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陝西深山裡吃大席,「全豬宴」28道菜,把豬從頭吃到了尾巴!

2020-12-20 黃小黃走陝西

從小到大,黃小黃吃過的席面不計其數,婚喪嫁娶,城市農村,不同的席面有不同的吃法,不同的地方擺酒席的方式、吃酒席的風俗也天差地別。

其中,最特別的一次吃席應該是前兩天在陝西大山深處吃到的一道古老大席——宴席的主要食材是陝西秦嶺大山特有的黑毛豬,從涼菜到熱菜、湯水等,廚師換著花樣做肉,坐席的8個人共吃了28道菜,把豬從頭吃到了尾巴!

黃小黃吃席的地方是一個名叫中壩的村子,在陝西秦嶺以南的安康市石泉縣後柳鎮,距離西安約200多公裡。小村子被重重疊疊的大山所圍繞,漢江穿峽越嶺從這裡流過,要想抵達村子,先要走高速,然後經國道和縣道,最後再沿著一條深谷之上蜿蜒的山間公路才能尋覓到這裡。

為什麼會跑這麼遠來吃席呢?因為聽說石泉的這道大席很特別,是流傳在大山深處的古老宴席,至今已有上千年歷史,每年只有接近年根時才能吃到。

而且,它還有一個古老的名字,叫「庖湯會」,又叫「壩壩宴」。

庖湯會,用現在的話來說,其實就是殺豬宴。每年農曆春節來臨之際,陝西南部大山深處的山民們會將養了一年的年豬殺了,醃臘肉,做豬血粑等,準備好過一個豐盛的新年。殺豬時,四鄰鄉親們都會來幫忙,為了答謝大家,主家一般都會設「殺豬宴」款待鄉親們,這就是「庖湯會」的起源。

「庖湯會」流傳到今天,已經成為陝西秦巴深處很有名氣的農家宴,因為承載著鄉村古老的風俗和濃濃的鄉情鄉韻,還入選了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是陝西罕見的「省級非遺宴席」。

說了這麼多,大山裡的「庖湯會」到底怎麼樣呢?來看看黃小黃坐席時拍下的圖片吧!

全豬宴

吃庖湯會的地方在村裡的一條露天街道上,已經被大紅燈籠和飄揚的旗幟裝點起來,散發著濃濃年味。

方桌板凳擺在街道中間,串成一條長龍,一共有32桌子同時開席,幾百號人同享大餐,場面十分熱鬧。

每桌能坐8人。隨著鑼鼓聲和報菜名的聲音,陝南漢子抬著方盒上場了,宴席上的酒菜就在盒子裡。

先上8個涼菜,溫一壺農家包穀酒。涼菜有豬耳朵、口條、豬肝、豬尾巴、豬血粑,再配一些陝南酸蘿蔔等爽口小菜。

豬血粑
豬耳朵
口條
豬尾巴
冷天裡喝一杯熱燒酒

然後就是各種各樣的燉湯——豬腸燉陝南白蘿蔔、蓮藕燉豬蹄、土豆燉排骨,還有豆腐釀肉丸子,小酥肉搭配煎豆腐、蛋肉餃子搭配黃花菜木耳等做成的湯。

大腸蘿蔔湯
豬蹄蓮藕
小酥肉
排骨土豆
蛋餃子——蒸肉糕

每道湯菜味道都不一樣,豬腸蘿蔔、小酥肉、蛋肉餃子相對清淡,排骨和豬蹄湯味道濃鬱。相似的地方是很多湯裡都有淡淡中藥材的香味,比如說豬腸湯,想像中會很腥臊,實際上很清香。

大腸蘿蔔湯,第一次吃

在吃湯菜的時候,穿插著上了一些炒菜,有陝南特色的臘肉炒石泉豆腐乾、清炒熨鬥白菜、漿水菜炒豬血、酸蘿蔔杆炒豬肚、泡菜魔芋等。

憑湖南人的經驗,一口就吃出了是土臘肉
酸菜魔芋
漿水菜豬血
熨鬥白菜

還沒完,緊接著又上甜盤子,一共有兩個,一個是一大塊過油肉下蓋著蓮子糯米,一個類似西安這邊的甜飯。

八大坨,一人戳一坨
長得和八大坨很像的另一盤

這時候大家吃吃喝喝,肚子差不多已經撐得滾圓了,真正的壓軸硬菜才上來,4個蒸碗——紅豆腐(黴豆腐)蒸肉、梅乾菜蒸肉、豆豉蒸肉、粉蒸肉。

紅豆腐(黴豆腐)蒸肉
梅乾菜蒸肉
粉蒸肉
豆豉蒸肉

大家掙扎著又吃了幾口肉,實在吃不動了,才等到收尾的甜湯——甜酒小湯圓。

甜酒小湯圓

算一算,整桌菜下來,一共有28道菜,把豬從舌頭吃到尾巴,從耳朵吃到豬蹄,從肉吃到骨,從裡吃到外,甚至還吃到了豬肉製品——臘肉和豬血粑,真是一桌名副其實的「全豬宴」。

划拳

雖然菜量都不算大,但樣數實在太多了,味道也很特色,黃小黃表示被撐到了無能為力,只好打包回家接著吃!

打包了一盤肉

熱鬧的鄉村年味

吃庖湯是大山裡一年一度的熱鬧事,從前只是鄉鄰們之間交流感情、慰勞一年辛勤勞作的方式,到現在,逐漸演變成了陝南特色的美食盛宴,每年年底,安康市石泉縣都會舉辦隆重的「庖湯會」節慶活動,吸引遊客去山裡面體驗山鄉風情,品味農家大席,今年已經是第八屆。

2019年石泉庖湯會正式舉辦的時間在元旦前後,從12月31日持續至1月5日,只要感興趣,普通的市民、遊客都能參加。

除了吃席,今年的庖湯會還有年貨市集,可以買到很多大山裡的土特產,如石泉臘肉、豆腐乾、土蜂蜜、紅豆腐、蠶絲棉襖等。

還會上演許多節目,如燒火獅火龍、打連錢、唱花鼓、架彩船。中壩還有七十二農家作坊,來這也可以體驗磨豆腐、編草鞋、打鐵、榨油等老手藝。

有特色農家大席,又有熱熱鬧鬧的遊玩項目,喜慶的氛圍也足足的,黃小黃覺得元旦時帶家人尤其是父母孩子來這裡是個不錯的選擇。

攻略:

交通:推薦自駕,西安距石泉中壩村大約250公裡,開車約4小時,其中一半時間在京昆高速上,一般時間在國道和縣道上。導航「石泉後柳中壩小鎮」即可。村中有大型停車場,停車很方便。住宿:如果從西安去中壩,建議吃完庖湯後,在石泉縣住一晚,這樣行程不會太趕,還能順路欣賞漢江小三峽和石泉老城的風光。參加庖湯會:參加庖湯會需要提前預約,需要電話的可以留言哦!黃小黃走陝西:發現身邊的風景,一起遊歷那些山河與歲月!

相關焦點

  • 農村吃大席,只有這道菜才是孩子們眼中的「重頭戲」,網友:真香
    農村吃大席,只有這道菜才是孩子們眼中的「重頭戲」,網友:真香!老家人常說,卷煎吃的是香味,感受到的是親情,回憶到的是鄉情。因此,毋庸置疑的,這道菜也成了孩子們爭搶的對象。卷煎,是用精瘦肉為主,可謂色味香俱佳的一道美食,豬裡脊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等營養物質,這些營養元素都是可以促進人體生長發育的,比較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這菜可下湯,可拼盤,吃法多樣,但唯一不變的是它的味香色美,回味悠長。
  • 吃過徐州農村大席的對這道甜品應該不陌生,那就是拔絲!
    年前年後結婚的人特別多,尤其回農村老家過年的話,除了大年初一到初五,其他時間不是這家結婚就那家結婚,喇叭匠子的喇叭,馬戲糰子的音樂,為了烘託氣氛那是拼了命的吹起來啊,震天響啊!尤其晚上十點多想睡覺的時候,都能震的你睡不著覺哈哈。
  • 那些年的大席II:陪伴長大的滋味
    紅燒肥腸,雜碎再一次登場,豬大腸,鮮香味美,吃起來果腹與滿足感同時迸發;京醬肉絲,我小時候最喜歡的一道菜,甜麵醬加肉絲爆炒,一點都不膩,那時每次炒這道菜的時候,我爸都讓廚師多炒一點,然後給我吃,配上蔥條和豆腐卷(現在基本都是烙饃
  • 鄉村紀事:在農村吃大席
    在一些朋友那邊,他們把「吃大席」稱為「吃桌」、「吃老酒」、「吃喜宴」……我在鄉村度過的日子,大多已被二十多年水流般的時光,衝刷的了無痕跡,那時的點點滴滴,猶如老屋的蛛絲一樣,被輕輕抹去。但當年吃大席的畫面,卻是歷久彌新,卻像安插在心底的時鐘,稍微給發條上點勁,就可以發出清亮的脆響。
  • 難忘第一次在農村吃大席,一盤肘子,幾秒鐘就一掃而光!
    他們一個個都是豪氣中天的青壯年,於是這豪氣也體現在吃相之上,剛上一道菜,有人熱情地揮筷招呼,來來來,趁熱吃,那道剛上來的大菜是紅燒肘子,話音未落,他的筷子已經狠狠插在肘子肉最肥美的一個部位,猛地一撕,一塊拳頭大的肉,熱氣騰騰地便收入到他的碗中,被他幾口吃下。
  • 你知道豬尾巴有哪些營養嗎,你喜歡吃豬尾巴嗎
    我喜歡吃豬尾巴,也常常做豬尾巴,更是一道特別美味的下酒菜,做豬尾巴的時候,因為腥味比較大,常常會用黃酒來去腥提香,家裡都誇好吃!其實,燒豬尾巴,不僅是在口味,而豬尾巴本身的營養也不容忽略。豬尾巴富含豐富的蛋白質,以100克為例,豬尾巴含蛋白質17.8克,而雞蛋含13.3克,豆腐僅含8.1克,屬於高蛋白質食物,組成人體一切細胞、組織的重要成分。
  • 農村大席上的壓軸菜,不炒不燉,簡單一烤外酥裡嫩,待客超有面
    我很樂意為大家做飯,也很樂意將做飯中的經驗和樂趣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幫助到大家,更希望大家給予我支持,大家的支持就是我的最大動力,為大家做出更健康美味的美食導語:農村大席上的壓軸菜,不炒不燉,簡單一烤外酥裡嫩,待客超有面在農村的大席上有一道壓軸菜,是很受大家歡迎的
  • 在農村吃大席,飯桌上的這幾幕真讓人受不了,我是餓著肚子回家的
    文:小沛老頭圖:愚伯的自留地酒席,在我們老家稱為大席,吃酒席也就叫吃大席。在以前生活困難的年代,人們時常盼望吃一次大席來增加點營養,大席之上大快朵頤,所以有了「一頓大席飽三天」的說法。據說有的人為了多吃點,大席的當天連早飯也不吃,空下肚子去吃酒席,當然,這總歸是長期以來的傳言,無從考證,也無必要考證。那時雖然生活條件艱苦,大席也說不上豐盛,但雞魚肉還是可以吃到的。
  • 陝西石泉縣千百年「庖湯會」,28道古法山裡味道,是秦嶺人家年味
    殺豬案頭燃蠟燭、鳴炮、燒紙等祭祀儀式,家族裡的精壯男人們負責殺豬時幫忙捆綁按壓豬頭豬腿以及接豬血,女人則是負責殺豬後的豬肉清洗處理烹飪等。兩個小夥子划拳28道菜,每一道都是真材實料美味地道對於農家人來說,豬渾身上下都是寶。殺完豬以後,主人家會拿出最後的一部分精心烹製現場請大家一起品嘗,剩下的就會該賣的賣,該做臘肉的做臘肉,豬血還要做成豬血豆腐,豬大腸、小腸、心肝肺等全部都會用來做成最好的過年菜。
  • 在農村吃「大席」,以前搶光吃光的陋習還多嗎?看看我們這文明嗎
    如果一桌子上人有相互不認識的,陋習會更嚴重,因為彼此都不講究了,也就沒有顧慮,上了菜就像搶一樣。坐著我們隔壁的一桌子,上面全是帶著孩子的奶奶們,像我的年紀叫奶奶有點早,算是替孩子們叫的吧。奶奶們帶著孩子,看到上菜就是恨不得要用手去搶了,用筷子飛快的夾住菜就往自己的盤子裡放,三下五除二一盤熱乎乎的菜就搶光了。
  • 徐州人吃大席就是辣麼牛!每人腰包帶著塑膠袋,還沒等吃完就折菜
    什麼是為吃大席?原本徐州人是坐在涼蓆上一邊吃肉一邊喝喝酒。沿襲至今,就成了現在的「吃大席」。吃大席在漢代就有了,鄉間常有婚喪嫁娶紅白大事,必須是十道菜,雅稱漢宴十大碗。熱菜:因為每家的實力都不一樣,花樣奇多,那小編就講一下代表的菜吧豬肘子 小編最喜歡吃的一個菜,而且也是最壓軸的一道熱菜,那色澤,那肉感,直流口水。
  • 蘇北農村參加喜宴:吃一頓大席飽三天
    圖文:愚伯的自留地喜歡吃大席,小時候被娘帶著去一趟要興奮好幾天,因為有好吃的,來家人常說:吃一頓大席飽三天。長大了後,依然初衷不改,總覺得婚禮是熱鬧的代名詞,也是親戚朋友在一起融匯親情的最好時機。每次吃大席,都會邀請喇叭班前來助興。農村的大席,現在菜的品種已經達到了24個菜,基本都吃不完,8個涼菜加8個大件,再加8個硬菜,看的讓人眼花繚亂。紅燒泥鰍,隔著兩米遠,就能聞到馥鬱的香氣。
  • 吃大席這樣「折菜」,塑膠袋子都不用,保證你不賠本
    就是吃宴的時候,把沒有吃完的剩茶剩飯打包帶回來,然後七葷八素的折在一起,回家溫熱,一家人又是一頓美餐。各種菜折在一起,不僅不會破壞菜的鮮美,反而會增加平時家常菜裡沒有的味道。上次回家,朋友妹妹結婚!我們一起的去了三個。到吃飯時候我們隨便找個地方坐下!有老太太帶孫子,婦女帶孩子。菜上來沒有了,大菜上來都到袋子裡,最後也沒吃飽。回縣城又吃的!
  • 農村大席上的小炒菜是怎麼做的,香油是關鍵
    您大概也忘了,當我小學畢業考試得了全班第一全鄉第二的時候,你硬是在我的帆布書包裡塞了5塊錢作為獎勵。沒有您的鼓勵我哪有今天呢。在農村,沒有陶淵明的田園詩歌,更沒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只有幹不完的農活,吃不盡的辛苦。但是,卻有最純真、最厚到、最樸實的人際關係與親情。
  • 農村自繁自養,吃糧食且是熟食長大的豬肉好吃,可惜很難吃到了
    到了殺年豬的日子,老媽就會清早起來煮好豬潲,給其它的豬吃的。然後把豬潲打出來,再用這一口大鍋燒一大鍋的開水。準備好一個大的木桶,用來燙豬毛的,一條大長凳,用來殺豬。等水快燒開,殺豬師傅到位後,叫上幾個鄰居朋友一起幫忙,去豬欄裡把要殺的豬趕出來。
  • 廣西彝族的「殺豬菜」,一頓飯就12道菜,東北人:甘拜下風
    如今年關將至,相信很多人都跟小亨一樣感受到外面的年味是越來越重了。而且一些出遠門打工的親戚朋友們也在陸陸續續的往老家趕,尤其是一些路途較遠的跨省出來打工的朋友們。而說到過年的民俗美食,大家肯定會想到的就是農村的「殺豬菜」了,這個殺豬菜也叫年豬宴,在我們國內南北方的農村是過年必吃的美食。而且南北方農村的殺豬菜的做法也是各不相同且各有特色。
  • 手腳涼要常吃這6道菜,熱乎乎,從頭暖到腳,秋冬季要吃
    導讀:比乾鍋菜解饞,比麻辣燙過癮的6道菜,適合深秋吃,從頭暖到腳要說什麼菜暖身最快,估計大多數回答都是火鍋、麻辣燙。確實如此,尤其是深秋以後天氣就不是一個涼字能形容,羽絨服小棉襖要該穿了。尤其是好多女性朋友,一到秋冬季就容易手腳冰涼,麻辣鮮香的暖身菜就要來嘗嘗,暖身快,能從頭暖到腳,香辣過癮,還特別下飯,尤其更受年輕人喜愛,學上幾道很有必要。比乾鍋菜解饞,比麻辣燙過癮的6道菜,供大家參考。【簡易版毛血旺】毛血旺,川菜,飯館裡點菜率比較高的美食。
  • 西安遊客去陝南「吃席」,第一次吃到豬尾巴和豬舌頭,大開眼界!
    陝西分為陝北、關中、陝南三部分,雖屬同一個省份,其自然風光、人文風情卻迥異。甚至連「吃個席」,講究都大有不同。昨天小漁和朋友自駕去了趟安康石泉,感受了一次秦巴山區傳統的「庖湯會」,人生中第一次吃到豬尾巴和豬舌頭,大開眼界!趕緊來分享給大家。石泉,是一個光聽名字就很美的地方。
  • 幾道陝西菜,最近很火
    2 量大、實惠、原生態 曾因經濟閉塞、信息不發達,造就了陝西獨有的原生態烹調手法和量大實惠的特色,菜品中也多見菜點結合,食客不僅吃得飽,還能吃得好。
  • 陝西麵食,你吃過哪幾種?每道菜都是經典!
    南方吃大米,北方吃麵食,可小編作為南方人也是很喜歡吃麵食啊,不得不說,陝西的麵食真的是一絕,尤其是在看了綜藝《十二道美食》之後,更是對陝西的美食所吸引了,看到裡面的菜式,眼球都跟著轉了。下面小編就介紹幾道經典的美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