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代作品翻譯工程成效紀實

2021-01-11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北京1月10日電 題:當代精品直通世界 文學翻譯溝通心靈——中國當代作品翻譯工程成效紀實

  新華社記者

  「中國讀者所了解的阿拉伯國家的作者比較少,大部分人也僅僅知道較為知名的紀伯倫和納吉布·馬哈福茲。同樣,阿拉伯世界裡,中國作品也幾乎空白,對中國作家的認知也近乎為零。古代中國通過絲綢之路連接著阿拉伯世界,現在我們需要用文化來增進彼此的溝通與了解,而文學就是最好的載體。」負責《安魂》阿拉伯文版出版發行的華文出版社總編輯李紅強說道。

  優秀的文學作品,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心理、文化特點、風俗習慣、社會關係等諸多方面的最生動、最豐富的體現,可以為外國人了解中國提供一個獨特的視角,在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中宣部組織實施的中國當代作品翻譯工程的持續推進,一大批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文學翻譯作品,帶著中華民族的誠意大步「走出去」,有血有肉地表現中華文化、中國精神,讓國外民眾在閱讀過程中感受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加深了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和理解,收到了潤物無聲的獨特效果。

  當代文學在世界颳起「中國旋風」

  2014年,作家麥家在西方出版界颳起了一陣「麥旋風」。他的小說《解密》經由企鵝出版社翻譯成英文版,在西方主要英語國家中出版發行後,引起巨大轟動,創下了中國當代文學作品英文翻譯銷售的紀錄。《解密》不僅贏得了市場,也贏得了西方主流媒體的好評。《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以及BBC電臺等30多家海外主流媒體對麥家及其小說創作進行了報導,並給予較高評價。「今天我們是怎麼迷戀他們的,明天他們就會怎麼迷戀我們。中國作品『走出去』要充滿樂觀地打持久戰。」麥家對中國文學「走進」海外的前景滿懷信心。

  《解密》就是由中國當代作品翻譯工程第一期所資助的作品。可以說,翻譯工程的實施,為中國優秀當代作品的海外傳播提供了強大支撐,讓更多的名家名作得以乘此東風,遠涉重洋,颳起一股「中國旋風」,讓更多國外讀者得以領略中國當代文學的魅力。入選當代作品翻譯工程前兩期的作品,大多都是國人耳熟能詳的中國當代優秀作品,從深刻厚重的現實力作到通俗活潑的兒童文學,從生動、接地氣的小說到優美、詩意的散文,都受到了海外讀者的喜愛。據北大出版社海外合作部主任謝娜透露,曹文軒的作品《草房子》在俄羅斯發行不久,便受到家長和孩子們的追捧。而隨著電視劇《媳婦的美好時代》在坦尚尼亞的熱播,同名原版書籍也在非洲大陸受到極強的關注。這既反映出世界對中國文化的好奇,也反映出外國讀者對中國文學的喜愛。此外,賈平凹的《高興》經由瑞典的萬之書屋出版,畢飛宇的《推拿》由企鵝(澳大利亞)出版社出版,韓少功的《韓少功中短篇小說集》由韓國創批出版社出版,王麗萍的《媳婦的美好時代》由肯亞文學局出版後,也不同程度地受到所在國家和地區的關注,為中國當代文學精品進一步打開國際市場創造了良好條件。

  中國作協副主席李敬澤談到,這個工程雖然開展時間不長,但已經充分發揮了推動中國當代作品「走出去」的作用,增強提高了中國文學藝術在世界各國的影響力。

  為名家名作走向世界打牢地基

  為了能讓中國當代作品「走出去」,相關部門開足馬力,全速前進。第一期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承擔的20種圖書,至今已經完成翻譯出版工作的圖書有曹文軒的《草房子》(俄文版)《紅瓦》(俄文版),周大新的《安魂》(阿拉伯文版)和格非的《隱身衣》(法文版)。由中國作家協會承擔的25部作品,已有賈平凹的《高興》(瑞典語版)、畢飛宇的《推拿》(英語版)、麥家的《解密》(英語版)、遲子建的《額爾古納河右岸》(西班牙語版)、王麗萍的《媳婦的美好時代》(斯瓦希裡語版)等9部作品正式出版。2015年以來,中國出版集團承擔了第二期中國當代作品翻譯工程的13種圖書的翻譯出版工作。

  高水準的翻譯和權威出版社是推動中國文學海外傳播的重要因素。翻譯工程立項資助作品的譯者包括了葛浩文、陳安娜、艾瑞克等一批世界知名的漢學家翻譯家,確保和提升了作品的翻譯質量。同時,不少作品與企鵝出版集團、蘭登書屋、杜克大學出版社、雙行出版社等國際知名出版社籤訂了出版合同,為中國文學的海外傳播提供了有效渠道和寶貴契機,並為今後該工程的有效實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翻譯工程第一期中負責出版發行遲子建作品《額爾古納河右岸》(西班牙語版)的五洲傳播出版社也因該工程的推進,對自己的海外出版發行項目信心滿滿。「文學翻譯的難度眾所周知,為此,我們聘請了一批跨文化交流和文學領域的專家,包括國內頂尖的西語專家、西班牙的孔子學院院長、大學教授和墨西哥總統的首席翻譯等,可以說是薈萃了中西文化交流的精英。」五洲傳播出版社社長李紅傑說道。

  兒童文學作家曹文軒的作品在此之前已經被翻譯成多種語言發行於海外,但這次他的《紅瓦》和《草房子》兩部作品受到該工程的大力支持,對他本人來說意義非凡。「這項工程為中國當代作品能夠順利『走出去』開啟了一個直通世界的通道,已經得益於該工程並發行於海外的作品都將為後續工程中的作品提供寶貴的經驗,只有長期以往,才能讓中國作品逐漸被世界認同。」曹文軒說。

  作為「70後」作家的代表人物,徐則臣的作品《跑步穿過中關村》(英文版)也借該工程之力於2014年在海外出版發行,他認為該工程無論從政策還是資金上對文學作品走出去的支持力度都是相當大的。「文學作品『走出去』的過程得到國家層面的支持,讓依賴較緩慢的自然常態下的作品輸出變得更加高效和高質。希望這項工程能夠在進行中越做越完善,程序越做越精簡,持續不斷地資助並扶持中國當代作品走出去,以質以量立足海外,屆時世界將不得不正視中國文學,這樣才能更好地通過文字來了解中國。」

  讓中國當代文學實現「可持續輸出」

  為了使中國當代作品翻譯工程始終保持良好的勢態,真正實現文學翻譯的可持續發展,各相關部門既八仙過海又同舟共濟,努力把東風吹得更加強勁、把風帆揚得更高,讓更多的中國當代優秀文學作品乘上這艘大船,駛向世界各地。

  借翻譯出版工程的契機,中國作家協會也對1978年以來中國文學發展情況及翻譯出版情況做進一步梳理,了解重要作家作品的對外翻譯出版情況,並加強與各出版社國際版權部門的聯繫,加強與各國漢學家、翻譯家的交流與溝通,擴大與國內知名作家及青年作家的聯繫範圍,讓更多的作家了解該工程,最終達到以多種形式增強中國當代文學作品的海外影響力。李敬澤表示:「無論是作家、翻譯者還是出版方都對該工程抱有很大的期待和熱情,從中國作協來說,會繼續總結這個工程開展兩年以來的經驗,不斷改進工作,把這個工程持續推動下去。中國文學、文化的『走出去』需要耐心,不能浮躁,這個工程開了一個好頭,我們要拿出足夠的耐心做出不斷的努力,才能最終收穫果實,實現我們自己的作品能夠可持續地輸出並立足於世界。」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堅持「堅持標準、突出重點、結合實際、講求效益」的工作原則,有條不紊地推進文學翻譯和圖書推廣。目前,除了跟蹤推進前兩期已經立項項目的執行情況外,已經著手今後關於該工程的相關工作。正在建立代表國家水準、傳承中華文明、反映時代風貌、適於國際傳播的「走出去」圖書基礎書目庫,擇優把基礎書目庫中的優秀文學作品報送,確保報送的書目精中選精,優中選優。還將建立中外譯者合作機制,通過實行資助譯者實名制,可以切實提高翻譯出版質量。總局進口管理司的有關負責同志表示,將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充分利用中國當代作品翻譯工程這一重要平臺,持續推動中國當代文學作品走向世界,走入各個國家、不同民族的讀者心中,讓他們通過文學這一訴諸心靈的方式,更準確深入地了解當代中國,了解當代中國人。

相關焦點

  • 「中國故事」走出國門 影視佳作海外熱播——中國當代作品翻譯工程...
    席捲全球的好萊塢大片讓世界感受到「美國精神」,風靡一時的韓國電視劇在東亞颳起「韓流」……如今,在中國當代作品翻譯工程的幫助下,「中國故事」正在突破「語言瓶頸」跨出國門,展現中國當代主流價值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向全世界講述美麗的「中國夢」。
  • 當代精品直通世界 文學翻譯溝通心靈
    當代精品直通世界 文學翻譯溝通心靈——中國當代作品翻譯工程成效紀實新華社北京1月10日電(新華社記者)「中國讀者所了解的阿拉伯國家的作者比較少,大部分人也僅僅知道較為知名的紀伯倫和納吉布·馬哈福茲。同樣,阿拉伯世界裡,中國作品也幾乎空白,對中國作家的認知也近乎為零。
  • 中國當代文學海外翻譯的「無為而為」
    近10年來,尤其是「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推動了中國當代文學「走出去」從星星之火漸呈燎原之勢,構建了從政府到民間、從作者到譯者、從譯者到讀者、從國內到國外、從主觀到客觀的良性「產-出」體系,形成了「剛介有為」的中國當代文學「走出去」助力系統,成效顯著。
  • 2013中國當代優秀作品國際翻譯大賽新聞發布會
    為了推動這個趨勢,吸引鼓勵願意從事中國當代優秀作品對外翻譯出版的學者和翻譯愛好者,更加有成效地開展自己的事業,也為了增加中國文化的傳播渠道,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國作家協會和中國外文局決定舉辦2013中國當代優秀作品國際翻譯大賽。
  • 中國農民工紀實詩被翻譯成三種外文出版發行
    新華網北京5月27日電(周汀 張源培)「《農民工之歌》唱出國門——劉迅甫紀實詩報導《農民工之歌》英、法、西文版出版發行新聞發布會」27日在北京新聞大廈舉行。    這部關注農民工生活的紀實性詩歌報告由30首既獨立成篇又有機聯繫的詩歌組成,包括《夫妻洗牆工》、《月下心語》、《鄉愁》等充分反映農民工生活酸甜苦辣的詩篇。
  • 淹沒的記憶 三峽工程紀實作品<175米>
    淹沒的記憶 三峽工程紀實作品<175米> 2011年08月18日 06:00作者:易攝志編輯:袁源文章出處:泡泡網原創
  • 賽事概況_2013中國當代優秀作品國際翻譯大賽_新聞中心_中國網
    賽事介紹中國當代優秀作品國際翻譯大賽面向熱愛中國文化並願意從事中國當代優秀作品外譯工作的境內外翻譯工作者,旨在激勵國內外創作翻譯力量向世界傳播中華文化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擴大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
  • 莫言獲獎翻譯功不可沒 中國當代文學「走出去」
    她嫁給了來自中國的翻譯家萬之,隨夫取了個中國姓氏「陳」。面對中國網友的讚譽,陳安娜謙虛地表示,不能說沒有她的翻譯莫言就不會獲獎,因為評委會看不同語言的版本,她還特別指出不應忘了一個美國翻譯家葛浩文,沒有他把莫言的多部小說譯成英文,莫言的影響力恐難以進入西方。  作為翻譯中國當代文學作品的國際級大師,數十年來,葛浩文已將莫言的十多部作品介紹給英語國家讀者。
  • 推進翻譯工程要防人才跟不上
    精心譯製的電視劇《木府風雲》在東南亞掀起「中國風」,譯製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用地道的中國美食和鮮明的民族特色徵服了大批海外「粉絲」,動畫片《熊出沒》讓中國的卡通形象登上全球知名的迪斯尼兒童頻道……自2013年中宣部組織實施的中國當代作品翻譯工程啟動以來,遴選資助具有代表性的中國當代影視作品並進行多語種翻譯向世界推介,在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華文化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 英國翻譯家韓斌:中國當代文學多樣性、高質量讓我一直翻譯
    韓斌則用她的翻譯作品證明,文學翻譯並非「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而且這一「任務」還可以完成得很好。(本文後附一個片段以饗讀者)        3月29日,韓斌在北京老書蟲書吧與另外一名翻譯家參加了一場活動,討論賈平凹等中國當代作家作品的翻譯。之後,中國網記者就中國當代文學的翻譯等問題對她進行了郵件採訪。
  • 翻譯?傳播!中國當代文學拓展歐美市場的調查
    在這樣一個文化體系中,中國當代文學的翻譯與傳播現狀究竟如何?    本文整理收集了1970年至2013年歐美英語世界出版中國當代文學譯作比較有影響的59家出版機構,並以這些機構翻譯出版的114部作品在全世界的圖書館收藏量為依據,對其傳播影響力的形成作以研究和分析,希冀儘量清晰地勾畫目前中國當代文學在歐美英語世界翻譯與傳播的現狀。
  • 首屆埃及中國當代小說青年翻譯大賽啟動
    由開羅中國文化中心和埃及國家翻譯中心合作主辦、北京師範大學出版集團承辦的首屆全埃中國當代小說青年翻譯大賽於6月18日在埃及國家翻譯中心舉辦比賽發布儀式。中國駐埃及使館文化參贊兼開羅中國文化中心主任石嶽文、埃及國家翻譯中心主任安瓦爾·穆吉斯、中國作家協會網絡文學中心主任何弘以及《當代》雜誌副主編、魯迅文學獎得主石一楓出席活動。
  • 中國當代文學出口乏力 翻譯讓資深漢學家都發憷
    在昨天舉行的一場「漢學與當代中國」座談會上,面對採訪的幾位國外翻譯家表示對中國當代文學作品在國外的翻譯出版很不樂觀,他們毫不留情地用「太差了」、「沙漠」、「怪怪的」等來形容中國當代文學在西方的處境,令記者感到意外。  怎麼了?
  • 30篇中國當代優秀短篇小說成為翻譯大賽參賽原文
    中國網9月2日訊 2013年9月2日,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國作家協會和中國外文局聯合主辦,「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工作小組、中國翻譯協會、中國作家協會創研部和《人民文學》雜誌社承辦的「2013中國當代優秀作品國際翻譯大賽」啟動儀式在京舉行。
  • 中國當代詩歌走出去步履維艱 翻譯報酬低難留人才
    在全球化時代,詩人及其作品被動地等待有緣人,已經不符合現代傳播之道。要讓更多的人領略詩的魅力,詩歌就必須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為推動中國當代詩歌在各語種中的翻譯與傳播,由北京語言大學中國文化對外翻譯與傳播研究中心主辦的中國詩歌對外翻譯與傳播高層論壇日前在京舉辦。來自13個國家的數十位詩歌界人士齊聚一堂,共話中國當代詩歌的翻譯與傳播之道。
  • 譯論||翻譯家的選擇與堅守——杜特萊譯介中國當代文學之路
    法國著名翻譯家、漢學家杜特萊是中國當代文學最重要的法譯者之一,對中國當代文學在法語世界乃至全球範圍內的傳播做出了突岀貢獻。本文擬從翻譯家的選擇出發,結合"翻譯什麼"和"如何翻譯"這兩個中國文學譯介領域的根本性問題,探析杜特萊30多年來致力於譯介中國當代文學的發現、選擇與堅守之路。
  • 「如何翻譯當代中國文學」文學對談活動在京舉行
    捷克著名漢學家、翻譯家李素 高凱 攝中新網北京10月22日電 由北京出版集團旗下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十月文學院聯合主辦的「如何翻譯當代中國文學」文學對談活動日前在十月文學院佑聖寺舉行。捷克著名漢學家、翻譯家李素、愛理,著名作家、批評家寧肯、梁鴻,作為對談嘉賓,共同探討當代中國文學活動在世界文化中的位置,以及中國文學在捷克和世界範圍內的傳播。李素與愛理是來自捷克的著名漢學家、中國文學翻譯家。李素翻譯過張愛玲、蘇童、劉震雲、王小波、梁鴻等作家的二十多篇中短篇和七部長篇小說,2016年榮獲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青年成就獎。愛理曾長期生活在法國和中國。
  • 劍橋大學啟動湯顯祖作品翻譯工程
    劍橋大學啟動湯顯祖作品翻譯工程本報訊(記者 郭佳)2018湯顯祖國際戲劇交流月將於今年9月28日至10月底在江西省撫州市舉辦。這是繼2016年湯顯祖逝世400周年紀念活動以來,撫州連續三年舉辦與湯顯祖有關的文化紀念活動。
  • 首屆中國當代文學翻譯高峰論壇在沈舉行 賈平凹:寫作要真誠
    陳鴻博 攝  5月2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主辦的首屆中國當代文學翻譯高峰論壇在瀋陽舉行。30餘位海內外知名作家、文學評論家、翻譯家匯聚一堂,共同探討中國文學如何更好地「走出去」。  著名作家賈平凹、閻連科及中國社會科學院外文所所長陳眾議,香港浸會大學翻譯學研究中心主任倪若誠等分別在會上做了發言。
  • 「記錄現在,改變未來」——攝影家解海龍談中國希望工程攝影紀實
    12月12日下午,攝影家解海龍談中國希望工程攝影紀實講座在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報告廳舉行。講座由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團委和佳能(中國)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共同主辦,北京市攝影家協會理事、著名攝影家解海龍擔任主講。多位國內攝影界同行以及學校百餘名同學共同聆聽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