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先生是一名長途貨車司機,由於職業的特殊性,總是依靠抽菸提神,並且為了少上廁所,每天喝水也很少。魯先生曾在多年前出現過血尿,並伴有疼痛,被診斷為泌尿繫結石,經手術治癒。然而在今年上半年,他再次發現血尿,誤以為結石復發,因沒有任何疼痛等不適,並沒有引起重視,直到血尿持續了好幾個月才到醫院,誰知卻被診斷為膀胱癌。
所謂的膀胱癌,是發生在膀胱黏膜上的一種惡性腫瘤,目前已成為世界範圍高發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疾病之一。為了提高大眾對膀胱癌的認知,更好地幫助患者把握最佳治療時機,近日,來自中南大學泌尿科研究所所長齊琳教授,通過 " 名醫公開課 " 分享了膀胱癌及其診療等一系列相關知識,助力更多患者走出認知誤區,提高治療效果。
膀胱癌發病率高,血尿症狀不容忽視
膀胱癌是泌尿系統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也是全身十大常見腫瘤之一,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且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上升,多發於 50 歲以上男性,男性的發病率是女性的 3~4 倍。在我國,膀胱癌的新發患者數和死亡數均位列泌尿系統第一位,且呈現出年輕化趨勢。
與其他腫瘤類似,膀胱癌的發生也是複雜、多因素的過程,是外界環境因素與內在基因遺傳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目前,已有證據表明如吸菸、感染及工業化學物質等多種因素參與了膀胱腫瘤的形成。而且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受到工作和生活的雙重壓力,飲食不規律、熬夜、久坐等不良生活方式,也使得膀胱癌患病率越來越高。
臨床上,血尿是膀胱癌患者早期的典型症狀表現,多呈無痛性、間歇性且全程肉眼可見,即患者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整個排尿過程都是肉眼可見的血尿,而且感覺不到疼痛。除此之外,還可能表現為尿頻、尿痛、尿急等症狀。由於血尿並不是持續出現的,往往可自行緩解或停止,很多患者不以為意,可能會直接貽誤最佳治療時機。
中南大學泌尿科研究所所長齊琳教授指出:" 引起肉眼血尿的原因很多,其中尿上皮細胞癌、嚴重的尿道感染、尿路結石是最常見的原因。尿路感染和泌尿繫結石同時會合併排尿疼痛,若無疼痛症狀的伴肉眼血尿,則提示患者有尿路上皮病變、如腫瘤等,此時一定要去醫院檢查。若能在早期被發現並及時治療,絕大多數膀胱癌患者是可以實現治癒的。"
膀胱癌迎來治療新突破,免疫治療為患者生命護航
據介紹,膀胱癌一般起源於膀胱表層的黏膜層,但會向深處生長浸潤。根據腫瘤浸潤膀胱壁的程度,膀胱癌可分為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和肌層浸潤性膀胱癌兩大類。臨床上主要以手術為主,並輔以化療等綜合治療手段,但患者普遍預後較差。在非肌層浸潤患者中,治療後約有 50% 患者會出現復發,約 40% 患者在 5 年內進展為肌層浸潤性疾病;超過 25% 的肌層浸潤患者在 2 年內進展為轉移性疾病;對於轉移性或不可切除性的晚期膀胱癌患者,在接受化療後 5 年生存率小於 15%。
近年來,隨著對膀胱癌病理基礎的深入研究,免疫治療的出現為這一治療領域帶來了新突破。齊琳教授表示:" 正常情況下,免疫系統可以識別並清除腫瘤細胞,但為了生存和增殖,腫瘤細胞會通過一些特定通路如 PD-1/PD-L1 等,令腫瘤逃避免疫系統的監視。而免疫治療的機制是通過直接激活免疫系統或抑制腫瘤的免疫逃逸機制達到消滅腫瘤的作用。目前,免疫治療受益的大部分是晚期患者,將來不管是晚期、中期、早期,全階段都有希望採用免疫治療,將極大地改善治療效果。"
除此之外,齊琳教授提醒,膀胱癌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以清淡飲食為主,多喝水,不要飲酒,也不要吸菸,避免接觸芳香胺類物質;同時也需要每年體檢時做一次膀胱 B 超,有助於相關疾病的早期發現。
瀟湘晨報 記者 張樹波
來源:瀟湘晨報
作者:張樹波
編輯:易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