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曆為什麼要閏年?今年為什麼要潤四月?

2020-12-09 飛龍在天95

氣候由冷到熱,再由熱到冷變化的周期內,也就是一個回歸年內,月亮圓缺變化12次,因此,陰曆以12個月算一年,共354天或355天。陰曆一年如果是354天的時候,比回歸年少11天多,一年是355天的時候,比回歸年少10天多,這樣三年不就是就要少30天嗎?為了和氣候冷熱變化的周期相一致,就需要增添一個月,這個額外增加的月就叫閏月。有閏月的歷年是383天或384天,有閏月的年叫閏年,沒有閏月的年叫平年。

但是每三年增加一個閏月,並不能完全解決問題,因為陰曆每三年比回歸年短33天左右,而增添一個閏月也只有29天或30天,仍然少3天左右。這怎麼解決呢?我國勞動人民很早就採用了「十九年七閏」的方法。也就是每19年當中,有7個閏月。這樣19個陰曆年和19個陽曆年的日數,就差不多相等了,只有2小時之差。因為19個回歸年等於235個朔望月,19個陰曆年等於228個朔望月,比回歸年少7個月,所以19年中有7個閏月,這樣陰曆和陽曆就很好地調和起來。

農曆的閏月究竟放在那呢?歷史上曾經有過不同的處理方法。大致上,在西漢初期以前,都是把閏月放在一年的末尾。到了後來,隨著曆法的逐步精準,安置閏月的方法也有了新的規定。這就是把不包含有中氣的月份作為閏月。這個置閏規則一直到今天仍在使用。

為什麼農曆有的月份會沒有中氣呢?我們知道二十四節氣當中,有十二個節氣和十二個中氣,比如立春為節氣,雨水為中氣。節氣一般都是放在每個月的前半個月,中氣都放在後半個月,兩個節氣或中氣之間平均數為365*2422/12=30.4368日,而一個朔望月是29.5306日,兩者有將近一天的差數。因此,節氣和中氣在農曆月份中的日期會逐月有將近一天的推遲。這樣繼續下去,必然有的月份中氣正好落在這個月的最後一天,那麼下個月中就沒有中氣了,而是發生在下一個月的約初了。

按照曆法規定,每個月都有自己固定的中氣,那麼,把沒有中氣的月叫做閏月就是很自然的了。例如:今年2020年,正月二十一立春、二十六雨水,二月二十驚蟄、二十七春分,三月二十清二十七穀雨,四月十三立夏、二十八小滿。那麼下個月的十四日是芒種,中氣夏至就到了再下個月的初一了。因為這個月只有節氣芒種沒有中氣夏至,所以這個月就是閏月,因為這個閏月是四月中氣推遲到月末造成的,所以這個月就定為閏四月,所以今年就是閏四月了。

按照「十九年七閏法」和沒有中氣的月為閏月的置閏規則,農曆的閏月就可以確定了。當然,這必需經過繁重的計算才能具體地決定出閏月的安排。從1949年到2020年農曆閏月的情況如下:

從這個表中可以看出,閏四、五、六月特別多,閏九、十月特別少,尤其是沒有閏十一、十二和正月。這是什麼原因呢?原來,兩個中氣之間的時間間隔並不是都一樣,前面提到的30.4368日只是個平均數。實際上,地球繞太陽運動的軌道是橢圓的,太陽位於橢圓的一個焦點上。軌道上距離太陽最近的點叫「近日點」,最遠的點叫「遠日點」。地球在遠日點時,由於引力小運動慢,兩個中氣間的時間間隔就長,最長達到31.45日,因此不含中氣的可能多,閏月出現的機會就多。反之,在近日點附近時由於太陽對地球引力大,地球運動快,兩個中氣間的間隔就短,最短的只有29天多,因此不含中氣的機會就少,閏月出現的機會也就少了。

過去有一種說法叫「閏四月,兆荒年

」和「閏四月,兩頭春,老農民買兒孫」的說法,從以上來看是完全沒有科學道理的。

相關焦點

  • 2020庚子雙閏年,閏年潤四月要注意什麼?
    2020庚子雙閏年,閏年潤四月要注意什麼?為什麼賭王何鴻燊去世後要等到7月才下葬?帶著這個疑惑閱讀此文,你會找到答案!農曆作為陰陽曆的一種,每月的天數依照月虧而定,一年的時間以12個月為基準;為了合上地球圍繞太陽運行周期即回歸年,每隔2到3年,增加一個月,增加的這個月為閏月,因此農曆的閏年為13個月。
  • 科普:2020年為什麼是雙閏年
    為什麼說2020年是雙閏年?接下來我們來解答這些答案。一般年份為12個月,354或355天,閏年則為13個月,383或384天。農曆沒有第十三月的稱謂,閏月按照曆法規則,排放在從二月到十月的過後重複同一個月,重複的這個月為閏月,如四月過後的閏月稱為閏四月。
  • 今年農曆為什麼有兩個四月?農曆的閏月是怎麼定的?
    今年春節在1月25日,端午節在6月25日。原本從正月初一到五月初五不過四個月零五天,可今年整整相差五個月,是什麼原因呢?原來,今年農曆有兩個四月。有些人高興了為什麼有兩個四月,或者說為什麼農曆要有閏月?可能大家也查過資料,但是很多人看不明白,因為那些敘述太專業了。
  • 今年為什麼要閏四月下一個閏年是閏五月嗎?
    我們今天沿用的傳統曆法是夏曆,也叫農曆、陰曆。這種曆法中安排有二十四節氣,以指導農事活動,用嚴格的朔望周期來定月,又用設置閏月的辦法使年的平均長度與回歸年相近,兼有陰曆月和陽曆年的性質,因此在實質上是一種陰陽合曆。農曆把日月合朔(太陽和月亮的黃經相等)的日期作為月首,即初一。
  • 「神奇」的鼠年: 2020雙閏年 全年384天!
    但是今年的2020年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年,它是一個雙閏年,公曆2020年共有366天而農曆的庚子鼠年全年共有384天,比常年要多出19天,這是為什麼?又為什麼說它是雙閏年呢?這種384天情況是怎麼出現的呢?專業人士介紹,我們正常生活中都會有陰曆,陽曆的說法,陽曆是指地球繞著太陽公轉一圈的時間,這一圈我們一般把它叫做回歸年,時間為365.24天。
  • 2020年和即將到來的鼠年都是閏年 百年難得一遇的閏四月全年共384天
    2020年和即將到來的鼠年都是閏年 百年難得一遇的閏四月全年共384天時間:2020-01-02 14:3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0年和即將到來的鼠年都是閏年 百年難得一遇的閏四月全年共384天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
  • 閏四月,說說中國的「閏月」與「閏年」
    如果翻看最近的日曆,會發現今年農曆有兩個四月,這第二個四月,俗稱閏四月。很多人認為「閏月」與「閏年」是一個意思,其實不然,雖說只是一字之差,所包含的意思卻相差很遠。「閏年」,即我們通常所說的4年一閏,陽曆閏年的二月有29天,2月29日為閏日,陽曆閏年有366天。也就是說陽曆閏年的二月不叫閏月,閏月為中國漢歷(農曆)所特有。許多人常常把中國的農曆混同於陰曆實際上是不對的。中國的農曆也稱漢歷,並不是陰曆,而是陰陽合曆。
  • 老人常說「閏四月,吃樹葉」,2020年是災年嗎?有啥禁忌要注意?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今年,是個很特別的年份。不光是個雙春年,還是個「閏四月」的年份。那首先,我們先來說一個為什麼會有閏月的出現。我們現在記錄日期,一般會有陰曆和陽曆。很多人會將農曆成為陰曆,但細說開,農曆和陰曆還是有區別的,因為農曆是將陰曆與陽曆合併的一種曆法。按照陰曆來看,大月份是30天,小月份是29天,那麼每年12個月就是354天。而陽曆則是根據地球繞太陽運行一年來計算,運行一周是365天,閏年是366天。
  • 今年端午節、中秋節為什麼推遲了18天,國慶和中秋為何在同一天?
    今天是5月26日,陰曆四月在5月22日就過完了 ,貌似5月27日就是陰曆五月初五,也就是端午節,但事實上並非如此,因為還要過一個四月(閏四月)。去年端午節是6月7日,今年端午節是6月25日,推遲了18天。而去年中秋節是9月13日,今年中秋節是10月1日,恰巧與國慶同一天,同樣推遲了18天。
  • 今年有2個閏年、2個立春、2個四月、5個神奇周六
    圖片來源:2019年3月1日 人民日報第二個「閏」——即將到來的農曆庚子鼠年也是閏年,有個「閏四月」,全年共有384天。而陰曆也叫太陰曆,是以月亮圍繞地球轉動的規律制定的。陰曆的一個月叫做「朔望月」。每月初一為朔日,十五為望日,「朔望月」是月相盈虧的平均周期。所謂「月有陰晴圓缺」,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 說說閏四月是怎麼回事
    今天是6月17日,農曆四月廿六。有沒有發現這是今年第二個四月了?對,今年是閏四月。那為什麼會有閏四月呢?這是怎麼回事?我來給大家說一說。先要從陽曆和陰曆說起。陰曆是以月亮連續兩次呈現同樣的月相所經歷時間為依據,即月亮繞地球一周。一月為29.53天,一年為354.37天。這樣一來,陽曆年與陰曆年相差10—11天。如果不加以調整,久而久之,就會出現陽曆年四季還沒有輪完,陰曆年已經過完。十幾年後,7月份很可能在大雪紛飛中度過。 怎麼辦呢?
  • 2020年和鼠年都是閏年,為什麼2020全年366天,鼠年全年384天
    天文學家、南開大學教授蘇宜告訴中國新聞網記者,公曆2020年為閏年,2月有29天,全年共有366天,而即將到來的農曆庚子鼠年也是閏年,有個「閏四月」,全年共有384天。中國農曆根據月相確定日期和月份,根據二十四節氣確定年長。由於12個月的天數不夠年長,13個月又超過了,故而採用適時增加閏月的辦法來調節。
  • 今年端午節,為什麼比以往來得更晚一些?
    新華社發(黎寒池 攝)明天就是端午節了,有網友注意到,今年的端午節「遲到」了,要比去年晚了18天。這是為什麼呢?端午節是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而今年的端午節,卻來的比往年晚了一些。比如去年,端午節在6月7日就來了,而今年則6月25日才到。
  • 今年閏四月,農村俗語「閏四月兆荒年」啥意思?老話還在理嗎?
    因為今年是閏四月,所以農村老人感嘆「閏四月兆荒年」,今年不僅有兩個立春,還遇到了閏四月,那麼「閏四月兆年荒」是什麼意思呢?我們先來看一下雙立春和閏四月的由來。雙立春指的是一個農曆年中有兩個立春的年份,閏四月指的是當年有兩個農曆四月,今年第一個立春在正月十一,第二個正月在臘月二十二,所以今年便是雙立春和閏四月的年份。
  • 今年為什麼這麼早過年?
    馬上就要過春節了,不少市民可能發現,以往過年都在陽曆2月中旬左右,而今年陽曆1月份就過年了,今年為什麼這麼早呢?其實,今年大家感覺過年「提前」的主要原因就是2020年是雙「閏年」,按照傳統,咱們過年都是按照農曆來計算的,2019年的農曆只有354天,比陽曆整整少了11天,所以就有了春節提前的現象。
  • 閏月為啥要送鞋子?
    一打聽,原來今年是閏四月啊!每次閏月,出嫁的姑娘都要給娘家人送些禮物。但送的禮品和對象大多是不一樣的,今年送的是鞋子和雞蛋,以前也有送油條、碗、衣服之類的。有送給娘家爹的,有送給娘家兄弟的,也有送給娘家侄兒的,但每次都少不了的是娘家媽那一份。我心裏面不得不有一個疑問:為什麼閏月要送禮物給娘家人呢?咱先說說為什麼會有閏月?
  • 針對閏年閏月的徹底說法【絕密】
    農村老人們為什麼非常害怕閏四月?民間有句俗諺:「閏四月兆年荒;閏六月不宜婚娶(該年為『寡婦年』);閏八月兆兵荒馬亂(俗稱之為4殺年』)。」 在舊時,因為閏月為平常年份的異常情狀,所以民間便將出現閏月的年份與當時社會生活中出生的異常現象相聯繫,認為是不吉之事,並引以為忌。
  • 為什麼明年豬年只有354天?一篇文章看懂夏曆、農曆、陰曆的奧妙
    大家會說,這是因為己亥豬年是"平年",因此時間短,而下一年閏四月,因此時間長。這就涉及到了曆法的不同。我們平常經常說陽曆、陰曆、農曆還有夏曆。他們到底有什麼區別?為什麼按照不同的曆法,每年的時間還不一樣呢?
  • 今年農曆6月只有29天,你知道為什麼嗎?閏月又是怎麼回事?
    翻看日曆,有心人會發現今年的農曆6月只有二十九天,然後就直接進入到了農曆7月,這會讓一些人疑惑不已,一個月不是三十天的嗎?有這種想法的人應該從來都只關注公曆,而沒怎麼關注過農曆。世界上目前所擁有的曆法有三種,分別是「陽曆」(太陽曆)、「陰曆」(太陰曆)、「陰陽曆」,任何曆法都超脫不出這三種之外。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所有曆法都是根據天象變化的自然規律來計量的,根據太陽的運動,根據月球的運動,根據宇宙星空中的自然軌跡,從而出現不同的計量方法,但所遵循規律都是一樣的。
  • 過生日看陽曆還是陰曆?怎麼選擇要看3點,大部分人不知道!
    過生日看陽曆還是陰曆?怎麼選擇要看3點,大部分人不知道! 陽曆是以地球環繞太陽一周的時間算作一年,年份三百六十六天,稱為「閏年」;三百六十五天,稱為「平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