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04 19:26 | 浙江新聞客戶端見習記者 周夢潔 通訊員 陸維佳
「我想向海寧市人民醫院的徐文燕護士表達我最真誠的感謝,在去醫院就醫的過程中,其中三次都得到了她的陪同。她對像我這樣外國友人的幫助,她那令人尊敬和高度專業的素質都讓我印象深刻……」9月3日,海寧市人民醫院護理科收到了這樣一封英文感謝信,一張普通的列印紙上,規規整整地列印了將近一頁的字句。
這封信來自浙江大學愛丁堡聯合學院的教授Ahmed H.K. EI-Hashash。信中,他講述了事情的來龍去脈,言辭懇切地表達了對徐文燕護士以及醫院所有工作人員的真摯感謝。
外國教授前後三次就醫 她都全程陪同
事情還是要從8月15日說起,那天中午十一點左右,在專家門診做分診護士的徐文燕接到了護士長打來的電話,原來服務臺那邊來了一位外國病人,需要她幫忙翻譯接待。在安排好手頭的工作後,她急匆匆趕了過去。
「哈嘍,我是醫院的護士徐文燕……」條紋襯衫、淺灰色的眼鏡,看著略顯拘謹的病人,徐文燕用嫻熟的英語主動上前打招呼,詢問他的看診需求。眼睛不舒服,在教授提前準備的列印紙上,徐文燕了解了大致的情況。
掛號、和醫生溝通、繳費、取藥……看病的全程,徐文燕都耐心地陪在教授身邊,一步步地告訴他如何操作。
當時正值午休,大部分醫生護士都已經去休息了,看著身邊的徐文燕,教授既感動又覺得親切。「您是眼角潰瘍,之後一定要記得過來複診,有什麼事都可以聯繫我。」一直到離開前,徐文燕都不忘細細叮囑。
過了一個星期,教授如約來醫院複診,徐文燕又一次全程陪同。「這一次,他提出了腎臟不舒服,檢查之後發現得了腎結石。」徐文燕告訴記者,儘管醫生告訴他不用吃藥,多喝水就可以了,他還是特別緊張。在徐文燕一遍遍地解釋安撫中,他才慢慢放下心來。
就在9月3日,教授第三次來到醫院進行複診,將他的滿腔謝意寫進了這一封感謝信中。「這是我應該做的,看到他對我們的服務滿意,我也由衷地感到開心。」徐文燕笑著說。
堅持自學英語 為外國友人帶去暖心服務
今年38歲的徐文燕是人民醫院的一名門診護士,在工作的十五年中,像這樣為來自外國的病人提供暖心服務的舉動,她自己都記不清有多少次了。
「我從小就喜歡英語,其實說得並不好,就是喜歡,敢說。」 徐文燕謙虛地說,高等護理專業畢業的她原本並不擅長英語,而這一切不僅源於她對英語的喜愛和堅持,更源於她想給所有人帶去真誠服務的心意。
她說,至今還記得第一次幫助外國病人是在2003年,那時她正在人民醫院輸液室實習。遇見了一位來自西班牙的女生,徐文燕熱情地幫她處理遇到的問題,因為年紀相仿,在輸液的幾天中,兩人慢慢熟了起來。「那年聖誕節,已經回國的她還給我寄來了她家鄉的明信片。」
這次的經歷讓徐文燕發覺,原來自己喜愛的英語在工作中也能發揮它的作用。自那以後,《醫護英語對話》這本書成了徐文燕最常翻閱的書籍,漸漸地,一有外國友人前來看病,大家都會想到她,找她幫忙。
現在,徐文燕微信裡的外國友人就有十多位,幾乎都是在工作中相識的病人。「你今天在上班嗎?我想過來拆線;我這個傷口需要注意什麼?可以用水洗嗎……」在徐文燕的微信對話框裡,經常可以看到有人這樣問她。
「你可以過來拆線了;傷口不能碰水……」午休、下班之後的徐文燕條條仔細地回復道。在她眼裡,他們既是病人又是朋友,能夠給他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她很樂意。
「有機會的話,我希望去參加一些專門針對醫護專業的英語培訓。」喜歡的工作加上喜愛的英語,談起未來的計劃,徐文燕既滿足又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