。同時,課堂上採用真實的數據進行教學,可以引發學生學習興趣,也可以讓學生經歷數據收集、整理的全過程,進一步體會統計的意義和價值。

         為了引出扇形統計圖,試教時我們直接提問「可以用什麼樣的統計圖來表示各個項目佔一天時間的百分比呢?」,學生不明白,反響不大。隨後讓學生親身經歷統計表描繪成條形統計圖和扇形統計圖的過程,而後在對比兩幅圖的異同中突破教學難點,感受學習扇形統計圖的必要性。這樣的過程既抓住了新舊知識的銜接點,也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條形統計圖與扇形統計圖對比)

     教學時,我們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課上通過對話交流、合作探討,發現條形統計圖和扇形統計圖都能在圖形和數據上看出時間的長短,但是條形統計圖是用具體數量表示時間的多少,而扇形統計圖則是用百分數表示某一項在一天中所佔的百分比,初步體會扇形統計圖與其他統計圖在描述數據上的獨特之處,凸顯扇形統計圖存在的必要性。在學生敘述完百分數所表示的意義後,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揭示扇形統計圖可以用來表示各部分數量與總數之間的關係。隨後教師將圓拖動放大、縮小,讓學生發現圓的大小並不影響各部分數量與總數之間的關係,讓學生感知扇形統計圖的變與不變,將知識的學習向縱深邁進。

(尋找條形統計圖與扇形統計圖的異同點)

課內練習是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鞏固所學內容的基本手段之一。本課教學,我們注重課內練習設計的基礎性,幫助學生形成正確思維,掌握扇形統計圖的基礎知識。重視練習的層次性,面向全體兼顧個別差異。同時,我們還重視練習的運用性,激勵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進行實際應用,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例如,練習1:用扇形統計圖表示小明和表哥的數學成績,我們提出了三個問題:

(1)已知總分、百分比,求得分。(如下圖)

(3)為什麼都是90分,所佔的百分比卻不一樣呢?(如下圖)

      通過這三個問題,讓學生學會運用部分數與總數之間的關係,求得總數或部分數。也讓學生理解單位1不同,即使部分量相同,所佔的百分比也不同,感受扇形統計圖作用,培養認真讀題和解題能力。      練習2:統計六年段同學最喜歡的運動項目情況。(如下圖)

  練習2是讓學生根據統計圖中有兩個扇形的圓心角都是直角的特點,發現這兩個扇形一樣大來解決問題。懂得用1或者100%減去其餘項目所佔的百分比,得到所求項目所佔的百分比,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

       練習3:根據統計表,選擇最合適的扇形統計圖。(如下圖)

  練習3 是讓學生通過觀察數據,分析數據中蘊含的數學信息,結合數據特點來選擇最合適的扇形統計圖,這樣的練習不僅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也發展學生的數據意識,培養統計觀念。

     小學階段的學生在生活中接觸到的扇形統計圖比較少,本節課,我們在課堂中給學生補充展示了一些扇形統計圖,內容涵蓋飲食成分、地理知識、衛生醫療等各方面,拓展了學生對生活中扇形統計圖的認識,體會到扇形統計圖在生活中的運用價值。

       扇形統計圖屬於統計學範疇,它是小學階段學習的最後一個統計知識,在課末,教師用一個小視頻將學過的統計知識串聯,讓學生對統計知識有一個系統的理解,滲透統計思想。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好課是「磨」出來的,磨掉了稚嫩和不成熟,收穫了成長與蛻變。當一種新的突破難點的思路出現時,「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從心底油然而生。我們在教學時要吃透教材,讓課堂有「深度」;深入了解學情,讓課堂有「溫度」;研究理念滲透,讓課堂有「高度」。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在教研的路上,我們從未止步!

相關焦點

  • 君翰磨課訓練營丨創新教研磨課堂,高效教學促成長
    這是許多老師和學生共同要面對的問題為強勢建立高效課堂,君翰教育每一堂課,至少歷經7層教研設計,21次打磨演練,每年針對10大考段,16個課程,至少進行8次百人教研大會。近期,君翰教育2020「名師啟航」磨課訓練營如火如荼。
  • 優化教學模式,打造高效課堂
    在教學工作中,教學老師是足夠勤奮、足夠敬業,但美麗之花卻結不出甘甜之果。主要原因是老師的教學方法沒有及時優化,沒有實現「輕負高效」老師們也認識到優化教學的重要性,只是沒有時間和精力來研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師長期實踐探索,厚積薄發。通過以下幾點,讓老師在課堂教學中提高效率。
  • 我怎麼思考《折線統計圖》教學
    【聽完這首歌,看完這篇文】我相信文字的力量,所以我選擇從自己錯誤的經歷中尋求對的方向,從課堂的一點一滴裡找到我的幸福感和職業認同感,選擇課堂基本實錄、教學思考和一些對話實錄,完全在我自己的角度、感受和認知裡面,和我接觸的孩子一起學習! 我怎麼思考《折線統計圖》教學    久未動筆,肯定不是好事。
  • 為了參與教學大賽,教師反覆磨課真的有意義麼,磨課到底磨什麼
    這則案例反映了磨課中的一些普遍問題。磨課通常是由學校(或學科教研組)組織的集體性推敲教學設計、提升教學質量的教研活動。一次好的磨課能較好地發揮教學研究中教師同伴互助的作用,促進教師個體和群體教學智慧的提升。而上述案例中暴露出的問題在磨課中也不鮮見,值得我們關注和思考。思考一:磨課僅有同伴互助,夠嗎?
  • 點亮教學智慧 拓展課程視野——《分數除法解決問題》磨課與思考
    每一次的磨課經歷都能讓執教者更明晰教材、掌握策略、領悟道理,在不經意間更新了教育觀念、提高了思想認識,提升了教學水平,所以是「累,並快樂著!」  此次教學人教版六年級上冊《分數除法解決問題》,我們與集備組老師共同研討、集思廣議,最終形成教學方案。現結合此次磨課歷程,提出幾點思考與大家交流。 《分數除法解決問題》(例7)雖然採用的素材是「工程問題」,但並不是要求學生解決形形色色的「工程問題」。
  • 打造高效課堂,實現卓越教學
    衡南縣「打造高效課堂,實現卓越教學」專題報告會在衡南一中多媒體教室召開。會場座無虛席,氣氛熱烈,全縣高中學校教師代表共兩百多人共同聆聽了山西省特級教師、山西省首批正高級教師、教育專家、忻州一中副校長呂羨平的「打造高效課堂,實現卓越教學」專題報告會。縣教育局副局長謝少春、衡南一中校長賀朝暉、教科所所長謝文軍、副所長李秋雲,高中各科教研員參加了此次報告會。
  • 創新教學模式 打造高效課堂
    蘇聯教育家巴班斯基指出:「時間是可以作為衡量教學有效性的標準的。」高效課堂通過課堂教學活動,能讓學生在學業上有收穫、有提高、有進步,其核心是學生是否願意學、主動學以及怎麼學、會不會學。結合教學實踐,我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
  • 點亮教學智慧 拓展課程視野——《認識分數—幾分之一》磨課與思考
    磨課的過程是一個學習、研究、實踐的過程,是一個合作、交流、反思的過程。在一次次磨課的過程中,教師對教學理念的把握會更加準確,對教材的研讀會更加深入,對學情的了解會更加透徹。磨課還能磨出教師間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團隊理性思維水平的提升。教師上好一節公開課和學生學會一節數學知識,都像是「西天取經」,「需要歷經千千萬萬的磨難,方能取得真經」。
  • 教學行為數據分析引領教師專業成長:以智慧課堂團隊競賽為例
    3.工具使用數據: 顯示這堂課的智慧教室工具使用情況,呈現工具使用頻次統計、時間比率,以及各項工具使用時,所引發的互動強度。     4.方法應用數據: 顯示這堂課的方法應用趨向,系統根據教學片段,分析教學行為數據後,呈現課堂中教學方法應用的特色。
  • 壽光教育|打造高效課堂,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提升素養,鑄就優質課堂新生態。「三度」是課堂教學的思維度、參與度和達成度。思維度關注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程度,參與度關注學生課堂的參與程度,達成度關注教師教學目標的達成程度。「導引」是針對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角色定位而言,學為主體,教為主導,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拓展學生思維。「體驗」是突破傳統教學,注重激發學生情感、生活及身體體驗,實現課堂提質增效。
  • 打造高效課堂的四個方法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是一種需要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的複雜性活動。真正的課堂教學應該是教師善教、學生樂學並學有所獲的課堂,這就是高效的課堂。所有教師都想要打造這樣的高效課堂,卻不知如何下手,但真正做到以下四點,就不怕課堂低效了。
  • 鐵東區烈士山小學深入開展「優化課堂教學模式」研究
    課堂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主陣地,是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提高的最關鍵的一環。本學期,鐵東區烈士山小學按照區進修學校教學工作計劃要求,繼續深入開展「優化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依託學校骨幹教師引領繼續進行不同課型的模式探究,努力尋找各種課型的最佳模式,做好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的優化策略研究,總結提煉教學模式,全面提升教師教學能力。9月-10月期間,學校領導開始推門聽課,做好了實施小課題研究前的準備工作。
  • 聚焦核心素養 打造高效課堂——涇縣中學舉行2019教學開放日活動
    為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加強全市各中學間相互學習和交流,共同聚焦學科核心素養,探討高效課堂教學,切實提高教學效益和教育質量,11月22日,涇縣中學成功舉行了2019年教學開放日活動。來自宣城市各兄弟學校的教師和市縣教研室的領導專家共70多位來賓及我校全體教師參加了此次活動。
  • 濱州:聚焦教學創新與高效課堂建設 推動教育內涵品質提升
    2008年,制定實施了《在全市中小學開展有效教學行動 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意見》,統籌教學管理隊伍、教學管理機制、課堂教學行為、校本研訓制度、城鄉互動發展5大建設,讓教學從「有效」走向「高效」。2012年起,在全市實施「教學創新行動」,以「基於問題解決的行動研究」為支點,撬動課程建設、教學管理、課堂教學三大創新。
  • 創新課堂教學模式 構建高效數學課堂
    關鍵詞:課程改革、高效課堂;數學教學、教學模式;實踐;反思。什麼是「高效課堂」?也就是將新課程標準中的「知識與技能,方法與過程,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最大化,最優化。如何在這短短的四十分鐘內做好教書育人工作、大幅提升學生素質呢?那就是下面將要談到的高效課堂教學。
  • 淺談如何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
    這一點在我們的課堂上落實的不是很好,這裡折射出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打造適合自己的高效課堂,讓數學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一、了解學生,做到因人而教是高效課堂的前提   1.了解學生個性。
  • 基教典型經驗①濱州:聚焦教學改革 推動教學創新和高效課堂建設
    主要做法是:一、優化頂層設計,接續謀劃教學改革「新藍圖」一是提出「有效教學」理念2008年制定實施《在全市中小學開展有效教學行動 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意見》,統籌教學管理隊伍、教學管理機制、課堂教學行為、校本研訓制度、城鄉互動發展5大建設,讓教學從「有效」
  • 教師資格證(小學數學)大題專講17(統計圖教學目標)
    高年級統計圖教學目標舉例(17):若指導高年級學生學習,試擬定教學目標。將計算的結果轉化到寶塔圖中作佔比關係對應,再將計算的結果轉化到條形圖中作數字對比。最後,再將計算的佔比數據引向扇形統計圖的表達方式,認識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在於直觀地表達事物的總分關係、佔比關係,快速、高效地認識事物的整體和局部的情況。在實際運用中,能讀懂扇形統計圖,快速獲得有效信息。
  • 中原區教育系統舉行12月份高效課堂區域教研活動
    與會領導及專家為進一步優化課堂教學策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效促進學校教學質量的大面積提高,實現學生全面發展。12月20日,中原區教育系統12月份高效課堂區域教研活動在鄭州市實驗小學「愛的劇場」舉行,中原教育人齊聚一堂,共同探討教研,助力中原品質教育深化實施。河南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崔振成、中原區教育體育局副局長翟建軍、中原區教學研究室主任張貴民、清華附小網際網路學校教研主任李檬檬出席此次研討活動。「我們邀遊學海,心中向陽,我們始終牢記,少年強則國強。」
  • 寶劍鋒從磨礪出,名師煉自磨課來|力邁高中教學體系再升級
    在教育教學方面,一直專注於國際高中菁品課程的打造,為學生們提供優質的教學服務。以小班制、高師生比、個性化升學服務為主要特點,通過日常的教學活動,以及與海外名校的深度合作,幫助孩子們打開夢想的大門。,名師煉自磨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