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農田保護紅線,服務「生態長江」
《意見》披露,我省已劃定生存線、生態線、保障線強化國土空間用途管制。
生存線,指全省「十三五」期間,要堅決守住7288萬畝耕地和5883萬畝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建成1357畝高標準農田;生態線,指全省將生態保護紅線設定為禁止建設區和禁止開採區,建立長江經濟帶國土資源開發利用正面和負面清單;保障線,指2015-2020年新增建設用地規模259萬畝,招商引資重大項目應保盡保。
湖北省還將啟動開展以長江經濟帶、南水北調核心水源區為重點的「山水林田湖」綜合治理和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以此服務「生態長江」。
調控房地產,全省實行差別化供地
湖北省對調控房地產市場,採取了多重手段。最重拳手段是,住房庫存消化周期超過24個月的縣(市、區),住房用地供應削減50%;住房庫存消化周期超過36個月的縣(市、區),暫停住房用地供應。
對閒置用地也將採取實招。對長期閒置國有建設用地,將按程序調節給其他項目使用;對節地水平不高的地方,減少土地供應。此外,在符合規劃的前提下,允許尚未開發的房地產用地依法調整土地用途,優先用於新興、養老、文化、體育等項目用途的開發建設,或轉為棚改安置房建設,進一步暢通商品住房和保障房的轉換通道。
扶貧用地將納入全省總體規劃,專項安排每個貧困縣每年600畝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今年,37個貧困縣均將獲得3000畝耕地佔補指標,可通過全省範圍交易,獲取扶貧所需資金。
降低企業拿地成本,鼓勵實體經濟發展
為進一步降低企業用地成本,湖北省取消徵地服務費、礦產資源儲量評審收費,把礦產資源補償費費率調整為零,不再徵收。
其他降低用地成本的舉措包括:對省級、市(州)產業用地指導目錄中的鼓勵類工業項目,土地出讓底價可按《全國工業用地出讓最低價標準》的70%執行。允許工業企業分期繳納土地出讓金,首次繳納不低於50%,其餘在一年內要交完。
工業用地出讓年限不再「一刀切」至50年,而是由產業周期彈性確定,可採取租賃、先租後讓、租讓結合等方式取得工業用地使用權。這一措施將降低企業首次拿地成本,增加土地要素的流動速度。
比如,一企業拿地1000畝,按去年平均25萬/畝價格計算,該企業本需要2.5億元的啟動資金。如今,採取彈性出讓周期的方式,該企業可以選擇拿地20年、首付5成的方式,只需要5000萬元的啟動資金,用地成本大大降低。
開闢「綠色通道」,保障重大招商項目落地
土地利用政策「有收有放」。《意見》明確,對鋼鐵、水泥等過剩產能新增項目,一律不得通過規劃修編、規劃調整安排用地規劃指標,一律不得安排新增用地計劃指標,一律不予受理用地預審申請,一律不準批地和供地。
國家鐵路、高速公路、機場、交通樞紐和大中型水電等穩增長省級重點項目用地,則將納入「綠色通道」,實施先行用地、補充耕地承諾等政策。同時,國家鼓勵的新能源項目使用荒草地等未利用土地的(光伏發電項目佔用灌木林除外),對不佔壓土地、不改變地表形態的用地部分,可按原地認定,不改變土地用途。
在符合生態環境保護要求和相關規劃的前提下,對使用荒山、荒地、荒灘進行建設的旅遊項目,出讓底價可按不低於土地取得成本、土地前期開發成本和按規定應收取相關費用之和的原則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