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洪標寫字說畫」給你更精彩
這是畫家王永潮筆下的25種老行當,他把每種老行當的特徵,都畫在了每個人的臉上。
看一眼每張臉,你就能知道他是幹什麼行當的。
現在,這25種老行當,有的已成記憶,有的行將消失。也有一些老行當,80後90後00後見都沒見過。
王永潮是一位中學美術教師,自幼酷愛繪畫,作品以杭嘉湖地區農村風俗民情和農村兒童生活為主要題材。50年代出生的他,這些老行當從小就伴隨著他的生活。
畫家王永潮近照
這25種老行當中,對我這個70後的人來說,也樣樣都見識過。
木匠、泥水匠、竹篾匠、箍桶、漆匠、彈棉絮、棕繃師傅、銅匠、磨刀師傅、補鍋、補碗補水缸、釘秤、換糖擔、爆米花、修傘、修鞋、修鐘錶、打銀器、做豆腐、做裁縫、鐵店、剃頭、刨菸絲、說書、算命。
這25種老行當中,大致有三種類型,比如木匠、泥水匠、竹篾匠、箍桶、漆匠、彈棉絮這些都是請師傅到家裡來的,不是建新房,就是打家具、編籮筐,都是好事情。除了給師傅按天算工錢外,還需供飯,路遠的還寄住在家裡。
其他的像棕繃師傅、銅匠、磨刀、補鍋、補碗補水缸、釘秤、換糖擔、爆米花都是師傅挨家挨戶,上門來邊走邊吆喝攬生意。
還有的行當,是需要自己去集鎮上去。比如上修理攤上修傘、修鞋,去鐘錶修理店修鐘錶,去銀店打銀器,去豆腐坊買豆腐,去裁縫店做新衣服,去打鐵店買鋤頭等,去剃頭店剃頭……
現在很多老行當,不是被科技替代,就是大家已不需要了,剩下的一些也由傳統手工操作變為機器批量加工生產。
[下圖為王永潮筆下的25種老行當]
「陳洪標寫字說畫」給你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