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同名高校的深厚淵源,您都知道嗎?

2020-12-13 百度百科

兩岸同名高校的深厚淵源,您都知道嗎?

海峽兩岸很多同名學校,並非巧合,而是一脈相承。如今,兩岸這些同名學校彼此都建立起許多聯繫,在合作培養人才、探索前沿科學等方面都有交流,已然成為兩岸教育交流的先鋒,見證著兩岸「血脈」相連,同根同源。

清華大學

北京VS臺灣

臺灣清華大學位於新竹市,成立於1956年,由曾擔任北京清華大學校長的梅貽琦擔任首任校長。臺灣清華大學與北京清華大學同根同源,擁有共同的校訓、校徽和校歌,辦學理念、育人精神以及校風文化也都息息相通。近年來,兩校交流合作頻繁而密切。「一筆寫不出兩個清華」,正道出了兩校血濃於水的關係。

交通大學

上海VS臺灣

位於新竹的臺灣「交通大學」,源自1896年在上海創校的交通大學,與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同根同源。1958年,交通大學在臺灣復校。臺灣交通大學比臺灣清華大學晚成立兩年,但兩個學校幾乎有著相似的發展經歷。值得一提的是,臺灣的第一個高科技園區選址也在新竹,與這兩所著名大學非常有關聯。

中山大學

廣州VS臺灣

位於高雄的臺灣「中山大學」與位於廣東的中山大學源於一脈。當年,孫中山先生創建了一文一武兩所大學,這文就說的是廣東大學。1926年廣東大學更名為中山大學。臺灣的中山大學1980年才開始建校,現在成為臺灣南部的學術重鎮。兩岸中山大學不僅校名相同,校訓都是孫中山親筆所題的「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連校歌幾乎都一樣。

蘇州大學

蘇州VS臺灣

臺灣第一所私立大學——東吳大學,英文校名Soochow University。為何東吳大學的英文名與中文名毫無關係?原來,Soochow是東吳大學早年在大陸建校時用的英文校名,Soochow即蘇州,而蘇州在三國時代稱「東吳」。所以,現在在臺灣的東吳大學與大陸的蘇州大學,系出同門。

暨南大學

臺灣的暨南國際大學,簡稱「暨南大學」,是臺灣地區的一所綜合性大學。暨南大學素有「華僑最高學府」之稱,兩岸皆然。其前身為清末設在南京的「暨南學堂」,是華僑教育史上佔有獨特地位的學校。臺灣的暨南國際大學是臺灣海拔最高的大學,學校遠離塵囂,綠樹環繞,但又交通便利,是學習、研究的理想場所。

作者:荼蘼178

相關焦點

  • 臺灣也有清華大學 盤點兩岸那些同名的高校
    臺灣也有清華大學 盤點兩岸那些同名的高校 2016-10-18 13  高校合併之事,不論在大陸還是臺灣都不算新鮮事。不過,這則新聞卻引起很多大陸人的興趣,大家驚訝原來臺灣也有「清華大學」。  歷史的風雲際會,使海峽兩岸出現了很多有趣的事情,比如不少在大陸創立的學校曾「在臺復校」,導致兩岸有不少名字相似或淵源頗深的學校,而清華大學就是典型的兩岸同名、同源高校。這是臺灣清華大學校園內的一處模型。
  • 祖國大陸,同名名校不止一所,臺灣也有清華大學、中山大學,兩岸同名高校大盤點.
    其實高校合併之事,在哪裡都不算是新鮮事。不過,這則新聞卻引起很多大陸人的興趣,大家驚訝原來臺灣也有「清華大學」。歷史的風雲際會,使海峽兩岸出現了很多有趣的事情,比如不少在大陸創立的學校曾「在臺復校」,導致兩岸有不少名字相似或淵源頗深的學校,而清華大學就是典型的兩岸同名、同源高校。
  • 細數兩岸名校淵源 臺多名知名校友傾力兩岸關係
    中新網4月25日電(朱鵬英) 綜合報導,海峽兩岸的清華大學24日共迎百年校慶,引人關注。實際上,臺灣還有許多知名高校的名字讓人感覺「似曾相識」,有些甚至和大陸高校同名,折射出淵源關係。這些臺灣名校的不少傑出校友奔走兩岸,傾力於兩岸交流合作。
  • 大陸與臺灣三所大學同名 原來有淵源
    大陸和臺灣的大學中,有這樣幾所是同名的。都是一個中國,既然同名,肯定有淵源。下面我們就看看這幾所同名大學有著怎樣的淵源。1.清華大學清華是大陸名校,在臺灣也有一所大學名叫清華,其實他們的前身都是1911年在北京設立的清華學堂,對日抗戰期間,西遷至雲南昆明,與國立北京大學、私立南開大學合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 兩岸四地No.1高校都是誰?
    2019軟科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結果已經揭曉,排名囊括了我國大陸地區、臺灣地區、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領先的百強研究型大學。作為兩岸四地高等教育界的翹楚,四地的No.1高校也最能代表四地高等教育的最高水平。
  • ——你不知道的兩岸同名
    ——你不知道的兩岸「同名」  假如臺灣出版一本「鄉村花名冊」,大陸一定有不少人會被嚇到:9個泉州,4個安溪,6個海豐,以及好幾個潮州……除了村落,還有「似曾相識」的媽祖廟、清華大學,以及「中山路」、「武昌街」。筆者在臺灣時常見到這樣的兩岸「同名」,總有一種時空錯置的恍惚感,回過頭來又倍感親切。  據悉,臺灣地區有80%以上的人口祖籍為閩南和粵東地區。
  • 那些大學兩岸同名 臺灣很多高校都這樣計算校史
    歷史的風雲際會,使海峽兩岸出現了很多饒富趣味的事情。就拿大專院校來說吧,就出現了許多兩岸同名的學校,大陸有清華大學、交通大學、中山大學、蘇州大學和暨南大學,臺灣也有這些大學(東吳大學英文名稱就叫蘇州大學)。如今兩岸的這些學校彼此都建立起許多的聯繫,在合作培養人才、探索前沿科學等方面都有交流。
  • 同名不同校:臺灣清華、中山大學與大陸有何淵源
    遷臺之初,國民黨當局對發展臺灣高等教育並不熱心,更無意推動大陸高校在臺「復校」。4月8日,海峽兩岸的西安、上海、北京、成都和新竹的五所「交通大學」,將共同迎來120周年校慶。連結海峽兩岸的「交大」,背後是中國近現代歷史上的悲歡離合。而除了交大以外,在臺灣地區,還有不少高校以「復校」名義建立,它們與大陸地區的大學,都有著千絲萬縷的歷史連結。
  • 同名不同校:臺灣清華、輔仁、中山大學與大陸有何淵源
    4月8日,海峽兩岸的西安、上海、北京、成都和新竹的五所「交通大學」,將共同迎來120周年校慶。連結海峽兩岸的「交大」,背後是中國近現代歷史上的悲歡離合。而除了交大以外,在臺灣地區,還有不少高校以「復校」名義建立,它們與大陸地區的大學,都有著千絲萬縷的歷史連結。
  • 雜談 同名不同校:臺灣清華、輔仁、中山大學與大陸有何淵源
    連結海峽兩岸的「交大」,背後是中國近現代歷史上的悲歡離合。而除了交大以外,在臺灣地區,還有不少高校以「復校」名義建立,它們與大陸地區的大學,都有著千絲萬縷的歷史連結。  「政中清交」:最早在臺「復校」的公立大學  日據時代,日本殖民當局在臺灣興辦了一些高等學校。
  • 那些兩岸同名的大學
    就拿大專院校來說吧,出現了許多兩岸同名的學校,大陸有清華大學、交通大學、中山大學、蘇州大學和暨南大學,臺灣也有這些大學(東吳大學英文名稱就叫蘇州大學)。如今兩岸的這些學校彼此都建立起許多的聯繫,在合作培養人才、探索前沿科學等方面都有交流。  在介紹臺灣清華大學前,先說一段歷史故事。1948年的一個冬日,清華大學學生正在上課,解放軍突然從南口進至北京西郊,與國民黨守軍在學校牆外交火。
  • 盤點臺灣高校,以「中國」、「中華」命名的大學真不少
    島內高校多達160所,辦學水平良莠不齊,對這些大學做一個簡單的梳理顯得尤為必要。兩岸五所交大是一家提到兩岸同名大學,不能不講交大,它們同根同源,共同為兩岸培養一流人才。位於新竹的交通大學,發端於1958年,起初只有一個電子研究所,後來設立大學部,時至今日,新竹交大已成為島內排名前三的頂級高校。從校徽看,上面「1896」的字樣以及齒輪的形狀,反映了該校與早年國立交通大學之間的歷史傳承。
  • 臺胞青年武夷行:感受兩岸茶文化淵源
    臺胞青年武夷行:感受兩岸茶文化淵源 2014-07-12 10:13:27  11日,以「茶鄉品茗尋祖」為主題的2014年海峽西岸臺胞青年夏令營活動進入最後一天,臺灣近200名大學師生來到青心烏龍和凍頂烏龍的發源地建甌,到茶園親自體驗採茶,在茶廠觀看茶製作過程,感受兩岸茶歷史文化淵源,體驗中華傳統文化。  「因為平時一家人都會聚在一起泡茶喝,所以我對茶、茶文化特別感興趣。這次的夏令營對我來說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
  • 臺灣高校趣談 以「中國」命名的大學不少
    島內高校多達160所,辦學水平良莠不齊,對這些大學做一個簡單的梳理顯得尤為必要。兩岸五所交大是一家今年4月,交通大學迎來120周年華誕,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北京交通大學、西南交通大學、臺灣新竹交通大學等兩岸五所交大,今年首度聯合舉辦校慶。
  • 第五屆海峽兩岸高校大學生記者挑戰賽啟動
    第五屆海峽兩岸高校大學生記者挑戰賽啟動 2019年08月07日 08:23:00來源:東南網 8月6日,「品味刺桐古城·文化尋根之旅」第五屆海峽兩岸高校大學生記者挑戰賽在泉州啟動。  本次活動由福建省青年聯合會、泉州市青年聯合會、臺灣中華傑出青年交流會主辦,來自兩岸55所高校的84名高校大學生記者參加,活動將持續至8月11日。
  • 清華、交通、中山……臺灣有哪些與大陸同源又同名的高校?
    歷史的風雲際會,使海峽兩岸間上演了許多悲歡離合。而兩岸同根同源,血脈相連,很多地方都有著千絲萬縷的歷史連結。就拿高等院校來說,兩岸出現了許多同源同名的學校,大陸有清華大學、交通大學、中山大學、蘇州大學和暨南大學,臺灣也有這些大學(東吳大學英文名稱就叫蘇州大學)。如今兩岸的這些學校彼此都建立起許多的聯繫,在合作培養人才、探索前沿科學等方面都有交流。
  • 泉州與京都:兩座東亞文化之都的深厚淵源
    泉州與京都:兩座東亞文化之都的深厚淵源除了具有千年歷史的文化名城、佛教聖地、茶葉和陶瓷之鄉等相同的定位與特點,兩座城市都擁有深厚的國際文化交流精神,保持著崇尚傳統文化的習性泉州與京都,兩座遙遙相望的千年古城擁有眾多相似、相通點。
  • 湛臺大學生夏令營演繹「中國夢•兩岸情」
    以「中國夢·兩岸情」為主題的「2017湛臺大學生夏令營」,6月26日在嶺南師院正式開營啦!來自臺灣的15所高校的80餘名師生與我校師生一起,開展為期6天的交流和聯誼活動。湛臺夏令營合影這是我校承辦的第九屆湛臺夏令營,每年這個時候都有臺灣來的高校師生與我們共度盛夏美好的時光。自2008年至今已有10年光陰了,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這些美好。
  • 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永州陽明山(AAAA級)
    同名同姓寶地  永州陽明山與臺灣陽明山同名同姓、同根同宗,同為森林公園和旅遊勝地,具有連接兩岸的獨特優勢、交流融通的廣闊空間,對促進海峽兩岸文化旅遊交流合作發揮著重要的橋梁紐帶作用。近年來,永州依託兩岸陽明山同名同姓、緯度相近、資源相似的深遠淵源和生態旅遊資源,成功舉辦了八屆中國·陽明山「和」文化旅遊節,國民黨副主席林豐正,中央委員段宏俊,中評會主席團主席張榮恭、陳庚金等臺灣政要先後到永州陽明山參加「和」文化節開幕式並致辭。
  • 情聚牡丹之都 共促兩岸文化交流 菏澤市海峽兩岸文化藝術交流協會...
    會議現場在菏澤市海峽兩岸文化藝術交流協會成立大會上,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市臺辦主任王敏現場宣讀了協會領導班子成員等有關選舉結果。菏澤文旅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吳福華當選為菏澤市海峽兩岸文化藝術交流協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