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數學課堂更貼近學生生活,我們充分發掘學生身邊的教學資源。課前讓學生統計自己周六一天的時間安排,繪製相關統計表和統計圖,為引出有關統計數據提供現實背景。同時,課堂上採用真實的數據進行教學,可以引發學生學習興趣,也可以讓學生經歷數據收集、整理的全過程,進一步體會統計的意義和價值。
(條形統計圖與扇形統計圖對比)
教學時,我們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課上通過對話交流、合作探討,發現條形統計圖和扇形統計圖都能在圖形和數據上看出時間的長短,但是條形統計圖是用具體數量表示時間的多少,而扇形統計圖則是用百分數表示某一項在一天中所佔的百分比,初步體會扇形統計圖與其他統計圖在描述數據上的獨特之處,凸顯扇形統計圖存在的必要性。在學生敘述完百分數所表示的意義後,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揭示扇形統計圖可以用來表示各部分數量與總數之間的關係。隨後教師將圓拖動放大、縮小,讓學生發現圓的大小並不影響各部分數量與總數之間的關係,讓學生感知扇形統計圖的變與不變,將知識的學習向縱深邁進。
(尋找條形統計圖與扇形統計圖的異同點)
課內練習是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鞏固所學內容的基本手段之一。本課教學,我們注重課內練習設計的基礎性,幫助學生形成正確思維,掌握扇形統計圖的基礎知識。重視練習的層次性,面向全體兼顧個別差異。同時,我們還重視練習的運用性,激勵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進行實際應用,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例如,練習1:用扇形統計圖表示小明和表哥的數學成績,我們提出了三個問題:(1)已知總分、百分比,求得分。(如下圖)
(3)為什麼都是90分,所佔的百分比卻不一樣呢?(如下圖)練習2是讓學生根據統計圖中有兩個扇形的圓心角都是直角的特點,發現這兩個扇形一樣大來解決問題。懂得用1或者100%減去其餘項目所佔的百分比,得到所求項目所佔的百分比,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
練習3:根據統計表,選擇最合適的扇形統計圖。(如下圖)練習3 是讓學生通過觀察數據,分析數據中蘊含的數學信息,結合數據特點來選擇最合適的扇形統計圖,這樣的練習不僅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也發展學生的數據意識,培養統計觀念。
小學階段的學生在生活中接觸到的扇形統計圖比較少,本節課,我們在課堂中給學生補充展示了一些扇形統計圖,內容涵蓋飲食成分、地理知識、衛生醫療等各方面,拓展了學生對生活中扇形統計圖的認識,體會到扇形統計圖在生活中的運用價值。
扇形統計圖屬於統計學範疇,它是小學階段學習的最後一個統計知識,在課末,教師用一個小視頻將學過的統計知識串聯,讓學生對統計知識有一個系統的理解,滲透統計思想。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好課是「磨」出來的,磨掉了稚嫩和不成熟,收穫了成長與蛻變。當一種新的突破難點的思路出現時,「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從心底油然而生。我們在教學時要吃透教材,讓課堂有「深度」;深入了解學情,讓課堂有「溫度」;研究理念滲透,讓課堂有「高度」。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在教研的路上,我們從未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