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女兒兩歲的時候,給她買了一個小玩偶作為生日禮物,自此就像給她開啟了一扇假想世界的大門。
不僅給小玩偶取了一個很有趣的名字----「美麗」,而且吃飯、睡覺、玩玩具都要帶著她。
比如到了吃飯的時候,把美麗放在旁邊,和她說「這是你的座位,我們馬上就要吃飯飯了哦。」
甚至到了洗澡的時候,也是有模有樣地和我說,「我要給美麗洗澡,還要給她洗頭。」
就因為這個假裝遊戲,這個小美麗不知道洗了多少次澡了。
相信很多家長也會發現,自己的小寶寶特別喜歡玩假裝遊戲,就算身邊沒有娃娃,也能假想出一個小夥伴,和他玩地不亦樂乎。
有的家長就會開始擔心了,小寶寶都已經開始假想出一些小夥伴出來了,是不是有點太孤獨了呢?是不是身邊沒有同齡的小夥伴一起玩?這樣總是一個人玩,以後會不會有社交障礙呢?
其實,這些擔心都是多餘的。
孩子開始玩假想遊戲,說明他的社交能力在增強
為什麼這麼說呢?難道不是因為社交能力弱,才開始和假想的小玩伴玩麼?
美國俄勒岡大學的泰勒教授曾經出過一本書,叫做《假想同伴及創造出它們的兒童》。
書中提到說,孩子通過假想出一個同伴,更能具備同理心。因為他需要站在這個假想的夥伴的立場,去思考這個同伴可能會說什麼樣的話,會做什麼樣的事,以此來調整自己的反應。
往往假想遊戲玩得好,正是需要很強的社交能力。有心理學家通過對大腦的研究,也得出了相應的理論依據。
心理學家認為,孩子的心理感知能力,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孩子的自我意識階段。在這個階段,孩子已經有了初步的心理感知,主要表現在對自我意識的認識上,他會很清楚地知道現在的感覺是什麼。
自我意識是我們認識自己的第一步心理過程,經過心理上的自我意識的發育,嬰兒才能把自己和自己以外的人、物相互區別開來。
比如給孩子餵奶粉喝,他會覺得很開心,很滿足。孩子肚子餓的時候,他會哇哇大哭,很不開心。
2周歲孩子的自我意識會進一步形成,逐漸掌握有關自我的詞彙,知道自己的名字以及掌握代名詞「我」。
我的女兒在2歲之前,每次問她「你餓了沒有?」,「你要不要出去玩?」,她都是回答我「你餓了」,「你要去玩」,這時候她還沒有辦法理解「你」和「我」之間的區別,但是已經有了這種自我的感覺。
第二階段,孩子可以理解別人的心理感受隨著孩子語言能力的增強,他可以更好地去理解別人,與別人互動,而不是一味地只強調自己的感受。
我的女兒特別喜歡在床上蹦蹦跳跳,有時候摔下來經常會撞到我或者媽媽,每次她撞到我們的時候,我們都是會和她說一遍,「你撞到媽媽了,媽媽好痛啊。」
在剛開始的時候,說這些話對她而言好像沒什麼作用,還是繼續爬起來蹦蹦跳跳。
一段時間後,她會開始停下來,抱著被撞的媽媽,和媽媽說:「媽媽,你別生氣了,我幫你摸一摸。」
這是霍她其實是開始去理解別人的感受了,看到媽媽皺著眉頭,會知道媽媽是生氣了。
第三階段,孩子開始知道別人是如何看待自己的這一階段對於孩子的大腦,會需要更高的要求。
以前孩子的思維是,「我現在很開心」,「媽媽現在不開心了」,現在孩子可以思考,「媽媽覺得我這麼做是對的」,「如果我這樣做,媽媽會更開心」。
這時候孩子做事情,會去思考更多別人的感受,以及別人對自己的看法。
孩子如何升級自己的心理感知能力
這種心理感知能力的升級,看上去好像很複雜,其實在我們和孩子的溝通中,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或多或少地開始訓練了。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我們是如何鍛鍊孩子的心理感知能力的。
第一,語言能力的訓練高階心理是十分依賴於言語思維的鍛鍊的,在孩子1歲大的時候,我們就已經開始鍛鍊孩子的第一層心理感知,讓孩子表達出自己的喜歡、想要這些詞。
這時候是孩子的語言啟蒙階段,我們經常都會拿著一些小玩具,或者小零食,湊到孩子跟前,「你想不想要吃啊?」,「這是一個球球」,「這是你要喝的奶奶」。
孩子這時候會開始說一些簡單的詞,比如「要」,「奶奶」,「吃」。
兩歲之後,開始鍛鍊第二層心理感知,讓孩子表達出自己的情緒,「我現在很開心」,「我生氣了」,「我害怕」。
第二,和孩子一起玩假裝遊戲如果看到孩子在玩假裝遊戲,不要覺得大驚小怪,或者覺得孩子的心理有問題。
可以和孩子一起加入到她的遊戲中去,「他叫什麼名字啊?」,「他吃飯了沒有呢?」。
我女兒看到我們打電話,自己也喜歡拿一個東西放在耳邊,有模有樣地學著說,「喂,你在幹嘛呢?你吃飯了麼?」
有時候孩子沒有在玩假裝遊戲的時候,也可以問問他,「今天他去哪裡了呢?怎麼沒有看到他呀?」
這時候提出一些假設性的問題,是在幫助孩子開拓她們的想像力。
第三,和孩子進行角色扮演遊戲比如女兒去了幼兒園,學到很多新東西。可以和女兒說,你現在當老師,我來當學生,你告訴我學到了什麼好不好?
還有現在很流行的萬聖節,孩子把自己打扮成女巫,精靈還有小怪獸。
這種互相變換角色的遊戲,在小孩中間特別流行,都喜歡把自己假想成自己喜歡的角色。
這些假裝遊戲,對孩子的語言和心理發展,都是有益無害的,我們做家長的應該多多鼓勵。
總結
希望你看完這篇文章,回到家裡可以和孩子一起玩角色扮演遊戲,融入到孩子的想像力中,讓孩子一步一步變成社交小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