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人看著電視能睡著,到了床上就怎麼都睡不著?8月22日下午,東南大學附屬中大神經內科失眠門診的牟曉東醫生,給市民和揚子健康俱樂部進行了一場關於睡眠健康的講座。
有的人不是睡不著,只是缺乏「睡眠感」
評價自己的睡眠質量,可以通過記睡眠日記來觀察,比如昨晚幾點鐘入睡的,夜裡幾點醒來的,醒了幾次,清晨幾點醒來的等,還可以到醫院進行一些專業的檢查,比如腦電圖檢查。「對於一些長期頑固性失眠,卻又找不到病因的患者,一般我們會建議他到神經內科病房睡一夜,通過腦電圖來對他睡眠結構進行分析。」牟醫生說。
牟曉東醫生介紹說,他曾經接診過一位患者,他說自己整夜睡不著,但是通過腦電圖監測,他夜裡睡得很好。這其實是一種「睡眠感缺乏」,自己睡著了,卻意識不到。對於這樣的患者,我們通常讓家人在他睡覺時臉上畫個叉,等他醒來後告訴他,「你看你睡得多香,臉上被畫了都不知道。」以讓他擺脫這樣的心理障礙。
早醒可能是抑鬱症的「信號」
失眠可能會伴有多種疾病的發生,最常見的就是焦慮和抑鬱,還有呼吸暫停症候群,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睡覺打呼嚕。對於老年人來說,還會伴隨不寧腿症候群,指的是在睡覺的過程中肢體在不自覺地動。而反過來,很多疾病也會帶來失眠,比如心臟病、高血壓、呼吸系統疾病、尿道炎、糖尿病和消化系統疾病、免疫系統疾病都可能導致失眠。
失眠分為好幾種,除了人們常說的睡不著,也就是入睡困難外,還有一個應該引起關注的現象就是早醒。早醒是抑鬱的一個信號,很多抑鬱症患者都可能發生早醒,同時伴有沮喪、焦慮等情緒,如果出現類似的症狀,就要考慮排除抑鬱症的可能性。
沒有睡意就不要上床睡覺
很多人會說,晚上到時間上床,在床上輾轉反側怎麼都睡不著。通常情況下,在不開藥的情況下,醫生會給他們進行刺激控制療法,也就是訓練病人將「床」和「臥室」同迅速進入睡眠狀態聯繫起來。
牟曉東醫生建議病人,首先一定要有了睡意再進臥室或是上床睡覺,不要早早就上床,不要在床上看書、聊天等;第二,如果上床後15到20分鐘還不能入睡,就應該立即起床,到另一個房間,看看電視或做做別的,等到產生睡意後再回到床上;第三,無論晚上睡多久,第二天早上都應該按時起床;第四,避免白天打盹。這樣養成習慣,看到臥室和床就像產生條件反射效應一樣,就能迅速地入睡。此外,睡前避免喝咖啡或茶,不要進行劇烈運動等都可能避免失眠。
服安眠藥一定要遵醫囑
在醫學上,失眠和失眠症有一定的區別。失眠一般是人們常說的睡不著,而失眠症要滿足失眠達到每周三次,連續一個月以上的指徵。治療失眠症最常見的藥物是安定。並不推薦患者服用保健品治療失眠,保健品本身沒有壞處,但是大部分保健品都會誇大療效,服用後不會達到那樣的效果,此時患者會產生心理上的落差。
有的患者擔心,服用安定會產生依賴性,但專家表示,其實只要是根據醫囑服用,出現依賴的可能性很小。但是長期服用安定可能會出現一些不良反應,比如記憶力的減退,可能誘發痴呆。同時,最近幾年,安定可能引發骨質疏鬆也引起了業內的關注。(於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