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自信到底從哪裡來?下面4件事,做父母的值得堅持

2020-10-08 育兒媽寶

在父母眼裡,自己的孩子小的時候青一色的都是天使,看著孩子彼此不說話也都覺得溫馨可愛,幾乎不用藉助任何想像也似乎能夠看到孩子的美好未來。

並且,一個充滿自信,熱情大方的孩子身上所折射出來的光芒總是令周圍的人群覺得舒服,忍不住要讚嘆、讚美。這樣子的寶貝怎麼才能培養出來呢?

1、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安全感不僅是在孩子幼兒時期重要,連孩子在將來長大的過程當中也是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弄不好的話孩子會因為在成長過程中缺乏安全感而導致形成一個不健全的人格,影響孩子的交際和生活。

家長要把握好安全感建立的關鍵期。特別是0~3歲,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關鍵時期。家長要及時發現孩子發出的需求信號,滿足孩子的身心需要,去擁抱他,和他們對話,讓孩子感覺到自己被愛著。這

其實做父母的只要給孩子全心全意的關愛,讓他們感覺到自己是生在一個充滿愛的家庭裡,孩子自然而然就會越來越有安全感。以後在生活當中遇見困難和挫折時,他們也會因為從小擁有了這些安全感,更加堅強、勇敢和樂觀的去面對,無論在什麼樣的環境下都信心滿滿。這些不正是為人父母所願意看到的。

2、發現孩子的優點並告訴他

過分賞識、誇獎孩子或許不是什麼好事,但對您和您的孩子之間,卻非常需要這種「賞識教育」的支撐。相信這將是增強孩子積極性、改善孩子膽小、不愛表現等性格弱點的重要措施。

家長不要老把眼光盯在孩子的過錯上不放,這樣會導致孩子往消極的方向發展。在糾正孩子搗亂等錯誤行為的同時,用心發現他身上的優點,細心捕捉他的每一點進步,及時加以肯定和鼓勵。孩子會逐步改掉不良習慣,強化優秀的品質。

孩子在表現優秀的時候,最期望聽到爸爸、媽媽的鼓勵與肯定。積極的正面肯定,才能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發自內心的愛和喜悅,給孩子帶來愉快的心理感受,強化他正面的表現,促使他努力做得更加完美。特別要在親戚朋友面前或人多的時候誇獎他,鼓勵他。

3、鼓勵孩子自己決策

一個有擔當的孩子,內在動力更充足,懂得自覺為自己為他人負責,不人際關係會更好,也更能收穫成功幸福的人生。

斯賓塞說:「教育應該是鼓勵個人發展的過程,教育者應該引導孩子自己進行探討,自己去推論。」

當孩子體驗到選擇帶來的不同結果,才會自我觀察和思考,不斷優化自己的選擇。這是孩子內在動力的覺醒,遠勝過父母日復一日的嘮叨。

當他們很好的完成這些事情時,及時給予表揚,儘管是生活中的小細節,卻能讓孩子在提升獨立能力的同時收穫自信心。

4、不要拿別人家孩子比較

很多父母在教育自己的孩子都會這樣:「你看你這個孩子,一點都不聽話,你看誰誰,跟你一般大,人家又聰明又聽話,你怎麼就不跟人家學學?你怎麼就這麼不爭氣呢?」

老是拿別人家孩子比較,很容易使孩子產生失敗感,不利於培養孩子的自信心。第一,對父母樹立的榜樣,孩子從心裡是不服氣的,也就不會接受。第二,會使孩子永遠有夠不著的感覺,因為不斷有新的榜樣會出現在面前。這樣就會使孩子心理有一種排斥或逆反心理。

為父母要學會欣賞自己的孩子,其碼讓孩子感到自己雖然在學校不是最好的,但在父母心中是最好的,父母經常發現孩子的特長和閃光點,並幫孩子將這些長處展現出來,這樣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有利於孩子與父母的溝通,能使孩子變得更優秀。

當孩子得到鼓勵去嘗試更多未知事物,他就能積累更多成功經驗,體驗到更多成就感;當孩子的努力得到了肯定,他就會感受到自身的價值,期望做更多富有建設性的工作;當孩子得到恰當的支持和指導,他就更容易獲得成功,成為一個自信的孩子。

相關焦點

  • 自信的孩子,多半是父母做對了這件事
    意思是說孩子離開媽媽就沒有了依賴和仗勢,就會變得膽小、不敢說話。那些沒有父母陪在身邊的孩子,看起來都是那麼膽小、不自信。記得之前在網上看過一個小視頻,父母外出打工,孩子捨不得讓父母走,父母哄孩子讓孩子收拾衣服跟父母一起走,當孩子抱著兩件衣服出來以後,發現爸爸媽媽已經悄悄走掉了,那一瞬間,委屈、被拋棄的感覺湧上心頭,小小的孩子抱著兩件衣服在家門口放聲大哭。
  • 父母常做的這件事,很可能已經傷害到孩子
    今天這篇文章我想和大家聊聊「為什麼現在孩子的事情,大部分卻變成了父母的事」。如今的父母參與孩子教育的程度越來越高,但其背後卻有很多對學習漫不經心或不以為意的孩子,這到底是為什麼呢?但坐她旁邊的女兒卻一臉無所謂的表情,我當時就知道這個孩子根本不把學習當一回事,所以今天我們會發現這樣的家庭比例越來越高,即父母非常辛苦,也非常操心孩子的學習,但是孩子根本沒有把學習放在心上。甚至我還碰到過一對父母,兩個人加起來拿了4個碩士學歷,但是卻培養了一個根本沒有學習動力的孩子,最後父親只能用打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 「媽媽,這個我不行」,孩子缺少自信,只因父母做了這三件事
    孩子在每一個不同的年齡階段都會有不同的狀態,也會給爸爸媽媽拋出不同的難題。有的時候父母面對孩子的種種表現是即著急又無奈,常常孩子這件事還沒有去嘗試,就會說「我不會」「我做不到」,其實孩子自卑和懦弱的表現和父母不正確的教育是有直接關係的。
  • 教孩子堅持做4件事,未來他一定會感激你,現在看還不晚
    教育孩子是一門學問,是一門值得所有家長認真對待的學問。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師,父母的教育往往決定了孩子的未來。因此,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父母一定要教會孩子以下這4件事,孩子將來一定會感激你。2、堅持給孩子讀繪本,收穫閱讀樂趣堅持給孩子講故事、讀繪本這事,各位家長一定要堅持做到。
  • 高情商的孩子,他們的父母都做了這4件事,值得每一位家長學習
    如果一個孩子僅有高智商,但自私自利、情感殘缺、不會與人交流,情商極低,那麼他又能做成什麼呢?近年來,社會組織培養人才和選拔人才的方式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對於智商的要求逐漸下降,而對於情商的要求則不斷地上升。這種社會現象說明,在可預見的未來,情商高的孩子將有更好的發展機會與更廣闊的的發展前景。那麼,如何培養一個高情商的孩子呢?原來,高情商的孩子,他們的父母都做了這4件事,值得大家學習。
  • 父母要捨得逼孩子去做這3件事,影響孩子未來人生
    在孩子的成長路上,相信很父母都糾結過一個問題:到底要不要逼孩子?看著孩子無憂無慮玩耍的時候,覺得就這樣慢慢長大挺好,但回頭看到別人家孩子成績優異還有十八般武藝的時候,又恨不得現在就把他丟進課外輔導班。你不逼孩子一把,永遠也不知道,孩子居然還可以這麼優秀!下面這三件事上,我們必須逼孩子一把,你做到了幾件?
  • 帶著孩子必須要做的5件事,你做了幾件
    孩子的三觀,未來發展,跟父母是息息相關的,主要看父母如何去做一個引導,如何去培養孩子,全靠父母接下來的用心程度,沒有一個父母對孩子不上心的,只不過是不知道如何培養,引導孩子,只能心理著急,甚至是做一些自以為的培養,按照之前老一輩的思路來,現在對於孩子的培養,之前的老路有的適合有的不適合,那麼如果你還不知道如何培養孩子,那麼這篇文章一定要好好看一看,帶著孩子必須要做的5件事,你帶孩子多了幾件。
  • 考試「印刷體」走紅,要想孩子寫一手好字,父母要堅持做對4件事
    文/冰糖媽育兒日記高考成績已經公布,中考成績也將陸續出爐,試卷的「印刷體」也迅速走紅,雖然沒有因為字體加很多分,但是對於中高考,哪怕是一分,都可能影響一個人的命運,所以很多家長都開始重視孩子的字體,那麼想讓孩子寫出一手好字,父母要堅持做對這4件事。
  • 孩子最怕父母做的9件事,每件都影響孩子的成長,你做過幾件?
    這9件事,就會很傷害寶寶,但卻有不少父母都做過,看看你做過幾件呢?1、父母吵架都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很多夫妻結婚後,花前月下變成了柴米油鹽,各種小事磕磕絆絆,生氣吵架是難免的。2、父母發脾氣發脾氣時一般很難理智,父母看到寶寶做了錯事後,想去教育下,如果只是通過發脾氣來解決,只會讓孩子感到害怕,起不到任何作用,因為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為什麼讓父母發脾氣,更加不知道該如何改正了。
  • 黃磊:孩子成年後變得幸福,大多是父母做對了這6件事
    那些被愛包圍長大的人,其身上的自信是常人無法比擬的,再怎麼努力也追不上,就像眼裡有星辰大海。只有給了孩子足夠的愛,他才有安全感,才能變得自信。不然多多哪裡來的這麼優秀?跟黃磊的陪伴離不開。陪伴是最高質量的教育。3、家長的榜樣董卿說,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自己就去做什麼樣的人。
  • 培養出優秀的孩子,父母都做了下面5件事
    3.做好自己,樹好榜樣父母每天都是手機不離身,刷抖音,刷電視劇,還要要求孩子不許玩手機,責罵孩子玩手機,耽誤學習,這更是沒天理的事4.對孩子要學會放手世界上有嚴格的父母,同樣也有非常溺愛的父母,不管是怎樣的父母,都要學會對孩子放手。
  • 到底是你不自信還是孩子不自信?
    她表現得再好,都覺得自己很自卑,她在老師父母眼裡再優秀,也是不自信的。女孩子的父母很擔心她不自信的狀態,可是,通過了解我卻發現,小姑娘的不自信恰恰是來自於父母對她的影響。很多家長都認為孩子的自信心很重要。誰都希望能夠培養出一個自信有力量的孩子,可遺憾的是,撼動孩子自信根基的不是別人,正是父母自己。自信心不是天生的,是後天培養起來的。
  • 父母可以做的十件最重要的事情,以提高自信的孩子
    作為父母,我們的主要目標包括我們孩子的健康和福利。我們努力確保他們有一個健康的自尊,幸福,安全和愛。需要一個村莊來養育一個孩子。這不僅僅是父母,而是整個世界,由老師,朋友和陌生人組成。「一個缺乏自信的孩子將不願意嘗試新的或具有挑戰性的事物,因為他們害怕失敗或令人失望。」
  • 如何培養出自信的孩子?家長注意4點,孩子自信值蹭蹭漲起來
    愛默生說:「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自信心的培養尤其重要。自信是一種優秀的品質,它能幫助人在困難時勇敢面對、迎難而上,在順境中也能相信自己,抓住機遇。有自信的孩子,將來會更優秀,也更容易成功。很多家長都說自己的孩子總是很膽小,性格有點內向,不怎麼自信。那該怎麼辦呢?下面就來說一說如何培養出自信的孩子。
  • 心理學:無論是否自信,堅持做這三件事,你的內心會越來越強大
    為什麼有些人越來越自信,其實自信來自正確的行為與認知。通常來說,自骨子裡自信的人,源於他們堅持做這三件事1、正念:有一種終極使命感骨子裡自信的人總會有一種對自我使命的追逐。他們很早內心就開啟了自我覺醒之路。
  • 想要孩子更優秀,父母一定要捨得做這4件事!
    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離不開父母的教導想要孩子更優秀,其實與父母有很大的關聯,俗話說「最好的教育是來自於父母」。孩子從出生那一刻開始父母所說的每一句話,每一個習慣都會給孩子帶來影響不管多忙父母一定要捨得做這4件事!一、捨得陪伴 平常父母忙於工作,導致孩子內心缺少關愛,安全感不足就會用外表兇悍的方式來偽裝自己。幼年是孩子安全感形成的重要時期,父母充足的陪伴能讓孩子感受到滿滿的愛,養成樂觀、溫柔等美好品格;相反,如果父母很少陪伴孩子,親子溝通少,就容易養成孩子內向、敏感或是叛逆的性格。
  • 睡前父母堅持陪孩子做3件事,對娃大腦發育有幫助,越長越聰明
    睡前"3件事",父母堅持陪孩子做,對大腦的發育有幫助>白天的時候孩子可能做了很多事情,父母在睡前可以他們做一個總結。比如今天做了很多事情,哪裡做得好哪裡做得不好。等孩子上學以後,還可以讓他們回顧白天的學習內容。這麼做可以鍛鍊孩子的記憶力,而且還能讓他們發現錯誤並且反思。不管是回憶的過程,還是自己思考總結,都可以鍛鍊大腦。
  • 培養出自信的孩子,低層次父母愛比較,高層次父母愛做這5件事
    孩子經常說一些自我否定的話,會影響孩子的自信心,更容易讓他產生自卑的心理。當孩子開始否定自己,出現不自信的時候,父母不妨試試下面的回答方式,可以幫助孩子走出自卑的心理。不要害怕,媽媽陪著你沒關係,我們可以再試一次。沒有人第一次就能做好,媽媽也一樣。父母可以利用孩子的「好奇心」來替代他對失敗的恐懼。
  • 睡前堅持陪孩子做這四件事,幾年後孩子變化驚人
    如果父母能放鬆心情,順從孩子的成長規律,巧妙地利用這睡前一小時,做以下幾件事,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沒有哪一個孩子是不想被父母表揚的,父母一般可以在睡前這樣來誇獎孩子:你真棒,你這麼做是沒錯的!媽媽相信你,你一定會越來越好,不要放棄!
  • 哈佛大學研究:父母每天堅持做這3件事,有助於提升孩子專注力
    專注力是一個孩子能否成功的關鍵所在,當一個人集中注意力去做一件事時,這件事的成功機率會高到離譜,一個專注力強的孩子在學習和生活方面都就很優秀。相信很多家長都發現自己家孩子有以下幾種問題了吧?如上課溜號、注意力不集中、做題馬虎、背不下課文……其實孩子學習上出現的許多問題都是專注力差導致的,只要孩子的專注力能提上去,這些問題都會迎刃而解。根據哈佛大學研究發現:孩子的專注力是可以後天培養的,父母每天堅持做這3件事,有助於提升寶寶專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