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記憶畫校徽 老校長還原老校服

2020-12-16 大洋網

還原製作的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校服。

大洋網訊 20世紀70年代學生的校服是怎麼樣的?學校是如何進行入學考試的?學生們的課外演出又是什麼情形?這些鮮活的史料皆可以在佛山一小的校史館中尋得答案。

昨日,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實地走訪這個校史館,得知佛山一小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嘉慶年間的佛山書院。即便從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學校「佛山高等小學堂」算起,該校的歷史也已超過百年。

「寶物」陸續被發掘出來

佛山一小校史館內珍藏了從檔案館以及退休教師、校友手中徵集到的史料照片,比如1947年報紙刊登的有關學校籌建開學的報導,其中透露,當時的工程預算全部來源於救濟款和贊助。

當時的報導還顯示,為了幫助學校籌建開學,有公司免費為學校代裝電燈,也有當地名人送來教具、圖書,均反映出佛山當地崇文重教的傳統。

佛山一小在藝術界最出名的校友無疑是曾慧和梁玉嶸。佛山一小校長羅秋霞告訴記者,曾慧和梁玉嶸都是國家一級演員,曾慧是著名粵劇花旦,梁玉嶸是粵曲平喉演唱家,2009年7月,梁玉嶸還被學校聘為名譽校長。

校史館裡掛的一張1971年夏天棉三廠小學表演《沙家浜》的照片中就有還是小學生的曾慧,她在裡面飾演了一個角色。

校史館裡還陳列了20世紀七八十年代學生所穿的校服。「這幾套校服也有故事。」佛山一小副校長李英濤告訴記者,當年的校服已經沒有人保留了,當時任該校校長的張箭明憑著記憶畫出了設計圖和當年的校徽,終於還原了幾十年前的學生校服。

隨著該校史料的整理,更多的「寶物」陸續被發掘出來。「前不久我們整理檔案才發現,1952年佛山一小搬到豐勝街(現為建新路)時徵地的地契憑證。」羅秋霞稱,今後將有更多的關於該校的史料在校史館展出。

當年入學也要面試

「籌辦校史館是想讓更多的校友了解母校的歷史,校史是一個學校的靈魂,學生了解學校的歷史,才能更好地了解學校的內涵。」羅秋霞說。

據介紹,校史館籌集到的史料、檔案勾起許多老校友的回憶,據曾就讀於佛山一小前身中正小學的吳桂嫻老人回憶,當時學校門口有兩棵參天的木棉樹,是佛山書院落成時所植。

還有校友回憶稱,20世紀六七十年代,佛山一小並不是人人都可以去讀的,學生們入學前需要參加筆試和面試,通過後才能成為一小的學生。面試時無外乎是問這幾個問題:家住在哪裡?會寫數字嗎?能分辨形狀嗎?雖然是幾個簡單的問題,但是對於還未進入校園的孩子來說,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入學後,書費、作業本費等加起來需要交3元。

「那時學校全是平房,地方小,課室少,每個班級要輪流上課。我們以前有甲乙丙丁4個班,通常在課室上完語文課,就要騰出教室給下一個班上課,我們就到外面的操場上音樂課。」佛山一小1966屆畢業生黎瑞嫻回憶稱。

佛山一小更名記

佛山一小最早的源頭可追溯到嘉慶七年(1802年)的佛山書院,地點位於當時的佛山豐寧鋪衙旁街分府署左,也就是如今佛山三中初中部的所在地,梁啓超等曾在這裡學習。

1904年,佛山書院改為佛山高等小學堂,次年附設初等小學,為兩級小學堂,教學內容擴大至國文、算術、歷史、地理、圖畫、音樂等。至此,舊式書院升格為現代意義上的學校,迄今已有113年的歷史。

此後,佛山高等小學堂改過多個名字,包括南海縣立第一師範講習所、南海縣第三高等小學校、南海縣立第二小學、南海師範附屬實驗小學等。

「佛山市第一小學」的名號出現在1949年11月。1952年,佛山一小搬至豐勝街(現為建新路),與佛山市第四小學合併,採用了佛山一小的名字。

隨著時代的推進,佛山一小的改名經歷還在繼續,先後由工廠接辦學校,更名為防修小學、棉一社小學、棉三廠小學。

1971年,學校恢復「佛山市第一小學」的名稱至今。

佛山百年老校知多少

佛山一中歷史老師黃永強對佛山教育史頗有研究,他告訴記者,在目前已有的統計中,佛山有多所學校已有近百年歷史。比如佛山市鐵軍小學,它曾是一所全日制實驗小學,前身是於1920年創辦的季華兩等女子學校。為紀念革命烈士陳鐵軍,1991年7月1日改名為佛山鐵軍小學。佛山市第九小學前身是由著名骨傷科醫生李廣海先生於1946年創辦的柵溪民校。

記者梳理發現,目前佛山五區中,校史超過百年的中學至少有5所,其中辦學歷史最長的是順德區的容山中學,創建於1808年;其次是南海中學,始創於1907年;順德區第一中學、佛山一中、三水中學的辦學歷史距今則分別有106年、104年、100年之久。

文/廣報記者陳昕宇

圖/廣報記者陳楓

相關焦點

  • 老校徽引發集體懷舊 80後曬60多枚老校徽惹關注
    於是,10月24日,溫都向廣大市民發出老校徽「徵集令」,數十位網友發來各自收集的老校徽照片和信息。家住市區的瑞安人王金榮老人就是其中一位,他通過微信向我們展示了他的收藏。目前,老校徽徵集活動仍在進行中。我們相信,將會有青春記憶故事一一浮現。長方形、菱形、三角形……一枚枚形狀各異、泛著懷舊味道的老校徽,圍繞它們都曾發生過哪些青春故事?
  • 老校徽引發集體懷舊 80後曬60多枚老校徽惹關注(圖)
    於是,10月24日,溫都向廣大市民發出老校徽「徵集令」,數十位網友發來各自收集的老校徽照片和信息。家住市區的瑞安人王金榮老人就是其中一位,他通過微信向我們展示了他的收藏。  目前,老校徽徵集活動仍在進行中。我們相信,將會有青春記憶故事一一浮現。  長方形、菱形、三角形……一枚枚形狀各異、泛著懷舊味道的老校徽,圍繞它們都曾發生過哪些青春故事?
  • 校徽印記:溫州一條老校徽微信引7.7萬次點擊
    於是,10月24日,媒體向廣大市民發出老校徽「徵集令」,數十位網友發來各自收集的老校徽照片和信息。家住市區的瑞安人王金榮老人就是其中一位,他通過微信向我們展示了他的收藏。  目前,老校徽徵集活動仍在進行中。我們相信,將會有青春記憶故事一一浮現。  長方形、菱形、三角形……一枚枚形狀各異、泛著懷舊味道的老校徽,圍繞它們都曾發生過哪些青春故事?
  • 戴著校徽在校園走一圈 兩鬢斑白老校友交大尋找昔日足跡
    櫻花爛漫的四月,來自全球的上海交大校友趕來為母校的110年華誕慶賀,昨天,更有4500名畢業50年以上的老校友收到了母校的特別邀請。  紀念校徽售得最紅火  在交大閔行校區菁菁堂前,記者看到,新老校友紛紛圍著由鮮花組成的校慶標誌合影留念,就連出售校慶紀念品的專櫃也被圍得水洩不通。「小同學,對不起,我的眼睛有點花,能不能麻煩你幫我把交大的校徽別在衣服上。」老校友們光買校徽還不算,更要親自戴上它在校園內走上一圈。
  • 北大、浙大、春暉中學…諸暨年輕藏家收藏300多枚老校徽
    你還記得人生中的第一枚校徽嗎?將它別在衣衫上、昂首挺胸走進校園的那一刻,是不是生命中最難忘的記憶之一?平時有空的時候,他也會一枚枚地取出來欣賞,和喜歡老校徽的網友一起分享,共同探究校徽背後的故事,每次都會引發眾多共鳴。
  • 北大、浙大、春暉中學……諸暨年輕藏家收藏300多枚老校徽
    提示信息你還記得人生中的第一枚校徽嗎?將它別在衣衫上、昂首挺胸走進校園的那一刻,是不是生命中最難忘的記憶之一?儘管隨著時代的變遷,校徽已經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但在很多人心目中,校徽承載著自豪和榮耀,也能讓人感受到它背後折射出的文化傳統和精神信仰,從中鉤沉中國百年教育的變遷史。
  • 設計出北大「哭臉」校徽,民國老校徽竟這麼美
    日前,在黑橋藝術村的一間空曠的廠房裡,一座關於大學校徽的公益性主題展館「徽映青春記憶館」低調開放,一進大門便看到這樣一段開首語,把人一下子拉回到和校徽有關的青春記憶裡。這座記憶館的主人是校徽收藏者陳強。據了解,關於校徽的主題展館在國內還是首家,他把多年來收集的從民國初期至現代的幾千枚大學校徽分類整理,呈現給參觀者。
  • 「老濟南記憶館」志願者走進濟南藝術學校
    「老濟南記憶館」志願者走進濟南藝術學校大眾日報記者 田可新2020-11-24 15:06:49 發布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11月21日下午,濟南市公益社工團體「老濟南記憶館」的志願者濟南藝術學校,在學校校長張維浩的引導下,他們先後參觀了學校的正誼廣場、名人廊和校史館等處
  • 刊物、校徽、老照片、紀念章,老物件講述大夏大學與貴州那些事
    7月20日,都市新聞記者在我國著名徽章收藏家、貴州航空職業技術學院教師周繼厚先生的收藏室裡,看到了關於大夏大學與貴州的一批刊物、校徽、老照片、紀念章等實物,這些老物件都在講述著大夏大學與貴州的那些淵源故事。
  • 【隨筆】王淑麗:老校長
    前幾天,想起小時候的這兩件事,特意尋問了父親,老校長是否以前是醫生的話題。父親說他哪裡是醫生,是老校長的爹曾是一位會割膿瘡的赤腳中醫,他治病的藥都是尋常的花花草草,不過老校長長期耳濡目染,也學到了一些尋常的治療方法。現在想來,如果老校長不從教,必定是一位醫術高明的中醫。
  • 一位老校長和一段斑駁的記憶
    走上街頭,迎面而來一張張陌生又熟悉的新鋼面孔,常有人拉住他尊敬地稱一聲「萬老師」、「萬校長」或「萬書記」。——他沒有當過一天老師卻了解他的學生。談起當年那些調皮的新鋼孩子,他這樣告訴記者:「有的學生基礎差就去後山玩,以為沒人知道,其實我全知道。」——他沒有當過一天老師卻愛著每個孩子。
  • 大工記憶,鐫刻永恆——校徽演變及校名題字由來
    大工記憶,鐫刻永恆——校徽演變及校名題字由來 2019-09-05 18: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重慶口碑很好的火鍋店,還原重慶老味道,老記憶!
    渝味楠火鍋,重慶的老記憶。它家的鍋底味道醇厚,牛油味非常純正,麻辣鮮香醇一應俱全。吃起來真的是辣得醉人,香得動人,越涮到後面味道越濃鬱越好吃。總結倆字:巴適!毛肚是吃火鍋必點的食材之一。上桌時還自帶特效,雲霧繚繞的,冒著一股新鮮勁兒!大片厚實!七上八下,10幾秒的功夫。
  • 鄧州市趙集鎮河南學校新學期為學生免費發放校服並佩戴校徽
    2018年9月1號,鄧州市趙集鎮河南學校(河南陸福學校)為100多名學生免費發放一套校服,並佩戴了學校專屬校徽。河南學校是一所偏遠的農村學校,學生們大多數來自農村,家庭經濟較為困難,像其他學校一樣收費為他們做校服困難較大,但他們和普通學校的孩子一樣渴望穿上整齊的校服。
  • 教師節的緬懷:懷念老校長劉迪璽
    (1984-1997),德高望重的老教育家,久負盛名的書法家、畫家、生物學家,一生知行合一,為人師表,桃李滿天下,深受廣大學生愛戴。見到豐盈的麥浪見到奔騰的黃河見到藍天白雲我們鞠個躬吧一生樸素的老校長惟見長江天際流作品後記:2020年8月31日晚上,在即將開學的前夜,那個一直把學生當作寶石的老校長劉迪璽走了
  • 兩千枚校徽共展覽,部分珍品首亮相,你還記得母校校徽什麼樣嗎?
    一枚小小的校徽,承載著一代又一代人的大學記憶,你還記得母校的校徽長什麼樣嗎? 正在中國園林博物館展出的「恰同學少年——校徽上的大學記憶」猶如一次朝氣蓬勃、壯志凌雲的「青春號」大學之旅,600平方米的展廳把近兩千枚校徽串聯起來,帶您體驗這段以校徽為帆的旅程。 這是國內首個以校徽和大學園林為載體、展現大學百年發展史的主題展覽。
  • 你好,母校︱北固山下,那是許多人記憶中的老臺中
    是印著深淺不一原子筆痕跡的藍色校服袖子;是籃球躍上籃筐時刺眼的陽光;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豪情壯志;是畢業以後魂牽夢縈的母校。開學之際,紀念那段最美好的青春。今年的開學季,大伙兒在辦公室紛紛討論起各自母校,一時間熱鬧不已。
  • 《我收藏的蘇州老學校》連載6
    寫在前面:一、《我收藏的蘇州老學校》,是小荷創始人馮斌老師(河馬國王)前幾年的一部作品。二、馮老師喜歡教育,也喜歡收藏,因此教育收藏成了他的一大樂事。這部關於蘇州老學校的圖書,就是他多年收藏的見證。遺憾的是,那些老學校,或已不復存在,但因有了馮老師的收藏,那些教育時光才得以定格為永恆,為後人所傳頌。
  • 滬上最美高中階段學校校服圖鑑
    你記憶裡或腦海中是什麼樣的? 高橋中學2022屆新校服校服分正裝、運動服兩類,滿足了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的需求;以藍色為主色調,呼應了「留住高橋的一抹藍」的主題;左處胸口印有校徽,彰顯了高橋學子的風採
  • 看看70多年前的揚中老校徽 倒三角形 藍底紅字刻「省立揚中」
    揚中學生符號揚中畢業紀念章學生證揚中校徽會員錄近日,市區的藏家王先生收到一份特殊禮物——他的朋友幫他尋得了幾枚70年前的揚中校徽70年前揚中校徽為藍底紅字倒三角形漆章「這應該是學生符號,是銅質鍍鉻油漆章。」昨天在王先生家中,他指著一枚倒三角形的漆章對記者說。記者看到,同樣是一枚倒三角形的漆章,相比上述漆章,大小相似,卻沒有圖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