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媽媽是不是不愛我?」那些年,我這樣「說謊」安慰我的學生……

2020-09-10 光明網

回憶起來,對你影響深刻的老師

是大學、高中、初中、還是小學?

自認為「地位尷尬」的小學老師

今天有話說

跟著小觀來看看她的心聲

我們是頂普通的小學老師。接手低年級,得關注如廁、就餐、睡覺等細節。尿溼褲子、找不到教室、上課鑽到桌子底下……各種奇葩事件挑戰耐心底線。待到中高年級,得與孩子的積習做鬥爭,立志強扭一批瓜。初工作,難免驚駭嘆息,忽忽然時光流逝,再看校園之中已無新事。

若剛巧課務變動不大,我們可以陪伴幾十個小屁孩六年時間,直至送入中學。感情沉澱,越久,對一個班越用心,甚至像爹媽一樣容不得別人指摘。

小學老師又面臨尷尬境地,用心的付出,會因孩子成長而逐漸被遺忘。他們陸續遇見更多有趣的、影響重大的老師,慢慢地,我們被置於角落。所以,手機上一則溫暖的信息、邂逅時一聲驚喜的問候、一個暖暖的擁抱,都會被我們格外珍惜。

別樣禮物送老師 新華社

在辦公室裡,吐槽是最佳減壓辦法。這份工作雖有寒暑假續命,但其間確多辛苦。不只要完成教學工作,還有數不清的額外任務。安排學生家長關注公號、健康打卡、觀看視頻、註冊答題……各種截圖打包、填不完的表格、做不完的瑣事。如果不吐槽,真的會憋成內傷。

大事小事,吧啦吧啦說一陣,大家也就不存在心裡了。吐槽領導,要確定辦公室門已關緊;每有教育系統黑幕爆出,就一起痛罵犯事同行;再聊聊不上勁的孩子、不理事的家長,然後發現各班都差不多,心態就平衡了。

我們也會說起讓自己感動的事兒:孩子們上初中、高中、大學後,還記得小學老師,會微信聯繫或者來校看望;家長們沒有人走茶涼,真的處成朋友,孩子有了進步,會在第一時間告知;一位高中生因車禍昏迷,醒來後,堅持要見小學班主任……這般閒話,讓我們堅信,這份職業自有意義。

那天課間,劉姐坐到我對面,扯起話頭:「我昨天上超市,被人從後面一把抱住,嚇了一跳。回頭一看,是陳昕,她正跟著洪老師一起逛呢——她初中的班主任。她抱著我就叫,太巧了太巧了。」

我抬起眼睛說:「這丫頭我認得,以前帶朗誦興趣小組,她參加的。長得俊,還很陽光,普通話又好。」

劉姐接過話頭說:「是的,丫頭性格好,成績也好,就是命不好。二年級的時候,爸爸出車禍走了,人家賠了好大一筆錢。她媽都存著,說長大了留給兩個孩子用,自己去外地打工了。小昕天天上著課就哭起來,原來成績很好,後來慢慢往下掉。那時候她不在我們班,後來轉到我們班。

她媽媽在外面,除了給生活費和學費,基本不過問孩子。小昕問過我,是不是媽媽不愛她。我告訴小昕,媽媽經常給我打電話,問她生活學習的情況,媽媽雖然不在她身邊,但一直在關心她呢。我就編唄,說她媽問了什麼問題、又交代她哪些話,這樣,小昕的狀態就好多了。小昕的爺爺奶奶從鎮上搬過來,租房子帶姐弟倆,她弟弟比她低一級。沒過多久,爺爺中風癱瘓,奶奶光是忙他一個人都受不了。後來老兩口回鎮上去了。小昕從三年級開始,就一個人帶著弟弟過。

到了周末,也有親戚輪流去給他們做衛生,買夠一周吃的菜放到冰箱裡,還燒些現成的,熱熱就能吃。但是哪個能把姐弟倆帶回家呢?家家都要過自己的日子呀。有一次,小昕穿衣服皺巴巴的。我下課的時候就把她拉過來,說,家裡就你和弟弟兩個人,衣服也不多,就不要收下來疊了,掛在衣架上,也不會皺。小昕聽著,就哭了起來。我也忍不住掉眼淚。還有一天放學,小昕找到我說,能不能今天不排隊走。我問為什麼。她說,今天得去買菜,冰箱裡菜吃完了。上次跟隊出去遲了,菜場裡就沒有什麼菜了。我聽了,心疼得呀——這才多大點兒的孩子。」

劉姐聲音哽咽,我也泛起淚花。

劉姐繼續說:「小昕學習用功,作業做得也認真。晚上還要帶弟弟寫作業,弟弟調皮,愛看電視,她就把弟弟帶到車庫裡看著寫完,自己再寫。所以小昕每天睡得都挺晚。我跟她爺爺奶奶溝通,說不要總講她媽媽的壞話,這樣會影響孩子的心理。還經常和她媽媽通電話,告訴她小昕的近況,讓她有空就打電話。她媽平時一個電話也不打給我,都是我打過去的,不打不行呀,要防止我之前說的話到她媽這裡對不上,穿幫不完了嗎?」

我問:「小昕媽媽在外面結婚了嗎?生孩子沒有?這兩個孩子她也能捨得下。」

「人跟人不一樣,她心硬。錢確實是供著孩子用,學費生活費都不少,可是姐弟兩個最需要母愛的時候,她一直不在身邊呀。小昕相對別的孩子來說還是太敏感了。有一次寫作文,題目是《我的媽媽》,我把要求布置好,一下想起了她,她正在座位上抹眼淚呢。我就說,雖然是要求寫媽媽的,也可以寫其他親人。她能寫什麼,一年也見不了她媽幾天。想想這個丫頭能長得這麼陽光,真是不容易。」

我回想起小昕明亮的笑容,如果不是聽劉姐說起,無論如何,也不能想像她有這樣的身世。

劉姐繼續說:「有一年暑假,徐主任讓我把兩個孩子帶回家補課。我說小昕的成績哪還要補課?徐主任說,就是看著他們寫暑假作業,不然兩個孩子天天在家大眼瞪小眼實在沒意思,小的還老要看電視。姐弟倆那個暑假就是在我們家過的,作業寫好了就在那兒玩,經常就在我們家吃。下午小昕去上鋼琴課,天天不閒著。唯一幸運的是,她媽手頭不缺錢,兩個孩子能學的都學了。到中學,她成績特別穩定,後來,順利考進了H中高中部實驗班,第二年她弟弟也考進H中了。」

我感嘆說:「小昕這一路成長,真的得感謝你!這丫頭一輩子也不能忘記你呀。」劉姐一笑,說:「初中老師對她也好,這麼心疼人的孩子,哪個老師捨得對她不好?到高中,她跟弟弟就住校了,省事。小昕現在高二,高我們家兒子一級,我家那個不是休學的嘛。小昕成績好,以後一定能上個不錯的大學。」我也肯定地說:「苦都吃在前面,以後,應該要過好日子了。」

類似這樣的聊天,時常貫穿課間。工作細瑣煩人,我們亦平凡如微塵,不夠偉大高尚,經常煩躁、不時厭倦。但是絕大部分老師還是負責和用心的,那些短暫回眸與暖暖問候,支撐我們前行。即使孩子們都忘記了,但他們綻放過的明亮笑臉,仍然留在漸漸老去的我們的記憶深處。

然後,繼續靠吐槽減壓。

你還記得對你影響深刻的

小學老師嗎?

作者:程果兒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孩子告狀:「媽媽,老師打我!」我該怎麼辦?
    我相信絕大多數的老師是愛孩子的,不會體罰甚至虐待孩子的。是不是不喜歡老師?不喜歡同學?還是他的好朋友不跟他玩了?亦或者生活、社交上遇到突然的變化,都可能導致孩子的適應問題,讓他對上學產生逃避的情緒,甚至不惜說謊。孩子的社交問題,可能是因為他的適應能力比較弱。
  • 孩子告狀:「媽媽,老師打我」我該怎麼辦?
    ,老師打我了」前幾天,我收到一位媽媽的諮詢,孩子對她說:"媽媽,老師今天打我了。是不是不喜歡老師?不喜歡同學?還是他的好朋友不跟他玩了?亦或者生活、社交上遇到突然的變化,都可能導致孩子的適應問題,讓他對上學產生逃避的情緒,甚至不惜說謊。孩子的社交問題,可能是因為他的適應能力比較弱。
  • 媽媽我愛你,我來安慰你
    四月點點頭表示理解,然後說道:「嗯,媽媽,我知道你很難過很傷心,你想讓你老公安慰你,可你老公暫時做不到這樣。」我說:「是啊,你爸爸還暫時做不到,但是聽你這麼說,媽媽心裡好受多了,因為你可以理解媽媽。」聽了四月的安慰,我真的感覺沒那麼失望和難過了。四月接著語重心長的給我說:「媽媽,你得先慢慢理解你老公,他現在暫時還沒學,還不會真的理解你的這些痛苦。
  • 媽媽,我是不是很笨?你是不是不喜歡我
    你是不是不喜歡我?」寫下這句話,不僅思緒又回到了那個開家長會的下午,一位媽媽被老師邀請上臺分享,因為那個學期她家孩子進步很大。這位媽媽上臺後開始講述她家孩子的狀況,孩子以前學習還可以,只是前年她調換了工作,基本沒時間陪孩子,等她發現孩子成績滑下來的時候,孩子已經無心學習。
  • 我的孩子「說謊」了
    一來二去地聊下來,兒子跟我說他和 D 的媽媽在微信裡說過希望 D 做一些改進的請求,D 的媽媽給兒子回應還有點小波折。總之兒子表達的是最後 D 的媽媽轉達了兒子的請求,D 也同意做改進了。我覺得兒子這樣的溝通還蠻好的,但我還是想了解一下更細節的內容,就請求兒子把他的微信拿給我看看,兒子也很爽快地答應了。
  • 感謝那些對我「說謊」的老師
    體育老師好像是所有老師裡面最容易生病的,而且最容易在英語老師需要上課的時候生病。「你們這一屆學生,是我帶過最差的一屆」為什麼每一次的升學考試,班主任都會說到這句話,好像到了我們這屆的學生,從小學一直差到了大學。
  • 學生作文《我的媽媽愛打麻將》,看哭了......
    有位五年級小學生寫了一篇作文《我的媽媽愛打麻將》,道出了心聲……我有一個美麗的媽媽,有一個英俊關心我的爸爸,小時候我們在鄉下,爸爸掙錢了就在城裡買了房,媽媽說城裡教育好,然後我就在城裡的一所小學上學了。前幾年媽媽好喜歡我,送我上學,接我下課,問吃什麼,聽老師的話,團結同學嗎,買新衣服我穿,我不會做的作業教我,星期六帶我到鄉下看奶奶、爺爺她們。晚上帶我縣政府的廣場跳廣場舞。
  • 「媽媽,你是不是不愛我?」背後的思考
    1、看到孩子的問題,找到問題背後的積極動力,我們是不是更容易理解孩子了呢?當老師把五一後的星期網課課表連結發到家長群裡,班級群立刻像炸開了鍋一樣,家長發起了牢騷。「張老師,什麼時候可以開學啊?」「什麼時候可以不用這麼整天看到娃?」因為疫情的原因,一年級的小學生還是在家上網課,家長都要崩潰了。
  • 你的孩子喜歡說謊麼?我是這樣做的。
    生命不可能從謊言中開出燦爛的鮮花。---海涅在育兒的路上,我們每個父母都會面臨很多問題。比如,孩子說謊。最近樓主家孩子就學會了說謊。開始我也很頭疼,焦慮這是為什麼?該怎麼引導他改掉說謊的習慣?一起來看看吧。說謊的定位對於孩子來說,他們年齡還比較小,並不能很好的區分說謊的界限。
  • 那些年我的老師們
    《那些年我的老師們》文/姬良淑 我們的小時候,總要被問到長大了想當什麼的問題,連書本上也有這個問題,一般配圖中是老師、工人、醫生、工程師等幾種職業。我那時總會想:難道長大了就這幾種選擇?因為錄取我的是一個文理兼收的專業,我的選擇又一步步偏向文科。大學畢業,自己因一步之差失去了保送的資格,遺憾之餘安慰自己:這樣可以重新選一個自己喜歡的專業!到現在,行政工作十年後來當老師,回頭看看,卻發現,有的選擇因禍得福,有的選擇身不由己,但終究是在不斷修正的道路上。而這一路走來的認識和選擇,老師的影響潛移默化,潤物無聲。
  • 當寶寶問我從哪裡來,媽媽這樣和他說
    「哦,這個……」我頓了頓,「她當然不是撿來的,只是她媽媽生她的部位不同,你是從肚子裡生出來的,她是從媽媽的PP裡生出來的。」女兒驚奇地看著我:「她媽媽為什麼要說謊?說謊會不會像匹諾曹一樣鼻子會長大呢?」好在她沒有繼續糾纏在晶晶到底是不是撿來的,而是把問話轉向晶晶媽為什麼要說謊,不然,我無法繼續與孩子的尷尬的問答。
  • 「媽媽,我不乾淨了…」12歲女童慘遭老師毒手十餘次:孩子開始變壞的背後,千萬人不敢看
    「我寫了!早就寫好了!」「你還敢撒謊?!劉老師今天都打電話告訴我了,全班就你一個人沒交數學習題!」「我……我寫了,真的寫了……」「啪」的一聲,小秋終於忍無可忍,打了兒子一巴掌:「小小年紀就學會撒謊,以後還得了?你怎麼好的不學盡學壞,是不是想氣死我!」
  • 【海南省】第147次入選:四年級符世磊《我愛我的媽媽》
    我的媽媽有一張圓圓的臉,一雙會說話的眼睛上戴著一副近視眼鏡。她有著長長的頭髮,總是綁著馬尾辮。我的媽媽是個急性子。我的耳邊經常響起:「快點起床了!」』「快點刷牙啦!」「快點上學了!」一天到晚,我都能聽到媽媽那「快點、快點!」的催促聲。你說,我媽媽是不是一個不急不扣的急性子?
  • 小學生奇葩作文,卡納爾媽媽去世怎麼安慰:我的媽媽也會去世的
    看下面這個小學生對小夥伴的關心,其實一個小朋友有善心就是很好的孩子,當然這個孩子一定要學習好,看下面這個來自小學生母親的自述,一個悲催的母親的描述,給孩子批改作業的時候,母親想考驗一下孩子是不是有關愛小學生的同情心,於是小學生的母親就問自己的孩子,卡納爾的媽媽去世了,小學生要怎麼去安慰卡納爾呢?
  • 學生請假條走紅,寫的請假理由過於真實,老師直言:逗我呢?
    父母從孩子還是小嬰兒的時候,開始餵養孩子,慢慢的孩子也在成長,父母也慢慢成長,孩子小的時候,父母認為孩子只要健康就好,慢慢的父母希望孩子乖巧、懂事,孩子上學開始,父母開始覺得孩子需要成績好,獲得老師的喜歡。老師則希望她教的學生聽話懂事、少讓她操心,但是孩子總是不能如大人所願,他們開始叛逆,開始喜歡跟父母、老師「作對」。
  • 「媽媽!老師批評我了!」來自一位媽媽的智慧回答
    她才委屈地抱著嫂子說:「媽媽,數學老師今天批評我了」,說完竟然哭了起來。嫂子一邊安慰侄女,一邊輕聲問道:「那老師為什麼會批評你呢?」侄女吞吞吐吐地說:「是因為我上課走神,有時候玩自己的頭髮,有時候看窗外,老師看到了就當場批評了我,我覺得好丟臉哦。」嫂子聽完接著輕聲問侄女:「那你知道錯了嗎?」
  • 孩子考試全班倒數,我:不是你差,是你同學太牛了! 老師崩潰了
    聽我這樣說,shawn的眼睛瞬間布滿淚水,靠到我懷裡帶著哭腔說,媽媽,下次,我一定認真檢查,努力考好一點!我擁他入懷,撫著他的頭髮說,傻孩子,媽媽相信你。我知道,這次沒考好,你心裡也很難受,你爸和老師對你這麼嚴厲,看著像是批評,其實是很看重你。
  • 媽媽,是不是我越長越大以後,你就越來越不愛我了?
    這位號稱會乖乖的小姑娘,接了杯水,倒在裝橙子的小果盆裡, 正在捏著玩…然後,然後小姑娘就挨揍了,我揍了她的小屁屁,她哭得很大聲,撕心裂肺的。我沒理她,就讓她哭。過了一會兒看她不哭了,我過去抱著她,告訴她橙子是食物,不能拿來玩,是農民伯伯很辛苦種出來的,浪費食物是可恥的…以後不可以這樣。她也很認真的答應了。
  • 我的孩子總會不自覺撒謊,應該怎麼辦呢?
    朋友說她雖然表面上不動聲色,但心裡早已經翻江倒海了,以前那個可愛的乖寶寶怎麼就學會說謊了呢?後來我和她做了教練討論練習,她也仔細的和我講述了一些平時在家裡的習慣,生活方式,發現這位媽媽經常在小寶要東西的時候指揮姐姐去拿,每當姐姐不願意的時候,媽媽就會對姐姐說:「你去幫媽媽拿吧,是我想要」,姐姐因為愛媽媽即使心裡不願意也去了,可是一來二去,小寶也學會了這種有求必應的方式。
  • 管教不了學生的老師,是不是很無能?
    有人說,現在的老師對學生的管教,應該是不存在管不住的問題,只是想不想管的問題。咋聽上去感覺是對的,其實仔細想想,也不盡然。學校把學生交給老師了,老師就有管教的責任與義務。至於是不是管得住,還有思想觀念上的問題,還有方法運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