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到大,黃小黃吃過的席面不計其數,婚喪嫁娶,城市農村,不同的席面有不同的吃法,不同的地方擺酒席的方式、吃酒席的風俗也天差地別。
其中,最特別的一次吃席應該是前兩天在陝西大山深處吃到的一道古老大席——宴席的主要食材是陝西秦嶺大山特有的黑毛豬,從涼菜到熱菜、湯水等,廚師換著花樣做肉,坐席的8個人共吃了28道菜,把豬從頭吃到了尾巴!
黃小黃吃席的地方是一個名叫中壩的村子,在陝西秦嶺以南的安康市石泉縣後柳鎮,距離西安約200多公裡。小村子被重重疊疊的大山所圍繞,漢江穿峽越嶺從這裡流過,要想抵達村子,先要走高速,然後經國道和縣道,最後再沿著一條深谷之上蜿蜒的山間公路才能尋覓到這裡。
為什麼會跑這麼遠來吃席呢?因為聽說石泉的這道大席很特別,是流傳在大山深處的古老宴席,至今已有上千年歷史,每年只有接近年根時才能吃到。
而且,它還有一個古老的名字,叫「庖湯會」,又叫「壩壩宴」。
庖湯會,用現在的話來說,其實就是殺豬宴。每年農曆春節來臨之際,陝西南部大山深處的山民們會將養了一年的年豬殺了,醃臘肉,做豬血粑等,準備好過一個豐盛的新年。殺豬時,四鄰鄉親們都會來幫忙,為了答謝大家,主家一般都會設「殺豬宴」款待鄉親們,這就是「庖湯會」的起源。
「庖湯會」流傳到今天,已經成為陝西秦巴深處很有名氣的農家宴,因為承載著鄉村古老的風俗和濃濃的鄉情鄉韻,還入選了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是陝西罕見的「省級非遺宴席」。
說了這麼多,大山裡的「庖湯會」到底怎麼樣呢?來看看黃小黃坐席時拍下的圖片吧!
全豬宴
吃庖湯會的地方在村裡的一條露天街道上,已經被大紅燈籠和飄揚的旗幟裝點起來,散發著濃濃年味。
方桌板凳擺在街道中間,串成一條長龍,一共有32桌子同時開席,幾百號人同享大餐,場面十分熱鬧。
每桌能坐8人。隨著鑼鼓聲和報菜名的聲音,陝南漢子抬著方盒上場了,宴席上的酒菜就在盒子裡。
先上8個涼菜,溫一壺農家包穀酒。涼菜有豬耳朵、口條、豬肝、豬尾巴、豬血粑,再配一些陝南酸蘿蔔等爽口小菜。
然後就是各種各樣的燉湯——豬腸燉陝南白蘿蔔、蓮藕燉豬蹄、土豆燉排骨,還有豆腐釀肉丸子,小酥肉搭配煎豆腐、蛋肉餃子搭配黃花菜木耳等做成的湯。
每道湯菜味道都不一樣,豬腸蘿蔔、小酥肉、蛋肉餃子相對清淡,排骨和豬蹄湯味道濃鬱。相似的地方是很多湯裡都有淡淡中藥材的香味,比如說豬腸湯,想像中會很腥臊,實際上很清香。
在吃湯菜的時候,穿插著上了一些炒菜,有陝南特色的臘肉炒石泉豆腐乾、清炒熨鬥白菜、漿水菜炒豬血、酸蘿蔔杆炒豬肚、泡菜魔芋等。
還沒完,緊接著又上甜盤子,一共有兩個,一個是一大塊過油肉下蓋著蓮子糯米,一個類似西安這邊的甜飯。
這時候大家吃吃喝喝,肚子差不多已經撐得滾圓了,真正的壓軸硬菜才上來,4個蒸碗——紅豆腐(黴豆腐)蒸肉、梅乾菜蒸肉、豆豉蒸肉、粉蒸肉。
大家掙扎著又吃了幾口肉,實在吃不動了,才等到收尾的甜湯——甜酒小湯圓。
算一算,整桌菜下來,一共有28道菜,把豬從舌頭吃到尾巴,從耳朵吃到豬蹄,從肉吃到骨,從裡吃到外,甚至還吃到了豬肉製品——臘肉和豬血粑,真是一桌名副其實的「全豬宴」。
雖然菜量都不算大,但樣數實在太多了,味道也很特色,黃小黃表示被撐到了無能為力,只好打包回家接著吃!
熱鬧的鄉村年味
吃庖湯是大山裡一年一度的熱鬧事,從前只是鄉鄰們之間交流感情、慰勞一年辛勤勞作的方式,到現在,逐漸演變成了陝南特色的美食盛宴,每年年底,安康市石泉縣都會舉辦隆重的「庖湯會」節慶活動,吸引遊客去山裡面體驗山鄉風情,品味農家大席,今年已經是第八屆。
2019年石泉庖湯會正式舉辦的時間在元旦前後,從12月31日持續至1月5日,只要感興趣,普通的市民、遊客都能參加。
除了吃席,今年的庖湯會還有年貨市集,可以買到很多大山裡的土特產,如石泉臘肉、豆腐乾、土蜂蜜、紅豆腐、蠶絲棉襖等。
還會上演許多節目,如燒火獅火龍、打連錢、唱花鼓、架彩船。中壩還有七十二農家作坊,來這也可以體驗磨豆腐、編草鞋、打鐵、榨油等老手藝。
有特色農家大席,又有熱熱鬧鬧的遊玩項目,喜慶的氛圍也足足的,黃小黃覺得元旦時帶家人尤其是父母孩子來這裡是個不錯的選擇。
攻略:
交通:推薦自駕,西安距石泉中壩村大約250公裡,開車約4小時,其中一半時間在京昆高速上,一般時間在國道和縣道上。導航「石泉後柳中壩小鎮」即可。村中有大型停車場,停車很方便。住宿:如果從西安去中壩,建議吃完庖湯後,在石泉縣住一晚,這樣行程不會太趕,還能順路欣賞漢江小三峽和石泉老城的風光。參加庖湯會:參加庖湯會需要提前預約,需要電話的可以留言哦!黃小黃走陝西:發現身邊的風景,一起遊歷那些山河與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