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日回國避災學生:不會放棄學業 盼早日重返日本

2020-12-13 中國新聞網

  3月11日,日本發生的強烈地震及接踵而至的海嘯和核危機,讓所有留學日本的中國學生及其家人驚恐萬分,許多留學生紛紛選擇回國避難。如今,災區重建工作正在陸續展開,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情況也有所改善,大部分日本院校也即將在4月中旬開學,不少回國避難的海口留學生表示,儘管在這場災難下,依舊心存顧慮,但依然不會放棄自己的學業。

  樊俞(化名) 名古屋中京大學研一學生

  「我的夢想就是求學,日本地震發生的那一刻起,我就沒想過要中斷學業。」樊俞平靜地告訴記者。

  儘管名古屋遠離近千裡之外的震源宮城縣,所受影響不大,但正值日本核洩漏的關鍵時期,在中國國內天天關注日本地震的樊俞家人著急萬分。在家人的催促下,樊俞21日從日本回到海口。「核洩漏發生後,家人非常擔心,都要求我馬上訂機票回國。」

  核輻射是所有留學生最為關心的話題。樊俞說,在她回國的時候,當地民眾並無多大恐慌,除了資源短缺外,生活依然井然有序。公司照常上班,公車依舊運行,震後恢復也有條不紊地進行。在學校裡,她們明顯感覺到,外國留學生比本地學生對核輻射更為敏感,甚至大部分留學生不是為了地震,而是為了核輻射而暫避回國。

  又是9級強震,又是核洩漏可能帶來的輻射,眼看日本學校的開學時間越來越近,樊俞的家人對女兒返回日本也愈加擔心。「家人真的很擔心,自從地震發生後,他們一直每天都實時關注地震動態及震後消息,他們明白我的夢想,不想強逼我放棄學業,但是我看得出,他們很擔心我過去後面臨的核輻射,一直叫我多注意。」

  即便如此,樊俞說,日本大多數建築抗震能力很強,所以震後的秩序恢復得很快,很多當地民眾的情緒非常穩定,照常平靜地工作、生活、學習。她所在的中京大學,也要求留學生們在4月中旬按時回校上課。

  日本人面對災難時的冷靜堅定了樊俞返回日本繼續完成學業的決心。「地震發生後,日本人在大災難面前表現出的秩序井然和沉著冷靜讓我印象非常深刻,也讓我相信此次回去後應該不會受到太大的傷害。」

  丹丹 東京語言學校在讀學生

  「當時發生地震的時候,東京的震感很強烈,所以我當時很驚慌,但地震發生後,我發現東京的市面情緒很穩定,人們還是照常上班、工作,地鐵在地震第二天就開始運行,雖然由於福島核電站事故,東京的電力短時間內無法得到足夠供應,但日本政府馬上採取輪流供電的措施,還不斷補充物資,這一切讓我的心慢慢安定下來。」丹丹是海口人,去年從高校畢業後,便在東京一所語言學校讀書,回憶起當時的地震情況,她對日本人的冷靜非常欽佩。

  由於日本強烈的地震及其帶來的核洩漏,再加上此時正是日本的春假,3月19日,丹丹聽從家人建議,飛回海口暫休息一段時間。據丹丹描述,她回家後這幾天,身邊的很多親友都在勸她趁著現在還沒在日本的大學裡就讀,最好改變繼續留學的計劃,以免受到核輻射的影響。

  不過,丹丹告訴父母,自己很快就要過語言關了,再過幾個月就可以進入大學學習,她很珍惜這次的留學機會,不會為了地震而放棄自己的夢想,所以,下月開學時,她會如期重返日本,完成學業。而且,東京雖然物資出現短缺,但東京的人們都很鎮定,井然有序,沒有人去哄搶或者插隊,而是理性、冷靜應對,這都讓她相信災難總會過去,日本有能力早日恢復往日的美好生活。

  「其實,經歷過這麼大的一次災難,可以說是終身難忘,這讓我們更有理由珍惜一切,回到日本後,我會更加好好學習,好好完成我的夢想。當然,為了保證人身安全,我還需要學習一些關於防震逃生安全方面的知識」,丹丹還說,「學校要求我們4月中旬要返校學習,所以現在我已經在開始準備訂回日本的機票了」。(吳聲婧)

相關焦點

  • 九一八之後,日本政府對中華民國留日學生實施了哪些「特殊」政策?
    自1931年9月19日開始,日本外務省開始變的緊張起來。搶先一步通過各種方式,詳細記錄中國留日學生每天的動靜,包括他們召開大會、向公使館請願、組織中華留日學生會的經過及其章程內容、留日學生的回國運動等,全面掌握中國留日學生在九一八事變後的動向。
  • 日本留學生活篇:留日第一年,最難的是什麼?
    這次,為了幫大家提前了解留日生活,我特意做了個問卷調查,題目是:「我來日本第一年最難的事情是:(可多選)」。>第一年的最大困難:日語能力不夠具體:由於有獎學金,又直接進學,所以經濟壓力和學業壓力都不大。
  • 徐志民:日本的中國留日學生政策(1937-1945)
    【摘要】七七事變爆發後,絕大多數中國留日學生返回祖國,但日本政府為培養所謂「日中親善」的「模子」和「大東亞新秩序」建設的「協力者」,蠱惑或強令偽政權繼續選派留日學生,從而出現了中日戰爭開始後中國留日學生賡續不絕的特殊現象。
  • 徐志民 | 日本的近代中國留日學生研究
    日本的近代中國留日學生研究,即使是宏觀選題也大多選取某個時段、某個事件或某個側面進行探討,往往把某個人、某件事考釋得較為詳細,彰顯了日本學者的資料搜集和考證能力。日本學者認為甲午戰後中日互有所需,是清政府選派留日學生的真正原因和歷史契機,而矢野文雄的「清國留學生招聘策」,對試圖效仿日本維新變法的康有為、光緒帝具有相當吸引力。戊戌政變後,清政府雖繼續推行留日政策,但1905年的反對「取締規則」事件,以及留日學生在清政府舉辦的考試中效果不佳,導致其調整留日政策,與日本政府在1907年8月籤訂「五校特約」。二是比較中日兩國之留學政策。
  • 洪鑫誠:留日學生生活狀態變化,折射日本「失落二十年」
    ,留日學生人數節節攀升,直到近幾年才觸頂回落。 20年前:一天就是一個月的花銷 筆者在赴東京求學之前,一位早年留日的教授便推薦我看一部紀錄片。這部片子名叫《我們的留學生活——在日本的日子》,是一部由我國早年留日學生利用業餘時間,獨立集資,歷時三年製作的紀錄片,講述了一些90年代中國留日學生當時的生活。
  • 駐日本使領館線上舉辦「留日學子與中國夢」演講會
    中新網8月20日電 據中國駐日本國大使館網站消息,近日,駐日本使領館教育處聯合在線舉辦了全日本中國留學生學友會骨幹培訓暨「留日學子與中國夢」演講會,日本各地學友會骨幹近200人在線參加了會議。駐日本使館教育處公參胡志平、駐大阪總領館教育處參贊吳勁松及駐札幌、福岡、名古屋、新潟總領館負責教育的外交官出席。駐日本使館教育處陳麗萍參贊主持了會議。
  • 留日學子為中國引進日本特效「乳酸菌」養殖技術
    中新網10月6日電 據日本《關西華文時報》報導,近日,留日學子孫建忠回到中國大連參加了第九屆海外學子創業周的「2008中國海創周風險投資論壇」,他為中國引進日本尖端生物領域中的「乳酸菌」培植與農畜產品養殖新事業的事跡,在中日兩國引起反響。
  • 留日學生扮演了什麼角色?
    留日學生與清王朝站在了對立面,矛盾不斷升級清王朝發現問題之後,不但不思改革,還和日本政府聯手擠壓留日學生,於是,留日學生和清王朝的矛盾就此展開,並隨著四個大事的發生逐步升級。消息傳到日本後,留日學生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拒俄運動」,但清政府卻要求日本政府出面鎮壓,理由是「名為拒俄,實則意圖作亂」,澆滅了留日學生的愛國熱情,留學生們也因此認清了清王朝的真實嘴臉,堅定了推翻清王朝的決心,中國民主革命的思想「留東學生提倡於先,內地學生附和於後,各省風潮從此漸作」就是這個原因。
  • 疫情影響日企招聘 今年留日學生內定率僅31.5%
    關於「新冠疫情對在日本找工作產生的影響體現在什麼方面」,53.6%的留學生表示「與企業的結點減少」;其次48.4%的留學生認為「由於社會整體招聘數量減少,不得不放棄第一志願企業」;此外有26.85%的留學生表示「自己最想入職的企業已停止招聘」,也就是說每4名留學生當中就有1人以上的第一志願企業暫停招聘新人。
  • 日本留學回國就業情況如何?
    日本留學回國就業情況是怎麼樣的呢?下面智課選校帝為大家解答。日本留學就業前景看好一直以來,日本都是中國學生留學亞洲的首選國家,僅2006年,從日本正規大學畢業回國的中國學生就有6000人之多。在日本學習或打工沒有流利的日語萬萬不行,打工的同時也可以使自己的日語得到提高。身邊有很多國費留學生,拿著高額獎學金,過著舒適的生活,但是他們與日本社會沒有接觸,所以幾年之後,日語沒有提高,只能回國。
  • 連雲港師生捐款救治患白血病學生 早日康復重返校園
    連雲港師生捐款救治患白血病學生 早日康復重返校園 7月20日上午8時,江蘇省連雲港市東海縣石榴高級中學高一(16)班罹患白血病的閆偉倫同學的母親和叔叔來到學校,非常感激石榴高級中學師生的幫助,他們為學校送上了一面「恩重如山,上善若水;雪中送炭,大愛無疆」的錦旗,表達對榴園師生的感謝。學校黨總支書記、校長章榮斌親自為他們送上了榴園師生的40349元愛心捐款。
  • 專家點評留日學者團隊日本研究成果(一)
    近日,南開大學日本研究院眾留日學者積數年之力推出了19卷的「百年南開日本研究文庫」,文庫包括日本歷史、政治、經濟、外交、思想文化及中日交流諸多方面,既是南開大學日本研究院和南開大學世界近現代史研究中心對日本研究學術成果的集體展示,亦是我國不同階段留日歸國人員日本研究業績的集中體現。文庫一經推出,立即在學術界引起了較大反響和關注。
  • 中國留日「交大人」早稻田大學探訪前輩留學足跡
    整整120年前,中國第一批留學生進入日本。整整120年前,中國的交通大學建校。  為了追憶中國留學生前輩特別是交通大學前輩們的留日足跡,交通大學日本校友會聯盟商議開展查找留日交大人相關資料、探訪留日交大人足跡、聽留日交大前輩講述留日經歷等「留日交大人」系列活動。
  • 駐日本使領館舉辦學友會骨幹培訓暨「留日學子與中國夢」演講會
    來源:人民網人民網東京8月18日電(記者劉軍國)中國駐日本大使領館教育處8月15日在線舉辦了全日本中國留學生學友會骨幹培訓暨「留日學子與中國夢」演講會。駐日本使館教育處公參胡志平、參贊陳麗萍,駐大阪總領館教育處參贊吳勁松,駐札幌、福岡、名古屋、新潟總領館負責教育的外交官出席,日本各地學友會骨幹近200人在線參加。
  • 日本留學畢業我是留日還是回國
    現在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去日本留學,但是也有越來越多的學生會糾結於這樣一個問題。就是:我在日本畢業之後是留在日本就業還是回國就業呢?有這樣考慮的學生想必對於在日本的就業情況是不怎麼了解的。那我們今天就帶大家來看一下日本就業的優劣勢吧。
  • 日本留學 日語水平和求學能力成關鍵
    春節過後又將進入一個日本留學申請的高峰期,大批的日本優良學校也將陸續來滬招生。然而從日本學生支援機構公布的最新數據卻顯示,今年中國成功獲得赴日留學籤證的學生數較去年減少6300人,降幅達10%。
  • 「二戰」時期日本在東南亞招募的「南方特別留學生」
    在京都大學等校留學的緬甸「南方特別留學生」認為日本雖然戰敗,但學術水平沒有下降,現在他們反而可以更自由地學習。故他們與日本政府交涉以保證繼續留學之學費,結果終成泡影。於是,絕大部分「南方特別留學生」根據重返東南亞的原「宗主國」要求和安排,陸續回國。1945年9月20日,英國駐日佔領軍向緬甸留日學生傳達「儘早回國」指示,約五十名緬甸留日學生從橫濱乘船回國。
  • 留日學子:習主席新年賀詞振奮人心
    作為在日留學生,在做好個人防疫的同時,我會與身邊的同學互學互勉,與日本朋友加深友誼,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一份力量。作為一名微電子專業的博士生,我將努力鑽研學業,乘風破浪,揚帆遠航,爭取早日學成回國,投身到祖國半導體、晶片行業中去。匡嶠嶽(東京大學化學專業碩士生):  習近平主席的新年賀詞引人思考又令人振奮。
  • 身心壓抑:清末民初留日學生的愛與性
    第四類是二次革命失敗,流亡到日本的,這些人多半有捲來的款項,人數眾多。大清國最早派出的留日學生是1896年,為了在日本順利進行外交活動,駐東京的公使館在江浙一帶招募了13名年輕人到東京,由日本外務省委託嘉納治五郎監督學習日語,學成後在公使館做翻譯,這就是近代中國最初的留日學生。
  • 蓬佩奧亞洲行程突變,放棄訪問韓國蒙古只剩日本,著急回國護主?
    據路透社的報導,蓬佩奧將於10月4日啟程前往日本進行訪問,但是和原計劃不同的是,此次蓬佩奧出行放棄了原本的韓國和蒙古國之行,在訪問完日本之後立即返美。更加耐人尋味的是,這距離川普宣布身患新冠病毒過去僅僅不到48小時,被媒體解讀為共和黨高層著急回國協調處理競選相關事務,也被網友調侃為「回國護主」。雖然這段時間很少聽到蓬佩奧的消息,但是其和彭斯一起被稱為川普的「左膀右臂」,在美國總統大選時刻可是半點沒有閒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