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獎不罰》:你的讚美或是體罰,會讓孩子自控力更差

2020-09-23 鴕鳥說話

當今社會,每個孩子都被父母寄託了太多的希望。有的父母希望孩子多學知識,有的父母希望孩子能夠有很多興趣愛好,有的父母希望孩子快樂就好。不管是何種想法,這都承載了父母深深的愛。

但有時候愛決定不了孩子的走向,一些被寄予厚望的孩子們逐漸長大後,在一片關愛中,成了熊孩子。人們之所以會給一些孩子貼上「熊孩子」的標籤,是因為他們很「討人嫌」。那麼,「討人嫌」的背後又是什麼呢?

試想,一個孩子為什麼會忍不住去做大人不讓他們做的事情,從而引起他人的反感呢?這其實和自控力有很大關係。家長們不論是希望孩子如何成長,自控力的培養都是繞不掉的一個話題。有教育學者就指出,對孩子的成長來說,自控力才是更為核心的品質。

《不獎不罰:如何讓難管的孩子擁有自控力》國外版發行於2018年,近期於國內發行中文版,是一本圍繞孩子自控力培養問題進行討論的好書。

書中探討了那些已經過時的教育方法,譬如無腦的讚美和嚴厲的體罰,實則它們都會讓你的孩子在通往「熊孩子」的路上更加暢通無阻。

取而代之的是,作者提出的「學徒型」養育模型。如果你的孩子也是讓你頭疼、難管的那一類型,那麼你可以讀讀看。

《不獎不罰》的作者名字叫凱薩琳·雷諾茲·劉易斯(Katherine Reynolds Lewis),是華盛頓特區的一名記者,她的文章涉及工作、教育和養育子女。

她的署名也出現在彭博商業周刊、MSN Money、Money、Moon Jones、紐約時報、Parade、Slate和《華盛頓郵報》雜誌上。她的作品獲得了美國商業編輯和作家協會、專業記者協會和芝加哥標題俱樂部的獎項。

劉易斯目前育有三個孩子,相信這本書也會包括她在育兒過程中的一些真實場景和感悟,對於我們借鑑西方人的養育方式會很有啟發。

結合當今孩子自控力問題,提出新型養育方法

在《不獎不罰》一書中,作者用三個部分循序漸進地提出「學徒型」養育模式的概念。

第一部分列舉了孩子在這個時代中,所面臨的自控力危機。作者通過通俗易懂的語言讓我們認識到,孩子的問題根源往往在家長身上。

在這樣一個注意力極度被分散的時代,作為成人在自控力上尚且很難讓自己滿意,何況孩子呢?書中就提到,許多孩子的大腦發育根本沒有達到能夠滿足父母期待的程度,也就是說,孩子在兒童期的衝動行為其實是和生理髮育未完成有關的。

所以在遇到孩子的衝動或是發脾氣的時候,碎碎念是沒有任何作用的,甚至會造成孩子的言行出格或抑鬱。他們在兒童階段沒有能力完全自控,非常需要大人的幫助。如果此時對他們進行苛刻的批評教育,會讓他們陷入無助的境地。

書的第二部分是核心內容,告訴讀者如何開展「學徒型」養育模式,並提出了關鍵步驟。作者將這種養育模式歸納為「三板斧」:

  1. 真誠聯結:

在孩子最「不可愛」,也就是不聽話或是行為失控的時候,往往是他們需要幫助的時候,在此時和他們建立聯結就會非常快速,也是非常合適的時機。

但幫助不等於可以對事先商量好的規矩置之不理,而是在不違反大原則的基礎上,對孩子提供幫助。作者還建議家長能夠專門騰出時間,用來和孩子互動、建立聯結。

  1. 積極溝通:

家長們需要首先對思維模式做調整,從命令和包辦式的溝通,轉變為共情式的溝通。想想你平時是否經常對孩子說「你到底聽沒聽見」?這就是非常典型的命令式溝通。

這種模式所帶來的問題是,當家長忽略孩子情緒,只管命令時,會激起孩子的不滿。時間長了,就會形成行為-結果之間的固定模式,當家長一旦想要說話時,孩子就會反感。

  1. 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孩子也需要價值感,當他們覺得自己沒有用處的時候,就會調皮搗蛋。他們的行為更多是希望引起大人的注意,以及獲得自身的存在感,那樣才會覺得自己是有用的。

那麼,在家庭中可以讓孩子感受到價值的事情有哪些呢?作者認為可以讓孩子幫忙做家務,這樣可以提升孩子對家庭、自己的責任感和價值感。

不要小看做家務,它可以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當遇到困難,可以引導孩子獨立思考,而不是直接幫助他們解決,或是發號施令。因為那樣的話,仍然是命令式的教養方式。

除了這「三板斧」之外,《不獎不罰》的作者還認為,只要能夠使用恰當的鼓勵性語言和跟孩子成長相匹配的育兒策略,家庭生活就會變得有序而且冷靜。這種家庭氛圍實則也是在幫助孩子確立界限,規約行為。

很多孩子的衝動行為甚至會帶到成年,這和小時候界限的不清楚有很大關係。明確好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如果違反了要有什麼樣的後果很重要。培養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要遠比逼著他們做不知道為什麼做的事重要得多。

《不獎不罰》的第三部分,是寫給家長的一些建議。習慣的改變並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家長們也不必苛責小朋友們,希望他們很快就變成你希望的樣子。

結合具體生活情景和大量研究成果,來幫助父母教養孩子

本書的兩大亮點,莫過於使用了大量的生活例子來闡釋「學徒型」養育模式,以及使用很多實驗成果來佐證核心主題。

不論是獎還是罰,對孩子來說都是一種不對等的教育方式。

當你對孩子一直獎勵時,很容易讓孩子形成「無利不起早」的心態,做任何事情都先考慮到回報;而體罰或是懲罰,則有可能會使孩子形成在你面前很聽話,但背著你犯錯誤的情況。

「學徒型「養育模式,則是不獎不罰的,也正是此書名字所要呈現的。它的核心是讓孩子對自己負責,通過問問題、挖掘信息的方式來促使孩子形成自己的獨立思考意識。

而書中的研究成果,也會有力支撐作者觀點,被實踐證明的方法才會被我們信任和應用。

正如書的推薦語中所言:「如果你討厭使用關禁閉或是懲罰的手段來規約孩子的話,那麼買到這本書算是恰逢其時。」

當你的傳統教育模式失效時,不妨嘗試一下新的教育理念,相信一定會給你幫助。

點擊下方購物卡,即可直接購買。⬇️

總結

有人說:孩子的理性是不斷成長的,不要餵養他們,而要引導他們。這本《不獎不罰》和你分享,試著引導孩子,讓他們成為你的「學徒」。育兒,也沒有那麼難。




文|鴕鳥說話

圖|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不獎不罰》:怎樣讓孩子學會自控
    我覺得這樣做雖然效果立竿見影,但是存在隱藏的弊端,比如會形成一種路徑依賴,以後若是沒有獎勵,再讓孩子學習,就難了。凱薩琳·雷諾茲·劉易斯在她的新書《不獎不罰:如何讓難管的孩子擁有自控力》中探討了關於傳統的獎懲教育問題,並指出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為什麼當下的孩子自控力越來越弱?
  • 《不獎不罰》:怎樣讓孩子學會自控
    我媽教育孩子喜歡用「賄賂」的方式:背下這首詩,給你玩10分鐘手機,還頗為得意:你看,有了獎勵之後,5分鐘就能背下來了,否則能磨蹭半小時!我覺得這樣做雖然效果立竿見影,但是存在隱藏的弊端,比如會形成一種路徑依賴,以後若是沒有獎勵,再讓孩子學習,就難了。
  • 如果「罰跑十圈」都算體罰,那老師該怎麼管理那些不聽話的孩子?
    在很多網友看來,這就是嚴重的體罰,是老師事先犯錯,所以才有後來一系列的事情。作為老師,我也一直在想:如果罰跑十圈都算體罰。那老師們還怎麼管理那麼多不聽話的孩子呢?如果罰跑十圈都算嚴重的體罰,那麼:罰寫作業也是體罰;罰值日也算體罰;罰孩子站也是體罰;批評的語氣重也是體罰。那如果一個孩子犯錯,老師該怎麼管理教育呢?第一:老師批評還不能嚴厲,要非常的溫柔。
  • 不獎不罰:讓難管的孩子擁有自控力
    :如何讓難管的孩子擁有自控力》(以下簡稱「不獎不罰」)裡說的十分明白:如果說教有用,那全天下的孩子都會變得十分完美;如果打屁股、懲罰措施、關禁閉或倒數計時威脅孩子能起作用的話,那就天下太平了。《不獎不罰》的作者凱薩琳·雷諾茲·劉易斯,原本是美國一位獨立記者,當她成了三個孩子的媽媽後,在養育孩子的實踐思考中讓她轉換了跑道,成為家庭培育師。她共建了家長學習社群,在互幫互助間找到更科學的孩子養成的途徑。她的《不獎不罰》也成為網站上有史以來閱讀量最高的文章,美國學校社團和讀書俱樂部的「共讀書」。
  • 《不獎不罰》:教你「不獎不罰」如何提升孩子的自控力
    讀完凱薩琳·雷諾茲·劉易斯的《不獎不罰》之後,讓我明白傳統的獎勵或懲罰手段不利於孩子自我管理意識的建立,而自我管理卻是在一個人在學習、工作和人生更廣闊的範圍內走向成功的關鍵。我們的目標應該是培養一段強韌而健康的親子關係,從而鼓勵孩子能夠逐步獨立起來。
  • 不獎不罰怎麼管?——如何讓難管的孩子擁有自控力?
    不用說動手,懲罰都不行,好吧,那就放下所有身段,學著獎勵誇讚,不是說好孩子是誇出來的嗎?得,這回專家又發話了:不獎不罰。這屆父母徹底暈了,不獎不罰,佛系管娃,熊孩子怎麼辦?自控力難道會自動上身?這次由資深媒體人兼育兒專家凱薩琳·雷諾茲·劉易斯寫作的這本《不獎不罰:如何讓難管的孩子擁有自控力》給中國父母支了個大招兒。
  • 廣州擬規定罰站罰跑不屬於體罰,熊孩子末日到了?老師:不敢管!
    罰站罰跑到底算不算體罰?這點可能幾乎所有的家長對於體罰的概念都是模糊的,估計有9成的家長會認為對孩子適當的體罰是可以接受的,前提是不要影響孩子的健康。老師可以罰站罰跑,家長怎麼看關於老師對學生體罰這一社會問題一直是我國教育的痛點,家長和老師經常會因為管教尺度問題出現矛盾。就比如老師罰站罰跑這一點,有些家長會認為能夠督促孩子們學習,適當的懲戒讓孩子改正錯誤是必要的。
  • 國家規定老師不能體罰學生,但還有家長說,老師,你要多罰我孩子
    國家早就明文規定,禁止老師體罰學生。家長們都拍手稱快,但還是有一部分家長央求老師,你要多罰我孩子。為什麼家長還要央求老師罰自己孩子?第一:家長常接到老師投訴自己孩子,忙於工作,沒時間管教。現在,頻繁曝光老師體罰學生被處理的事件。老師們也擔心了。
  • 學生不願做作業,被強迫罰寫作業竟也算體罰,到底體罰界限在哪?
    關於體罰一直以來都有不少的爭議,近期一網友反映,自己孩子被老師罰抄作業,作業太多,以至於不願意上學,在他看來這也是一種體罰,應該被禁止。根據一些老師私下會算作變相體罰的總結裡,過多的罰抄作業,罰錢,挖苦辱罵學生,把學生逐出教室不管理,摔東西,未經領導同意隨意讓學生停課都算變相體罰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作業只要不是僅僅針對這個學生,並且帶故意性質的抄寫很多遍,那麼就不是體罰。
  • 明文規定:罰站、罰跑不屬於體罰
    面對犯錯的孩子,教育必須有懲戒。那麼罰跑、罰站屬於體罰嗎?目前的現狀是家長不捨得懲戒,或者不懂得如何懲戒,老師不敢懲戒。如果經常犯錯的孩子得不到及時的懲戒,將來走上社會,只有麻煩公安、法院和監獄這些國家機器,代價太大了。
  • 老師體罰學生,你會支持嗎?
    老師體罰學生,對,就是體罰,會有人支持嗎?有人說,你提這個問題,是不是頭腦有毛病?老師怎麼能體罰學生呢?又怎麼會有人支持呢?針對這個問題,本人在網上某個平臺發起了一個問卷調查,調查結果卻並不是如大家所說的,並不是所有人都認為不能體罰學生。也有很多學生家長甚至還支持老師體罰學生。下面將這些意見做一個整理和分析。
  • 《不獎不罰》:難管的孩子,如何擁有自控力
    美國作家凱薩琳·雷諾茲·劉易斯在《不獎不罰》中,明確的給出了「如何讓難管的孩子,擁有自控力」的方法。而自我管理能力差的孩子,都有一個普遍的特點:父母把孩子當作成長中的人才來栽培,而不會把他們看作家庭重要勞力,不指望他們在家務、農活或是家庭生意上挑大梁。簡單來說,在家庭中,孩子只負責讀書,不需要做其它任何家務,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把孩子培養成「高分低能」。
  • 對學生罰站罰跑算不算體罰
    2019-09-27 08:49圖文來源:北京青年報 教師如何管教學生,罰站罰跑到底算不算體罰?9月24日,廣東省人大常委會首次審議的《廣東省學校安全條例(草案)》明確,對學生一些違規行為,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罰站罰跑」。雖然草案剛剛提交初審,但備受關注的教師懲戒權問題在網上引發熱議。放在以前,罰站、罰跑是很容易被質疑是體罰或者變相體罰的,有的教師就因此被追究違反師德規範的責任。那麼,現在立法允許教師對學生進行罰站、罰跑,那怎麼界定其與體罰和變相體罰的界限呢?
  • 廣東擬立法賦予老師懲戒權:罰站罰跑不屬於體罰,你怎麼看?
    隨著近些年來大家對孩子身體權益的關注,"體罰"的現象也漸漸減少,更多人選擇採用溫和文明的方式教育孩子。不過很多家長還是有一個疑問:"學校老師,到底有沒有權力對'不聽話'的學生進行處罰?"但不得對學生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這項條例的消息一出,也是引發了網友的廣泛討論,有網友呼籲全國普及,但也有網友認為罰站罰跑應該要有上限。支持的網友的看法網友A:當然同意,一個都帶不好,老師幾十個孩子,沒點懲罰,要翻天了。
  • 不管不罵不罰培養不出優秀的孩子
    不管不罵不罰培養不出優秀的孩子陳慶華中國很早便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古訓,可見,在培養子女成才這個問題上,傳統上是贊成責罰甚至打罵的。不是還有一種說法叫「打是親,罵是愛,不打不罵要變壞」嗎?還是贊成教育子女時要有處罰措施。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一些所謂的教育「磚家」開始提倡什麼「尊重孩子的個性」,不準搞體罰教育。
  • 教師罰寫被家長告到教育局,罰寫屬於體罰嗎?聽聽一線教師的看法
    近期,有一位家長反映:有的學校老師罰寫太嚴重了,而且6遍、8遍的抄寫,孩子要寫到晚上11點。針對這一問題,罰寫屬於體罰學生嗎?很多教師的看法不一,看看一線教師是怎麼說的。觀點一:罰寫應該屬於體罰,每天晚上寫到11點,確實說不過去,對犯錯誤的學生進行懲戒,要有度,不是一味的死搬教條,這樣容易造成適得其反的不良效果,同時,很可能造成不必要的影響。
  • 廣東擬立法賦予老師懲戒權:罰站罰跑不屬於體罰
    給教師罰站罰跑的權力青的蜂罰站罰跑,是對教育懲戒權的具體細化。如果這都被認為是「體罰」,那到底什麼是教育懲戒權?難道只是個中聽不中用的詞彙?扯一大堆專業詞彙,言必稱不要批評孩子,好像一罰站就傷害心靈健康,一罰跑就造成童年陰影。不容否認,一些老師把握不好懲戒的「度」,出現了一些簡單粗暴的現象,但完全放棄懲戒,不也是一種矯枉過正嗎?在這樣的輿論環境下,給教師罰站罰跑的權力,恰是有見地、有勇氣的表現。就現實生活來看,它是解決實際問題的。
  • 初中生被罰抄錯題500遍 網友吐槽:變相體罰嗎
    出乎她意料的是,有些學生真的很自覺,把錯字整整齊齊抄了500遍交上來,「如果其他學生不交,是不是有失公平?」L老師很委屈。  2、#TA想說#  罰抄這麼多遍,算變相體罰嗎  「500遍確實有點多,算是變相體罰了。」昨日上午,L老師被校領導約談,挨了批評。
  • 「罰站罰跑」不屬於體罰,教師懲戒權就該具體
    據廣東媒體報導,在9月24日提交廣東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初審的《廣東省學校安全條例》中,擬允許老師實行「罰站罰跑」,並明確與體罰或變相體罰作出區分。這也意味著,廣東擬在全國率先嘗試用立法賦予老師教育懲戒權。
  • 懲戒權已經明確了,那罰站罰抄是懲戒還是體罰?答案其實不唯一!
    比如罰站罰抄算懲戒還算體罰?這些要等到教育部,對於教師實施懲戒權的方案擬定印發以後,才能有準確的定性。小編判斷,在這個暑假結束前,新學期沒開學前,教育部的實施方案就下來了,到時候學校和老師對照著執行就可以了。這裡提出的罰站罰抄算哪一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