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合同線下改線上?最高法:無法達到預期培訓效果合同可解除

2020-12-17 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5月19日電 (薄晨棣)「受疫情或者疫情防控措施影響不能進行線下培訓,通過線上培訓方式不能實現合同目的,或者案件實際情況表明不宜進行線上培訓,接受培訓方請求解除合同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今天下午,最高法發布《關於依法妥善審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二)》(以下簡稱《指導意見(二)》),就依法妥善審理涉疫情的合同糾紛、破產糾紛等提出二十三條具體處理意見。

關注民生 對線下培訓合同履行作出規定

新冠肺炎疫情和疫情防控措施不僅對企業的生產經營產生較大影響,也對人民群眾的生活、包括與人民群眾息息相關的一些民事類的合同履行造成影響。

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副部級專職委員、二級大法官劉貴祥表示,為此,《指導意見(二)》針對教育、網絡服務等方面提出明確處理意見。在教育培訓合同方面,許多家長在疫情發生之前就與培訓機構籤訂了相應的線下培訓合同,疫情發生後,培訓合同還能否履行,能否通過線下改線上、改期等方式變更合同,成為關注的焦點。「一個培訓合同籤訂之後,即使不能通過線下面對面的培訓,但可以替代性地通過線上培訓達到預期培訓效果,實現合同目的,這種情況下,如果一方主張解除合同的,法院不予支持。但如果一些特殊的培訓班通過線上培訓,無法達到預期的培訓效果,這種情況下,對於接受培訓方請求解除合同的請求,法院要支持。」

在網絡服務合同方面,《指導意見(二)》對未成年人參與網絡付費遊戲和網絡打賞糾紛提供了規則指引。《指導意見(二)》明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未經其監護人同意,參與網絡付費遊戲或者網絡直播平臺「打賞」等方式支出與其年齡、智力不相適應的款項,監護人請求網絡服務提供者返還該款項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按照我國民法總則規定,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是民事無行為能力人,民事無行為能力人進行的民事行為通通無效。8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行為能力,限制行為能力人如果進行與他的智力不相適應的民事行為,即使監護人不追認,也應該認定無效。」劉貴祥表示。

注重公平 支持符合條件承租人減免部分租金

受新冠疫情影響,零售餐飲等行業客流減少、銷售額下滑,資金回籠困難,企業面臨較大繳納租金壓力,易導致糾紛產生。「解決這個問題時,我們把握了兩點:第一,疫情和疫情防控措施屬於不可抗力,我們在處理租賃合同糾紛時,一定要適用民法總則180條,合同法117條有關不可抗力的規定。第二,要貫徹落實國家和地方政府出臺的一系列惠企政策。」劉貴祥表示。

基於這兩點原則,《指導意見(二)》對一些具體情形做了規定。第一,服務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等承租人,承租國有企業房屋以及政府部門、高校、研究院所等行政事業單位房屋用於經營,如果受疫情或者疫情防控措施影響出現經營困難,請求出租人按照國家有關政策免除一定期限內租金的,人民法院應予以支持。

第二,承租非國有房屋用於經營,疫情或者疫情防控措施導致承租人沒有營業收入或者營業收入明顯減少,繼續按照原租賃合同支付租金對其明顯不公平,承租人請求減免租金、延長租期或者延期支付租金的,人民法院可以引導當事人參照有關租金減免的政策進行調解,比如由出租人減免租金,或者在租金不變的情況下延長租期;調解不成的,應當結合案件的實際情況,根據公平原則變成合同。

此外,劉貴祥介紹,《指導意見(二)》規定,一般情況下,不支持解除租賃合同的請求。「這裡所指的一般情況,主要是由於疫情和疫情防控措施,承租人營業額下降、資金回籠困難,無法及時或者足額繳納租金,出租方提出解除合同的,這種情況下不影響合同目的實現,依據法律關於不可抗力及合同解除的規定,不支持解除合同的訴訟請求。」

關心企業 通過破產重整與破產和解加以拯救

受疫情影響,一些抗風險能力比較弱的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面臨經營困難,甚至走向破產。民二庭庭長、一級高級法官林文學表示,破產不一定意味著企業的「死亡」,也是對企業的挽救和保護。對於受疫情陷入困境的企業,可以考慮通過破產重整和破產和解等法律手段加以拯救。

林文學介紹,日前,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8個保障復工復產破產重整、破產和解的典型案例中,廣東新港興混凝土有限公司和解案,法院就是充分利用了「執行轉破產」的工作機制,將個案的執行轉入破產程序,整體解決債務糾紛。「案件受理後,人民法院又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適時轉化為破產和解程序,一攬子解決企業債務1.7個億,維持企業產能近1個億,最大限度地挽救了企業,保護了債權人的利益。」

林文學表示,為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恢復生產生活秩序,切實落實保市場主體的任務,《指導意見(二)》第三部分專門對涉疫情破產案件的審理作出了規定,進一步突出了破產審判挽救功能。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在企業破產申請受理前,指導意見第17條提出,企業受疫情或者疫情防控措施影響不能清償到期債務,債權人提出破產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積極引導債權人和債務人通過庭外調解、庭外重組、預重整等方式化解債務危機,實現對企業的儘早挽救。

第二,人民法院在審查企業是否符合受理破產條件時,指導意見第18條規定,要依法審慎認定破產原因,注意審查企業陷入困境是否與疫情直接相關,要結合企業持續經營能力、所在行業的發展前景等因素全面判定企業清償能力,防止簡單依據特定時期的資金流和資產負債情況,將原本具備生存能力的企業推向破產。

第三,為防止進入破產重整程序的企業因疫情影響導致重整失敗,指導意見第20條規定,對重整計劃草案提交期限、重整計劃或者和解協議執行期限,均可以延長6個月。「近年來,人民法院大力加強破產審判工作,目前我們在全國已經批准設立了12個破產法庭,建成了破產審判信息網,最高法院還發布了一系列關於破產審判的司法解釋和政策性文件,破產審判的專業化、信息化和法治化水平明顯提高。」林文學說。

(責編:曹昆)

相關焦點

  • 疫期合同能否解除?線下培訓能退錢嗎?最高法發布指導意見
    合同無法按時履行能否解除?租金支付困難怎麼辦?線下培訓無法參加能要求退錢嗎?為化解疫情期間出現的一系列民商事糾紛,服務保障經濟社會發展,5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再出新規,發布《關於依法妥善審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二)》[以下簡稱《指導意見(二)》],最高法有關負責人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進行了詳細解讀。
  • 最高法:「末位淘汰」被解除合同員工可索賠
    最高法:「末位淘汰」被解除合同員工可索賠 昨日,記者從最高法獲悉,《最高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四)(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法釋》)向社會徵求意見。  「末位淘汰」被解除合同可索賠  《法釋》共18個條文,重點規範了競業限制條款具體內容和經濟補償標準,用人單位以「末位淘汰」等形式單方解除勞動合同應否支付賠償金等問題。
  • 教育培訓合同遇到疫情發生糾紛的處理原則
    培訓機構倒閉的,線下培訓無法進行,線上培訓開展不被接受的情況比比皆是。針對疫情期間的這類糾紛,人民法院一般會按照如下的原則予以處理解決。【糾紛處理原則】一、教育培訓合同應予以解除的情形:1、受疫情或者疫情防控措施影響不能進行線下培訓(如:培訓機構無法經營、倒閉關門或者培訓機構明確表示停業等情況);2、通過線上培訓不能實現教育培訓的合同目的的;3、教育培訓內容或實際情況不宜進行線上培訓的;4、具有時限要求的培訓合同
  • 勞動合同管理辦法全套(含合同模板、培訓協議、解除合同通知等)
    3.1.1引進的高、中級管理人才、專業技術等人才,可協商籤訂較長期限或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可不約定試用期。 3.1.2主要生產、工作崗位上的勞動者,可協商籤訂較長期限或訂立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一般生產、工作崗位上的員工,應訂立有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但符合《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籤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規定的,勞動者提出籤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應當籤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3.1.3新聘用人員,初次籤訂勞動合同一般可籤2~3年勞動合同期。合同期滿,對經考評符合工作需要的人員,經與本人協商一致,可續訂較長期限的勞動合同。
  • 福州仲裁委成功舉辦2020年度「線上+線下」仲裁員培訓大會
    福州仲裁委成功舉辦2020年度「線上+線下」仲裁員培訓大會 時間:2020-10-20    來源:仲裁委    字號:大 中 小
  • 預期違約情形下的合同解除
    該法第六十九條規定:「中止履行後,對方在合理期限內未恢復履行能力並且未提供適當擔保的,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這裡有兩個問題值得探討:  一是對預期違約與實際違約,合同法在規定合同解除補救措施時有何不同?  預期違約有別於實際違約,主要區別在於發生時間不同,故預期違約相對於實際違約有如下特點:一是違約形態不同。
  • 給兒子買下一年的科學實驗課,現在培訓機構說都改線上,杭州媽媽要...
    王先生、李小姐原定於今年正月初二的酒店婚宴因疫情取消,他們要求10萬預付款統統退還,但是酒店說,有些食材我們年前都提前備下了,你說全退我們的損失怎麼辦? 吳女士在寒假前給兒子報了某培訓機構的一年科學實驗課,現在因疫情原因,培訓機構發公告,將所有線下課程轉為線上,吳女士不同意。
  • 《民法典》下合同解除制度淺述
    本文擬對《民法典》下合同解除制度進行研究,淺述與原《合同法》相比合同解除制度的變更。《民法典》中第562條至566條是有關合同解除的規定。其中第562、563條規定了合同解除的不同類型,第564、565條規定了合同解除權的行使方式與行使期間以及異議權的行使方式,第566條規定了合同解除後的法律效果。
  • 培訓機構「線下轉線上」 能退部分費用嗎?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呂高見 培訓機構「線下轉線上」,可以退部分費用嗎?連日來,不少孩子家長反映,疫情期間,鄭州一些培訓機構都不能開展線下教學,線上課程便應運而生。可是效果卻不容樂觀,交著線下的錢上直播網課,家長們覺得很「冤枉」。那麼,可以退部分費用嗎?教育部門是何態度?記者進行了走訪調查。
  • 美容院倒閉、健身房停業、線下培訓轉線上,你的預付消費卡陣亡了嗎
    解答:因疫情這一不可抗力因素,導致會所暫停營業,消費者無法享受會員服務的,應該屬於部分合同內容沒有履行。 在疫情結束後,會所應該適當延長會員服務期限或按照比率折算退還部分會員費用。延長或折算的會員時間應該按照有關部門宣布疫情防控啟動和解除的時間段計算。
  • 房屋租賃合同解除後裝飾裝修費用的賠償,應明確合同解除的責任並...
    現根據消防部門作出的處罰決定以及《建築設計防火規範》(GB50016-2014)的規定可知,甲公司將不能用於兒童活動場所的房屋出租給乙公司,導致乙公司無法實現租賃目的,雙方的《房屋租賃合同》客觀上已無法繼續履行。根據《房屋租賃合同》約定,甲公司交付的租賃房屋與本合同約定嚴重不符,導致乙公司無法正常使用的,乙公司有權解除本合同。
  • 校外培訓機構面授改線上 專家:可免責但須退還學費差價
    據了解,寒假期間已經有不少機構將寒假班由線下轉為線上,但都配合推出了額外贈課或者返學費等優惠活動,甚至還開了不少免費的網絡課程。而春季課程由線下轉為線上,很多機構並未退還差額,並且優惠活動也明顯減少,大多是幾百元不等的優惠返現等活動。返現的金額會轉到報名帳戶裡,僅供續費時使用,並不能直接提現。即便是有贈課,也是一些娛樂性較強的內容。因此,有些家長並不買帳。
  • 未經協商一致,培訓機構線下課程直接轉網課,違約!
    李女士家中有個上四年級的女兒,每天白天上完學校的線上課程後,晚上還要上培訓機構的線上課。李女士說,早在去年秋季,她就給女兒報了今年的春季班,「孩子一年級開始就在這家培訓班上課,幾乎所有的班都是提前報的,原本線下課程上得還不錯,現在變成線上課程,效果差得不是一點點。」
  • 這些合同無法履行是否屬不可抗力?
    疫情之下,一些合同義務無法履行。合同當事人該如何在維護大局穩定的同時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北京市朝陽區法院民三庭法官孫璟鈺對此作了梳理和解答。「本人於1月19日在一家中介公司租了一間房子用於做美術培訓。之後便發生疫情,線下培訓活動被取消,導致房屋無法使用。我與業主協商解除合同,就疫情是否屬於不可抗力發生糾紛,並且業主要求我方索賠中介費。」
  • 校外培訓機構強行把線下培訓變網課,該如何收費更合理?
    受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影響,教育部門陸續發文,要求暫停線下培訓活動,並鼓勵儘可能利用網際網路和信息化教育資源為學生提供學習支持。一時間,原本主打線下培訓的諸多校外培訓機構開始轉戰線上。其中,有部分機構推出免費課程,但也不乏有機構將線下課程轉線上課程後,依然按照線下課時費的價格收費。
  • 關注 | 線下補習班變成了線上價格還不變,蕭山媽媽問:能退款並索償嗎
    從面對面線下授課改為線上形式,且不說線上授課的教學效果是否會打折扣,同時學生與老師的溝通和互動也會減少,因而包括王女士在內的許多家長都表示不能接受。王女士前來諮詢律師,目前這樣的特殊情況,她可以主張培訓機構違約嗎?如培訓機構將線下授課改為線上形式,她是否有權解除原培訓協議?
  • 將線下課程轉移「線上」,校外培訓機構「曲線救國」能否實現困境...
    各培訓機構要按要求取消各類線下課程。禁令之下,不少培訓機構強行將線下課程轉移到線上,且不退差價。這種行為是否合適?其能否實現「曲線救國」?合同履行屬於不可抗力應可免責。但是疫情對合同履行的具體影響應在具體的個案中結合合同的性質、合同的履行情況、疫情對合同履行的影響程度等因素來認定。
  • 因疫情無法完成線下一對一輔導 一學生起訴退還培訓費獲支持
    報名參加線下一對一輔導課程,由於疫情原因合同無法履行,培訓學校卻不願退費。日前,江蘇省徐州市鼓樓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了該案,判令學校返還培訓費。  今年1月21日,原告崔某到被告某雅思培訓學校報名學習「雅思口語及寫作培訓」,並於當日籤訂了註冊報名表、培訓協議書,約定崔某在該學校接受一對一口語和寫作課程輔導,10次課時費用共計9950元。
  • 《中小學生校外培訓服務合同》(示範文本)重點條款解讀
    比如家長丟失合同或支付憑證或者根本沒有籤訂書面合同、合同列明培訓機構主體不明、培訓費用標準及計算方式不明、教學方式約定混亂等問題。教育及市場監管部門顯然已經注意到前述問題。近日教育部聯合市場監管總局發布了《中小學生校外培訓服務合同(示範文本)》(下稱培訓合同),要求各地將該示範文本作為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管理的重點工作抓好落實,採取多種措施引導合同當事人使用培訓合同示範文本。
  • 原定的線下培訓班因疫情改成了線上,價格卻不變,蕭山媽媽質疑:這算違約嗎?專業律師分析來了!
    從面對面線下授課改為線上形式,且不說線上授課的教學效果是否會打折扣,同時學生與老師的溝通和互動也會減少,對此王女士和許多家長表示不能接受。她們很疑惑:目前這樣的特殊情況,可以主張培訓機構違約嗎?如培訓機構將線下授課改為線上形式,是否有權解除原培訓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