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向的人比內向的人更快樂?

2021-02-17 心優雅

很少有人格變量像外向和內向一樣受到研究者和理論家那麼多的關注。你是外向者還是內向者呢?

假如你正面臨著幾天後的一次重要考試,你早就該準備這次考試了,但一直沒動手,所以今天晚上你要去圖書館花幾個小時看書。圖書館裡有兩種可以讀書的地方。

一種地方有很多單人桌,你可以把自己單獨隔離在安靜的書架後面,很少有人會走過這些書桌,而且這裡可以遠離那些低聲交談、複印機和其他噪音。

另一種學習的地方有長桌子、沙發和舒適的靠椅,你可以輕易的縱覽全屋,看看還有誰在這裡。到圖書館其他地方去的人會經過這裡,他們免不了跟你搭訕幾句,你會選擇哪個地方?

在這種情況下,你的選擇在某種程度上取決於你是一個外向型還是內向型的人。幾位研究者證實了這一現象。在喧鬧開放的地點學習的學生更可能是個外向型的人,而在獨自安靜的地點學習的學生更可能是個內向型的人。在喧鬧地方學習的學生說,他們喜歡有點聲音和有機會與人交流,另一些人則說他們喜歡選擇安靜的地方,避開這些分心物。

這些研究結果與其他學者描述的外向—內向性格完全一致。外向者比內向者對刺激更不敏感。因此,外向的人比內向的人喝更多的咖啡,而不被咖啡因困擾。內向型的學生對刺激更敏感,在喧鬧的地方,內向型的人常常會被各種事情幹擾,他們很難進入學習狀態。

而外向型的人,如果受到的刺激太少,則會覺得安靜的屋子令人厭煩,除非對學習的內容非常感興趣,否則外向型的人會經常休息,環顧四周,尋找分心物。他們很難把注意力集中到當前任務上。

這種對刺激水平的不同偏好,在控制條件更嚴格的實驗室研究中也有所發現。例如在一項視覺學習任務中,外向型的人會更迅速的按一下按鈕更換幻燈片,這可能是因為他們對這些圖片和指示厭煩的比較快。

為什麼有些學生可以聽著錄音機、看著電視學習,而另一些學生必須尋找圖書館裡安靜的地方看書,並且還要用耳塞堵住耳朵來隔絕噪音。

太多的噪音使人很難集中注意力,即使一個外向型的人也會在某一時刻關掉他們的收音機,但對於內向型的人來說,這一時刻來的更早一些。另一方面,刺激太少也會使人終止學習活動,對一個內向的人來說,要經過幾個小時的獨處,才會達到這種程度。而對一個非常外向的人來說,忍受幾分鐘的安靜孤獨就已經是件難事了。

外向的人與內向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外向的人喜歡聚會、拜訪朋友、或者去什麼地方,她們比較活躍。內向的人更喜歡獨自一人做一些安靜的低刺激的工作。你認為誰更快樂?一點也不令人吃驚的是:內向的人猜測內向者更快樂而外向的人難以想像一個人怎麼會選擇內向者那種乏味的生活方式。

研究者的確發現,一般來講,外向的人比內向的人自我報告的快樂和主觀幸福感程度更高。研究者還發現一個國家的居民平均外向性分數較高,他們的平均幸福感也較高。如果外向的人比內向的人更快樂,那麼是什麼造成了這種情況呢?研究者發現,至少有兩個原因。

首先外向的人比內向的人更喜歡社交。他們的朋友多,並且與這些朋友往來頻繁。為什麼頻繁的社會活動會帶來快樂,有幾個原因。研究者發現,社會交往與幸福感有密切關係,與朋友來往,通常是愉快的,外向者的其他行為也是如此,如跳舞,聚會和參加橄欖球賽,人的許多基本需求如勝任感和價值感,都是在社會背景下獲得滿足的。另外朋友經常可以充當壓力的緩衝器,就是說人們在朋友的幫助下,解決問題比他們獨自解決問題更好。一項研究發現,外向的人遇到問題時,比內向的人更喜歡尋求朋友的幫助。

另一個原因是外向的人對獎賞比內向的人更敏感。如果一個外向的人在考試中取得了好成績,他會比得到相同分數的內向者更高興。為了驗證這一假設在一項實驗研究中分別對外向和內向的人施測。情緒測驗證明當得到積極反饋時,外向的人比內向的人更高興。有趣的是,當得到消極反饋時,外向的人卻沒有比內向的人表現出更失望。

說明外向的人總比內向的人快樂嗎?不一定因為外向的人不只是比內向得人愛社交,而且也更容易衝動。外向的人更容易在某一時刻突發行動,不加思考的對感受到的東西做出反應。這種衝動是會產生問題的。也就是說,最初闖入腦海裡的事並不一定是好主意。不考慮結果而做在某一刻感覺好的事情是有危險的。

任何學生,如果不寫學期論文兒去享受海邊旅行,或者在夜晚與朋友聚會,他的衝動行為就會給自己帶來問題。這樣看來外向型,就好像一把雙刃劍。外向的人可能比內向的人容易結交朋友,並有很多樂趣,但他們也可能會不加思索的行動中給自己招惹麻煩。內向的人從社會交往中的到好處少些,但他們也避免了很多判斷失誤的代價。

❤心優雅幸福就是優雅地做有意義的事情

歡迎關注、分享,微信號:xinuya

點擊「閱讀原文」測試你的性格、情商、焦慮、抑鬱

↓↓↓↓

相關焦點

  • 性格內向的人如何更快樂?專家說:可以「假裝」外向
    參考消息網9月19日報導 美媒稱,如果你是性格內向的人,強迫自己當一個外向的人,你會更快樂。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9月17日報導,這個建議來自一項前所未有的研究,它要求人們在較長時期內像外向者那樣行事。研究人員要求123名參與者在一周時間裡充當外向者。在另一周裡,研究人員要求這群人像內向者那樣行事。外向性——包括「強制外向性」——的好處過去已經有過報導。但在以往研究中,這種「強制外向性」通常只持續較短時間。在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要求一些火車乘客同陌生人交談。一個控制組收到的指令則是保持沉默。交談者有關他們感受的報告較積極。
  • 你是內向還是外向的人?其實有四種不同類型的內向
    內向和外向這個話題已經討論了不知道多少次了,那麼你認為你是一個內向的人呢還是一個外向的人呢?想想以下情形你會怎麼做,自然就可以知道你屬於內向還是外向。想像你和一大群朋友出去吃晚餐,你會是引導話題的人嗎?去KTV裡面唱歌的時候你會勇敢的唱幾首嗎?
  • 性格內向和外向的人有什麼區別?
    性格內向的人討厭社交,性格外向的人更快樂,顯然我們不能相處嗎? 再想一想。3.性格外向的人更快樂從本質上講,作為一個外向或內向的人,你是否會以一種讓你更快樂的方式前行--那麼為什麼一個人會讓你感覺更好或者更糟呢?一個人感到悲傷的唯一方法是,他們試圖扮演與他們天生的性格相反的角色。
  • 內向的人「假裝」外向會更快樂?
    你是個內向的人嗎? 有研究顯示 強迫自己變得外向,你會更快樂 研究人員要求123名參與者在一周時間裡充當外向者。在另一周裡,研究人員要求這群人像內向者那樣行事。 UC Riverside researcher Sonja Lyubomirsky wanted to extend the faux extraversion to see if it would result in better well-being.
  • 外向的人比內向的人做銷售更有優勢麼?
    性格內向的人到底能不能做好銷售……之所以問這個問題,一方面是她感覺遇到的很牛的銷售人員都是特別外向的人,另一方面就是跟她一起加盟團隊的同事裡面,性格外向的人明顯進步會更快一些。作為比較內向的女孩,她也就開始產生許多壓力,甚至開始質疑自己究竟能不能勝任銷售工作了。
  • TED精彩演講:你不必外向,其實內向的人更有潛力
    說到內向,有些人很苦惱。他們認為內向是一種弱點,他們不合群,他們害怕與別人交談,成為別人關注的焦點。我也是內向的人,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試圖讓自己變得外向,至少讓別人覺得你是個外向的人。例如,在面試中,或者在一些重要的場合,我讓自己看起來「外向」。
  • 為什麼說內向的人更像ios,外向的人更像安卓?
    這形象比作得相當的精緻,實在讓人莞爾一笑。IOS:內向的人Ios出現年代:2007年1月9日蘋果apple在Macworld展覽會上公布,並於同年的6月發布第一版iOS作業系統,最初命名為「iPhone Runs OS X」。
  • 外向的性格,碰上內向性格的人,兩個人可以做朋友嗎?
    他們就會負責起引領話題的任務,外向的人會製造那個活躍的氣氛。這種情況下,在內向的看來,只需要在那待著享受到快樂的氣氛就可以了。自己也不需要做什麼,心裡還有一方小的天地。內向的人可以默默地開一開小差之類的,或是就是在自己的心中開始悄悄私語一番。但不好的地方大家也要知道,外向的人對於氣氛的掌控是很強烈的。
  • 人為什麼有內向和外向之分,內向就是不好的?
    這種情況通俗的話說,其實每個人內向也好,外向也好,其本性中,都是有兩個人格組成的:一個是外向的,一個是內向的。那麼既然如此,內向和外向,其根本的原因是什麼呢?既然都是兩個反向人格構成,為何會有內向和外向的區別呢? 在這兩個人格中,一個是主要的,一個是輔助的。
  • 內向和外向的兩種人
    人類通常被認為是社會動物;然而,也可以說,我們中的一些人確實比其他人更主動地去社交。這就是內向者和外向者的主要區別:一方面,內向的人,他們喜歡獨自度過空閒時間,有時在與他人交流時感到情緒枯竭。另一方面,也有外向的人,他們喜歡和其他人在一起,在社交場合也很活躍,但在獨處的時候可能並不滿足。
  • 有一種人,一半外向一半內向
    「也不能這麼說,我覺得我介於外向和內向之間,有時候內向,有時候外向吧。」「一半外向,一半內向?」「可以這麼理解吧!」我覺得你挺外向的。」「哎,你還是不了解我。」主動跟不認識的人打招呼很難嗎?額,的確很難。
  • 內向和外向只是性格特徵不同,內向並沒什麼不好
    很多人以為內向是種貶義詞,象徵著孤陋寡言,以為內向就是沉悶無趣的標籤。而外向就代表著風趣幽默,不管任何時間、地點都能與人交好。其實,內向只是一種和外向不同的性格特徵。而且很多在外人看來外向的人,其實內心存在著很多內向的特徵,內向並不是負面的。
  • 比「性格內向」更可怕的是「權力外向」
    (齊魯網相關新聞:公務員考試第一名被以「性格內向」為由拒錄)    一個面試和總成績第一的考試,居然最後因「性格內向」被拒之公務員隊伍門外,這多少讓讓人驚訝。黃紅是「性格內向」拒錄,下一次說不定還有考生因「皮膚不白」或「身材不好」被拒錄,公務員招考中的「奇談怪論」可以寫成「公務員錄取笑話大全」了。
  • 內向?外向?是什麼在影響著你的性格
    在我們的普遍認知中,外向的人偏向於能說會道,善於交際;內向的人就不善表達,羞於展現自己。人們常說,不同的性格適合不同的工作崗位,真的是這樣嗎?人的性格是由什麼決定的,受什麼因素影響?在生理層面,內向外向者最主要的不同在於多巴胺和乙醯膽鹼系統的差異。多巴胺能給人短暫而強烈的愉悅感,讓人更熱情衝動,而乙醯膽鹼的作用則更為溫和持久,讓人體驗到放鬆和滿足。多巴胺是大腦釋放的一種神經化學物質,會促使人去尋找外部的獎勵、刺激。而乙醯膽鹼系統的激活則會讓人有更多的同情心、反省力和情緒體驗。
  • 性格內向的人與性格外向的人,兩者事業和人生的差距有多大?
    一、事業的差距很多人覺得所謂的事業就是做生意,眾所周知,做生意講究的就是能說會道,能把自己更好的介紹出去就是作為一個生意人的重要素養,在這方面,性格外向的人就發揮出了天然的優勢。所以,性格外向的人在交流互動能力上強於性格內向的人,那麼在生意場上的事業自然也會比內向的人更如魚得水。
  • 外向就一定更好,內向就一定更差嗎?
    【導讀】如今的社會文化似乎是「外向人」的天堂,社會為他們標上了各種閃亮的標籤:活潑開朗、善於交際、感情外露、待人熱情、誠懇隨和、不拘小節、適應力強……然而外向就一定更好,內向就一定更差嗎?在進一步閱讀前,請思考:搜狐執行長張朝陽熱衷於參加各種作秀活動,如玩滑板、登雪山、挑戰珠峰。表面上看來是個外向的人,然而他自我剖析說:「我是個比較沉默寡言的人,很內向。我話少的原因是因為我追求真實,追求對內心世界的探索。」一個人可以既內向又張揚,僅僅根據外在表現來判斷一個人是內向還是外向,往往會造成誤判。
  • 心理萬象:內向的人很孤單嗎?外向的人為什麼有時感覺很孤僻?
    —、不能用內向和外向判斷一個人的性格,人都是內外合一的。把身邊的人說成是內向或者是外向,其實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人都是內外合一的,也就是性格中既包括內向,同時也有外向的成分存在。只不過是他展現和表達的東西根據環境的變化而不同。所以在不同的環境和氛圍中才有了內向和外向區別。
  • 遇到的人多了,那你喜歡和內向還是外向的人交朋友
    所以漸漸地,在自己心中就會知道哪些人是適合自己去交際的,哪些又是不適合自己的。在許多人口中,喜歡將一個人定位為外向或者內向。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性格,你認為自己又偏向於和哪一類人交呢?外向型的人,總是給人帶來許多的歡樂。一個小型的圈子中,有那麼幾個外向型的朋友,總是會充滿了樂趣。即使是初次見面,碰到這樣的朋友也不會讓人感到尷尬。
  • 內向?外向?中間型
    「內向」和「外向」,這兩個詞最早是由心理學大師卡爾·榮格在20世紀20年代提出的,這兩個詞自提出以來就應用頗廣,也是MBTI
  • 性格內向 VS 性格外向
    「內向」這個詞通常被人們認為是一個缺點。「外向」的人似乎更受人歡迎。然而內向和外向並不是兩個非此即彼的選項,更像是一條顏色從淺到深漸變的色帶,色帶的一端代表內向,一端代表外向。我們每個人都位於這條色帶的一個點上,有的人更靠近代表內向的一端,有的人更靠近代表外向的一端。所以,其實我們每個人的性格中都會有一定程度的內向和一定程度的外向,區別只在於哪個多哪個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