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這些科學家用什麼語言根本就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是中國人

2020-12-13 李老師講最真教育

在美國疫情越來越嚴重之際,美國邀請我國的李蘭娟院士給美國專家們網絡授課,傳授中國在疫情控制和治療方面的經驗。在整個講課過程中我們發現李蘭娟院士一直都採用漢語交流,參加聽課的每一個美國專家都自帶翻譯,還有一些人美國專家做筆記。

本來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但沒想到很多網友大肆宣揚,說李蘭娟院士真為國人長臉,就應該用漢語講課。

個人認為,大家這麼講分明就是認為用中文講課好像多麼不正常似的,中國人上課用中文不是最自然的一件事嗎?這裡怎麼成了長臉呢?

語言只是一種工具,嚴格來講,用啥都行。

實際不管哪國語言,只是一種交流的工具而已,用什麼交流都可以。

鍾南山院士以前和外國專家交流疫情不是全程用英語嗎?還有張文宏醫生接受外國記者採訪也是全程英語回答?難道這兩位專家就不為國家長臉了?

每個人想用什麼用什麼?不用刻意非得再給他們扣上個帽子吧。

我相信這些專家英語說得都很好,李院士可能就不想在公眾場合飆英語,所以才用了中文,大家不要上綱上線才好。

不能說中國人用英語和外國人交流就是媚外或者怎樣。

很多國人就認為國內一些人和外國人交流用英語就是媚外。

看爸爸去哪,那個媽媽全程用英語被批鬥得不成樣子。

實際不管說什麼,我的意思是怎麼舒服怎麼來,有的人人家英語就是好,顯擺一下怎麼了。

像馬雲,和外國人交流用英語怎麼了,人家英語和中文一樣好,不可以嗎?

在世界交流越來越頻繁的今天,會兩國語言更彰顯自己的實力。

有人說,就你會英語,就你愛顯擺。

實際在當今這個世界,會兩門語言確實是件很值得驕傲的事,至少說明你足夠努力,足夠愛學習吧。

很多人想學英語還學不會呢?學會了有啥可丟人呢?用英語交流又怎麼了?

很多人學不會英語,不等於學會英語沒什麼用。如果你能學會,掌握兩門語言有何不可?不更能顯示你的實力嗎?

論語言的嚴謹上,英語確實更勝一籌。

實際李蘭娟院士,我更希望她用英語講課,原因很簡單,英語更能準確表達你要表達的東西。

中文我們知道,有太多的歧義,有太多的模稜兩可的表達。中文學得不好,真的可能會誤會我們所表達的意思。

醫學更需要專業性嚴謹性,所以如果李院士用英語講課,可能更能把自己的意思表達清楚。

總之,希望網友不要給李蘭娟院士戴什麼高帽子,什麼體現民族自信了,什麼給國人長臉了。如果這麼介意,那就說明我們骨子裡還是不夠自信的。

像袁隆平、鍾南山這些德高望重的科學家,英語功底都是非常深厚的,在與外國人交流時,他們基本都是全程英語對話,難道這些說英語的院士就不體現民族自信,不給國人長臉了?

李蘭娟院士可能不想用英語講課,因為習慣了用中文上課,就這麼簡單!

實際這些科學家用什麼語言根本就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代表的是中國的科學家!如此而已!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科學對我們如此重要
    現在我們之所以在這個技術發達、日新月異的社會,近幾十年經濟指數增長,是科學在後面起作用。如果我們不理解什麼是科學,我們只抓住技術,用我們中國人話說:舍本而逐末。所以中國長遠發展,要求我們重新思考,究竟什麼是科學。我們過去比較重視什麼是技術,技術可以轉化為生產力,高技術如何引領世界經濟的發展。我們中國現在處在一個轉折點上,要理解什麼是科學非常重要。
  • 英語比科學更重要嗎?我們真的需要全民學英語嗎?
    在我們這有這麼一種說法:英語是世界語言,所有科學資料都是英文的,所以,如果你英文不好,基本上不能進行科學研究。首先,我們先不對這種說法做出判斷,我們先說三個人,不知道大家認識他們嗎?田中耕一,益川敏英,屠呦呦這三位,他們有個共同的身份都是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
  • 中國人學習翻譯,英語重要還是漢語重要?
    有人問我:中國人學習翻譯的時候,英語重要還是漢語重要?這個問題大概有3個答案:1)英語和漢語一樣重要;2)英語比漢語重要;3)漢語比英語重要。
  • 張逸中:比科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科學思維(上)
    這跟西方,特別是美國,或者歐洲我們看到它一些好的科學類的書籍完全不一樣。我們可以反觀市場上的一些課程,也多半停留在驗證性的科學實驗上。帶孩子們如何來做一個科學實驗,看到一個物理的現象,但是這個現象的背後的實質,它的科學的規律是什麼,實際上並沒有講。我想說的是什麼,科學實際上並不是科學知識,還有科學方法,這些都是涵蓋在裡面的。那這點是我們國內沒有的。
  • 歐洲人:中國人不可怕,可怕的是他們會一種叫「文言文」的語言
    許多的人都知道,我們中國的文化不長,算下來也就上下五千年吧,開個玩笑。其實中所周知,我們中國的文化源遠流長,歷史非常的悠久,我們現在生活中的許多方面的事情都是從古代的時候流傳下來的,一直沿用至今,可想而知,我們中國古代的文化對於我們現在的生活影響有多大。
  • 自然語言處理,人工智慧研究及應用的重要領域
    用自然語言與計算機進行通信,這是人們長期以來所追求的。因為它既有明顯的實際意義,同時也有重要的理論意義:人們可以用自己最習慣的語言來使用計算機,而無需再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不很自然和習慣的各種計算機語言;人們也可通過它進一步了解人類的語言能力和智能的機制。實現人機間自然語言通信意味著要使計算機既能理解自然語言文本的意義,也能以自然語言文本來表達給定的意圖、思想等。
  • 一個根本不存在的中國人,精通世界各國語言,卻給西方留下深刻印象
    ,不少中國人感到非常氣憤。大家或許不知道在西方人心中有一個根本不存在的中國人,他精通世界上的各國語言,而且非常恐怖,這個人明明不存在,卻給西方各國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而且這種想法是有歧視意義的,更讓西方人畏懼的不僅僅是傅滿洲的外貌還是他的身世,要知道在外國人印象當中,傅滿洲擁有劍橋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耶魯大學三個大學的博士學位,他在科學醫學方面極其擅長,更讓西方人沒有想到的還是傅滿洲精通各個國家的語言,而且對於東方的古代秘術有著深刻的理解以及運用。
  • 人民日報:科學對待歷史的馬克思主義重要文獻
    習近平同志的重要講話,以史為鑑、面向未來,高屋建瓴、氣勢磅礴,充分體現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堅強的政治定力、科學的歷史觀、強烈的時代意識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堅定決心,是我們黨總結歷史、開闢未來的又一篇閃耀著馬克思主義真理光芒的重要文獻。
  • 【STEM專業】張逸中:比科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科學思維(上)
    這跟西方,特別是美國,或者歐洲我們看到它一些好的科學類的書籍完全不一樣。我們可以反觀市場上的一些課程,也多半停留在驗證性的科學實驗上。帶孩子們如何來做一個科學實驗,看到一個物理的現象,但是這個現象的背後的實質,它的科學的規律是什麼,實際上並沒有講。我想說的是什麼,科學實際上並不是科學知識,還有科學方法,這些都是涵蓋在裡面的。那這點是我們國內沒有的。
  • 語言表達很重要,那嬰幼兒應該什麼時候開始呢?
    語言是嬰幼兒早期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它不僅是寶寶人際交往的重要工具,而且在其認知和社會性發展過程中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嬰幼兒的語言能力包括對語言信息的感知理解及表達兩個方面,理解的發展要先於表達。新生兒出生後就會發出一些聲音,比如哭啼、哼哼,這有助於他們練習聲帶,了解氣流及嘴、舌的位置如何影響聲音。儘管這些聲音本身並沒有什麼意義,但在語言發展中卻起著重要作用,可以為真正的語言鋪平道路。爸爸媽媽應該對這些前言語的聲音做出積極反應,因為它們最終會整合為有意義的語音。
  • 習近平「9·8」重要講話,這些網言網語不簡單
    同時,他們又是十分謙遜的人,鍾南山同志說:「其實,我不過就是一個看病的大夫。」人民群眾說:「有你們在,就安心!」參加抗疫的醫務人員中有近一半是「90後」、「00後」,他們有一句話感動了中國:2003年非典的時候你們保護了我們,今天輪到我們來保護你們了。長輩們說:「哪裡有什麼白衣天使,不過是一群孩子換了一身衣服。」
  • 語言對我們有多重要
    康德認為,人與動物的區別就在於,人不只是被動感知或接受外部的信息與刺激,他還具有知性、理性與判斷力,而作為對一般規律進行認識的知性能力,其實就是人運用概念的能力。哈貝馬斯則相信:「正是語言把我們和自然分離開來,而且正是通過語言結構,我們才擁有自主性。」我國知名語言學者王士元也認為,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指標,它不僅是人類和動物的分水嶺,也是人工智慧至今仍無法讓電腦掌握的能力。
  • 季羨林:在語言學習中勤奮更重要,不要妄想走捷徑
    季羨林先生提出:在學習外語的過程中,第一,要儘量接觸原文;第二,在天資和勤奮之間,後者在語言學習中更加重要;第三,不要妄想走捷徑,外語學習中根本不存在這種捷徑。季羨林先生的這三個答案,可謂是切中了問題的要害。
  • 塞種人,並非斯基泰人,根本不是什麼外國人,他們一定是中國人
    塞種人是中國人嗎?秦始皇統一中國的軍隊裡,也有著他們的身影如果以現代的眼光看來,無論如何,史籍都給了塞人一個錯誤的定義。很明顯地,在歷史上,他們被定義成了「外國人」,但在今天看來,他們應該是「中國人」,地地道道的「中國人」。
  • 學習習近平關於黨史國史的重要思想 科學評價人物事件
    習近平總書記在分析黨的歷史人物時就堅持了科學的態度。他說,我們不能用今天的時代條件、發展水平、認識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幹出只有後人才能幹出的業績來。「革命領袖是人不是神。儘管他們擁有很高的理論水平、豐富的鬥爭經驗、卓越的領導才能,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的認識和行動可以不受時代條件的限制。」
  • 有研究證明,認真回答孩子的問題對他們的成功很重要
    對於每一個孩子來說詞彙和句子結構在早期的語言開發中都非常重要。如何與孩子進行更深入、更有意義的對話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從詳細的回答開始與他們交談。研究人員甚至指出,致力於發展更好的語言能力有助於孩子們在學校裡取得更大的成功。我們在想和您分享一些可以激發孩子好奇心的方法,幫助他們更好地學習和掌握知識。
  • 中國人外文比中文重要嗎?
    是的,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合理的都是重要的。 不過凡事皆有例外。比如我。我是教了一二十年外文的教書匠,可我總跟人家中文系一個鼻孔出氣,再三告誡學生中文其實更重要,中文比外文更難學,即使對於中國人。 這還真不是危言聳聽,我有證據。說來難以置信,在翻譯課上,學生做的「中譯日」(把中文譯成日文)作業往往比「日譯中」看起來順眼。
  • 吳國盛:中國人對科學的三大誤解 | 科學史家說
    不了解科學的人,就像老農民進入鬧市,茫然失措——企業家尤其如此,因為企業經營、風險投資等內容更需要擁有對世界的前瞻性與洞察力。但偏偏,中國人不懂科學。因為中國不是科學的故鄉,中國人不是在科學的氛圍裡長大的。有指南針,不等於有磁學;會捕魚,不代表懂魚類學、捕魚動力學。科學是一個漂洋過海的舶來品。或許有人會反駁:古代中國比西方更先進,直到近代才落後。
  • 獨家 | 2021,什麼數據分析技能最重要?
    由於數據科學市場和其概念體系在不斷發展,因此很難確定僱主實際想在自己的解決方案中使用的最新技術到底是什麼。幸運的是,由於我們是數據科學家,因此我們可以通過瀏覽網際網路以查找更多數據科學崗位所需的技能,例如程式語言,包,和軟體。 要想找到一份完美的數據集,來回答該選擇什麼「數據科學技術」(體系)並不完全可行,因此以下概述來自於我的個人經驗。
  • 中國人學習英語的目的是什麼 這些評論服了
    熱點事件每天有,段子手在民間~每次爆出些熱點事件後,網友評論也是一個比一個精彩~下面就和大家一起看下引發了不少網友討論的【中國人學習英語的目的是什麼】,這條新聞短短1小時內已經收到了2950條評論,有人表示質疑,有人贊同,有人甚至還在評論區激烈討論了起來,來看看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