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聖約翰大學的校訓
提起「哈佛」二字,所有人的腦海都會想到美國的哈佛大學。的確,它是一座非常知名的世界級學府,是眾多青年學子嚮往的地方,更是成功人士的標誌。但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在曾經的中國,也有一所很牛的大學,被稱為「東方哈佛」,它就是聖約翰大學。
其實,對於聖約翰大學,可能知道的人很少,畢竟曾經的輝煌已經成為了過去。但不管怎樣,聖約翰大學還是給世人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值得我們後人去追尋它的足跡,探知它的價值。
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聖約翰大學,一起走進那夢想大殿堂,看看它到底有何魅力,竟然能被稱為「東方哈佛」?
輝煌建校
都知道,近代中國有大量的西方傳教士,將西方的文化、科技技術等傳入到了中國,影響了中國未來的發展,而施約瑟就是其中之一,當時是美國聖公會上海教區的主教。
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被蘇州河吸引的施約瑟突然靈感一現,想在此建立一所大學。但想法歸想法,該如何讓它成為現實呢?而他更沒想到的是,當初的這個決定竟然影響了中國以後的教育發展。
其實,聖約翰大學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本來的名字並不是此,而是聖約翰書院。
在1879年的時候,施約瑟將聖公會原轄培雅書院(1865年)和度恩書院(1866年)合二為一,開始興辦聖約翰大學。當年的4月14日,聖約翰大學開始動工,到了9月1日開始招收了第一期學生,共39人。
剛開始的時候,聖約翰大學本著提高知名度和影響力的方向,不僅免收學生的學雜費,還免費為學生提供住宿和日常的生活用品。
即使有如此優厚的條件,辦學的歷程也並非一帆風順。學校建成了,要設立哪些學科呢?為了適應當時社會的發展,聖約翰大學在剛開始的時候,設立了三類學科,分別是西學、國學和神學,並以上海方言授課。
其實,對於這樣的安排,大家應該可以理解,一個外國人在本地辦學,肯定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確定自己的發展方向。從此也可以看出施約瑟的信念,以及對辦學的堅定決心。
而後聖約翰大學有了一系列的發展,比如:醫科由同仁醫院院長文恆理創辦,開創了西醫教育的先河;美籍英語教師卜舫濟開始完全用英語上課,並出任聖約翰大學校長,對學校的發展起到了非常大的影響。
不解之緣
其實,緣分這種事情真是難以想像,可能不只是施約瑟,就連卜舫濟應該都沒有想到,自己會成為聖約翰大學的校長,並將它辦得有聲有色。
那麼,卜舫濟與聖約翰大學之間到底有怎樣的緣分呢?當時22歲的卜舫濟為傳教來到了中國,受到了施約瑟的接待,開始了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傳教生涯。
剛到中國的卜舫濟什麼都不懂,為了儘快地適應中國,他住在了一個農戶家。但是因為當地人對外國人不是很熟悉,以至於卜舫濟被稱為「野蠻人。
於是,為了融合到當地人的世界,卜舫濟開始穿中國人的衣服,學中國文字,說中國話等等,時刻都在模仿當地的中國人。最終,在卜舫濟的堅持下,他徹底變成了一個「上海通」。
都知道,施約瑟是聖約翰大學的創始者,更是該校的校長。所以,由於施約瑟的關係,卜舫濟在學校教授英文,從此與聖約翰大學有了不可分割的關係。
緊接著,兩年之後,卜舫濟接替了施約瑟的位置,成了聖約翰大學的第二任校長,並進行了全面改革。
首先,卜舫濟對課程進行了改革,大力推行英語授課,使聖約翰大學成了「全中國最適宜學英語的地方」。
此外,學校還開設了化學、物理、算術等課程,並引入了先進的大學理念。最終在卜舫濟的主持推動下,聖約翰大學成了一所中西合璧的大學,而這種中西方文化的互相交融正如它的校訓一般,前者是西方特色,後者是中國傳統文化。
約大特色
正所謂精益求精,只有把一所學校辦出自己的特色,才能對社會有更大的影響力。對於卜舫濟來說,聖約翰大學就是他的事業,他一定會盡所能辦好這所學校。
雖然中國的傳統文化比較深厚,但現有的制度問題已經嚴重製約了國家的發展,所以卜舫濟特別注重以西方知識和方法培養中國的新一代精英,堅持奉行「廣博之自由教育」的原則,倡導文理兼容,德、智、體、美四育並進的「全面教育」,以此來改造中國的教育,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道德倫理教育
首先,「光與真理」校訓的出現。對於一所學校而言,校訓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一所學校沒有自己的校訓,就好像人沒有了靈魂一般,如同行屍走肉。所以聖約翰大學必須要有自己的特色,那就是擁有自己的校訓,成就新式人才,用自己所學服務於社會,實現對光明和真理的追求。
其次,卜舫濟特別注重言傳身教。他認為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達到教學的目的。因此卜舫濟特別注重師生之間的感情交流,每到周末,他都會邀請學生聚會,暢談心聲。
但更重要的是,卜舫濟在日常行為上嚴格要求學生,制定出了各方面的校規校紀。比如,衛生健康、學校公共財產等,足見卜舫濟倡導的是一種健康、文明的行為習慣。
2.學生能力培養
都知道,中國的傳統教育比較死板,不靈活,不注重對學生思維的培養,教出來的學生也感覺沒有活力,對知識的運用不怎麼熟練。
因此,卜舫濟決定進行改革,一方面他大力倡導學生學習自然科學,培養和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並親自編寫了《自然科學初級讀本》和《地理初桄》等教材;另一方面他倡導學生組織各種活動,各種課外訓練,用以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對知識的靈活運用,比如聖約翰大學的學生自治會。
3.倡導體育鍛鍊
因為卜舫濟注重的是西方教育,所以體育是教學的重要內容。為此,卜舫濟特別注重引導學生的體育觀念,不僅組織學生每周日早上做15分鐘啞鈴操,還在周一、三、五的時候進行軍體操。更甚者,他把兵操列為了學生的必修課,積極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鍛鍊習慣。
除此之外,聖約翰大學為了鼓勵學生加強體育鍛鍊,專門設置了優勝獎,並對獲獎的學生給予學校運動隊隊員特殊的夥食待遇。之所以如此,因為在卜舫濟看來,體育不僅僅是單純的運動,它代表的是整個國家的實力,更與國民的品格緊密相連。
4.注重培養美育
現在社會家長們都會想著讓孩子上個興趣班,有個自己的愛好,如音樂、美術等,而那時的卜舫濟也是一樣的心理,他希望在聖約翰大學上過學的學生都能多才多藝,個個都是一等一的人才。
剛開始的時候,卜舫濟選擇與聖瑪利亞女校,通過組織男女唱詩班,對學生進行西方音樂的啟蒙教育,不僅有利於學習英語,還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美感和音律。
到了1902年的時候,聖約翰大學專門成立了歌唱會。
當時,在音樂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對西方的音樂有了很大的興趣,並對音樂的欣賞水平也提高了。此外,聖約翰大學還組織了各種活動,如圖畫練習會、大學歌會等,都是為了陶冶學生的情操,促進學生各方面的發展。
百年約大
都知道,中國一直實行的是科舉制度,但如果取消了它,中國的教育將往哪個方向發展呢?
而聖約翰大學正好彌補了這個空隙,幫助中國教育有了更好的發展。可以說中國的大學開始於教會大學,而教會大學則開始於聖約翰大學,這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關係。
但更重要的是卜舫濟,如果沒有他,那聖約翰大學怎能如此輝煌?它不僅有著先進的教育理念,更有著雄厚的師資力量,真正稱得上是一顆璀璨的明星,備受世人矚目。
當時,在卜舫濟的不懈努力下,美國的密西根大學、哈佛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等名校,都願意接受聖約翰大學的學生,甚至耶魯大學還同意免試招收。
顧維鈞
其中湧現出了許多有名的人物,比如外交界的施肇基、顧維鈞、顏惠慶;法學界的史久鏞;實業界的吳仁基、經叔平等;教育界的張伯苓、陶行知等......他們都是精英中的精英。
曾經,卜舫濟邀請孫中山到聖約翰大學演講,當時孫中山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民主國家的基礎就是教育,只要人民需要學習,你們就有責任去教育他們,你們要把所得到的給予他人。
其實,這是眾多教育工作者的心聲,也是教育的力量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