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旅遊—蒙古包晚宴 來場歌聲不停酒不停的蒙族飲食文化盛宴

2020-12-20 旅者曉行夜宿

蒙古包

若想用一句話快速總結內蒙古飲食特色,大口吃肉、大口飲酒或許是最貼切的吧!在內蒙古的日子裡讓我印象最深的,也正是這樣一場豪爽的蒙古包晚宴。這篇文就讓我們走入蒙古包作客,一邊品嘗蒙古傳統美食,大口咀嚼手把肉與香甜酸奶;一邊體驗「敬天敬地敬祖先」、「音樂不停酒不停」、「扣三敬二陪一杯」等醉死人不償命的蒙古飲酒習俗吧。最後,在半夢半醒間,你或許也會同意,蒙古包中醉人的不僅是酒香,還有那溫暖的人情~

蒙古包晚宴

這天的蒙古包晚宴,由響沙灣景區突發的沙漠暴雨開始。淋漓大雨打亂了原定的滑沙行程,也讓獨特而難忘的美食/民俗體驗提早拉開了序幕。在地陪安排下,我們來到響沙灣區域內的福沙度假島,這個以蒙古文化為主題的區域設有數個傳統蒙古包,提供著道地的蒙古包晚宴,讓旅客不必闖入牧民家,也能體驗到蒙古人家作客的感受。

就如同其他內蒙行程,當我們跳下車,迎接我們的仍是那傳統的迎賓禮:傳統蒙古歌聲與樂音、象徵祝福的哈達,以及濃烈的下馬酒。作為蒙古族傳統迎賓禮節,贈哈達 & 飲下馬酒這兩項活動真的是毫不馬虎的貫穿了整趟旅程呀(笑)都快算不清旅程中我們到底飲下幾碗下馬酒了。

獻哈達
倒馬酒
飲下馬酒

獻哈達、飲下馬酒是蒙古族傳統迎賓禮。在內蒙古旅遊,幾乎每到一個新景點,就會體驗一回同樣的迎賓儀式。

在嘹亮歌聲中接下祝福,順著叮囑大步跨過門檻,映入眼中的一切著實令我樂得像中了某種大獎。厚重的白色帳幕內,是與之對比的華麗內裝。鮮豔地毯、繪飾圖樣的木桌、蒙族特色的裝飾與盡頭成吉思汗的畫像繽紛卻有序地妝點了整個空間,只要對少數民族風情有那麼一點喜愛,大概都很難抗拒眼前的畫面吧(好吧,至少我們整群人都瘋了似的狂按快門。)

小提醒:在為蒙古包陷入瘋狂的同時,作為客人,還是有一些關於蒙古包的禁忌得遵守。其中最重要也最需小心的,便是蒙古人認為門檻象徵一家之主的肩頭,若踩踏則有侮辱、蔑視之意,進帳時千萬記得高抬貴腳;再來呢,是在帳內最好統一採順時針移動,避免碰撞;第三是手別亂摸,包括門頭、頂氈(誰摸得到)、祈福用的墜繩、火神安居的火爐都是禁碰品。只要好好遵守以上幾點(同時乖乖喝飽喝滿、飲下海量的酒),做個好客人不是夢。

蒙古包

蒙古包晚餐

超愛民族風情濃厚的蒙古包裝潢!這種繽紛色彩讓人如何抗拒起~~~

內蒙飲食習慣:先白後紅,必備奶茶與酸奶

等陷入瘋狂的我們好不容易入了座,身著傳統服飾的人員立刻將奶茶與酸奶端上了桌。在蒙古族餐飲習慣中,食物被分作了白食與紅食,其中白食指乳製品,紅食則是肉製品。由於蒙古族以白為尊,視白色為純潔、吉祥象徵,因此白食往往被視為敬客食品,造就了當地進餐「先白後紅」的不成文規矩。

除了奶茶與酸奶,蒙古家庭大多也常態性備有奶酪、奶豆腐、炸撒子等各式白食點心。它們是奶茶/酸奶的絕佳配料,可以有效地增加口感與飽足感,在繁忙的白日裡,一杯奶茶配上一碗炒米,也就成了最為便利省時的傳統早餐。

奶茶、紅糖棗泥餅、空殼餅

除了每餐必喝的奶茶外,外殼堅硬的紅糖棗泥餅與空殼餅同樣也是蒙族地區常見的主食

黃色的炒米
各式配料

奶茶、各式配料與炒米。其中黃色的炒米是蒙古族重要的主食,可以搭配奶茶或酸奶食用。別看它個頭小小,吸水膨脹後可是飽足感十足,足以應付遊牧民族一天的龐大活動量

酸奶

酸奶,據傳酸甜的酸奶不但能解渴,還是解酒聖品。不過若按照那晚我們喝下的量,恐怕再有效的解酒秘方都派不上用場吧 XD

這天既然是傳統蒙古宴,桌上當然也早早就用八角木盒裝好了各種配料供選擇。但在這兒我想要悄悄地提醒各位,蒙古人的奶茶是茶磚加入牛奶和「鹽巴」同煮,味道跟我們習慣的奶茶可說是天差地遠,如果是第一次飲用,建議先淺嘗,確認可以接受再豪飲,如果真的不習慣,也可以跟我一樣偷加一些本來用以搭配酸奶的砂糖調味XD

另外呢,蒙族飲食以粗獷、保留食材原味為特色,所以用來搭配奶茶的白食點心 味!道!特!濃!第一次大口咬下奶豆腐瞬間,我真的感覺眼前出現了一群咩咩叫的羊,對奶味/羊味敏感甚至懼怕者,我只能對你們輕輕的說一聲,珍重。

蒙古美食

蒙古美食

羊肉餡餅、苦菜、沙聰、涼皮、烤羊、筱麥麵也都是頗為普遍的蒙族食物

至於紅食的部分嘛,則是以羊為主,牛次之。據說一個蒙古家庭一年的食肉量約莫是一頭牛再加上三隻羊,他們會在冬季前往牧民家直接「欽點」 看上的目標,現宰後帶回家風乾並吃上整整一年。而今晚被端上桌的手把肉,便是蒙古族家庭經常採用的羊肉烹調法。

所謂手把肉,顧名思義,就是用手抓著吃的水煮羊肉(無誤)食用者需左手拿肉、右手拿刀,自行從表面一層層的割肉吃。對於有點刀刃恐懼症我而言,要順利吃到這羊肉還真是有些不容易,好險這回有夥伴同行,我也就樂得偷懶,很廢物的坐著等人餵食啦

蒙古美食

食物一碟碟的上,很快就堆滿了整個桌子

手把肉

手把肉通常不加調味料,僅靠著控制火候,將羊肉燉煮的恰到好處、香味四溢。如果是不怕羊羶味的人,超推薦嘗試這道菜!

讚嘆著滿嘴的鮮嫩與柔軟(以及超重羊味),有人提議把羊肉丟進奶茶裡試試吧。據說由於牧民早上忙碌,為了省時省麻煩,就想出了這個將前晚未吃完的羊肉丟進熱奶茶中加熱,熱騰騰奶茶與溫熱羊肉兩個願望一次滿足的食用方法!

我知道「羊肉 x 奶茶」這個組合聽起來怪到極致,活像是某種黑暗料理,但我可以看著各位的眼睛誠懇的說,它們意外的 超 搭 。泡過奶茶的羊肉多了點奶香與滑嫩,羊味也被奶茶烘託的更加明顯。和夥伴半認真半開玩笑的一致認同,如果今天我們是《中華一番》之類美食卡通的主角,咬下去的那個剎那,畫面中應該會出現萬隻奔騰的羊群吧!

手把羊肉 x 奶茶

手把羊肉 x 奶茶,意外的超好吃!恩,但這真的是羊味愛好者限定美食,畢竟在我心花朵朵開,大吃特吃的同時,不吃羊的夥伴只是小小的咬了一口,就已在旁邊呈現半崩潰狀(攤手) 

內蒙敬酒習俗:敬天敬地敬祖先、音樂不停酒不停、扣三敬二陪一杯

雖然上頭介紹了一堆食物,但這晚真正讓人難忘的主角,絕對是酒。

當我們吃過白食,紅食尚未上桌之際,本餐的第二杯酒(第一杯為下馬酒)就已上桌。隨著酒杯斟滿,地陪輕輕的說到:蒙古人喝酒是有講究的,首先得先用右手接過酒杯後換至左手,接著以右手無名指沾酒三下,第一下彈向空中,意為「敬天」;第二下朝地面彈,意為「敬地」;第三次則抹在自己額頭上,表示「敬祖先」;最後雙手捧酒、一飲而盡後歸還銀碗,這才算是完成了整個敬酒過程。

斟酒和敬酒

斟酒和敬酒是整場晚宴最常見到的畫面

據說,由於當年成吉思汗的父親飲下塔塔爾人的毒酒身亡,加上成吉思汗差點被結拜義兄札木合以毒酒謀殺,導致成吉思汗對毒酒有所警戒,遂習慣戴上銀板指,假借「敬天、敬地、敬祖先」的機會觀察板指是否變色,最終才造就了這樣的飲酒習俗。介紹完這一切,地陪不忘笑笑的補上一句:「蒙古人宴客呀,就是得讓客人喝好了才算招待好了。」

恩,當時忙著「敬天敬地敬祖先」的我,對此完全不以為意,只是讓語句默默的從耳畔飄了過去。一直到數小時後,當夜晚星空與蒙古包在眼前毫不客氣的瘋狂旋轉,當鼻尖與喉間都只剩下酒香,我才真正領悟到,這句話有多麼關鍵。

蒙古樂隊

語音方落,第二杯白酒入喉,一組蒙古樂隊魚貫的進入蒙古包內。當樂音響起,地陪再度開口:「音樂不停,酒不停。」據說在蒙族宴飲傳統中,樂隊演出過程中客人喝得越多,越代表對表演之讚賞。喝酒既是對主人宴請熱情的回應,也是對表演者的鼓勵。我說,能把勸酒包裝的這麼冠冕堂皇,真的也只能服了蒙古人了吧。

敬酒的蒙族女孩

不斷向大家敬酒的蒙族女孩,過程中只要酒杯中的液體稍減,不斷逡巡的服務員便會立刻將酒杯再度斟滿

算不清幾杯酒後,馬頭琴悠揚的樂音和傳統歌唱法呼麥低沉的歌聲終於稍歇,才正要鬆口氣,第二組團體立刻又魚貫而入,這回還添上了穿著傳統服飾,按照習俗沿著順時針方向挨個敬酒的蒙族女孩。看著她的笑容,我們整群人再度被洗腦般的,默默端起酒杯接著,第三組樂隊入場。隨著低昂蒙古長調一曲曲的唱,濃烈白酒一杯杯的敬,香甜醉人的酒液也就一滴滴入喉

蒙古樂隊
呼麥與長調

呼麥與長調是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音樂形式,兩者各有特色,但低沉的樂音卻同樣有著強烈感染力,即便語言不通,也能直達心裡

三組樂隊表演完畢,我們已是各個面紅耳赤,暈頭轉向。但如果你以為這是結尾,那就太小看蒙古人啦!當所有樂隊退出,咱們始終掛著燦笑的地陪再度站起,他說,現在跟你們介紹鄂爾多斯最傳統的敬酒文化——扣三敬二陪一杯。當下腦中真的是充滿黑人問號,喝個酒哪來這麼多花招呀!

在這種敬酒法中,主人會先向全場客人敬酒三杯,以感謝客人蒞臨並獻上祝福(扣三)。接著主人會端著酒杯依序走至每個客人眼前,只有當客人將眼前滿滿的兩杯酒徹底喝個乾淨(敬二),主人才會喝下屬於他的那一杯(陪一杯)。

由於是一對一單挑,客人完全沒有閃躲餘地,只能乖乖拜服於蒙古人高超的勸酒技巧之下。當他們用著閃爍的眼神看著你,說著如果你不喝,就是他們招待不周時,你真的很難狠下心說不啊~~好消息是,雖然蒙古人把讓客人喝好喝滿喝到倒視作評估宴請滿意度的標準,但他們也不是那麼殘忍。如果你能找到擋酒部隊,代喝是被允許的。恩,前提是你真的能找到那麼一個人。畢竟在經歷了那麼多瘋狂飲酒活動後,能夠擋酒的人有極大的機會,早已先你一步躺平在地板啦 XD

蒙古包

就這樣,我們一行人又將「扣三敬二陪一杯」給反覆演練了好幾輪。杯觥交錯中,意識也逐漸變得模糊,星夜、酒香、樂音與熱情全都混雜在了一塊兒。只記得在那似夢似醒的情境裡,地陪在最後的最後再度露出了滿意地笑,說:「你們這樣就是喝好了。」這一夜,我連鞋子都來不及脫去,就直接在溫暖的床上失去了意識(而當我們一群人醉的東倒西歪,陪我們從頭喝到尾,最後還扣三敬二陪一杯喝了好幾輪的地陪大人仍是面不改色!這到底是什麼巫術! )

如果你自認是酒豪,想見識蒙古人幾乎沒有邊際的熱情與酒量,或是單純想要體會手抓羊肉、大口喝酒的豪邁,真的真的,去嘗試一場蒙古包晚餐吧。精彩萬分的勸酒過程,保證會令你永生難忘的(笑)

相關焦點

  • 內蒙古烏拉蓋大本營的火鍋盛宴,他們把蒙古包搬到瀋陽渾河邊
    中國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蒙餐作為極具地方特色的餐飲,不論是營養價值還是色香味形藝,都與內蒙古大草原獨特的地域息息相連,體現著草原民族特有的文化餐飲風俗。近日盛京冰雪那達慕正式開幕,他們把烏拉蓋蒙古大營搬到瀋陽渾河邊盛京冰雪那達慕烏拉蓋蒙古大營斥資重力打造,將原生態民族風情帶進東北瀋陽,最具文化符號的蒙古包,豐富多彩的特色飾品,歌舞昇平的文藝演出,使在瀋陽的朋友不出家門就能體驗到最具特色蒙古文化。
  • 遊客到內蒙古旅遊,留宿蒙古包,導遊:床上的「紅繩」不要碰
    現在旅遊業越來越發達,越來越多的人都喜歡上了出門旅遊,旅遊不僅僅是一種娛樂休閒的方式。而且它還可以緩解,工作和生活帶給我們的壓力,放鬆我們的心情。隨著旅遊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遊客把目光都放在了具有新意的旅遊地點。不再局限性的看一些風景,或者是景點,更重要的是去體驗另一種生活方式。
  • 酣暢淋漓草原狂歡 「首屆內蒙古音樂節」如約而至
    承辦  錫林郭勒盟文體旅遊廣電局  錫林浩特市人民政府  音樂會上為大家準備了  豐富的蒙古族服飾供大家穿戴體驗  在首屆內蒙古音樂節現場  你能感受蒙古族服飾文化的傳承  感受現代蒙族服飾創新時尚
  • 借宿蒙古包,最好別動床頭的紅繩!到時別說我沒提醒你
    那麼我就推薦你去內蒙古,《中國國家地理》曾經發起過一個中國最美草原的評選活動,有六大草原入選,其中有兩個就在內蒙古,一個就是呼倫貝爾爾大草原,和錫林郭勒草原 。內蒙古是我國蒙古族的自古生活的地方,擁有自己獨特的民族文化和語言還有區別於其他民族的飲食生活習俗。
  • 百位網紅齊聚草原一歲羊開業慶典 享蒙古之夜 品全羊晚宴
    9月28日,位於車站南路的前旗·草原一歲羊火鍋店盛大開業,並在開業前夜,以「蒙古之夜 全羊晚宴」為主題,舉辦了一場熱鬧的開業派對。 派對現場,百位網紅達人和美食大V雲集,吃美食,看蒙古歌舞,主賓歡聚,共同還原了一場地道的蒙古族全羊席盛會。
  • 內蒙古不止有蒙古包,這座現代化的國家地質博物館,你來過嗎?
    說起大草原,相信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蒙古包,因為在草原裡蒙古包是當地居民的最普遍的住所。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其實在內蒙古的達裡諾爾湖景區,還建有一座神奇的現代化建築。更有現代化設備,實物標本展示,三維動畫,多媒體演示等互動裝置,展現了達裡諾爾的自然景觀和多彩的民族文化,更人有身臨其境之感。各種珍稀的鳥類標本,向我們生動形象地展現了達裡諾爾的自然演化。不僅如此達裡諾爾湖也被稱為「草原上的明珠」,所以參觀完博物館之後,其實還可以選擇去達裡湖景區的其他地方逛逛。
  • 大連海定根詩社走進大連天上原生態旅遊度假區——北天蒙古大營行
    海定根詩社是個詩歌創作社團,其中不乏樂山樂水的「神仙」、「神女」,一拍即合:走到北天蒙古大營遊旅採風去! 2018年9月16日,大連海定根詩社採風團一行18人,在社長張昌軍老師的帶領下,子線、楊林、覓青、青梅、王櫻霏等詩友乘著一輛中巴車,從大連行駛了約2個小時車程,到達了目的地——大連天上原生態旅遊度假區北天蒙古大營,一下車就被這裡的幽靜壯美的青山林海和錯落在山谷裡一大片白色蒙古圓形氈房吸引住了。
  • 內蒙古送禮送什麼酒,最好喝的6款內蒙古特色酒
    說起內蒙古酒,就會聯想到大草原,牛羊成群,歌聲飄揚。酒文化由來已久,美味配美酒,草原上的人喜歡大口吃肉,大口喝酒。那麼內蒙古送禮送什麼酒呢?小編將對大家介紹最好喝的6款內蒙古特色酒,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內蒙古十大馬文化主題旅遊線路出爐
    千百年來,蒙古族騎馬放牧,與馬相伴而生,被譽為「馬背上的民族」,蒙古馬「吃苦耐勞,一往無前」的精神一直被人們傳揚。近日,我區發布「馬背上的內蒙古」十大馬文化主題旅遊線路,以馬元素串聯內蒙古優美奇異的自然景色、厚重多元的歷史文化和彰顯魅力的民俗活動,推出內蒙古文化旅遊品牌。
  • 去蒙古包做客過夜,遊客第二天直呼受不了,床頭的紅繩碰了後悔
    ·去內蒙古旅遊不在蒙古包住一晚,都不算來過。這種獨具特色的建築,很多遊客是不會放過這次體驗的機會的。但是非常奇怪的是,很多遊客在蒙古包裡睡過一晚之後,第二天都會大喊受不了。不就是在蒙古包裡睡個覺嗎?難道還會被風吹跑了嗎?到底是什麼原因呢?我們來一起看一下。
  • 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發布「內蒙古人遊內蒙古」旅遊線路
    春滿內蒙古,風景正當時。為做好「內蒙古人遊內蒙古」活動的引導工作,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發布56條春夏季旅遊線路。4條精品旅遊線路、10條主題旅遊線路和42條專題旅遊線路,豐富多彩,引導大眾健康安全有序出遊,助力自治區文旅產業復甦。
  • 草原旅遊,住蒙古包是什麼體驗?躺在床上看星星還可以洗澡了
    這次的草原之行,尋找心靈中的樂趣,也將疲憊的身心得以放鬆,一踏入內蒙古呼倫貝爾大草原,一眼望不到頭的綠色,十分的舒服,湛藍的天空和溫柔的草地以及巴爾虎的蒙古包形成了一副絕美的油畫卷。在草原很特別的體驗就是住蒙古包,其實會有些不適應,但改良後的蒙古包已經很好了,可以洗澡很重要,在巴爾虎的蒙古包還有星空濛古包,拉開窗簾就可以看到天上的星空。遍地草原青青的草地和蒙古包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的視線,這裡的人也非常熱情好客,他們招待遠方的遊客,十分的熱情會給遊客講述只屬於草原上的故事,蒙古包的外形美觀非常的溫馨而舒適,晚上還可以在巴爾虎蒙古包裡觀看群星閃爍。
  • 內蒙古自治區資訊|內蒙古特色「奶桶羊肉」,用十幾顆石頭烤熟,吃...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內蒙古的特色美食,相信很多人都會想到牛肉和羊肉吧,畢竟在寬闊的大草原上,最常見的就是成群牛羊了,所以這也是當地的主要肉類。一般來說,內蒙古人做羊肉都是很簡單粗暴的,直接把新鮮的羊肉放到大鍋裡燉煮熟透,不放任何配料,吃的就是羊肉的原汁原味。當清水燉羊肉上桌之後,人們就會拿起手上的小刀來割肉,再蘸著特色的韭菜花醬,吃起來辛辣鮮香,一點羶味都沒有,肉質也特別嫩,不愧是大草原上放養的羊。
  • 在內蒙古旅遊過夜,床頭的紅繩千萬不能碰,看完你就明白了!
    眾所周知,內蒙古是我國蒙古族集中居住的地區。蒙古族人普遍豪放的性格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壯麗的大草原呈現出風吹草地現牛羊的景象,更是無數人心之所向。很多去內蒙古草原旅遊的遊客,都會好奇,想要體驗一下入住蒙古包的感覺,畢竟平時種場景只能在影視劇中看到。
  • 窮遊中國之旅內蒙古阿拉善盟文化、旅遊、特產、美食攻略
    舊、新石器過渡的代表—細石器文化的賦存和發現,進一步證明古居延地區是東、西石器文化的連接點。新石器、青銅、鐵器時代,歷代北方遊牧民族在賀蘭山、曼德拉山、龍首山等處刻制了數以萬計的古代巖畫,成為研究古代遊牧民族早期宗教信仰、生活習俗和經濟生活的重要實物資料和珍貴的文化遺產。 原始社會末期,奴隸社會商周時期,弱水流域、居延海畔就有殷商周朝先民生活的足跡。
  • 蒙古包裡吃著烤全羊,圍著篝火唱歌跳舞
    珠海周邊新晉網紅餐廳,創意園裡有祝酒禮、篝火晚會,還把2340公裡外的蒙古包搬過來...... 一進門就感受到了充滿蒙古特有的風情,掛起來的哈達、露天的蒙古包、壁畫、連乘菜裝茶的器皿
  • 我們去大草原的湖邊,體驗一下蒙古風情,你心動了嗎?
    不過總是去南方旅遊,總會有看膩的那麼一天,所以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是一個北方的省份叫做內蒙古。一天天的蒙古大家心裡的印象立馬全是綠油油的大草原,沒錯想要生活過得去,就要去草原上走一走跳一跳,感受一下清新的氣息來滋潤一下你的心靈,尤其是內蒙古有很多的風俗文化我也特別的喜歡。
  • 內蒙古對外公布「十大文化符號」
    中新網呼和浩特7月1日電 (烏婭娜)1日下午,內蒙古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向外界公布了內蒙古「十大文化符號」:內蒙古大草原、馬頭琴、那達慕、蒙古包、成吉思汗、草原英雄小姐妹、蒙古文、敖包、蒙古馬和紅山玉龍。  文化符號是在歷史上形成的凝結和表達一定文化內涵和意義的象徵形式。內蒙古文化符號標示象徵著內蒙古文化的形象、特徵和價值。
  • 來呼倫貝爾大草原做一天蒙古人
    來到呼倫貝爾旅遊,是一個與大草原親密接觸的機會,也是一個近距離感受中俄蒙邊境文化過度的體驗。呼倫貝爾以境內呼倫湖和貝爾湖得名,是中俄蒙三國的交界地帶,呼倫貝爾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被稱為世界上最好的草原,是全國旅遊二十勝景之一。
  • 歷史減半,礦業踐行者步履不停!算力蜂第十期礦場行即將啟程!
    >3,礦池連接,主流礦池有哪些,算力蜂對接的礦池是哪家,礦池的運營原理4,主流品牌的礦機,功耗,礦機的操作運行原理,5,大佬交流,行業現狀的分析,行業未來的發展前景,6,體驗當地的秀麗風光,感受當地的地域文化和飲食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