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熱鬧,媽媽社交恐懼,該怎麼辦?與孩子一起開拓朋友圈吧

2020-09-17 媽咪點點說

媽媽們有沒有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在有娃之後,我們的社交圈因為孩子而拓展了緯度,通過孩子間的友誼讓我們結識新的朋友。不過與孩子的世界不同,長大的大人們都屬於慢熱型,甚至有的還有點社交恐懼呢?

前幾天,好友跟我講了一件事。她的孩子正在讀幼兒園中班,最近開學了,班裡轉來一位新同學。孩子放學後,便要邀請這位小朋友來家裡玩,那位小朋友也極力邀請他到他家去玩,彼此顯出盛情難卻的姿態。

可兩位家長頓時陷入一絲絲尷尬的境地。這可如何是好,畢竟剛見一次面,內心還沒有熟絡到相談甚歡,可邀寒舍一聚的地步。

最後,大人們以天色已晚,下回再約收場,兩位小朋友依依惜別。

朋友有點矛盾:既不想打擊孩子的交友熱情,又不想讓自己感覺不自在。


孩子們的朋友圈

一、孩子和大人在結交朋友這件事上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不同呢?

大抵是因為孩子的世界單純簡單,沒有成人世界裡那般多的條條框框吧。交朋友,就是因為覺得對方有趣、在一起玩得開心,即使放學了,也還是沒玩夠。為了表達自己對小夥伴足夠的誠意和善意,邀請他們來自己的家做客,分享自己的家,好玩的玩具,好吃的零食,好看的漫畫也許是對一個好朋友的最高禮遇了。

即使是剛學會走路,還不懂得太多言語表達的孩子,在看到「同類」時,也會興奮地咿咿呀呀,或者邁著蹣跚的腳步向對方靠近。他們都有天生的社交技能。

昨晚,小區門口一位2歲多的女孩手拿泡泡機,舉得高高的,一個個彩色的大泡泡被吹了出來。這些飛揚的泡泡迅速吸引了一群孩子們的圍觀,他們都變成了這個女孩的粉絲,等待著眼前這位小姐姐製造更多的神奇泡泡出來。好奇心萌動的孩子們忍不住上前,把她緊緊地圍住了。就這樣,泡泡機迅速拉近了孩子們的距離,不需要語言,他們已有了共同語言,一直圍觀到泡泡液被用盡,天色已晚才依依不捨地散場。


泡泡有魔力,把孩子們聚在一起

李辛老師說:「孩子是心靈主導的。」這句話一點不假,沒有被世俗雕飾過的內心沒得半點雜質,尚不懂得用大腦做複雜的推理、評判、比較,在他們眼中,認識芸芸眾生,大千世界,全憑一顆純淨和好奇的心,如此簡單而已。孩子們的社交圈裡有他們的歡樂。

成人世界的邏輯是什麼呢?用腦子想想便會有一堆的問題,凡事一定要考慮周全。

僅有一面之緣怎麼好直接邀請對方到家中做客呢?這太唐突了。這樣的決定也會讓對方孩子的家長為難的。要知道大人們彼此不熟悉,找話題尬聊是件苦差事。

大人們的世界裡建立信任是需要時間的,結交朋友是需要講投緣的,邀請朋友來家中做客,是需要準備的。還有,我們無法跟所有人都成為朋友。

靠腦子思考問題的我們,還是想守護孩子每一次探索和嘗試,即使是拒絕孩子,我們也總會擔心,是否會因為我們認識的局限而阻礙了孩子拓展的可能性?


孩子眼中有一個不一樣的世界

二、我們的社交恐懼「卡」在哪裡呢?

想想我們自己小時候呢?當我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們走街串巷地瘋跑,主動去到同學家裡串門,找小夥伴寫作業,玩遊戲,都是再自然不過的行為。

即使面對大人,也沒有絲毫地害羞、膽怯。孩子們打完招呼,只管玩自己的,大人們也絕不做過多幹涉。成長的圈子都是街坊四鄰,孩子們在一個相對簡單和熟悉的環境裡長大。大人們都習慣放養,小夥伴們都是一起上學、放學、寫作業、玩耍的髮小,我們清楚地知道每個好朋友的家在哪裡。放學了,把書包扔在家裡,轉身跑去小夥伴家,也沒記得大人們說:「不許去!」只記得媽媽會說:「別玩得太晚,早點回來。」


與小夥伴一起探索世界是最有趣的遊戲

大人們對於孩子間的自由玩耍是放心和放手的態度。熟悉的街坊鄰裡,沒有那麼擁擠人流車流的街巷,孩子們可以自由地奔跑玩耍。而現在,孩子們成長的環境與過去大不相同,城市裡緊閉的單元門,彼此不打照面的鄰居,天南海北的人在一起,我們的信任都需要時間去建立。顯然,現在的大人們在養育孩子上面對更多的挑戰。

但不變的是孩子需要結交朋友,需要他們的朋友圈。在這一點上,我們的親身成長經驗證明,盡可以對他們放心,他們能行。因此,我們需要問問自己在害怕什麼,也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

拿我自己來說,女兒1歲3個月,她喜歡戶外,喜歡對別人微笑,喜歡往人前湊熱鬧,對一切抱有熱情,無憂無慮地奔跑嬉戲,而我卻對於結識陌生人有壓力,不太會做開場白,害怕尬聊,擔心沒有共同語言,還有不願意拓展自己的邊界,更喜歡宅和獨處,因此問題的癥結正是源於成人世界的社交恐懼感。


交朋友很簡單,就是一起玩得開心

三、我們要怎麼做?

當孩子開始懂事,學習與同齡小夥伴玩耍,逐步形成自己的小小朋友圈,但尚且需要家長共同社交的年齡時期,我們該怎麼辦呢?

1.鼓勵孩子勇敢地結交朋友

孩子們具有天生的社交技能。剛剛蹣跚學步期的寶寶便開始對於同伴表現出好奇和興趣。他們不需要語言,也許只靠一個微笑或者好奇的眼神。結交朋友,融入一個群體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環,群體對於孩子有種天然的魔力,這是天性。因此我們只需要追隨孩子的腳步,去認識她想認識的小夥伴。


孩子的主動性需要來自大人的鼓勵

2.孩子是主力,大人是助攻

好奇心大約是孩子最珍貴的品質之一,這是促使孩子們能快速建立聯繫的關鍵要素。準備玩具,比如一個玩具車,一個泡泡機,或者尋找有趣的對象,如地上的一隻小螞蟻或花叢中飛舞的蝴蝶,都可以成為孩子們拉近距離的秘密武器。

孩子們在一起玩耍,大人們在一旁暗自觀察,如有必要,維護和指導秩序,做耐心的講解員,保護好小寶寶不要摔跤磕碰,剩下的就教給孩子自己去學習就好。


做個老頑童或者孩子王,孩子會非常喜歡


3.記住名字,還有記得微笑

請幫忙記住孩子們的名字、年齡。在下一次,如果你能一下子叫出孩子的名字來,那麼對方一定會很開心,因為記住名字是拉近距離的第一步,當然也要向孩子學習微笑,對所有遇到的人報以微笑。微笑緩解尷尬,作為無聲開場白,親測有效,絕對是助攻利器。所以謹記:微笑!微笑!


微笑是最有利的破冰工具

4.從孩子身上找共同話題

大人們想熟悉,那就找共同話題,包括:

孩子多大啦?(儘量別去猜,萬一年齡說大說小的,避免尷尬。)

孩子在哪裡讀幼兒園?

您是奶奶還是姥姥?(慎問,因為作為媽媽,我也曾被問到這個尷尬的問題。)

聊孩子身體發育情況,聊孩子睡覺,喝奶,走路,性格,說話等等。

誇讚別人。例如走得真穩,長得真可愛,所有美好的詞彙用在孩子身上都不會錯。

聊得多了,自然就熟悉了。


自然,自然,自然就好

5.不要期望與所有人成為朋友

就像我們無法讓所有人都喜歡自己一樣,我們也無法與所有人都成為朋友。大多數人都只是一面之緣,真正篩選留在我們的信任圈的人才會成為真正的朋友。帶娃出門,難免會遇上不怎麼喜歡你的人或者你不怎麼喜歡的人,這都非常正常。

秉持一顆順其自然和真誠開放的心,我們總會吸引到我們的真朋友,我們也會被他們所吸引。


別著急,總會遇到那個閨蜜知己的

孩子在交朋友,我們也結識新朋友,這的確是件好事。那天,我帶著孩子在小區樓下玩耍,一位爸爸也帶著年齡相仿的孩子在一起玩。最近一直在看房,無意間這位爸爸提及自己家的房子剛賣出去,一下子有了共同話題,他非常熱情地幫我介紹鄰居家的房源,分享買房經驗。我因此得到了更多的房源信息。這就是跟隨孩子結識朋友的好處。

實踐證明:追隨孩子認識世界的腳步,抬腳出門,走進外面的世界,打破內心的藩籬,我們也會跟隨孩子完成一次別樣的成長。大人要向孩子學習,保持好奇與無畏。

加油吧!跟孩子一起開拓新的朋友圈領地。


媽咪點點說:關注我,帶娃一起成長,成為更好的自己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你才二十出頭,為什麼不發朋友圈了?社交恐懼該怎麼辦?
    本來22歲的人應該充滿活力,但我對社交活動都很恐懼。微信不喜歡加人,不喜歡互動,連朋友圈都不發。這樣是不是不正常?「22歲,獨來獨往,不發朋友圈,對社交活動都很恐懼」這讓我想起一個喜歡自稱社交恐懼症的朋友,他說,「我不算是享受孤獨的人,自己一個人待久了,說沒有過一點空虛的時候也是假的。但還是不喜歡社交,這讓我更難受。」
  • 你的孩子恐懼社交嗎?家長要了解圈子效應,讓孩子變得自信且堅強
    其實,孩子之所以會有人際交往的問題,跟孩子的心理原因和家長的教育方式是有直接關係的。家長也不要驚慌,需要進一步了解社交恐懼的成因,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走出困境。孩子為什麼會恐懼社交?1、 先天因素導致孩子的自卑不自信。有很多孩子從小就不願意社交,表現為不愛說話、總喜歡做自己的事情、不與團隊交流等等,家長會覺得應該是孩子膽子小,或者是不喜歡熱鬧。
  • 孩子社交能力弱該怎麼辦
    我有時候覺得是我的問題遺傳給了兒子,我小時候也是孤僻的性格,一個人獨來獨往,現在我就擔心兒子越長越大,一直這樣持續下去該怎麼辦?用什麼方法,家長該怎麼做能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一、孩子社交能力弱有哪些原因嬰兒出生就會用嘴巴吸吮媽媽的乳房,隨著嬰兒的逐漸成長,會循序漸進的發展出一系列更高的技能,嬰兒用手抓,翻爬、語言的技能,探索外部世界的需要。
  • 孩子有社交恐懼怎麼辦?父母不要著急,這三點幫助孩子無障礙溝通
    在培養很多次,並不斷的去引導孩子以後,孩子還是不配合也沒有進步,甚至有時候還會對著朋友大聲喊道:"媽媽,我不想去了!"我的朋友覺得很尷尬,下不來臺,孩子的執拗和不禮貌讓她也不知道該從什麼地方下手。但是過了一段時間以後,孩子慢慢適應了親戚家的環境,在朋友的支持和鼓勵下,孩子終於能夠和親戚熟絡起來,最後回家的時候,孩子居然還表示想再來親戚家玩耍。
  • 愛打人的孩子,一般來自這兩種家庭,孩子愛打人,家長該怎麼辦?
    ,孩子的攻擊性行為與家庭教育模式有關係,愛打人的孩子,一般來自這兩種家庭。 3.生理因素影響 有些天生愛熱鬧、愛發脾氣的「難帶型」嬰兒,在長大後容易產生愛打人的行為;另外有些體格強壯的幼兒由於受荷爾蒙分泌影響,也容易產生攻擊性行為
  • 愛打人的孩子,一般來自這兩種家庭,孩子愛打人,父母該怎麼辦?
    文丨禾禾媽媽各位父母是不是也存在這樣的困惑?孩子無論是在幼兒園還是在小區裡玩耍,喜歡別人的玩具,別人不給,他就直接搶,搶不著的話,就開始動手打人、踢人或者推人,並且不分輕重。3.生理因素影響有些天生愛熱鬧、愛發脾氣的「難帶型」嬰兒,在長大後容易產生愛打人的行為;另外有些體格強壯的幼兒由於受荷爾蒙分泌影響,也容易產生攻擊性行為,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男孩總比女孩愛打人,但是生理因素是造成孩子打人行為的次要因素。
  • 孩子「怕生」不愛說話?其實兒童也有「社交恐懼症」,父母要重視
    文|小梅媽媽 前幾天路過一個遊樂場,看見一個寶媽在訓斥自己的孩子,孩子站在角落裡,低著頭,而他的媽媽則在一旁喋喋不休。「你說你,怎麼回事,人家小朋友都湊在一起玩,你怎麼就不能跟別人一起玩,自己一個人待著有意思嗎。」
  • 東莞男生敏感多疑怎麼辦 東莞中學生社交恐懼
    東莞男生敏感多疑怎麼辦 東莞中學生社交恐懼離開這裡,當時她面部抽搐幻。
  • 孩子之間搶玩具,該怎麼辦?
    陽光寶貝童書館 在這裡,我們一起交流育兒知識,做個好媽媽! ——陽光媽媽 日常生活中,最熱鬧不過帶娃走訪親戚了。然而,很多媽媽卻因此產生了苦惱:孩子之間搶玩具起爭執還傷了大人的和氣,該怎麼辦?
  • 孩子在幼兒園不和別人玩怎麼辦?玩耍中的社交特點,父母要了解
    我家孩子很膽小,不跟別的孩子玩,怎麼辦?1,非社交遊戲這個階段指0~2歲的小寶寶。他們會旁觀別人的遊戲,或者自己沒什麼目的地轉來轉去,或者自己單獨遊戲。和爸爸媽媽一起玩時,他們會觀察,或者模仿大人怎麼玩。如果把兩個寶寶放在一起,他們通常也是自己玩自己的。
  • 悲觀的媽媽教不出樂觀的孩子,孩子的社交恐懼症病源就在於媽媽
    其實,不僅是我們大人有社交恐懼,就連我們的孩子也存在社交恐懼症。生完孩子的那幾年,孩子一直是由我一個人帶大的。相比同小區奶奶帶的孩子,我家明顯恐懼社交,即使把孩子帶到小區內的遊樂園裡,讓她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她也要我一直陪著,不一會兒,孩子自己就要吵著回家了。看到孩子這樣,我的內心也是焦急的,我不太希望我的孩子和我一樣,害怕社交,恐懼交流。
  • 孩子不合群該不該幹涉?搞懂認知風格,輕鬆應對孩子社交困惑
    或許一些家長也會遇到這樣的孩子,不太愛說話,喜歡一個人在角落裡玩,而且沒有太強的意願加入群體活動,家長就陷入了擔心和焦慮中,害怕孩子這麼內向,將來怎麼適應社會生活,不知道該不該去做些什麼,也不知道該怎麼做。其實,要想搞明白這個問題,只需要了解一下孩子的認知風格傾向就可以了。
  • 孩子告狀:「媽媽,老師打我!」我該怎麼辦?
    "她問我:"三歲的孩子應該不會撒謊吧?老師是不是真的打了孩子?我該怎麼辦?亦或者生活、社交上遇到突然的變化,都可能導致孩子的適應問題,讓他對上學產生逃避的情緒,甚至不惜說謊。孩子的社交問題,可能是因為他的適應能力比較弱。
  • 孩子告狀:「媽媽,老師打我」我該怎麼辦?
    "她問我:"三歲的孩子應該不會撒謊吧?老師是不是真的打了孩子?我該怎麼辦?我相信絕大多數的老師是愛孩子的,不會體罰甚至虐待孩子的。亦或者生活、社交上遇到突然的變化,都可能導致孩子的適應問題,讓他對上學產生逃避的情緒,甚至不惜說謊。孩子的社交問題,可能是因為他的適應能力比較弱。
  • 媽媽越是焦慮沒安全感,過度愛孩,孩子越是感覺束縛,自卑,恐懼
    焦慮的媽媽,從小沒有安全感,總是把結果想得很嚴重,說得很嚴重。遇見事,覺得天都塌了,怎麼辦怎麼辦?總是害怕不好的結果會發生,也總是看到糟糕的一面。 孩子不按自己的計劃,就會焦慮,就會催促,就會責罵。孩子不按自己的計劃,就是縱容孩子,就是捧在手心,不能這樣。 你現在不好好學,考不上大學,工作那麼難找,怎麼辦?
  • 5歲孩子要做手術,媽媽如何和孩子一起戰勝恐懼!
    「很舒服吧,這要感謝醫生叔叔們熟練的切割技術,寶貝又一次戰勝了恐懼超越你自己,媽媽為你感到驕傲。」說完我給了孩子一個愛的擁抱。從骨折手術住院到今天拆石膏,女兒在醫院經歷了很多次挑戰,不斷克服內心的恐懼。剛開始連打針抽血都害怕,現在可以如此心平氣和地配合醫生,我覺得既驚喜又安慰。
  • 協助孩子處理「社交事件」5步法
    正正媽媽努力想帶著德兒一起融入,一起玩遊戲,但是正正還是不同意。德兒粘著我,撒嬌的說:爸爸,你再跟我一起說一遍可以嗎?(孩子開始表達自己的需求,想嘗試解決這次「社交事件」)我帶著德兒重新說了一遍,最後加了一句:我們是好朋友,我可以抱一下你嗎?德兒不敢去抱正正,推著我說:爸爸,你可以先抱一下正正嗎?
  • 治癒電影《奇蹟男孩》:讓所有有缺陷的孩子,都能克服社交恐懼
    他的父母在他小的時候就為他帶上了太空盔,他從小就在父母給他虛構的美好世界裡生活,他沒有和其他人能夠進行親密的接觸,沒有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相處過,因此他一開始是不知道自己的面容是會受到其他人嘲笑。2、父母的愛和鼓勵孩子克服社交恐懼,不單單需要自身的努力,更是需要身邊父母家人的愛以及鼓勵所有父母家人的愛才能夠給予孩子更大的勇氣,才能夠給孩子更大的安全感。
  • 為什麼孩子按時刷牙還長齲齒?孩子恐懼牙醫怎麼辦
    可能有很多媽媽在疑惑,為什麼自己每天都有堅持給孩子刷牙,但孩子還是會出現齲齒,這讓她們很是困擾。而更讓媽咪們煩惱的是孩子在出現齲齒的時候帶去看醫生又不肯配合。到底孩子恐懼牙醫該怎麼辦?今天我們就一起了解下。   為什麼孩子按時刷牙還長齲齒?
  • 孩子害羞內向不愛說話?家長別大意,小心是「兒童社交恐懼症」
    張莉的兒子今年6歲了,已經是幼兒園的大班了,從小孩子就很性格內向,不怎麼愛說話,也不喜歡跟小朋友一起玩。 只不過那個時候張莉一直認為兒子只是內向而已,因為她和老公就是內向的人,喜歡在家安靜地看書,不喜歡熱鬧的環境,還以為兒子隨自己和老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