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金剛
2021年首個寒潮來勢洶洶。1月7日,德州最低溫跌破-20℃,而在德州黑馬農副產品批發市場,選貨、過稱、付錢、裝車……一派熱火朝天之景。
「不能停下,一直幹著活就覺不出冷了。」裝卸工人張志武略有經驗地笑道,「天越冷越得多出力氣。」今年45歲的老張,看上去比同齡人更健碩、挺拔,用他自己的話講:長期搬貨也是一種鍛鍊,而這一煉就是十五年,手指關節比一般人粗,腿上胳膊上也都是劃痕。
「幹這個就是熬人,黑白顛倒過日子」
7日凌晨5時許,德州室外溫度達零下19度。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初見老張時,他正忙著裝車:頭戴一頂線帽,身著衝鋒衣,裡面穿著一件單襯衣,褲子上沾著油漬,站在高處,弓下腰,低下頭,雙手拎起蔬菜箱子放到貨車上,在月光的襯照下,身上冒著的熱氣與「極寒」天氣形成鮮明對比。「這麼冷的天氣我也是第一感受到,這就不能省著力氣幹活,要多活動才能不冷。」
「老客商因為天氣原因沒有來,所以今天裝了兩輛散客貨車,忙完就能回家了。」趁著間隙,老張往上推了推帽簷,「回家睡到下午兩點左右,再去從事另一份巡邏的工作,都算比較自由的工種,能多賺一點是一點。」
老張告訴記者,正常情況下,每天從凌晨1點幹到早上6點左右,陸陸續續總共要搬運萬把斤的貨,趕上節假日客商增多,搬運重量也可能翻倍。「沒有打卡制度、沒有考勤,都是憑著老闆的招呼和自己的意願,勞動一天就有一天的收入,能看到現錢,挺滿足的。」在城市還未醒來的夜裡,老張已經幹完了一天中最需要體力的活兒。
「幹這個就是熬人,黑白顛倒過日子,晚上特別有精神。」老張說,「像今天這樣寒冷的天氣,每年都會有幾天,但自己早已習慣了。
「腳蹬三輪換成了燃油摩託」
進入裝卸行業對於老張而言似乎是一件順其自然的事情。「原來從事建築,後來同鄉親戚來到這做搬運工,他也跟著來了。」說起自己的從業經歷,老張坦言,「都是辛苦錢,但咱憑力氣吃飯挺好!」
在批發市場幹了十多年,老張也見證了市場的發展。「這兩年勞動成本上漲,人工費從數十元漲到了數百元,我也把原來的腳蹬三輪車換成了燃油摩託,越來越省力了。」老家在外地的老張,來德州打工10年,但活動範圍僅限於批發市場,「對於這裡太熟悉了,但很少涉足外面的世界,基本上是一年到頭的工作,每天收入200元左右,即使偶爾有空,也只想多睡會覺,休息休息。
擺完空箱子,老張結束忙碌,這時月亮掛在頭頂,他跨上摩託車享受難得的小憩,「兒子現在已經就業了,但自己還得努力幾年,幫著他成家。」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