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罰站罰跑」不屬於體罰,教師懲戒權就該具體

2020-12-11 長城網

●特約評論員 鳳池(上海)

前不久,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首次明確提出教師懲戒權。現在,有地方已經邁出了第一步。

據廣東媒體報導,在9月24日提交廣東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初審的《廣東省學校安全條例》中,擬允許老師實行「罰站罰跑」,並明確與體罰或變相體罰作出區分。這也意味著,廣東擬在全國率先嘗試用立法賦予老師教育懲戒權。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在很長時間內,罰站罰跑到底算不算體罰,不僅是一個認知模糊的問題,而且,站在不同的立場看,結論很可能是矛盾的。

站在很多家長的角度,即便沒有具體數據和嚴謹的研究佐證,但從常識判斷,罰站罰跑不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也不具備任何教育意味,可能只是教師懲罰性的情緒發洩。而站在學校、教師角度,罰站罰跑中「罰」的意味並不強烈,而且,對於一些頑劣學生而言,如果連這種較輕微的懲戒都去除,一味追求「春風化雨」般的溫柔辦法,可能導致學生不能深刻認識自己的錯誤,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避免再犯更無從談起。

過去,出於保護未成年人的考量,教師在實施懲戒權時應秉持「謙抑」原則,能不罰就不罰,是社會默認的共識。但凡事過猶不及,這些年,一些「熊學生」頑劣成性到擾亂教師正常的課堂秩序,甚至引發家長「校鬧」的事件屢屢發生。結果就是,一些學校急於「自保」不敢開展正常的教學活動,一些教師出於「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不敢管「熊學生」。在此大背景下,「賦予教師懲戒權」成為主流呼聲,是很自然的事。

換句話說,「教師對學生有沒有懲戒權」已經不是問題了,問題在於,教師該如何行使這項權利,才能既保障教師的正常工作,又不至於學生陷入被體罰和變相體罰的風險。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關鍵的有兩個問題。一個是「邊界」,即要明確教師的懲戒權和體罰的邊界在哪,不能讓教師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動輒得咎,顧慮重重。二是對於某一種具體的懲戒措施,也要釐清教師在哪些情況下可以採用,避免濫用導致的懲戒權泛化,讓學生背負不必要的心理負擔。

此次廣東提交初審的條例規定,就很好地兼顧了以上幾個重點。一則,它在廓清「罰站罰跑屬於懲戒權而非體罰」的基礎上,強調了「不得對學生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明確禁止「超過罰站、罰跑烈度的處罰行為」。這就為罰站罰跑與體罰之間劃出了一道明確的界限,讓教師在採取罰站罰跑懲戒時有了保障,避免事後被「追責」和輿論壓力。

二則,它規定,中小學校學生在上課時有用硬物投擲他人、推搡、爭搶、喧鬧、強迫傳抄作業等違反學校安全管理規定行為,尚未達到給予紀律處分情節的,任課教師應當給予批評,並可以採取責令站立、慢跑等與其年齡和身心健康相適應的教育措施。這些為教師實施罰站罰跑的懲戒權提供了具體的操作情境,避免了「小錯重罰」和「小錯不罰」等學生行為與所受處罰不相當的困境,讓教師免於實施懲戒時的顧慮和茫然,也有利於培養學生對自身行為負責的意識。

當然,作為教師和學校,應當始終牢記,懲戒只是手段,教育才是終極目的。即便罰站罰跑被界定為合理可行的懲戒辦法,在日常教學和校園生活中,也不能將其視為搞定「熊學生」的法寶,對其過度使用和依賴。追求更能為學生接受、更符合學生個性和實際情況、效果更好的策略,應當始終是教育者和教育機構孜孜不倦努力的方向。

相關焦點

  • 廣東擬立法賦予老師懲戒權:罰站罰跑不屬於體罰
    給教師罰站罰跑的權力青的蜂罰站罰跑,是對教育懲戒權的具體細化。如果這都被認為是「體罰」,那到底什麼是教育懲戒權?難道只是個中聽不中用的詞彙?扯一大堆專業詞彙,言必稱不要批評孩子,好像一罰站就傷害心靈健康,一罰跑就造成童年陰影。不容否認,一些老師把握不好懲戒的「度」,出現了一些簡單粗暴的現象,但完全放棄懲戒,不也是一種矯枉過正嗎?在這樣的輿論環境下,給教師罰站罰跑的權力,恰是有見地、有勇氣的表現。就現實生活來看,它是解決實際問題的。
  • 明文規定:罰站、罰跑不屬於體罰
    面對犯錯的孩子,教育必須有懲戒。那麼罰跑、罰站屬於體罰嗎?目前的現狀是家長不捨得懲戒,或者不懂得如何懲戒,老師不敢懲戒。如果經常犯錯的孩子得不到及時的懲戒,將來走上社會,只有麻煩公安、法院和監獄這些國家機器,代價太大了。
  • 對學生罰站罰跑算不算體罰
    9月24日,廣東省人大常委會首次審議的《廣東省學校安全條例(草案)》明確,對學生一些違規行為,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罰站罰跑」。雖然草案剛剛提交初審,但備受關注的教師懲戒權問題在網上引發熱議。放在以前,罰站、罰跑是很容易被質疑是體罰或者變相體罰的,有的教師就因此被追究違反師德規範的責任。那麼,現在立法允許教師對學生進行罰站、罰跑,那怎麼界定其與體罰和變相體罰的界限呢?
  • 北青報:對學生罰站罰跑算不算體罰
    教師如何管教學生,罰站罰跑到底算不算體罰?9月24日,廣東省人大常委會首次審議的《廣東省學校安全條例(草案)》明確,對學生一些違規行為,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罰站罰跑」。雖然草案剛剛提交初審,但備受關注的教師懲戒權問題在網上引發熱議。
  • 廣東擬立法賦予老師懲戒權:罰站罰跑不屬於體罰,你怎麼看?
    廣東地區近期擬定的一項新法律就回應了這個問題,跟著卓小越一起看看吧~9月24日,提交初審的《廣東省學校安全條例》擬賦予老師教育懲戒權,可以對學生採取"責令站立"、"慢跑"等與其年齡和身心健康相適應的教育措施。但不得對學生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
  • 懲戒權已經明確了,那罰站罰抄是懲戒還是體罰?答案其實不唯一!
    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階段教學質量的意見》,這份文件中有很多看點,特別是一直爭論不休的,教師是否應該有懲戒權的問題,一錘定音:教師擁有教育懲戒權。給出了一個明確的定性和明確的方向。
  • 授權教師罰站罰跑,會有什麼風險
    《草案》明確:中小學校學生在上課時有用硬物投擲他人、推搡、爭搶、喧鬧、強迫傳抄作業等違反學校安全管理規定行為,尚未達到給予紀律處分情節的,任課教師應當給予批評,並可以採取責令站立、慢跑等與其年齡和身心健康相適應的教育措施。(9月25日《廣州日報》)教師對學生罰站罰跑到底算不算體罰?過去,輿論對這個問題有過激烈爭論。
  • 廣州擬規定罰站罰跑不屬於體罰,熊孩子末日到了?老師:不敢管!
    罰站罰跑到底算不算體罰?這點可能幾乎所有的家長對於體罰的概念都是模糊的,估計有9成的家長會認為對孩子適當的體罰是可以接受的,前提是不要影響孩子的健康。如果沒有懲戒措施熊孩子反了天教師也沒法管,近日廣東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初審的《廣東省學校安全條例》擬允許老師實行「罰站罰跑」,並明確與體罰或變相體罰作出區分。這對所有廣東的老師而言無疑有了強心劑,再也不怕熊孩子搗亂了,再也不怕家長惡意舉報了。
  • 老師能不能對學生「罰站罰跑」?這個省的規定引發熱議,你怎麼看……
    值得注意的是,代表們普遍認為,在實際操作中,對「罰站罰跑」應當秉持謙抑審慎的態度。此次徵求意見稿在對「罰站罰跑」的處理上採取了折中的辦法。在不將此明確寫入條款的同時,也明確將教育懲戒的具體規定下放學校主管部門,可以由其來確定採用何種懲戒措施。
  • 罰跑學生致吐血為家長謊言:罰站、罰跑步,算體罰嗎?家長要知道
    2019年12月10日,涉事教師因為部分學生違反紀律,以班規為由讓該名家長的女兒,等5名違紀學生罰跑10圈。而早在去年12月,該校校方也因此事,暫停了涉事老師的班主任職務,並對其進行全校通報批評、免去其品德學科科組長職務。可以看到,此事事件似乎為某家長「不依不饒」的結果。
  • 今日話題 | 允許教師「罰站罰跑」,細節決定成敗
    9月24日,廣東省人大常委會首次審議的《廣東省學校安全條例(草案)》明確,針對學生的一些違規行為,教師可以進行「罰站罰跑」。雖然尚是草案,但又激起對教師懲戒權的熱議。 對此,廣東省教育廳政策法規處工作人員表示,目前《草案》還在審議階段,將來還要進行二審和三審,在此過程中可能還將有修改和討論,讓其更加合理並被社會大眾接受。
  • 教育部擬為教師懲戒權劃線,老師如何懲戒,擊打和罰抄合理嗎?
    關於老師教育學生,很多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對於那些調皮搗蛋的學生,老師可以體罰,畢竟有些學生很能惹麻煩,不打不長記性,而有人則認為老師不應該體罰學生,學生犯了錯老師應該細心教導,讓他們自己認識到錯誤,體罰不僅不利於學生成長,還有可能激起學生的逆反心理。
  • 學生被罰站、罰跑不再違法。老師勇敢給使用懲戒權,你支持嗎?
    老師可以體罰學生嗎?……教育部明確規定——老師擁有懲戒權。儘管這樣,很多老師都不敢使用「懲戒權」,只怕給自己「惹麻煩」。師生關係如果發展成醫患關係,那真的是中國教育的悲哀。我一直堅信,國家的發展、社會的進步離不開教育。同時,我也堅信教育興國絕對不是一個幌子。
  • 早安柳州| 允許教師讓學生「罰站罰跑」 ?網友:罰多罰少如何界定是...
    | 頭條熱點 | 廣東擬立法賦予老師罰站罰跑權利,你贊成嗎? 今年4月,廣東省公布的《廣東省學校安全條例(草案)》提出,學校和教師可依法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並可採取一定的教育懲罰措施。但教師具體該如何行使懲戒權並沒有作出具體規定。
  • 教師實施懲戒權,如何拿捏尺度?
    其中,有關教師使用教育懲戒權的問題,教育部門特別強調教師不得用體罰作為教育懲戒措施。要說教師的教育懲戒權,我們不妨先簡單說說它的歷史。與此同時,由於教師嚴格懲戒學生往往會「惹火燒身」,這也導致一些教師對學生「調皮搗蛋」不願管、不敢管的不正常現象出現,甚至有觀點認為教師職業也演變成了一種高危職業。「熊孩子」的行為如何得到有效管教和制止,又避免造成不良的後果,成為學校和教師不得不面對的問題,亟需有法律指引和規範。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廣東省學校安全條例》在全國率先以立法形式明確賦予教師教育懲戒權,並用專章規定具體內容。
  • 罰站罰跑不算體罰!懲戒權能讓老師腰杆子硬起來嗎?
    課堂上,學生調皮搗蛋,老師該怎麼管?在「70後」「80後」的記憶裡,老師還是會嚴肅對待,扔粉筆頭、罰站、辦公室談話……總有一招兒能治得了皮學生。但對於今天的老師來說,管起來就有些束手束腳了——批評不敢說太重,罰站不敢罰太久,畢竟如今的孩子臉皮太薄、心裡脆弱,倘若引來家長不滿,學校多半會選擇處理老師來息事寧人。但這樣「不敢管教」真的好麼?近些年,這個問題引發了不少人思考。今年7月,教育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的相關意見,明確教師的教育懲戒權。
  • 討論:罰站算體罰嗎?教師該不該有教育懲戒權?
    該不該罰?不罰,孩子意識不到自己的錯;罰的話,家長會不會不理解?這其中的分寸改如何拿捏?罰站等於體罰嗎?教育部今日發布《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徵求意見稿)》,面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大家可以在12月22日前,通過登陸網頁填寫、發電子郵件、郵寄等線上線下多種方式反饋你的意見建議。另外還提出,「教育懲戒」是教師「法定職權」。
  • 熊孩子注意,教師有「懲戒權」了,網友:體罰學生即將合法化?
    但如果「懲戒權」恢復了,教師是否會「體罰」學生,成了家長們的心病。現在幾乎是隔一段時間就會爆出學生被老師「虐待」的情況。所有的學生在家裡都是父母手心裡的寶,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碎了,要是被老師「虐待」,那怎麼受得了。
  • 專家:規範和明確教育懲戒權有利學生全面健康成長
    該草案擬在全國率先以立法形式賦予老師教育懲戒權,允許教師在特定條件下對學生採取責令站立、慢跑等教育措施。這條規定出臺是否有必要?罰站、罰跑與體罰、變相體罰是一回事嗎?對此規定,老師、家長、教育工作者和法律工作者各有什麼看法?近日,記者進行了多方採訪。
  • 罰站罰跑 到底算不算體罰?
    《草案》明確表示,中、小學校學生在上課時有用硬物投擲他人、推搡、爭搶、喧鬧、強迫傳抄作業等違反學校安全管理規定行為,尚未達到紀律處分情節的,任課教師應當給予批評,並可以採取責令站立、慢跑等與其年齡和身心健康相適應的教育措施。但《草案》也強調,不得對學生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思考:罰站罰跑到底算不算體罰?以往,由於缺乏政策根據,罰站罰跑常常被認為是一種體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