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越是焦慮沒安全感,過度愛孩,孩子越是感覺束縛,自卑,恐懼

2020-09-05 成都漫心自然心理催眠



漫老師_催眠治療抑鬱恐懼症、焦慮強迫症!

1.因為焦慮,所以催促,所以責罵,所以否定。

焦慮的媽媽,從小沒有安全感,總是把結果想得很嚴重,說得很嚴重。遇見事,覺得天都塌了,怎麼辦怎麼辦?總是害怕不好的結果會發生,也總是看到糟糕的一面。

孩子不按自己的計劃,就會焦慮,就會催促,就會責罵。孩子不按自己的計劃,就是縱容孩子,就是捧在手心,不能這樣。

你現在不好好學,考不上大學,工作那麼難找,怎麼辦?現在還不去做作業?現在還不學習?你還在玩手機?還在看電視?我都心急如焚了,你還在優哉遊哉!

2.因為焦慮,所以害怕孩子完不成做不好,害怕孩子受到傷害,所以過度呵護孩子。

媽媽愛孩子,過度呵護孩子,總是擔心孩子這不會那不會,總是害怕孩子獨自做不好、過不好。包辦,孩子不做,就會替孩子做。為孩子考慮周到細緻,為孩子安排好一切。

媽媽的一切關注點都在孩子身上,總把自己認為孩子需要的,給予孩子,加予孩子。

所以孩子沒有能夠表達和滿足內在需求的機會,所以孩子沒有能夠獨立完成事物的機會,所以孩子自卑無能。



3.因為焦慮,所以需要孩子在自己控制範圍內,才有安全感。

在自己掌控範圍內,孩子才是安全的,才是能夠保護的,自己也才是踏實的。

孩子必須按我的做,才會成功,必須按我的做,才是安全的。

孩子必須聽我的,我才不會感覺到失控。媽媽的安全感是建立在對孩子的絕對掌控上,是建立在孩子的聽話上。

4.焦慮的媽媽,過度愛孩子,實際是在補償自己缺失的愛。

焦慮的媽媽從小無助,多麼希望有一個人能像她庇護孩子那樣庇護她。

焦慮的媽媽,把孩子看成了小時候的自己。

她過度愛孩子,過度保護孩子,實際也是在補償自己內心缺失的愛。當她愛孩子,她內心會有一種滿足感,好像自己也被愛一樣。

大多焦慮的媽媽,從小也有一個焦慮的媽媽,她們也被這樣對待、教育、限制。

焦慮的媽媽從小不能自我實現,她們既把自己想要的關注關心加予孩子,也把未實現的願望寄托在孩子身上。

5.焦慮的媽媽,要做好媽媽,先要療愈自己。

焦慮的媽媽,既為了孩子付出很多,也在孩子身上索取很多。

媽媽愛孩子,也是在補償自己的愛。媽媽保護孩子,也是在寄託自己的安全感。媽媽催促孩子,也是投射了自己太多的焦慮。

看了太多的育兒教育知識,就是不管用,總是管不好孩子,因為媽媽內在有太多的未滿足,有太多問題投射在孩子身上。

看到的是孩子的問題,但實際很多問題都來自於自己的內心,只是未意識到。

媽媽愛孩子,需要真正愛自己,療愈自己內心的小孩,療愈過去成長中的缺失,療愈內心的失落、被限制和未滿足。

只有療愈了自己,才能成為一個好媽媽。只有能對自己好,才能對孩子好。只有了解自己,才可能了解孩子。

療愈中,看到自己的內在感受,看到自己的需求,才能釋放焦慮。

療愈中,找到力量、支持和被愛,才能與孩子分開界限,才能獨立做自己的事,才不需要以關注孩子來緩解自己的焦慮。

療愈自己的孤獨和無助,才能看到孩子的獨立和成長力量。

媽媽要愛自己,要愛從小到大的自己,要陪伴過去的自己成長,療愈內心的失落、壓抑,就不會把小孩限制在自己的部分裡,孩子才能長大。

抑鬱恐懼、焦慮強迫症的治療主要有這幾部分:

處理潛意識影響事件和和因素;處理情緒;學會與症狀相處;建立適宜的改善行為模式。

公眾號:漫心自然心理催眠

【成都抑鬱焦慮症心理催眠治療_啊漫老師;外地:視頻在線心理催眠治療;漫心自然心理催眠, 】

啊漫老師:

累計數千嚴重心理障礙案例實例,保存大量心理治療實錄,包括視頻和文字,實戰型心理障礙治療專家。

專注及擅長領域:

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恐懼症;

學生社交場合恐怖症及學校恐怖症;

學生抑鬱焦慮,抽動症強迫症;

產前產後抑鬱症;

人格梳理;

心理催眠技術與療愈課程培訓。


相關焦點

  • 越是愛一個人,就越是沒有安全感的四個星座,總是害怕失去
    在感情中,很多人看似強大,但其實內心敏感脆弱,很害怕在感情中受傷,越是愛一個人就越是患得患失,害怕失去,一起來看看哪些星座最沒有安全感吧。摩羯座的人在感情中是很敏感的,他們越是愛一個人就越是容易變得自卑,覺得自己哪裡都不夠好,覺得自己配不上對方。摩羯座的人表面上會裝作強勢的樣子,但其實他們內心是脆弱的,對愛情沒有信心,不敢主動邁出第一步。摩羯座的人在感情中極度缺乏安全感,越是在乎對方,就越是患得患失,害怕自己的付出沒有回報。
  • 心理問題出於安全感的需求,但你越是追求安全感,就越感到不安全
    安全感的需求是所有心理問題的驅動力,人都是在尋找安全感,人都是希望自己是安全的狀態。但是有時候我們明明是安全的,頭腦卻不斷的製造不安全的蜃景讓自己處在不安全的假象當中。無論是強迫症,焦慮症,還是其他的神經症,他不是你,安全感作為內在的出發點,展開思維邏輯的泛化。
  • 如何培養孩子的安全感?「暗示效應」讓孩子更自信
    安全感是對孩子起著重要影響的感覺,一個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不會感受到他人的愛,對世界也會充滿質疑和害怕,嚴重束縛、影響自己的成長和能力的發揮,那麼怎樣培養孩子的安全感呢?安全感是兒童身體,情緒,認知發展的基礎。安全感缺乏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安全感缺乏的兒童不願意獨立解決問題,過多依賴他人的幫助,表現的過度黏人。沒有安全感,其他的一切都是空中樓閣,也許看上去很美,卻缺乏根基,不堪一擊。
  • 越是沒本事的媽媽,身上的這些特徵越是明顯,誤導了孩子還不自知
    時間久了,孩子雖然表面上不說什麼,但卻變得越來越內向,越來越不愛說話了。越是沒本事的媽媽,身上的這些特徵越是明顯,誤導了孩子還不自知:1.喜歡打罵孩子有一些媽媽,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喜歡打罵孩子,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
  • 愛哭鬧,分離焦慮,膽小怕生的孩子,是不是沒有安全感?
    孩子是非常需要安全感,但是近年來,「安全感」這個概念已經過度泛化,成為了一個筐,「溺愛」、「縱容」、「無原則」,全都可以往裡裝,變相成為了一種對媽媽的道德綁架,搞得媽媽們不敢睡眠訓練,不敢斷奶,不敢拒絕孩子,哪怕小鬼頭已經橫行霸道鬧得天翻地覆,父母也是不敢管,因為生怕「破壞了安全感」。等小鬼頭變成了熊孩子,早就已經失控管不了了。
  • 家長的態度決定孩子的發展;家長越是雲淡風輕,孩子越是沉著勇敢
    ,孩子越是束縛手腳,時刻小心】一個比小寶看起來大一些的小男孩,一路小跑的從我面前跑過,後面跟著的是他的媽媽,手裡拿著帶孩子出行必備的飲水壺,嘴裡嚷嚷著:「寶貝兒,你跑慢一點,再慢一點兒,媽媽跟不上你啦!」
  • 骨子裡越是自卑的女人,就越是容易有這些明顯的特徵
    在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自己難以處理的問題,難免會遇到一些自己無法完成的任務,這個時候人們就很容易自卑,會因為自己無法做到某件事情而感覺自卑。這種自卑只是偶爾的,因為人生的旅途中,難免會遇到一些磕磕絆絆,但是那些骨子裡就很自卑的人,她們是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會感覺自己做不好,會對自己不自信。
  • 如何克服自卑心理:越是自卑的人越是害怕這四點,你有嗎?
    「自卑」每個人多少都有,由於生理因素或是心理因素等其它導致的原因,有些根本就不是缺陷的問題就使其擴大,讓自己產生自卑的心理過於自卑的人內心是痛苦的,忽略優點,把自身的價值建立在別人的認可中。我們要覺察自己的內心,深刻的體會到只有自信才能讓人生充滿無限可能。今天來講如何克服自卑心理?越自卑的人越是害怕這四點:一、害怕失敗,不敢嘗試。自卑的人總是以「我不會」為藉口,實際上他們是害怕挑戰結果失敗,會被周圍的人嘲笑。殊不知越是怕失敗,就會錯失了眼前的好機會,與失敗結緣。
  • 母親太愛孩子是禍不是福,看看問題孩子背後總有一個為你好的媽媽
    我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培養孩子身上,只是希望孩子能夠越來越好,把自己的成績提高上去。可是沒想到,孩子突然發病了,不想學習、逆反,說多了,甚至砸東西罵人。可是我就接受不了自己平常,如果平常了,我的爸爸媽媽會不會失望?即使我自己也不能接受自己是一個平常,我總覺得我自己再努力一些,我就能變得不平常。可是無論我怎麼做都不行,所以才會讓我絕望。二、過度保護,過度幹涉,孩子就會變成一個溫室的花朵,遇到風雨就容易凋謝。
  • 「媽媽,我需要你。我越是把你推遠,越是想讓你靠近!」
    「媽媽,我需要你。我越是把你推遠,越是想讓你靠近!」原創 陪伴你成長的 致良知四合院 今天孩子不學習、無志向、不工作怎麼辦?沉迷網絡、遊戲、玩手機怎麼辦?一位青少年教育專家說:「對於一些孩子,遊戲反而會加劇他的焦慮和壓力。因為他會羞愧、內疚、自責,甚至是帶著負罪感在玩遊戲。」第一次聽到這句話時,我的心跟著顫慄了一下,因為我就是那個帶著深深的負罪感、沉溺於遊戲的孩子。
  • 心理學:一個人骨子裡越是自卑,越有這4種表現,很準!
    自卑是一個人對自身能力評估所產生的否定情緒、情結,是一個人對自身價值的主觀判斷,它是一種內在的消極情緒,更是一種性格缺陷。   一個人骨子裡越是自卑,越有這四種表現。
  • 心理學:越是心理不健康的人,越是賺不到錢,人際關係也越不好
    當一個人總是壓抑自己的憤怒,不敢與人衝突,不敢維護自己的利益,或者經常感受到自卑,缺乏活力,沒有競爭力,賺不到錢等時,就可以斷定這樣的人缺乏心理學上的攻擊性。國內著名的精神分析心理學家曾奇峰就認為,一個人賺錢的能力就是他攻擊性的一種升華。
  • 「安全感哪裡有賣?」孩子的安全感,誰來買單?
    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裡說過:「人的一生都在追求兩種感覺:歸屬感和價值感。」歸屬感表現在心理層面就是安全感。「孩子愛咬指甲,粘人?、安全和自由的感覺當個體面對的刺激超過了自身的控制和釋放能量的界限時,就會產生一種創傷感、危險感伴隨而來的體驗就是焦慮.這種焦慮被稱作「不安全感」孩子安全感缺失的典型表現
  • 1 給嬰兒足夠的安全感
    姥姥停頓了下,感覺不解氣對著爸爸繼續說,「過去農村窮,生完孩子床上一放,幹活去,孩子醒了哭沒人管,哭累了睡了。你現在反思下,看看你家幾個兄弟姐妹的性格脾氣,一個個都是個急脾氣。」心理上的安全感是一種從恐懼和焦慮中脫離出來的信心、安全和自由的感覺,特別是滿足一個人現在(和將來)各種需要的感覺。心理安全感,支撐起人的生命和心理健康。嬰兒的每次需求是否被滿足,決定孩子未來是否有安全感。
  • 15歲男孩厭學自卑,沉迷遊戲怎麼辦?父母打罵講道理是在幫倒忙
    我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案例主角,是一名正在上初三的15歲男孩,我們把他稱呼為小晨(化名),主要問題表現為:厭學焦慮、沉迷遊戲、自我封閉、性格自卑敏感等,為了保護孩子的隱私,筆者對以下案例已做隱私處理,小晨亟待解決的問題如下:1.厭學焦慮,找不到學習動力。
  • 越是安靜的女人,越是迷人
    越是「安靜」的女人,越是令人著迷。「安靜」的本質是有充分的自我認知無論女人處於「安靜」的哪個階段,能保持安靜的關鍵在於,對自己有充分的自我認知,自知才能自信。而見多識廣的人,因為有太多可以分享的內容,常常會不自覺的沉浸在分享的快樂中,過度的分享常常會變成誇誇而談。忽視了聽眾的情緒,會變成一個聒噪的人,這就是人際交往中的過猶不及。有閱歷的女人非常懂得什麼時候該開口,什麼時候該沉默的,開口時恰到好處,沉默時引人深思。
  • 愛的束縛讓孩子「選擇性緘默」
    交談的過程很順利,小美在語言表達上與其他同齡孩子沒有出現典型差異,她喜歡說那些自己喜歡和熟悉的事情,這說明孩子並不存在語言交往障礙和自閉的問題。  但是小美對陌生環境的緊張感卻是一種真實的存在,當父母不在身邊時,她總是表現得很焦慮並敏感,言語交流也表現得非常被動。這個時候的小美一改父母在身邊時的活潑,更像是一個受了驚的小鹿,退縮而焦慮。
  • 如何消除害怕面對陌生人的恐懼心理——克服自卑,不要被心魔打敗
    「瘋狂英語」的創始人李陽在自己名片上寫有如下三句話:越是自個兒不敢做的事情越是要去做,越是令自己恐懼的事情越是要去做,越是自己沒信心的事情越要去做。只要勇敢地與內心的自卑作鬥爭,大膽地與陌生人說話,我們的人生定會變得與眾不同。
  • 「你不聽話,媽媽不喜歡你了」:被愛要挾的孩子自卑、懦弱又膽怯
    導讀:「你不聽話,媽媽不喜歡你了」:被愛要挾的孩子自卑、懦弱又膽怯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你不聽話,媽媽不喜歡你了」:被愛要挾的孩子自卑、懦弱又膽怯!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寶寶依賴媽媽,一到幼兒園就哭,或許是「分離焦慮」在作祟
    如意的閨女2歲半了,本來如意打算讓閨女3歲的時候去上幼兒園,之前也是由老人幫忙照看,可是最近老人家裡突然有事,沒人幫忙照看孩子了,沒辦法如意只能提前讓孩子進入到幼兒園裡面。再後來的幾天時間裡,如意也是有意的在幫助閨女過度分離焦慮,如意不僅邀請閨女班的小朋友一起到家裡來做客,而且周六周日還帶閨女去幼兒園玩耍。很快閨女的入園焦慮就過去了。為什麼孩子一上幼兒園就會出現分離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