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渝臺籍學生青睞大陸就業:盼更多青年跨海逐夢

2021-01-17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重慶1月7日電 題:在渝臺籍學生青睞大陸就業:盼更多青年跨海逐夢

中新網記者 劉相琳

「去年我原本有機會回臺灣讀大學,但最終我還是選擇了大陸高校。」在四川美術學院讀大一的簡俊豪對記者說,大陸有更多的就業機會、更好的創業平臺、更開放包容的社會環境。他不僅選擇在大陸求學,今後大陸也是他就業首選地。

7日,2021年渝臺師生迎春聯誼活動在四川美術學院舉行,在渝工作學習的50餘名臺灣籍師生齊聚一堂,分享在渝工作生活學習感受。

早年隨家人來大陸生活的簡俊豪在大陸讀完了初中和高中,每年寒暑假他都會回臺灣看望親友。他說,最早他回臺灣,很少會有人問他大陸的情況。但近幾年,無論是年長於他的朋友,還是比他年齡小的學弟學妹,都會向他打聽大陸的生活、學習情況,因為他們也希望能有機會到大陸求學、擇業。

「他們不擔心大陸的教育水平和就業機會,他們更多是問大陸的氣候及飲食與臺灣的異同。」簡俊豪說,大陸如今不僅有優質的教育資源,充滿活力的企業,可觀的薪資,與國際接軌的機遇,更有實現人生夢想的可能。大陸已成為他周邊朋友走出島內,追逐夢想的首選地。

與簡俊豪在大陸已生活十餘年不同,在重慶大學讀大三的臺籍學生李政恩是上大學才來到大陸。到大陸前,他還擔心會用很長時間適應,但入學後僅一年,他就完全適應了大陸的環境。「每年臺灣聯考前後,有很多臺灣學弟學妹向我打聽大陸高校情況,我都強烈建議他們來大陸開闊眼界。」李政恩說,兩年多時間,讓他對在大陸的生活從陌生不安到熟悉喜歡再到極力推薦。

「今年大三結束後,我準備在大陸實習,為畢業後留在大陸工作做準備。」李政恩說,通過對比臺灣學長和重慶大學學長就業情況,以及兩岸發展水平等,他認為大陸發展潛力更大,就業選擇機會更多。他希望自己今後能在大陸紮根發展,也希望更多青年到大陸走一走、看一看,闖出一片新天地。

中共重慶市委臺辦副主任王建國在座談會上說,近年來,臺灣師生在重慶工作學習,為渝臺教育、文化、人員等交流合作作出了積極貢獻。部分臺生在渝畢業後,實現就地就業創業,在政府和社會關注下,通過自己的努力,事業已初見成效,在社會上站穩腳跟,吸引和影響了一批臺灣學生來重慶發展。希望更多臺灣師生紮根重慶發展,充分享受惠臺政策,獲得更大利益,為重慶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相關焦點

  • 從創業到就業:各方助力臺青大陸逐夢
    「大陸經濟的發展,令我們遇上『黃金時代』,對臺灣青年創業就業都意味著巨大的機會。」上海市臺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會長張簡珍在總決賽現場說,祝福更多臺灣青年能在大陸施展才華、實現夢想。從創業到就業,越來越多的臺灣青年放棄眼前「小確幸」,放眼大陸尋找機會,在他們的逐夢過程中也獲得了來自各方的助力。
  • 湖北成為臺籍青年紮根創業沃土
    目前有900餘名臺灣青年在湖北實習就業創業,註冊企業及團隊342家,武漢光谷高科技企業吸納300餘名臺灣專業技術和管理人才,112位臺籍醫師在湖北註冊執業,廣大在鄂臺灣青年在不同領域展示才華抱負,書寫臺灣青年在湖北奮鬥的故事。
  • 一位「90後」臺籍青年的「兩岸藝術交流夢」
    「90後」臺籍青年蔡鶴立。張金川 攝中新網漳州12月16日電 (張金川 龔雯)「音樂和藝術能打破時間、空間限制,使人心與心相通。」出生於福建省漳州市的「90後」臺籍青年蔡鶴立對此深信不疑。如今,他又有了一個「兩岸藝術交流夢」:創建兩岸青年藝術展交流品牌,以音樂和藝術展促進兩岸青年交流。蔡鶴立在他的工作室為客人攝影。 張金川 攝漳州與臺灣隔海相望,蔡鶴立幼時便聽著從臺灣來到大陸生活的外婆講家鄉的人與事,自此埋下「兩岸情結」。中學時期起,他開始學習音樂。
  • 一位「90後」臺籍青年的「兩岸藝術交流夢」_新聞中心_中國網
    「90後」臺籍青年蔡鶴立。張金川 攝中新網漳州12月16日電 (張金川 龔雯)「音樂和藝術能打破時間、空間限制,使人心與心相通。」出生於福建省漳州市的「90後」臺籍青年蔡鶴立對此深信不疑。從大學畢業便開始創業的蔡鶴立,把藝術「玩」成了事業。如今,他又有了一個「兩岸藝術交流夢」:創建兩岸青年藝術展交流品牌,以音樂和藝術展促進兩岸青年交流。
  • 政策優越機會多 湖北高校吸引臺籍青年紮根大陸發展(圖)
    華夏經緯網7月8日訊:「今年我們還將繼續引進10位臺灣博士,會採取入編的方式,把優秀臺青納入進來,讓他們在大陸有一個長遠的預期,紮根大陸發展。」湖北經濟學院海峽兩岸青年就業示範點辦公室副主任朱勇在「我選湖北•千崗迎臺青」實習就業專場招聘會受訪時說。
  • 尋找舞臺施展抱負 一批臺籍博士赴湖北高校任教
    中新社黃岡12月23日電 題:尋找舞臺施展抱負 一批臺籍博士赴湖北高校任教作者 馬芙蓉 餘豔軍 劉細松臺灣輔仁大學博士潘麗雯近日與湖北黃岡師範學院籤約,開啟大陸逐夢之旅。她對研究明代儒學大師劉宗周尤其感興趣,「在臺灣很難找到研究劉宗周的人,而大陸很容易。」她透露,入職10個多月來,她已發表相關論文4篇。因為入職早,不少臺灣青年會向她詢問在大陸的情況,王涵青如實相告。在她推薦下,先後有10餘名臺籍博士來到黃岡師範學院任教。「對臺灣青年來說,來大陸就業、發展真的是很好的選擇。」
  • 24名臺籍博士任教湖北一高校:在大陸有更大的舞臺
    自2018年7月以來,該校在近一年半時間裡接連引進臺籍博士24名,另有4人達成初步意向。  【解說】12月23日,臺灣輔仁大學博士潘麗雯與湖北黃岡師範學院籤約,開啟大陸逐夢之旅。潘麗雯稱,臺灣高校教師市場飽和,她只能在高校兼課。想做一名教師的潘麗雯表示,在大陸有自己發揮的舞臺。
  • 以夢傳夢:優秀臺灣青年蘇州講述大陸追夢之路
    包括王孟筠在內的7位優秀臺灣青年結合自身實際,分享自己在大陸就業、創業的感悟和經驗。廣西第一位臺籍「三八紅旗手」、廣西納入事業編制的臺籍第一人……「80後」的王孟筠創造了臺灣人在廣西的多項第一。小時候看著左鄰右舍的老兵收到大陸親人的來信熱淚盈眶,從大一開始多次到大陸參訪、交流、學習。對於王孟筠來說,大陸從陌生漸漸變為「感受不到時空地域的藩籬」。
  • 31條惠臺措施獲臺籍代表點讚 盼「打通最後一公裡」
    (兩會特稿)31條惠臺措施獲臺籍代表點讚 促落實盼「打通最後一公裡」中新社北京3月10日電 題:31條惠臺措施獲臺籍代表點讚 促落實盼「打通最後一公裡」中新社記者 龍敏「參評榮譽稱號,臺胞的推薦單位是誰?推薦主體是誰?材料誰來做?誰來蓋這個章?」
  • 廈門敞開胸懷擁抱臺灣青年 越來越多臺青愛上廈門
    前不久,廈航臺灣招聘專場,超過4000名臺籍青年報名。(通訊員 陳邵珣 攝)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 詹文)一邊是愈加熟悉大陸的臺生不斷留在廈門就業創業;一邊是對岸臺青不斷掀起「西進潮」,來廈揚帆圓夢,越來越多的臺灣青年一代跨過海峽,循著父輩祖輩的腳步而來,循著無限美好未來而來。廈門敞開胸懷擁抱一撥撥前來的臺灣青年,從場所、資金、住房、社會保障等各方面全力支持他們在廈就業創業,讓他們「家在廈門、拼在廈門、樂在廈門」。
  • 臺灣大學生:望更多臺灣學生能到大陸走走
    新華社重慶8月9日電(記者趙宇飛 吳燕霞)一個月以來,臺灣嘉義大學企業管理系學生楊日豪幾乎每天早晨都會乘車跨越嘉陵江,到地處重慶市渝中區的重慶渝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實習。作為財經類專業的學生,他被分配到重慶渝富集團市場開發部實習。實習期間,他參與了公司重點項目從客戶拜訪到合同籤約的全過程。「我不僅在實習中收穫滿滿,還見識了重慶的美景、美食。重慶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重慶人好客熱情,我回到臺灣後一定會想念這裡的。」謝嶽衡說。來自臺灣元智大學的魏文陽將本次暑期實習活動形容為「夢幻之旅」。
  • 大陸學生臺灣夢
    ,兩岸關係歷經了60多年的互動,兩岸高等教育學生交流也正式邁入了一個新紀元,因此在2011年時,楊景堯老師由於本身是長期研究兩岸與亞洲教育研究的專家,深感大陸學生來臺政策在兩岸關係上一個非常重要的裡程碑,第一屆來臺的大陸青年學生赴有太多的歷史性及和平的使命,遂發起了「大陸學生臺灣夢」一書的徵稿活動,透過大陸青年學生將自己在臺讀書的故事體悟記錄下來,最終收錄了55位大陸同學在臺讀書的故事集結成冊。
  • 臺籍學生王裕慶:「五四運動」100年後對臺灣青年有什麼啟發?
    換句話說,「五四精神」不僅是在北京學生的一場學生運動,更是當時臺灣島內如蔣渭水等抗日誌士積極在文化上抗日與抵抗日本「皇民化」對祖國認同與臺灣島內中華文化滅絕的最大精神依託。正因如此,「五四運動」在很多歷史學家的筆下,不僅是一種希望民族富強洗刷國恥的學生運動,更多是描述為從舊民主主義革命,進入新人民民主主義的開始。
  • 臺灣青年教師眼中的大陸「惠臺政策」
    在臺灣東海大學完成博士學業那年,恰好趕上大陸出臺惠臺舉措,面向臺灣同胞釋放更多享受同等待遇的空間。一直有一個成為大學教師夢的王孟筠,通過大陸一位朋友的引薦,一紙應聘書遞到了廣西師範大學。  「沒想到後來就順利通過了面試、試講,不僅順利成為大陸大學的一名教師,今年還拿到了學校的教師崗事業編制,並獲得了自治區婦聯授予的自治區三八紅旗手稱號。」
  • 不負青春 踏夢前行——臺灣青年大陸追夢啟示錄
    他們在大陸廣袤的希望原野上,辛勤耕耘,紮根融入,唱響不負青春、踏夢前行的奮鬥之歌。  夢的「方程式」  方程式,是含有未知數的等式。  許多臺青西進大陸前後,曾面對親友的擔憂、質疑。那些意見多源於「未知」,但登陸臺青將「未知」視為無限的可能,求解「夢的方程式」,得出亮麗成績單。
  • 大陸取消臺胞就業許可獲臺青點讚
    中新社福州8月13日電 (記者 林春茵)國務院日前宣布取消港澳臺人員在大陸就業許可事項。多位赴福州參加第六屆海峽青年節的臺灣青年13日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表示,臺籍員工在大陸各地工作不需再申辦就業證,將大幅增加臺胞在大陸工作的便利性。
  • 大陸高校首位臺籍教師陳經超:成「領軍人物」
    當時,剛剛取得北京大學博士學位的他,選擇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成為大陸「985」 高校體制內任職的首個臺籍編內教師。  回首自己在大陸13年的成長經歷,陳經超由衷地感慨道:「我的緣分在這邊。來到大陸之後,我的生活越來越好,路越走越寬廣了。」
  • 感受崑山經濟脈動 臺籍學生現場提問「如何在這裡生根?」
    感受崑山經濟脈動 臺籍學生現場提問「如何在這裡生根?」40多名南京大學臺籍學生來到崑山,期間,他們走進了崑山的臺資企業,參訪了兩岸青創基地、慧聚廣場、古鎮千燈……感受這片熱土的經濟脈動,體驗昆臺文化的傳承與融合。  兩岸青創基地,集中了50多家優質企業,為臺創青年、雙創企業解決後顧之憂,提升了創業附加值。
  • 臺將開放招收大陸學生 臺大盼教出大陸領導人
    臺將開放招收大陸學生 臺大盼教出大陸領導人 2009-11-19 08:42     來源:新華網-臺灣頻道     編輯:張蕾   成大校長賴明詔表示,以美國為例,吸收了各國優秀人才赴美,當他們回到母國,也會對美國產生正面的影響;臺灣吸收了優秀陸生來臺就讀,回到大陸後,會對他們的政治產生影響力
  • 臺灣青年座談大陸就業體會:跨海尋夢 機緣無限
    跨海尋夢 機緣無限臺灣青年座談大陸就業體會本報記者 孫立極 陳曉星「我的未來不是夢,無限機緣在大陸」——10月8日,一場名為「走大路,通大陸——臺灣青年2017圓夢工程」的互動座談會在臺北舉行。多位青年臺企代表以「我的未來不是夢,無限機緣在大陸」為題,與在場的臺灣青年分享了自己在大陸的所見所聞及創業就業經驗。座談會由臺灣「一帶一路」經貿促進協會、中華青年創業聯誼會共同主辦。活動召集人張凱鈞介紹,此次特別利用大陸「十一」假期,召集幾位從大陸不同省市回來的臺灣年輕人現身說法,希望給臺灣年輕人一個客觀了解大陸就業、創業環境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