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上了一份奏摺,朱元璋看了一半下令打,看完又表揚了他

2020-12-25 歷史就在那裡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窮苦百姓,他深知坐天下的不易,所以當了皇帝後對眼前的富貴更加珍惜。生性多疑的朱元璋不放心手下的大臣,所以對政事極為上心。

朱元璋稱帝以後,事無大小必定親力親為,他死後曾在遺詔中寫道:「三十有一年,憂危積心,日勤不怠。」每日勤勤懇懇,不曾有絲毫懈怠。有史料記載他平均每天批閱奏摺多達兩百多件,這還不算其他國事的處理。

尤其是朱元璋廢除了宰相制度以後,將原來屬於宰相的權力收歸皇帝所有,這樣一來,雖然加強了中央集權,卻也加重了皇帝的工作負擔。

▲圖為朱元璋中年畫像

中國古代大臣們寫的奏摺往往都是長篇大論,單純的用華麗的辭藻組裝在一起,通篇上下大半都是不必要的廢話,只是等到結尾時才話鋒一轉進入主題。這樣的奏摺,皇帝一天也看不了多少。

其實這也怪不得大臣,中國古代的政治就是如此,說話不說滿,凡是留有餘地。但這歷代通行的為官之道卻在朱元璋這碰了壁。

當時的刑部主事茹太素每次上奏摺都是高談闊論,一篇奏疏至少七八千字,且語句複雜,晦澀難懂。所以朱元璋每次看他的奏摺都很不耐煩。

一次,茹太素又上了一份奏摺,朱元璋命中書郎王敏念給他聽。當聽到一半時,朱元璋還是雲裡霧裡,不知所云。憤怒的朱元璋直接召來茹太素打了一頓板子。

打完之後,朱元璋又讓人繼續念給他聽,直到16500個字時,奏疏總算是進入了主題。其實茹太素在奏摺中提的幾個建議都可以施行且頗為重要。

第二天,朱元璋再次將茹太素召來,先是表揚他提的建議切實可行,後又批評他的奏摺太過囉嗦冗長,明明只需500個字就能表述清楚的事,卻用了一萬七千多個字。

此事過後,朱元璋對奏疏的格式做了明確規定,要求奏疏必須簡明扼要,且按照一定的格式書寫。若有人違反將嚴懲不貸。從此以後,再也沒人敢寫冗長繁雜的奏疏了。

古代官場有著自己的遊戲規則,一般情況下就是皇帝都會遵守。而朱元璋不同,他是農民的兒子,沒有那麼多顧忌,所以他才敢打破官場幾千年的規矩。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敢於這麼做。說真話需要勇氣,改變比墨守成規難得太多。

相關焦點

  • 朱元璋暴打大臣:一萬七千字奏摺,前面1.65萬字都是廢話
    朱元璋的要求是,你有什麼好的想法,你就說,就是寫條子,我也一定看。但古代很多公務員都有一個特點,就是引經據典,一句話可以拉成五句那麼長,這讓朱元璋很頭疼。朱元璋自己很忙,他不是特別喜歡玩優雅的皇帝,跟歷史上著名的"慈皇"李煜截然相反。朱元璋一登上皇位,就在文武大臣面前吟詩:"雄雞叫,撅,撅;雄雞叫,撅,撅;三呼扶桑掃殘星曉月!"
  • 難怪皇帝一不高興就想打大臣,他們天天加班看的都是些什麼奏摺
    天黑了,皇帝吃完飯想睡覺了,一眼就瞅見桌子上那堆奏摺了。看不見沒關係,旁邊太監是幹嘛的,得提醒啊。雖說皇帝才是太監的主子,但是這個太監要是什麼都哄著皇帝,教唆著皇帝不批奏摺,那他的生命也就走到頭了。不光有大臣彈劾,皇帝本人想發憤圖強了,這太監也得倒黴。所以皇帝得先挑燈夜戰,批奏摺!恰逢今天該寵幸某個美人了,只好先放下沒批完的奏摺,勤勤懇懇地去寵幸美人。
  • 朱元璋要求大臣說真話,此人寫了17000字,結果被重打20大板
    導語:朱元璋當上皇帝後,其性格充滿矛盾,一直要求身邊人說實話真話,當大臣真的指出他哪裡不好,卻大怒處罰。真的是應了那句老話—伴君如伴虎,做他的臣子更是難上加難。zhuyuanzhang朱元璋幾乎所有事都要親力親為,十分忙碌,不過農民出身的他,文化也不高,所以他就要求各位大臣以後上奏摺言事一定要言簡意賅,切勿廢話。
  • 朱元璋:你們這群孫子,別以為我讀書少就好欺負!
    說起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可謂是歷史上最勤勞的皇帝之一。必躬親,所有的奏摺都要自己批閱,一天二三百份,這對朱元璋來說工程量有點大啊。朱元璋當時的文化水平略低,但當時的大臣們上的奏摺都是文言文寫的,之乎者也的,朱元璋看著比較頭疼。曾經有一位叫做茹太素的大臣,給朱元璋上了一份大約一萬七千字的奏摺。茹太素是一個比較有想法的大臣,但是給領導匯報工作提出建議是需要套路的。匯報建議一件事情,首先我們要這麼說:領導我有個事情想跟您匯報一下。
  • 【大中華尋寶記古代知識科普】那些逼瘋皇帝們的奏摺有多奇葩?
    當時叫作「奏疏」,朱元璋當皇帝的時候,刑部侍郎茹太素為了表示自己的文採,給朱元璋寫了一份17000多字的奏疏。17000多字啊同學們!相當於手寫了兩本語文書送給皇上。 我們知道朱元璋本身也不是文化人,他看了兩行就累了。
  • 朱元璋請大臣吃飯,紅燒兔肉再加一盤狗肉,看完學到了
    但是,朱元璋最不可否認的一點就是他的野心,試想一下,從一個平頭老百姓最終坐上帝王的位置,他的野心該有多麼大。朱元璋建立的明朝又是我國歷史上的一個盛世。不管經濟還是軍事實力都得到了加強,我們電視上經常看到的東廠,錦衣衛正是明朝的強盛的代表。
  • 朱元璋要殺大臣,大臣卻趴在地上吃屎,朱元璋立馬說:饒他一命
    朱元璋曾經說過自己不是一個喜歡殺人的人,有一次朱元璋曾對大臣們說:張士誠恃富,陳友諒恃強,「朕獨無所恃,惟不嗜殺人,布信義,行節儉,與卿等同心共濟」。不過他做了皇帝之後卻殺了很多人,大多都是官員,尤其是那些不好的官員,而且還殺了很多功臣,大臣們都非常怕他。
  • 朱元璋晚年屠殺無數大臣,因他的身份很特殊,為何偏偏不敢殺他?
    朱元璋晚年屠殺無數大臣,因他的身份很特殊,為何偏偏不敢殺他?要問誰對朱元璋開創江山的貢獻最大,當屬徐達也。朱元璋也沒有辜負徐達對自己的貢獻,他稱徐達是劉伯溫之後對自己最為忠心的人。徐達也在明朝建國大臣中,官職排名第二,僅僅在李善長之後。
  • 朱元璋怒道:斬,女兒我不要了
    朱元璋曾窮得去討飯,他當上皇帝之後還是牢記以前沒東西吃的苦日子,發揮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馬皇后過生日他請大臣吃四菜一湯,要大臣和他一樣勤儉。菜裡還有一道小蔥拌豆腐,意思是告訴大臣們為官要像這道菜一樣一清二白。
  • 孟子如何得罪了朱元璋,被取消「飯票」?大臣們為何不惜以命抗爭
    大約洪武二十七年左右的某天,明太祖朱元璋處理完奏章,習慣性地拿過一本書研讀起來。朱元璋赤貧出身,沒上過一天學,如今當了皇帝,身邊全是一幫滿腹經綸的傢伙,肚子裡不裝點真傢伙,豈不被這幫自以為是的傢伙恥笑?
  • 朱元璋念了兩句詩,大臣憋著不敢笑,念完後兩句,大臣都嚇傻了!
    朱元璋是我國歷史上鮮少的文化程度不高的皇帝,這和他的出生有很大關係。朱元璋出生時正是元朝暴政的時期,當時的人們逃命都來不及,哪會有人想到要去讀書呢。朱家也不例外,那時的朱元璋為了生存,不僅進廟做過和尚,甚至還做過乞丐討過飯。
  • 朱元璋屠殺大臣,一番苦心為子孫
    元朝末年,政治黑暗,各地農民起義風起雲湧,北有韓林爾劉福通,南朱元璋,東有張士城,西有陳友諒,可謂是豪傑無數。但這其中唯有朱元璋一支統一了天下,消滅了暴元,藍玉在捕魚爾海大破元昭帝標誌著明帝國的統一。  在朱元璋建國後發生了四大案牽連,被殺人數不下10萬,開國功臣徐達李善長藍玉接連被殺。朱元璋還設立了廷杖,只要皇上看不順眼的大臣立馬就會被打。無恐不入的錦衣衛,更是朱元璋誅殺大臣的鷹犬,當時連大臣在家中生悶氣,朱元璋也一清二楚。
  • 晚清版烽火戲諸侯 醇親王上奏摺:咱們在昆明湖裡練海軍 慈禧大喜...
    我們看一個真實發生的、記入正史的一份君臣奏摺與往來批覆在,就知道很多人正在洗白甚至膜拜的「慈禧老佛爺」和她的王公大臣們有多……請恕筆者文化水平有限,實在是找不出形容詞了,讀者諸君看完此文,有更恰當的詞語,還請不吝賜教。這件事發生在光緒皇帝他親爹奕譞和「親爸爸」慈禧太后之間。
  • 朱元璋為何要求大臣不能貶低元朝,他這樣說有什麼深刻含義
    《明太祖實錄》記載,洪武三年(1370年)的時候,左副將軍李文忠隨徵虜大將軍徐達討伐北元,打了大勝仗。中書省的宰相們擬定了張貼出去的捷報,拿給朱元璋看。朱元璋發現捷報中,對元朝皇帝用了很多「侈大之詞」。
  • 侄子進獻江南才女,為何朱元璋並不高興,還直接下令將美女處死?
    都說英雄難過美人關,歷史中大部分時候也都是如此,身為帝王的更是多為「好色之徒」,也就有了皇帝後宮佳麗三千的傳言,不過還有一句話叫「溫柔鄉是英雄冢」,難過美人關不代表就過不去,明朝劉辰所著的《國初事跡》中就記載了朱元璋親徵婺洲時的一段故事,當時,朱元璋侄子給其進獻了一個約二十歲的江南才女,卻被朱元璋直接下令將這美人處死了,這又是為何呢
  • 朱元璋宴請群臣,劉伯溫看到上的菜心涼,對徐達說:你我死期將至
    說到朱元璋我們大家都知道,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國皇帝,他是非常有能力的,要知道當時皇帝夢人人有但是卻沒人敢真的揭竿而起,可見朱元璋是膽有識的。他當過乞丐做過和尚,最後帶領著起義成功奪得天下。在朱元璋打理的大明王朝,也是不亞於李世民的開元盛世的,明朝的百姓們也是安居樂業的,這也足以證明朱元璋是農民出身,他對百姓們的包容和善待。
  • 雜談明朝萬曆皇帝批閱奏摺的事事非非
    這些通過科舉考試的官員們,多年寫文章都是按照明朝科舉考試要求的寫的文章,延伸到他們寫的奏摺,也是「之乎者也」的一套,沒有一定的文化程度是完全看不懂的。如果是已經成年的皇帝,自然就會有他自己決定提拔重用哪一位官員就行,但萬曆皇帝還小,必須有張居正和吏部提出幾個人選名單再有皇帝硃筆圈點。從表面上看張居正也沒有在官員任命上做手腳,為什麼他能夠掌握官員任命權呢?
  • 朱元璋看中大臣妹妹,員外郎:此女已許配給人了,朱元璋勃然大怒
    朱元璋大家都知道,他是明朝的開創者。朱元璋是地地道道的白手起家,開局一個破碗,最後竟然成為一國之君。或許是因為真正理解民間疾苦,也受到貪官汙吏的迫害,所以朱元璋治國的時候,對官員的手段可以說是非常激烈。
  • 朱元璋打茹太素,給作文教學一個重要啟示,值得一看
    茹太素,山西澤州人,是朱元璋做皇帝時的一個大臣,時任刑部侍郎。其為人一向耿直,敢於直言,不顧忌諱。洪武八年秋至洪武九年初夏,全國各地連續發生了許多自然災害,洪水、地震等,有人還報告看到太白金星白天出現。
  • 聖旨與奏摺批覆給出答案
    很多網友都曾在學生時代,感受過背誦長篇文言文的恐懼;而且截至目前許多現存的古代文獻,大多都是以文言文書寫而成,普通人一般都看不懂需要翻譯,若是需要背誦,則更讓人"抓狂",這裡便使人想到一個問題:古代皇帝與身邊人說話,也是用"之乎者也"之類的拗口文言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