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推出多項工業用地政策

2020-12-20 人民網

上海發展必須遵循的四條底線,其中之一就是建設用地總量負增長,而為了支持實體經濟,上海一下子推出了多項工業用地政策。上海市經信委主任陳鳴波在5月31日召開的市府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只要有好項目,上海不缺土地」。

5月31日,上海市發布《關於創新驅動發展鞏固提升實體經濟能級的若干意見》,一共6個部分50項措施,其中就包括優化土地供給的多項措施:到2020年全市工業用地規模保持在550平方公裡左右,對規劃工業用地予以嚴格管控,區每年工業用地減量化騰挪指標1/3用於製造業;實行工業用地彈性年期出讓,提高集約利用效率,加快存量土地的二次開發。

上海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副局長岑福康說,隨著土地價格的逐年上升,用地成本已經是企業成本的主要組成部分。因此,在用地規模上予以保障的同時,對於企業來說,更重要的則是如何降低用地成本。

對於增量工業用地,上海推出了工業用地彈性出讓年期、產業用地先租後讓的政策。

據介紹,從2014年年底開始,上海正式實施了工業用地彈性出讓年期,《土地管理法》中明確工業土地出讓年期不超過50年,以往工業土地出讓以50年為界限,現在則明確一般工業用地或者產業用地是20年。《若干意見》則提出,承擔國家及上海重大戰略的產業類或功能類項目,經認定後,可按照最高50年出讓年期出讓。

「在地價方面,我們也做了精細的測算。相對50年出讓年限,一塊土地出讓年限20年的時候,土地價格大概在60%左右。假設按50年出讓要付100塊,按20年出讓只要付60塊,還有40塊可以存20年,也足夠到20年之後支付這塊土地的續期費用。」岑福康說,這樣不僅可以集約使用土地,實現土地流量增效,用土地資源倒逼產業轉型,而且可以降低企業的土地成本。

但對企業來說,還有另外的顧慮,那就是20年後的地價是不是會漲價?20年後是不是允許自己繼續使用這塊土地?為了打消企業的顧慮,岑福康說,可以在工業用地出讓合同中明確具體的續期條件,比如繼續有生產、繼續有產值、繼續有利潤、繼續有製造能力的條件下可繼續使用這塊地,續期價格也可以現在約定好。「這是切切實實支持實體產業的發展,解決企業的後顧之憂,也降低企業初期的用地成本。」

此外,上海還推出了差別化、多樣化的土地出讓方式。比如現在開始試點的先租後讓。可以前3年收取土地租金,當企業發展到一定的規模,進入正常發展軌道,也具備購買土地的能力時,再把這塊土地出讓給企業。

而對於存量工業用地,上海則提出加大二次開發力度。鼓勵符合產業導向及規劃要求的現狀優質企業開展技術改造,存量工業和研發用地按規劃提高容積率的,各區政府可以根據產業類型和土地利用績效情況,確定增容土地價款的收取比例。

當企業面臨技術更新,要改造,要提高產能,往往需要增加土地使用的強度,需要補土地出讓金的,「各區政府可以確定增容土地價款的收取比例,但是這個比例沒有提下限,也就是說,這個下限可以是0。」岑福康說,當然這也必須要經過區政府集體決策和評估。這意味著,工業用地的二次開發只要是切實用於技術改造、用於實體產業的發展,增加部分的土地出讓金可以不收。

以此為契機,本市在「十三五」期間將統籌推進60多個10億以上重大產業項目落地,加快建設和儲備集成電路、智能網聯汽車、大飛機等引領性強、成長性好、帶動性大的產業項目,形成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製造裝備、生物醫藥與高端醫療器械、新材料等千億以上產業集群。

(來源:浦東時報)

(責編:陳晨、軒召強)

相關焦點

  • 北上深,工業、產業用地彈性出讓政策解讀
    1月17日,河南省政府辦公廳下發《關於印發河南省工業用地彈性出讓實施辦法(試行)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與北京一樣,將土地出讓年限縮短至20年。近期北京、河南等地都相繼發布將工業用地、產業用地出讓年限縮短至20年的政策。一時之間成為了行業的熱點話題。
  • 加快建設工業強市 濟南出臺多項工業用地保障政策
    魯網9月2日訊(記者 曹戈藝)今天下午,記者在濟南市委市政府召開的「全力打造『五個濟南』,加快建設黃河流域中心城市」系列第七場新聞發布會獲悉,濟南市努力降低企業用地成本,鼓勵選擇長期租賃、先租後讓、租讓結合、彈性出讓等方式使用工業用地。
  • 【收藏】工業用地政策大全
    一、明確政策,合理選擇工業用地招標拍賣掛牌出讓方式  工業項目行業門類多,對產業政策、環保標準、產業布局結構和生產技術水平要求高。各地要在堅持工業用地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制度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工業用地的特點,合理選擇出讓方式,進一步細化政策措施。
  • 上海推進工業用地轉性 多舉措盤活存量土地(圖)
    自貿區工業用地流轉試點成功,以及「分類調控」提出使上海更靈活的應對土地市場  首先,該政策出臺有兩方面背景原因,第一是去年10月份開始啟動的上海自貿區土地二次開發調研。對上海市政府來說,推動自貿區發展首先要解決的就是概念提出後原區域內寫字樓等需求缺口。
  • 上海劃定到2020年工業用地總規模:550平方公裡
    (原標題:上海劃定到2020年工業用地總規模:550平方公裡)
  • 濟南:專門政策服務新型產業用地,工業用地出讓的優惠多
    &nbsp&nbsp&nbsp&nbsp12月9日上午,濟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組織召開服務民營業政策宣講會。會上,濟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自然資源所有者權益處李昭天副調研員就新型產業用地、工業標準廠房用地、工業用地出讓及出讓價款有關優惠政策進行了解讀。
  • 上海土地流轉新政:存量工業用地可轉為商業用地
    為解決城市發展與土地稀缺的矛盾,上海開始向存量用地謀求發展空間。  上海政府日前下發文件,著力盤活、優化存量工業用地,符合規劃條件的存量工業用地在補足地價後轉型為研究總部、商業辦公、教育養老等類型用地。
  • 湖北出臺多項土地利用措施 工業用地出讓年限不再「一刀切」至50年
    長江日報融媒體6月8日訊(記者王亞欣)8日,湖北省國土資源廳發布發布《關於深化國土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服務投資促進招商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出臺多項土地利用措施倒逼經濟結構轉型。其中,住房庫存消化周期超過36個月的縣(市、區),暫停住房用地供應。
  • 土地出讓方式變革的探索之路——工業用地「彈性出讓」相關政策梳理
    從當前實踐來看,已有深圳、上海、廣州、浙江、山東、江蘇、四川、河南、廣西、湖南、北京等地相繼試點了工業用地「彈性年限出讓」,且分別從年限設置、價格規則、出讓方式、分割轉讓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實施細則。本研究涉及的工業用地「彈性出讓」政策整理如下:深圳:《深圳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工業及其他產業用地供應管理辦法的通知》(深府規〔2019〕4號)上海:《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市規劃國土資源局制訂的〈關於加強本市工業用地出讓管理的若干規定〉的通知》(滬府辦〔2016
  • 上海自貿區推進試行土地流轉 工業用地迎價值重估機遇
    上海自貿區土地拍賣相關人士向上證報資訊透露,近期上海自貿區土地流轉相關條例有望公布,土地所有者在補繳差價後,可選擇將工業用地流轉為具有工業用地、商業用地與辦公用地三種屬性的綜合用地。具體來說,土地所有者擁有的土地性質為工業用地,那土地所有者只能在土地上造最多兩層的倉庫。而流轉為商業用地後,所有者可以直接造數十層樓的寫字樓,並將其出租獲利。
  • 湖北武漢推出開發區工業用地新模式
    近日,湖北省武漢市委常委會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支持開發區新型工業用地(M0)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進一步抓好節約、有效、依法、公開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降低土地開發利用成本,推進開發區騰籠換鳥,建設高品質產業空間。
  • 各地工業用地新政要點一覽
    4/23/2014,2014年開年以來,以「集約用地」為中心,多城市密集出臺工業用地新政。在內容上,涉及多項重要土地制度的改變,包括彈性年期制、縮短土地最高出讓年限、轉售為租、分割銷售開閘或者關閉、流轉約束等關鍵問題,在範圍上看,出臺新政的城市包括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也包括杭州、青島、臨沂等二三線城市。
  • 195平方公裡工業用地待釋放 「工改商」成房企爭奪上海機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在3200平方公裡建設用地總量控制的背景下,上海一方面通過在土地出讓時實行全生命周期管理方式,提高土地集約、節約利用;另一方面則通過城市更新等方式,調整土地結構,盤活存量用地特別是工業倉儲用地,釋放建設用地指標。
  • 上海自貿區工業用地可轉為商辦用地 需補繳出讓金
    日前,記者從自貿區管委會規劃土地諮詢處了解到,在自貿區內拿地或擁有土地使用權的企業或個人,可以申請將手中工業用地轉變性質成為商辦用地。不過需要通過相關部門的審批,並且補繳土地出讓金。  與此同時,世邦魏理仕華東區工業及物流服務部董事羅瑾發現一個現象,最近不斷有租賃園區物業的生產型企業找上門來尋求做外遷業務,「這些企業收到業主通知說目前正在承租的片區的土地要重新做規劃,到期就不再續籤了」。這與此前業內傳出「上海自貿區內大部分土地性質為工業用地,土地性質轉變不可避免」不無關係。  自貿區工業用地佔約80%。
  • 廣州人大代表建議工業用地直接轉商用地
    廣州人大代表建議工業用地直接轉商用地 2008年12月10日 09:23 來源:廣州日報     代表觀察    市區很多工業用地利用效率非常低  如何提高廣州的土地利用率?市人大代表劉蓮香提出目前廣州「退二進三」的步伐太慢了,市區還有很多工業用地利用效率非常低,跟北京、上海比已經大為落後。「你看北京的798,那已經是10年前的政策了,但我們到現在還沒有落實。」劉蓮香說。
  • 鄭州首個新型產業用地:允許工業用地裡兼容商業用地
    發揮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先行先試作用,為鄭州新型產業發展「趟路子」,高新區將在全省率先推出新型產業用地(M0)試點,首次試行工業用地兼容商業用地新政策!科學設立新型用地類型M0據高新區國土規劃住建局副局長董翔介紹,新型產業用地試點新政在河南省首次推出新型產業用地類型M0。即在規劃用地分類工業用地(M)類中,增加「新型產業用地(M0)」,以區別於普通工業用地;在土地分類中對應用途確定為「工業用地(新型產業用地)」。
  • 16城月底上報供地方案,工業用地變住宅用地仍待細則
    各地要落實人地掛鈎政策,有針對性地增加住房和用地有效供給。《通知》要求,熱點城市要積極探索推動供地主體多元化,在權屬不變、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規劃的情況下,非房地產企業依法取得使用權的國有土地可作為租賃住房用地。
  • 關於《廣州市提高工業用地利用效率實施辦法》的政策解讀
    一、修訂背景和必要性2015年3月,我市出臺了《廣州市提高工業用地利用效率試行辦法》(穗府辦[2015]11號),首次在總體原則、規劃管理、供地管理、供後監管等四個方面為全市提高工業用地利用效率,促進工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支持產業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撐。
  • 工業用地現狀開發的七種思路創新
    工業用地變性本身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必須得有當地的政策支持自主變性,否則拿到工業地也只能由政府統一收儲,收回所有權,再公開招拍掛,基本上跟土地方沒什麼關係了就。具體的可以參考之前的工業地變性的文章,附連結:深度乾貨|工業用地變性實操指南。本文的重點在於討論不改變用地性質的前提下,在合規的範圍內進行工業用地的開發。原因有三:一是工業用地數量龐大。
  • 鄭州出臺新型產業用地新政,允許工業用地內兼容商業用地
    而河南省此次推出的新型產業用地,即在規劃用地分類工業用地(M)類中,增加「M0」,以區別於普通工業用地;在土地分類中對應用途確定為「工業用地(新型產業用地)」。與現行標準相比,M0最大的不同可以看做是「工業用地兼容商業用地」,根據政策,新型產業用地允許在工業用地裡兼容商業用地,商業用地可以配套建設零售商業、餐飲和服務型公寓,並且新型產業用地上一定比例內的建築還可以分割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