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曾經有所很牛的大學,被譽為「東方哈佛」的聖約翰大學

2020-12-11 史書傳音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聖約翰大學的校訓

提起「哈佛」二字,所有人的腦海都會想到美國的哈佛大學。的確,它是一座非常知名的世界級學府,是眾多青年學子嚮往的地方,更是成功人士的標誌。但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在曾經的中國,也有一所很牛的大學,被稱為「東方哈佛」,它就是聖約翰大學。

其實,對於聖約翰大學,可能知道的人很少,畢竟曾經的輝煌已經成為了過去。但不管怎樣,聖約翰大學還是給世人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值得我們後人去追尋它的足跡,探知它的價值。

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聖約翰大學,一起走進那夢想大殿堂,看看它到底有何魅力,竟然能被稱為「東方哈佛」

輝煌建校

都知道,近代中國有大量的西方傳教士,將西方的文化、科技技術等傳入到了中國,影響了中國未來的發展,而施約瑟就是其中之一,當時是美國聖公會上海教區的主教。

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被蘇州河吸引的施約瑟突然靈感一現,想在此建立一所大學。但想法歸想法,該如何讓它成為現實呢?而他更沒想到的是,當初的這個決定竟然影響了中國以後的教育發展。

其實,聖約翰大學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本來的名字並不是此,而是聖約翰書院。

在1879年的時候,施約瑟將聖公會原轄培雅書院(1865年)和度恩書院(1866年)合二為一,開始興辦聖約翰大學。當年的4月14日,聖約翰大學開始動工,到了9月1日開始招收了第一期學生,共39人。

剛開始的時候,聖約翰大學本著提高知名度和影響力的方向,不僅免收學生的學雜費,還免費為學生提供住宿和日常的生活用品。

即使有如此優厚的條件,辦學的歷程也並非一帆風順。學校建成了,要設立哪些學科呢?為了適應當時社會的發展,聖約翰大學在剛開始的時候,設立了三類學科,分別是西學、國學和神學,並以上海方言授課。

其實,對於這樣的安排,大家應該可以理解,一個外國人在本地辦學,肯定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確定自己的發展方向。從此也可以看出施約瑟的信念,以及對辦學的堅定決心。

而後聖約翰大學有了一系列的發展,比如:醫科由同仁醫院院長文恆理創辦,開創了西醫教育的先河;美籍英語教師卜舫濟開始完全用英語上課,並出任聖約翰大學校長,對學校的發展起到了非常大的影響。

不解之緣

其實,緣分這種事情真是難以想像,可能不只是施約瑟,就連卜舫濟應該都沒有想到,自己會成為聖約翰大學的校長,並將它辦得有聲有色。

那麼,卜舫濟與聖約翰大學之間到底有怎樣的緣分呢?當時22歲的卜舫濟為傳教來到了中國,受到了施約瑟的接待,開始了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傳教生涯。

剛到中國的卜舫濟什麼都不懂,為了儘快地適應中國,他住在了一個農戶家。但是因為當地人對外國人不是很熟悉,以至於卜舫濟被稱為「野蠻人。

於是,為了融合到當地人的世界,卜舫濟開始穿中國人的衣服,學中國文字,說中國話等等,時刻都在模仿當地的中國人。最終,在卜舫濟的堅持下,他徹底變成了一個「上海通」

都知道,施約瑟是聖約翰大學的創始者,更是該校的校長。所以,由於施約瑟的關係,卜舫濟在學校教授英文,從此與聖約翰大學有了不可分割的關係。

緊接著,兩年之後,卜舫濟接替了施約瑟的位置,成了聖約翰大學的第二任校長,並進行了全面改革。

首先,卜舫濟對課程進行了改革,大力推行英語授課,使聖約翰大學成了「全中國最適宜學英語的地方」

此外,學校還開設了化學、物理、算術等課程,並引入了先進的大學理念。最終在卜舫濟的主持推動下,聖約翰大學成了一所中西合璧的大學,而這種中西方文化的互相交融正如它的校訓一般,前者是西方特色,後者是中國傳統文化。

約大特色

正所謂精益求精,只有把一所學校辦出自己的特色,才能對社會有更大的影響力。對於卜舫濟來說,聖約翰大學就是他的事業,他一定會盡所能辦好這所學校。

雖然中國的傳統文化比較深厚,但現有的制度問題已經嚴重製約了國家的發展,所以卜舫濟特別注重以西方知識和方法培養中國的新一代精英,堅持奉行「廣博之自由教育」的原則,倡導文理兼容,德、智、體、美四育並進的「全面教育」,以此來改造中國的教育,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道德倫理教育

首先,「光與真理」校訓的出現。對於一所學校而言,校訓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一所學校沒有自己的校訓,就好像人沒有了靈魂一般,如同行屍走肉。所以聖約翰大學必須要有自己的特色,那就是擁有自己的校訓,成就新式人才,用自己所學服務於社會,實現對光明和真理的追求。

其次,卜舫濟特別注重言傳身教。他認為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達到教學的目的。因此卜舫濟特別注重師生之間的感情交流,每到周末,他都會邀請學生聚會,暢談心聲。

但更重要的是,卜舫濟在日常行為上嚴格要求學生,制定出了各方面的校規校紀。比如,衛生健康、學校公共財產等,足見卜舫濟倡導的是一種健康、文明的行為習慣。

2.學生能力培養

都知道,中國的傳統教育比較死板,不靈活,不注重對學生思維的培養,教出來的學生也感覺沒有活力,對知識的運用不怎麼熟練。

因此,卜舫濟決定進行改革,一方面他大力倡導學生學習自然科學,培養和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並親自編寫了《自然科學初級讀本》和《地理初桄》等教材;另一方面他倡導學生組織各種活動,各種課外訓練,用以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對知識的靈活運用,比如聖約翰大學的學生自治會。

3.倡導體育鍛鍊

因為卜舫濟注重的是西方教育,所以體育是教學的重要內容。為此,卜舫濟特別注重引導學生的體育觀念,不僅組織學生每周日早上做15分鐘啞鈴操,還在周一、三、五的時候進行軍體操。更甚者,他把兵操列為了學生的必修課,積極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鍛鍊習慣。

除此之外,聖約翰大學為了鼓勵學生加強體育鍛鍊,專門設置了優勝獎,並對獲獎的學生給予學校運動隊隊員特殊的夥食待遇。之所以如此,因為在卜舫濟看來,體育不僅僅是單純的運動,它代表的是整個國家的實力,更與國民的品格緊密相連。

4.注重培養美育

現在社會家長們都會想著讓孩子上個興趣班,有個自己的愛好,如音樂、美術等,而那時的卜舫濟也是一樣的心理,他希望在聖約翰大學上過學的學生都能多才多藝,個個都是一等一的人才。

剛開始的時候,卜舫濟選擇與聖瑪利亞女校,通過組織男女唱詩班,對學生進行西方音樂的啟蒙教育,不僅有利於學習英語,還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美感和音律。

到了1902年的時候,聖約翰大學專門成立了歌唱會。

當時,在音樂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對西方的音樂有了很大的興趣,並對音樂的欣賞水平也提高了。此外,聖約翰大學還組織了各種活動,如圖畫練習會、大學歌會等,都是為了陶冶學生的情操,促進學生各方面的發展。

百年約大

都知道,中國一直實行的是科舉制度,但如果取消了它,中國的教育將往哪個方向發展呢?

而聖約翰大學正好彌補了這個空隙,幫助中國教育有了更好的發展。可以說中國的大學開始於教會大學,而教會大學則開始於聖約翰大學,這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關係。

但更重要的是卜舫濟,如果沒有他,那聖約翰大學怎能如此輝煌?它不僅有著先進的教育理念,更有著雄厚的師資力量,真正稱得上是一顆璀璨的明星,備受世人矚目。

當時,在卜舫濟的不懈努力下,美國的密西根大學、哈佛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等名校,都願意接受聖約翰大學的學生,甚至耶魯大學還同意免試招收。

顧維鈞

其中湧現出了許多有名的人物,比如外交界的施肇基、顧維鈞、顏惠慶;法學界的史久鏞;實業界的吳仁基、經叔平等;教育界的張伯苓、陶行知等......他們都是精英中的精英。

曾經,卜舫濟邀請孫中山到聖約翰大學演講,當時孫中山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民主國家的基礎就是教育,只要人民需要學習,你們就有責任去教育他們,你們要把所得到的給予他人。

其實,這是眾多教育工作者的心聲,也是教育的力量所在。

相關焦點

  • 這所大學曾經很牛,被譽為「東方哈佛」,後被拆分,併入多所名校
    在完成學業後,他前往中國任教,一直在聖約翰書院教授英文,後來成為聖約翰大學校長。對於卜舫濟創辦的聖約翰大學,屬於那個時代高等教育體制最為健全、教育理念和高校管理最為先進的高校。這所大學因為有教會的背景,曾經吸引了國外很多傳教士,也屬於國外優秀的教師,進入該校講學。
  • 聽過這所民國的大學嗎?譽為「東方哈佛」的聖約翰大學
    聖約翰成為中國第一所完全用英文授課的學校,這「頭啖湯」讓聖約翰書院名聲大增。但卜舫濟沒有滿足,在1892年,他成立了大學部。1896年,大學部得到美國教會方面認可,聖約翰改組為「聖約翰學校」。1905年12月,「聖約翰大學」正式在美國紐約註冊,畢業生還可以進入美國的大學深造。這時的中國,剛廢除了科舉制。 聲名遠揚的聖約翰大學,已經不再是那所用免費來吸引學生的三流學校了。
  • 國內很牛的大學,被譽為「東方哈佛」,後被拆分,併入多所名校
    對於卜舫濟創辦的聖約翰大學,屬於那個時代高等教育體制最為健全、教育理念和高校管理最為先進的高校。這所大學因為有教會的背景,曾經吸引了國外很多傳教士,也屬於國外優秀的教師,進入該校講學。因為這所大學的知名度和綜合實力,也曾被譽為「東方哈佛」。
  • 中國最早的現代大學——「東方哈佛」聖約翰大學
    1952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1930年畢業於聖約翰大學理學院化學系,1932年獲聖約翰大學理科碩士學位,先後任聖約翰大學教授、化學系主任、理學院院長。 你知道中國最早的現代大學是哪所嗎?答案是:聖約翰大學,如今聽過這名字的國人應該是鳳毛麟角了,更別說知道這所大學。
  • 回首中國高校發展史,東方的哈佛聖約翰大學孕育上海多所名校
    已經消逝的聖約翰大學中國的高等教育從教會大學開始中國高等教育的自然學科都屬於外來輸入,從清末開始的洋務運動,中國人開始接觸西方科學,亞洲國家中日本最先開始學習西方科學,然後反哺東亞文化圈的中國,現代漢語中很多科技詞彙其實都源自日本
  • 東方哈佛:上海聖約翰大學的前世今生
    近二十餘年來,國內重點高等院校都在爭創世界一流大學,或努力朝這一方向發展,其情可圈可點。然而時至今日,曾經燦若星辰的民國大師們,大教育家們已經遠去,當代再也不出大師,沒有大學精神,沒有胸藏錦繡的大教育家引領,又談何容易?
  • 東方哈佛——上海聖約翰大學的前世今生
    近二十餘年來,國內重點高等院校都在爭創世界一流大學,或努力朝這一方向發展,其情可圈可點。然而時至今日,曾經燦若星辰的民國大師們,大教育家們已經遠去,當代再也不出大師,沒有大學精神,沒有胸藏錦繡的大教育家引領,又談何容易?
  • "東方哈佛":上海聖約翰大學
    1881年學校開始完全用英語教學,是中國首座全英語授課的學校。1892年起正式開設大學課程,1905年升格為大學,是中國第一所現代高等教會學府。1913年學校開始招收研究生。至1949年春,學校佔地300餘畝(極司菲爾路1575號),設有文、理、醫、工、神5個學院和附屬中學,在校學生1200餘人。聖約翰大學是當時上海乃至全中國最優秀的大學之一,也是在華辦學時間最長的一所教會學校。
  • 被稱為「東方哈佛」的上海聖約翰大學(英語:Saint John's University)
    ,是在華辦學時間最長的一所教會學校,被稱為「東方哈佛」。Hawks Pott)開始完全用英語授課,這是中國首座全英語授課的學校。1886年年輕的卜舫濟出任校長,時間長達52年,對聖約翰的發展發揮了很大的影響。 1892年起學校正式開設大學課程,並且將英語作為最重要的學科教授。1896年,改稱聖約翰學校。
  • 視界:老文憑賞析——上海聖約翰大學(圖)
    上海聖約翰大學文憑  圖錄: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證書(英文版),紙本。頒證日期:1942年6月6日於中國上海。署私立聖約翰大學校長沈嗣良(英文籤字),打蓋「聖約翰大學」火漆印記,並打蓋「聖約翰大學」圓形鋼戳(內有校訓「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字樣)。   沈嗣良(1896—1967)著名體育活動家。浙江寧波人。1919年聖約翰大學畢業。後赴美留學,獲哥倫比亞大學教育管理碩士學位。1923年回國後,應聘為聖約翰大學教務長,兼體育部主任。
  • 尋找消逝又留存的中國教會大學之二:「東方巴黎大學」—震旦大學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講過中國教會大學「東方哈佛」—聖約翰大學,在這篇文章,我們來說一說中國另一所有號稱「東方巴黎大學」的教會大學—震旦大學。「震旦」出自梵文,印度對中國的一種稱呼,音譯自梵文的「Ci^na」,又譯作真丹、旃丹、契丹等。
  • 聖約翰大學(上)
    聖約翰大學(上) 2020-10-26 10: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聖約翰大學
    一直等我進了哈佛大學,我才體會到在大學時代我所損失的是什麼。聖約翰大學的圖書館有五千本書,其中三分之一是神學。來到中國做傳教士的洋人之中,有些好教授,如巴頓·麥克奈(Barton McNair)教授,還有一位瑞邁爾(Remer),學識都很好;還有一位美國布魯克林口音很重的教授,因為對聖約翰大學極具熱心,自動義務來教書。
  • 上海聖約翰大學的風華歲月
    這批聲名顯赫的校友,都是佩帶過聖約翰大學校徽的學生。位於上海萬航渡路的聖約翰大學聲名遠揚,享有「東方哈佛」、「外交人才的養成所」等盛名。       可惜的是在1952年秋,聖約翰大學撤銷,院系分別併入華東師範大學、上海第二醫學院、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交通大學、上海財經學院、華東政法學院,校址劃歸華東政法學院。
  • 上海最早的大學:聖約翰大學
    當時的「約大」北臨蘇州河,南面是租界的兆豐公園(今中山公園),教師、學生出入不便,「約大」同學會便集款購得蘇州河北岸約70畝土地,1911年又花費白銀14萬兩購置了兆豐公園土地70餘畝。這樣,聖約翰的校址南面可以直達極司非爾路(今萬航渡路)。大學校園佔地約300畝,校舍建築14所,住宅16所,校產共100萬美元。
  • 這些舟山人,都出自大名鼎鼎的「上海聖約翰大學」!你聽說過嗎?
    上海聖約翰大學曾被譽為「東方哈佛」、「東方劍橋」, 在其存在的73年(1879—1952)歷史中,上海聖約翰大學先後培養了近萬名學生,其中不乏商界巨子、學界泰鬥、政界領袖、醫界精英和教會名牧,被譽為中國現代工商和外交人才的搖籃。
  • 中國曾經的九所世界級大學
    中國以前有許多大學是由基督教或天主教會創辦,可以說是當時的世界級大學。不過,在1952年中國院校大調整中,也因著歷史背景和信仰處境,這些教會大學也集體消失了。這些曾經的世界級大學,給中國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影響。如今,它們的名字也隨之成為時代的記憶和歷史的一頁。
  • 「民國上海聖約翰大學」百件珍貴文物入藏上海歷博
    圖片說明:聖約翰大學校友會文物文獻捐贈儀式  東方網記者程琦5月3日報導:日前,在漢口路上海市歷史博物館的會議室裡,幾位年逾古稀的聖約翰大學校友會校友代表向上海市歷史博物館移交了一批「民國上海聖約翰大學文物文獻
  • 中國曾經有這樣九所世界一流的基督教大學
    中國曾經有這樣九所世界一流大學中國以前有許多大學是由基督教或天主教會創辦
  • 上海聖約翰大學:「光與真理」
    它和我們文章標題中的上海聖約翰大學又有什麼關係呢?上海聖約翰大學(St. John’s University) 是建國前我國14所教會大學之一。它創建於1879年,原名是聖約翰學院,是由美國聖公會上海主教施約瑟 (S. J. Sekoresehewsky) 將原來的兩所聖公會學校培雅書院和度恩書院合併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