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出生後10個月就開始有了引起注意、獲取認同等人際交往的初級表現。與同伴交往的能力在他們出生後的第二年就開始迅速發展,並經歷幾個完全不同的階段。了解這幾個階段,對家長指導孩子如何與其他小夥伴們相處非常有幫助。
一、不同階段孩子的社交特點
10個月左右的寶寶會通過向同伴微笑、發聲,拿走或遞玩具等,希望引起同伴的注意,而另一方也會用微笑或遞玩具做出回應。這是最簡單的社會交往。
2歲以後,同伴成為寶寶重要的遊戲夥伴。研究顯示,2-3歲寶寶的遊戲,以獨自遊戲和平行遊戲為主。獨自遊戲,就是寶寶自己玩,自得其樂。平行遊戲,就是寶寶和同伴一起玩,但是他們之間又沒有什麼交流,只是自己玩自己的。但是他們會觀察和模仿,比如看到同伴去玩玩具汽車,他就會丟下自己手裡的玩具,也要去玩汽車。所以我們經常會說,寶寶看到別人玩什麼就要什麼。因為,這時的搶玩具,或者學習交換玩具就是他們唯一的交流。
3歲半到4歲半的孩子,以聯合遊戲居多,也就是寶寶和同伴一起遊戲,有交流,有時還可以借用玩具,分享玩具,但是還不能圍繞著同一個目標進行分工合作。
4歲半以上的孩子,出現了合作遊戲,這時可以進行分工、合作。
二、幼兒園之前寶寶的社交啟蒙非常重要
許多家長都很擔心,孩子馬上要上幼兒園了,她能和別的孩子愉快地玩耍嗎?在孩子自己「開竅」之前,爸爸媽媽要不要為他們做點什麼呢?
雖然2歲多的寶寶還處於平行遊戲階段,但這是寶寶社交的起點,當孩子能多與同齡夥伴平等產自由地交流,在更大的範圍內體驗一種不同於親子關係的、全新的人際關係。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如果對寶寶有較好的引導,給寶寶創造機會多和同伴交往,並及時地幫助寶寶解除困惑,對寶寶未來的的人際交往來說,無疑開創了良好的開端,同時也對孩子安全感和歸屬感、認知和自我意識的發展具有獨特的影響作用。人際關係如此重要,我們要如何幫助孩子成為那個受歡迎的人呢?
三、培養寶寶社交能力三部曲
1.家長可以給寶寶創造合作遊戲的機會。比如過家家、捉迷藏以及其它需要輪流、相互配合才能完成的遊戲。遊戲過程中寶寶會自然地進行相互交流。當然,如果寶寶不會,家長可以參與進去,等他學會的時候再慢慢退出。
2.不可強迫寶寶和小朋友交往,也不要給寶寶貼上「社交障礙、膽小」等負面標籤。家長只要給予他們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就會發現寶寶和同伴其實以他們自己的方式玩得很有趣。
3.親子共讀。對於孩子來說,繪本是不可缺少的朋友。閱讀這件事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有利的,它可以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語言能力、想像力、認知能力等。選一本有關培養寶寶社交的繪本,寶寶能從繪本中充分地體會到和小夥伴一起玩耍的快樂,猶如身臨其境般的感受,是對寶寶社交能力不錯的引導。
敬請「關注」帳號,歡迎點讚、留言。
用心總結育兒經驗,輸入溫暖的文字,育兒路上有我陪你,一起探索親子關係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