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教師專業成長裝上「加速器」——從吳正憲小學數學教師工作站透視教師專業發展

2020-09-12 中國教育報

■「名師工作室」系列報導·典型案例②

2002年的一個冬日,北京市教科院教研員吳正憲獨自乘坐公交車來到北京延慶為當地教師講課。18年過去,她說自己還忘不了那些鄉村教師在終點站接她的情景,忘不了他們給她披上的那件禦寒軍大衣,忘不了他們在教研活動中期待的神情……

從那一刻起,吳正憲就在思考:怎樣才能幫助更多教師,特別是邊遠山區教師成長?如何建立一種有效且長久的教研機制,促進教師自主進步和發展?

2008年,北京教科院成立了吳正憲小學數學教師工作站(以下簡稱工作站)。在吳正憲帶領下,團隊奔波在北京市遠郊各區,為基層教師傳播先進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提供持續穩定的專業支持和服務。對很多教師來說,吳正憲的團隊似乎有種魔力,讓參與其中者在專業上迅速成長。這個團隊是如何帶動教師專業成長的?又是如何吸引教師主動參與學習實踐,激發教師內在發展動力的?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進行了探訪。

站穩講臺,名師潛移默化地引領成長

「一線教師最重要的就是站穩講臺,把數學知識深入淺出地加以講解,讓孩子們理解、感悟。」密雲區教師研修學院副院長、分站負責人尹金伶表示,不少年輕教師在工作中會感到迷茫,「聽了吳老師的課後,大家都覺得,這就是自己期待的理想課堂。」

儘管已是一位教齡22年的「老兵」,密雲區第六小學數學教師王化倫同樣從吳正憲的課上收穫了很多。

「吳老師剛來密雲時,大家特別激動,經常討論吳老師的教學理念、課堂評語。但說實話,最開始我並不積極。」從教多年的王化倫有自己「固執」的理由:教學水平在當地小有名氣,得到了不少學生和家長的認可。

抱著隨便聽聽的想法,王化倫旁聽了吳正憲的一次公開課。「在吳老師的課堂上,孩子的主體地位非常突出,師生交流很自然,孩子被引導著對數學知識有了深入理解。聽完我就明白了,山外有山,學無止境。」2015年,王化倫加入工作站。

「王老師本來就工作經驗豐富,在工作站專家們的幫助下,實現了厚積薄發的突破。」尹金伶說。

「只說不練和只練不說的,老師們都不喜歡。」工作站核心成員張文華說,「像吳老師他們這種既有理論深度又懂實際應用的,大家太愛聽了。」

日常交流中,吳正憲常常問團隊成員:「數學教育的任務就是做題、考試嗎?怎麼看數學教育,怎麼看數學課堂?數學教育到底要為孩子帶來什麼?」

一次,密雲區第二小學濱河校區數學教師謝超在公開課上寫完板書,順手把彩筆放在了桌上沒有蓋上筆帽,一名男生見狀來到講臺前將筆帽套了上去。看見學生起身,謝超雖然疑惑,卻沒馬上制止,明白孩子的用意後,他立刻誇獎了孩子。

「課後點評時,吳老師特意提到這件事,說我處理得很好,教育蘊含在老師與學生交流的每個細節中。」謝超說。

將個體經驗升華為有益群體成長的資源

吳正憲的團隊雖然很努力,但畢竟人手和時間有限。如何用有限的資源幫助更多的教師?

在密雲,工作站探索出了「1+7+30+N」的教師培養方式,並打造了系統化、整體化的教師專業課程機制。

在這套培養模式裡,「1」是區級工作基地總站,「7」是總站下面的7所基地校,「30」是通過遴選產生的30名核心成員,「N」則指區域內所有數學教師。

「這樣的聯動為更多教師搭建了成長平臺,實現了團隊研修的幾何式發展。」尹金伶說道。

古北口鎮中心小學是位於北京密雲區東北的一所山區小學,是北京最靠北的小學,與市區距離145公裡,距離密雲城區也有一小時車程。

由於地處偏遠,以往這裡的教師難得出來,外面的專家也很少進入。山區教師的專業發展面臨著資源、機會和平臺的限制。

「現在,通過『1+7+30+N』模式,學校24名教師全都被納入共同研修的團隊中。」古北口鎮中心小學副校長、工作站核心成員薛秀玲說,「我們學校的數學學科發展迅速,老師們也有了更多走出去展示風採的機會。」

除了「一個也不能少」的教師研修模式,工作站注重規劃和設計,每3年制定一次發展方案,摸索出了一套適合教師專業發展的課程機制。

在這套機制裡,吳正憲編寫的兒童教育叢書是核心資源。

「這些書包含了大量實例,不僅可讀性強,指導性也強,能真正給老師們支上著兒。」王化倫介紹,按照興趣和主題,工作站組建了「活動教學」「主題教學」「對話教學」等不同小組,除了讀書交流外,還定期共同評課磨課。

「通常,老師先按照自己的設計上展示課,然後我們一起研究打磨,再調整再反思,摸索著尋找更好的課堂設計和教學方法。」王化倫說,「就是在這些不斷換思路的嘗試中,老師們漸漸明白了什麼是好的課堂。」

「教師最深刻的學習體驗來自有價值的、真實問題情境中的親身體驗、同伴交流、問題解決和反思建構過程。」吳正憲說。

教師研修要「好吃又有營養」

2019年11月7日,吳正憲起了個大早來到朝陽區實驗小學密雲學校,為前來聽課的100多名教師分享自己對整體教學的理解。

「深度學習、建構大單元學習主題教學,這些似乎耳熟能詳的新提法,它的核心要點到底是什麼?怎麼落在課堂教學實踐中?聽說吳老師要談這個主題,好多老師都跑來旁聽。」為了這場講座,從檀營滿族蒙古族中心小學趕來的李連英特意和其他老師換了課。

「團隊每次作分享都不是隨便講講,像這次分享的主題就是我們調研時發現的一線教師最為關注的話題之一。」尹金伶說。

什麼樣的研修才能讓教師樂於參加、享受其中、有所獲得?

「我的答案是給老師們『好吃又有營養』的研修活動,讓他們能真正通過研修獲得提升和發展,激發自主研究的熱情和自我反思的願望。」吳正憲說,「做研究要從教師實際出發,思考怎麼幫助老師破解難題,解決他們在教育實踐中的真問題。」

依據一線教師的需要確定針對性的研修主題,設計全員參與的研修過程;讓教師從「聽話」到「說話」再到「講話」……「在吳老師的工作站裡,老師們『大』了,吳老師『小』了。」這是很多參與研修教師的評價。

「我們定期在不同課題組之間進行公開課展示,既讓老師們能站在別人的肩膀上學習吸收,也能互相借鑑和啟發。」尹金伶介紹,每個研修小組的課例研究、教學設計等還要以成書的形式進行系統化整理。

現在,在密雲的小學數學課上,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引起了其他學科教師的好奇和關注。每次吳正憲來評課、作分享,其他學科的教師也湊過來聽。有時「旁聽生」太多,學校還會在別的教室打開投影,用直播的方式實時為大家播放。

「在密雲,工作站不僅深深影響了我們的小學數學教師,還影響了我們的小學教育。」尹金伶說。

作者:本報記者 梁丹

相關焦點

  • 為教師專業成長裝上「加速器」
    18年過去,她說自己還忘不了那些鄉村教師在終點站接她的情景,忘不了他們給她披上的那件禦寒軍大衣,忘不了他們在教研活動中期待的神情……從那一刻起,吳正憲就在思考:怎樣才能幫助更多教師,特別是邊遠山區教師成長?如何建立一種有效且長久的教研機制,促進教師自主進步和發展?2008年,北京教科院成立了吳正憲小學數學教師工作站(以下簡稱工作站)。
  • 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研究中心在首師大朝陽小學成立 | 視頻新聞
    ·創新——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研究中心成立暨"教育資源"創新實踐論壇研討會隆重召開。本次活動以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研究中心成立為契機,聚焦「教學資源」的新探索和新發展。在學校教師樂隊婉轉美妙的歌聲之後,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研究中心在首都師範大學朝陽小學成立。首都師範大學副校長楊志成,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中心小學語文教研室主任張立軍為其揭牌。
  • ...教師專業發展研究中心成立暨「教學資源」創新實踐論壇研討活動...
    原標題: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研究中心成立暨「教學資源」創新實踐論壇研討活動舉辦2020年11月26日至27日,匯智·成長·創新——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研究中心成立暨「教學資源」創新實踐論壇研討會在京順利舉辦。在開幕式上,首都師範大學初等教育學院張志坤副院長介紹了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研究中心成立的背景、規劃及未來展望,指出該中心將基於豐富多樣的實踐形式,創建教學研究合作交流平臺,構建大學教授、教研名師、小學一線教師「三位一體」的教學研究共同體。與此同時,中國語文現代化學會語文教師發展專業委員會、吳正憲小學數學教師工作站、北京市中小學優秀班主任研究室工作站共同落戶首都師範大學朝陽小學。
  • 數學研修:「教師的加法是增加橋梁,教師的減法是減少荒涼」——小學數學教師專業發展研修班
    核心素養全國知名教授、教研員、特級教師、教材主編專業發展提供新策略聚焦教學實踐  促進教師專業發展1.教學實踐:臺灣名師施皓耀團隊將系統講授數學學習單的設計及教學過程。2.專業發展:知名專家分別從有效教學、寫作發表、帶班智慧、專業成長等方面做深度講解。3.研討交流:針對教學中的難點、重點等問題解析、互動交流。4. 實踐學習:安排學員進行教學設計,及時物化學習成果。5. 現場答疑:針對教師專業成長中的困惑問題進行答疑、解惑。 (按姓氏筆畫順序)  華東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教授。
  • 立足學生核心素養 打造對話數學課堂——吳正憲工作站青海分站主題...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客戶端訊 為充分發揮西寧市「555引才聚才優秀培養團隊」吳正憲工作站青海分站的示範引領作用,9月19日至20日,西寧市城東區教研室組織開展了為期兩天的「立足學生核心素養,打造對話數學課堂」的教學研修活動。
  • 邯鄲市復興區小學數學教師開學第一課——專業培訓盛宴
    為持續提升我區小學數學教師隊伍專業素質,提高教師教學水平,按照教研室統一安排,在秋季開學前夕,復興小學數學學科與小盒老師合作,對全區小學數學教師開展了為期四天的「小學數學網絡教研公益課」培訓活動。本次網絡教研培訓特邀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特級教師吳正憲老師,全國著名特級教師華應龍老師,人民出版社小學數學編輯室主任王永春老師等6位專家,開展以小學數學核心素養與小學數學課堂為主要內容的培訓,為一線教師帶來了一場教育「盛宴」。
  • 全國知名小學數學特級教師
    她曾在我國二十多個省市作觀摩教學課,得到專家和教師的好評。她還作為原國家教委首批推薦的優秀教師為中國教育電視臺《名師講壇》節目攝製教學錄像片,通過衛星向亞太地區播放。《小學數學教師》編輯部等單位為她聯合舉辦過教學藝術研討會。她發表教學論文三十餘篇,專著有《吳正憲數學教例與教法》等。
  • 壽陽小學數學工作站●站長|| 發展規劃
    壽陽工作站教師發展規劃成為張曉剛小學數學工作室壽陽縣工作站的一名成員
  • 強師賦能,城北小學教師專業成長在路上
    強師賦能 引領教師專業成長 當前,「學在蘭溪」的號角已經吹響。在提質減負的徵程中,教師的專業成長是引擎力量。城北小學用發展理念之創新來作為學校教育教學發展的第一動力。
  • 西寧市城東區「七坊一網」三基項目夯實全區教師隊伍建設
    「七坊」是指在推進語、數、英、音、體、美六大學科帶頭人工作坊建設基礎上,再次追加成立「信息技術學科帶頭人工作坊」,通過優秀人才引進、區域五大教研聯盟建設等方式,探索校長、教研組長、班主任專業成長有效模式,賦予項目新內涵。
  • 營造濃鬱教研氛圍,為教師專業發展添翼
    營造濃鬱教研氛圍,為教師專業發展添翼 http://www.hteacher.net 2020-12-08 08:57 教師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近日,
  • 推薦給小學數學教師的閱讀書目
    讀書啟迪智慧,讀書提升素養,閱讀讓自己更專業,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2020年推薦給小學數學教師的閱讀書目,第一季度的三本書我們已經讀過,未來的日子無痕小數悅讀社願與親一起共讀:1月、《兒童立場》 成尚榮2月、《撬動深度課堂的支點——小學數學本原性問題探究》 何緒銅3月、《小學數學教材中的大道理》 張奠宙4月
  • 問道名師心聲 透視地理教師專業成長
    ——訪浙江省地理特級教師金子興老師成長之路有感編者按:本文為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學李梁輝老師發布在《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20年第4期.上的訪談文章,轉發與大家分享地理名師的專業成長經驗。
  • 找準教師專業發展的著力點
    老教師專業發展與教育信息化建設明顯脫節,新入職教師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呆板,青壯年教師專業成長規劃缺乏個性……這些問題制約著學校的發展。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我通過「師德+師能」齊抓共管,提升了教師的政治素養和專業技能,實現了學校高質量發展的目標。
  • 逄王小學助力青年教師專業成長,增強教師發展後勁
    劉倩倩老師的目標是加強自己的專業理論學習,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並在教科研方面有所突破。劉長江老師的目標是提高個人管理學生的能力、自身的教學水平和教科研水平,讓自己的課堂成為高效率的課堂。劉靜老師希望在這三年中穩紮穩打地成長起來,努力成為一名有自信、讓學生家長滿意的優秀教師。幾位教師又著重製定了年度人專業發展目標清單及具體的實施方案。
  • 教師專業發展
    教師的積極情感會產生「皮格馬裡翁」效應(也有譯「畢馬龍效應」、「比馬龍效應」或「期待效應」,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格布森在小學教學上予以驗證提出。暗示在本質上,人的情感和觀念會不同程度地受到別人下意識的影響。人們會不自覺地接受自己喜歡、欽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響和暗示。),感染學生。教師的理性人格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
  • 特級教師吳正憲,專注數學30年,直言:讓孩子愛數學,我有經驗
    對於家長們的疑惑,教學30年的數學教師吳正憲直言:「讓孩子愛數學,我有經驗。」那麼怎樣才能讓孩子愛上數學、「徵服」數學呢?我們來看看數學特級教師吳正憲老師的教育心得。吳正憲教師:用興趣打動孩子:吳正憲老師曾回憶,她16歲初當教師,對工作滿腔熱血,一心想著提高學生的成績,讓孩子和家長不再為成績苦惱。
  • 讓專業發展生涯規劃激發教師成長「內生力」
    在區教育局局長所作的大會報告中,明確提出了實施「教師專業發展生涯規劃」項目,並作為今後促進教師發展的「朝陽工程」。  客觀地說,教師專業發展規劃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但現實中,教師專業發展規劃往往是寫在紙上,裝在袋裡,迎檢時用的,至於有無真正發揮作用,就很少有人關注了。
  • 福建省傑出人民教師、特級教師陳華忠:年輕教師專業成長的「五個點」
    ,福建省數學學科帶頭人,省級數學科骨幹教師,市十佳學科帶頭人,福建省第三屆傑出人民教師,福建省優秀農村教師,福清市四類高層次人才,福建省教育學會小學數學教育分會副秘書長,小學數學教育分會課題研究領導小組成員。
  • 專家引領促覺醒 教師成長共發展 ——演武小學開展教師專業發展培訓活動報導
    在曙光與積弊同在、改革與沉痾皆有的教育現實中,教師成長是最為核心、最為關鍵的話題。為了解決教師如何在教學中達己成人,以及學校如何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等諸多困惑,8月29日上午,演武小學全體教師相聚於演武池畔的多媒體教室,興致盎然地聆聽主講人——原廈門市教育局巡視員、副局長,數學特級教師任勇老師帶來的專題講座《覺者為師——好教師教書之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