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底足的細節鑑別瓷器,對於一個初學者來說實在是一條捷徑

2020-12-20 九天好物

陶瓷鑑定,不外乎看器型、辯胎釉、論紋飾,了解歷史情況文化背景等,但對於初學者來說,單一個器型就夠複雜了,如《中國陶瓷》中所列典型器型就極多,而胎又涉及眾多窯口,即使同一窯口不同年代其胎土也不盡相同

對於一個初學者來說,故然要學看器型、辯胎釉、論紋飾,但更重要的是迅速找準突破口,這樣才有感覺,才能由淺入深捉到一些真品,真品捉到了(哪怕捉到一隻),就大大提高了自己的興趣,增強了自己的自信心,那麼其突破口是什麼呢?本文從陶瓷器底足著手講述一些鑑定方面的常識

小小底足好似人的內臟,抓住「五臟六腑」,綜合分析,較易找到感覺,避開假貨,捉到真品,例如底足中的「乳突」、「旋痕」(包括田螺紋及切削紋)、「跳刀痕」、「棕眼」、「火石紅」(窯紅)、「墊燒痕」、「湖米底」、「敲底」、「沾窯砂」等都是古瓷所留下的明顯的年代痕跡

「乳突」為底足中心隆起如乳房只突起,元代「乳突」明顯,明早期「乳突」也較大,洪武中期漸小,永樂、宣德有細小「乳突」,雖然成化弘治、正德「乳突」較少見,但到嘉靖萬曆時又出現「乳突」,一直到崇禎才沒了「乳突」,這就是說「乳突」是明及明之前古瓷特徵之一

「旋痕」包括「跳刀痕」,在明末清初較為明顯;而明初時底足外壁往往有重刀斜削痕;宋時底足內壁也有旋轉半圈的刀削痕,致使中間隆起一脊梁,而在明正德時底足處往往有放射狀的田螺紋

「棕眼」(針鼻孔),康熙時底釉處往往出現大小不一的「棕眼」,疏密不均,但無論大小都從「棕眼」中清晰地看到胎體,而光緒民國及現在仿康熙的作品,「棕眼」大而淺,一般從「棕眼」裡看不到胎體

「火石紅」(窯紅),明前由於胎土中含鐵量高,加溫時露胎處氧化成磚紅,甚至羊肝色,明之民窯削足之處火石紅就特別濃顯,仿品之火石紅就完全不同,有的是用漿釉塗抹的,盡顯輕浮不定,有的還偏黃,明後期已較淡,但明宣德時還常見火石紅斑,直到清早期仍可見到火石紅

相關焦點

  • 如何從瓷器底足上看出年代痕跡?
    鑑定瓷器的年代和真偽,要從細節著眼,小小的一個瓷器底足只要會分析,就能很輕易的避開假貨找到真品,例如瓷器底足上的「乳突」、「旋痕」(包括田螺紋及切削紋)、「跳刀痕」、「棕眼」、「火石紅」(窯紅)、「墊燒痕」、「米糊底」、「敲底」、「沾窯砂」等,都保留了古代燒制陶瓷時留下的年代信息
  • 瓷器的重要特徵-底足鑑定瓷器真偽
    古陶瓷鑑賞有一句行話叫「舉足輕重」,意思是說鑑定瓷器真偽和年代,看器物的底足十分關鍵,所謂舉其足而知其輕重也。「看瓷不看底,斷代沒道理」說的意思也差不多。瓷器的底足傳遞了許多不同時代瓷器製作的諸多信息,瓷器底足也是贗品製作的「軟肋」,可以「形似」,而「神似」 極難。
  • 弄懂這14個鑑別瓷器底足的方法,從此購買瓷器「不求人」!
    在瓷器收藏的圈子裡,大家都知道,鑑定瓷器,主要是從神韻、器型、釉面,還有表面紋飾的畫工,發色來判別的,當然還有款識和底足,都能做為辨別瓷器的依據,並且,這裡面,底足在瓷器的辨別方面,也是有著很重要的作用的,尤其是辨別真偽和斷代方面,底足更是有著功不可沒的作用,那麼,底足到底該怎麼看
  • 玉看皮瓷看底,教你瓷器底足鑑定25條妙招!
    瓷器底足鑑定 我們在鑑定瓷器的過程中當然可以通過瓷器的神韻,器型,釉面,畫工,款識,發色等等來鑑定,但是底足的鑑定是鑑定環節中極其重要的,尤其是對於真偽和斷代是非常重要的依據
  • 學會這幾種胎底特徵,你也可以鑑別瓷器
    可是仿品假作再完美也會有紕漏,而第一眼並不受到注意的胎底,恰恰可以透露出瓷器真偽的重要線索。今天簡單列出幾種不同的底足特徵,鑑別瓷器時不妨從胎底著手,尋找瓷器真偽的蛛絲馬跡。有的瓷器底足不僅有一種色斑,甚至可以有兩種、三種色斑共同存在。元瓷底足就常見火石紅斑與芝麻斑點。元起明止的「乳突」「乳突」是底足中心有一圓點隆起,這一特徵獨具一格。在元代時期,瓷器底足「乳突」非常明顯。
  • 從底足胎質認識元 明清 老瓷器
    元明清瓷器胎體胎質,鑑定老物件看瓷器底足胎質應注意把握一下幾點:一是觀察瓷器胎土是否經過人工淘洗。明清瓷器製作程序很規範,胎土都要經過人工淘洗,因而胎質顯得乾淨。 圖為元代釉裡紅底足胎質。明中早期底足胎質 老瓷器的胎質看上去既有粉狀,又有細顆粒狀。
  • 康熙時期文房瓷器青花筆筒如何鑑別
    康熙瓷器是中國瓷器發展史繼往開來的一個朝代,讓中國瓷器站到了瓷器上的最高峰。今天樣子收藏介紹一下文房重要的瓷器品類,康熙青花筆筒瓷器。青花瓷器筆筒要從康熙時期瓷器瓷胎,青花發色以及青花紋飾技法幾個方面入手鑑別。
  • 明代正德瓷器的特徵和真偽鑑別
    朱厚照還有一個阿拉伯文的名字,叫作妙吉敖蘭(mejid-Allah),意思為安拉的榮耀。由於正德皇帝崇信伊斯蘭教,正德時期瓷器上大量用波斯文和吉祥圖案作為主體紋飾。明正德官窯素三彩卷草紋方盆正德瓷器真偽鑑別方法一:辨胎釉,釉中氣泡較多正德瓷器胎質較白、細密、乾澀。釉表光亮瑩澈,釉色白中泛青灰,釉中氣泡小而密集,呈魚子狀。器物底面的釉色泛青。
  • 康熙郎窯紅瓷器如何鑑別真偽與怎麼鑑定郎窯紅瓷器?
    為了流釉不過底足,工匠用刮刀在圈足外側刮出一個二層臺,阻擋流釉淌下來,這是郎窯紅瓷器製作過程中一個獨特的技法,世有「脫口垂足郎不流」之稱。真正的郎紅,就是康熙本朝所燒制的官窯或官民窯。康熙後的,都為仿郎窯。仿燒康熙郎紅,主要在清中晚期(嘉道、光緒)和民國初期。康熙郎窯紅瓷器如何鑑別真偽?
  • 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高考就是一條捷徑
    小時候,家人總是告訴我們,高考是一條捷徑,考上好的大學出來之後啥都不愁。當時很多人都不服氣,畢竟分配工作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不管是哪個學校的學生,最終還是要自己去找工作的。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慢慢的會發現,其實對於絕大多數孩子來講,高考就是一條捷徑,就是一個改變命運的機會,一個與同齡人拉開差距的機會。
  • 教你根據瓷器胎質來斷定瓷器所屬年代
    鑑別瓷器的胎質,要觀察瓷器的露胎處,特別是底足。一般來說真正的古瓷,基露胎處有胎骨老化以及自然磨損的現象,也就是說,元代及以前的瓷器胎骨以及底足看上去比較幹酥,這與新仿瓷器胎子顯得硬是不相同的;明清瓷器的胎子,看上去比較細膩堅緻,有潤心之感,較之新仿瓷器的溼硬,略顯乾燥不夠潤滑。對於古瓷的斷代,胎質也能起作用。
  • 還在為難瓷器的真偽?如何看一個瓷器是否為真?
    如何鑑別這個瓷器,從沒有人說去修訂過一個框架,都是靠的經驗,一句「唯手熟爾」,卻不乏辛酸淚,所以小編也整理了這一片算是對所有瓷器的一個入門的鑑別方式,希望可以幫助到喜好古玩瓷器的愛好者們。古瓷器的鑑別其實可以分為七項:型,釉,胎,飾,彩,款,工。
  • 神秘7501瓷現身 鑑別真偽看底款(圖)
    記者一問方知,這兩件小瓷器就是俗稱「紅色官窯」的「7501」瓷。  東西雖小卻是巔峰之作  知道這兩件瓷器的身份後,記者請求上手一試。展覽負責人劉慶華幾經考慮,在桌面鋪上厚厚的氈子,並要求記者手不離氈,這才將兩件瓷器捧到記者手中。輕!東西到手後的第一感覺便是如此。
  • 乾貨:清代瓷器鑑賞口訣大全
    註解清代瓷器底足複雜多變,但這是型的變化大,在胎質上,康熙以前底足堅硬密滑,有砂,以後的比較細,這和摻高嶺土有關,但火石紅少有。從畫工、胎釉底型釉料上可以鑑別靠單一的也可以但不如多方面鑑別說服力強、快,如:順治康熙古拙、厚重、堅實,雍正秀巧,乾隆繁密而精,乾隆以後釉料不均。在款識上,畫圖草、石、山水樹木上,底上都可以鑑別。
  • 雍正琺瑯彩瓷器精品之魅力
    雍正年間,歐洲畫師在故宮裡為皇帝精心製作了很多頂級的琺瑯彩瓷器。在收藏中瓷器準確的分類裡,在故宮裡小窯燒制的歐洲天然礦物質染料並使用料款的瓷器產品才可以被稱為「琺瑯彩」瓷器。但是現在很多產品,包括青花底款或者墨地琺瑯彩也統統都稱為了琺瑯彩瓷器,實際上人為擴大了琺瑯彩瓷器的命名範圍。下面這對精緻的料款琺瑯彩橄欖瓶就是前者命名的準確品種—清雍正琺瑯彩歲寒三友橄欖瓶。真正的琺瑯彩瓷器器型不會太大。因為多次燒制的工藝限制了其在故宮小窯的局限性。不像景德鎮官窯,條件限制了器型只能燒制小巧玲瓏的琺瑯彩瓷器。
  • 鑑別元青花瓷器的十五個絕招,不學後悔十年
    畢竟高仿技術越來越突破我們以往的鑑別經驗,所以,低手看熱鬧,中手看門道,高手看行道,極手看神道。澀底上往往粘有釉斑,這是時代風貌。「把杯、把碗底足內部多不掛釉,個別的在高足的裡部掛半截釉」(孫瀛洲)。碗、碟、杯的圈足較小,足牆較寬、較厚,給人一種頭重腳輕的感覺。有的器物底部可見明顯的旋坯痕,個別有粘砂現象。碗、碟、杯圈足的底心常見凸乳,俗稱「臍」,為元瓷特徵之一。
  • 對於初學者來說Python和C先學哪個好?
    今天在知乎上看到這樣一個話題:對於初學者而言Python和C先學哪個好?3、現在國外教初學者編程都換python了,C是偏低層的,細節多,不易學。學python,你現在想做的東西,用python都可以很快很方便的實現。C語言程序設計是我們的專業基礎課,但是C語言本身卻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工具,它是到目前為止最為廣泛使用的工具。
  • 對於初學者來說,這是一個超級簡單的麵包食譜,快快收藏!
    對於初學者來說,這是一個超級簡單的麵包食譜,快快收藏!每個麵包師都需要從某個地方開始,如果你對自製麵包不熟悉,沒有比這一單餅酵母麵包更簡單的食譜了。這個食譜製作了一個柔軟的外殼和一個溼潤的中心,同時使用了在大多數廚房裡都能找到的最基本的食材。初學者會發現這是烘焙好麵包的完美入門。你可以用它來學習製作麵包的基本成分,練習揉面和其他技巧,並發現在烤箱中烘焙的最佳時間。最好從一個麵包開始,看看結果如何。如果需要的話,你可以對第二塊麵包做一點調整。
  • 宋瓷賞珍:探究定窯瓷器的歷史發展與鑑別方法
    釉色主要有淡黃、乳白色、青白色等釉色,受邢窯的影響,在工藝上借鑑其製作方法,因此在這一時期的定窯和邢窯瓷器十分接近,有些研究專家稱之為邢、定不分時期,從以下幾個方面我們可以看到二者的共同點——1、從碗的底足來看,都是玉璧形底足,盤的底足有外撇,平底式。
  • 最笨的方法,卻是最快的捷徑!瑜伽原來要這樣練,特別是初學者!
    不止瑜伽初學者會問這類問題,練了很久的伽人們也會問。有時候想一想,或許我們離瑜伽的初衷走得太遠,瑜伽之路走得太急,總想找到捷徑!瑜伽有捷徑嗎?有,堅持不懈的練習基礎體式就是捷徑,看似最笨卻是最實用的方法!大道至簡,最簡單的也是最好的,這篇分享給大家盤點一下12個基礎站姿體式的練習方法及作用和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