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和大家分享一本書,書名叫《心理營養》,作者是林文採和伍娜。
林文採,馬來西亞籍華人,美國臨床輔導學的博士,著名的親子專家。
她提出了「心理營養」、「生命的五朵金花」、「情緒垃圾」等心理學概念,曾經幫助過上萬個家庭得到了良好的親子關係。
伍娜,《遊戲力工作室》的成員,曾長期的為《父母世界》、《媽咪寶貝》等知名母嬰雜誌撰稿。
這本書分為上篇和下篇兩部分,上篇主要講一些基本的理念,下篇是關於問題解決的辦法。
上篇
我之所以在眾多的育兒書裡選擇這一本,不僅僅在於它能夠指導我們怎樣育兒,更重要的是,它指出了我們養育孩子過程中出現的眾多問題的根源在哪裡。這就是值得我推薦的原因。
家有淘氣包的媽媽們一定都深有體會,雖然在我們與淘氣包的鬥智鬥勇中並沒有氣出個好歹來,但是每天氣不打一塊出的機率還是很高的。我們想不通小屁孩為什麼總是不聽話呢?
作為孩子,他們一定也非常希望被人愛、被人喜歡,他們也一定知道自己身上的一些行為會讓別人不喜歡,但是為什麼他們還要樂此不疲的惹出這許多麻煩來呢?
這就是林文採博士提出的「心理營養」的問題。
他曾說:「如同種子一樣,生命原本就在其中,但是如果沒有陽光、空氣和水,藏在其中的生命就無法展開。人類也一樣,我們的生命有無窮能力,但是如果沒有心理營養,身體就不會健康,如果沒有心理營養,心裡的巨大能力就無法實現。」
我們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康成長,可是我們也許並不知道,就像身體需要營養一樣,孩子在不同的年齡階段也需要不同的心理營養。而這也正是我們往往容易忽略的地方。
如果孩子在幼年的時候沒有得到足夠的心理營養,那麼在他以後的一生當中,他都會不斷的在尋覓,並因此而引發各種狀況,直到找到曾經缺失的那部分。
這本書裡提到了五大心理營養:
第一個心理營養:無條件的接納。
尤其對於0~3個月的孩子,剛出生不久,他們需要的第一個心理營養就是無條件的接納。
剛剛出生的孩子非常的脆弱,所以需要爸爸媽媽無條件的接納。無論他們是哭、是笑、還是鬧。
第二個心理營養:此時此刻,在你的生命中我最重要。
對於0~3個月大的孩子乃至再大一點的孩子來說,他們需要確定的是,在你的生命中
我最重要!我就是能number one,即使你再忙、再不舒服、再累,你也得及時的發現我餓了、渴了、生病了等等。
這個角色的首選就是媽媽,如果媽媽沒有做到就由爸爸來代替。如果在這個期間父母經常吵架,兩個人都沒有辦法好好照顧孩子,那麼孩子在這個成長過程中會很自然的去尋找另一個人來代替原本由父母扮演的「重要他人」的角色。孩子從這個人身上還是希望能夠得到無條件的接納,還是希望成為這個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如果孩子在小的時候沒有找到這樣一個理想的「重要他人」,那麼在他的一生當中都會一直去尋覓,直到找到為止。
所以有些早戀現象,很多都是由於在家庭中沒有得到這種愛,沒有得到這種重視而導致的。這樣的孩子,他們特別希望彌補曾經沒有從父母那裡得到的「我最重要」的感覺,希望有人能把自己看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如果他們一直都找不到,那麼帶著這個期待結婚,他也會一天到晚在追問:在你的生命中
我到底排第幾?
第三個心理營養:安全感
媽媽和孩子從第四個月一直到三歲這是他們的心理分離期。如果這個過程沒有做好,孩子永遠都不知道該怎麼獨立。孩子這個時候需要的心理營養就是安全感。
那麼,什麼樣的狀態才能給孩子提供最好的安全感呢?
首先就是媽媽情緒穩定,常常處於焦慮狀態的媽媽很難心平氣和,那麼這樣對孩子來說,情緒也會受到影響。
第二個需要注意的方面就是夫妻關係。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東西不是物質,而是父母之間的良好關係。
如果他們之間經常的互相指責或者吵架,那麼孩子就會很害怕,但又無法表達這種害怕,就會用許多古怪的行為來呈現。這也正好說明了為什麼在現實生活當中許多家庭夫妻關係不好而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也相應的比較多。
第四個心理營養:肯定、讚美和認同。
孩子進入四到五歲這個階段就有了「我」這個意識,他非常需要的心理營養就是肯定、讚美和認同。
如果我們說孩子在安全感方面媽媽給予的更多的話,那麼在讚美肯定和認同方面爸爸給予的就更為重要了。一個經常被爸爸肯定讚美的孩子,他內心會有滿滿的自信而且他自認為自己是一個很有價值的人。他會有一個全新的自我,而且在自己面對各種問題難題的時候也很有信心。
第五個心理營養:學習、認知模範。
6~7歲的孩子特別需要的心理營養就是學習、認知和模範。
這個時期要有一個人能做孩子的模範和榜樣。這個模範可以幫助他解決這些問題,比如:遇到麻煩該怎麼辦?如果心情不好該怎麼辦?和別人的意見不同我該怎麼辦?還有需要學習管理他的情緒,如何處理他生活中的問題,而這一些的學習就來源於這個模範。
對孩子來說,他的第一個模範就是他的爸爸或者媽媽。在生活中遇到一些具體問題的時候,爸爸媽媽用什麼樣的態度面對,孩子就會學著採取什麼樣的方式來解決。
這五個方面非常重要,而且我也深有體會。往往在遇到孩子身上出現一些偏差的行為或者心理方面的問題時,我都會從這幾方面尋找根源,特別有效。
有的媽媽會說我家孩子已經超過七歲了,是不是已經來不及了或者說已經不需要了呢?
這本書裡邊說「心理營養是孩子一生的底層代碼,遲來總比不來好。」
心理營養能早開始最好,如果沒有從一開始就給到孩子,那麼什麼時候意識到了就從什麼時候開始,不分早晚,任何時候都可以。如果因缺失太多而導致問題的話,那麼先處理的一定是爸爸媽媽與孩子的關係。
另外,把每一種心理營養歸了一定的年齡段為的是了解這個階段孩子最渴求的營養元素,實際上這五大營養在孩子的每一個成長階段都是必須的。能從爸爸媽媽那裡充分獲得是再好不過了。
上面提到的就是關於「心理營養」的基本理念。
這本書裡還提到了孩子的先天氣質,告訴我們如何去觀察孩子的先天氣質。在這裡,把孩子的天生氣質分為四類:第一是樂天型,第二類是憂鬱型,第三是激動型,第四是冷靜型。
並且每一種類型的後面都概括了它的優缺點,當然我們並不是說孩子的身體裡就一種傾向,而是說這種類型在她身體中所在的比重最大。並且這本書裡還指出了每一種氣質類型所需要的養育的側重點有所不同。
這方面很重要。
比如:對於憂鬱型的孩子來說,他們養育的重點在於心理營養、情緒管理和人際交往上。
心理營養方面:
能把憂鬱型的孩子的優勢發揮到極致的基礎就是父母要給予孩子充分的心理營養,給孩子無條件的接納,滿足孩子對安全感的需要,給他你在我心中最重要的確認,給孩子肯定讚美認同,給孩子作出模範和榜樣。
憂鬱型的孩子感受太多太深,所以情緒管理對他們來說是個非常重要的課題。所以一方面我們要儘可能的減少向孩子輸送負面情緒;另一方面他們有情緒的時候我們要提供良好的疏導途徑和方法。
追求真善美是又憂鬱型孩子的一個顯著的特質。無論對自己還是對別人,他們都特別的認真甚至較真兒。所以人際交往對於憂鬱型的孩子來說是他們的短板,也是我們著重培育的一個方面。
至於提到的其他類型的孩子,他們各自的優缺點和養育的重點也很詳盡,由於時間的關係,在這裡就不一一的敘述了。
這本書裡還提到了一個很重要的概念「生命的五朵金花」。
說如果上面提到的五大心理營養孩子得到的很充足,那麼生命的五種天性就會得到良好的生長。他們猶如生命的五朵金花在人生的旅途中會悄然綻放。
這五朵金花就是:愛的能力、獨立自主、聯結、價值感和安全感。
這就是關於上篇的主要的內容。
下篇
下篇就是關於孩子的安全感、情緒管理、性格難題、心裡偏差等等許多教育問題的解決辦法。
在這裡我和大家分享一個書裡的案例:
一位媽媽問:按理說爸爸應該是家裡的權威,但是我孩子他爸比較溫和,經常出現爸爸說話孩子不聽的情況。請問好脾氣的爸爸應該如何梳理權威?
關於這一點我自己當時也非常的想知道答案。因為我老公就是一個性格上比較溫和的人,在管教孩子上他是相當有耐心,但是很奇怪的是,孩子並不買帳,而且在孩子那裡好像爸爸的並不高威信給。我一直以為是因為老公太溫和,才讓他在孩子那裡沒有權威,後來讀了這本書發現並不是著這樣。
脾氣好是優點,但是並不影響權威的建立。關鍵在於爸爸需要堅持一些管教的原則。因為最好的管教態度就是溫和而堅持。
比如:如果孩子做錯事情,不管孩子怎樣撒嬌耍手段,爸爸都要堅定地說不,這樣爸爸才因為有原則和堅持而在孩子那裡有威嚴感。而不是一味靠著溺愛和好脾氣來教育孩子。
當然從這裡我也了解到像我這樣通過兇來管教孩子的方式也是錯誤的,溫和而堅持才是管教孩子的正確方式。
其他的事例還有很多,都非常的實用在這裡就不意義一一的列舉了。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