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還是在2013年,在上犯罪心理學的時候,老師給我們看一些震驚全國的刑事案件,然後去分析其犯罪動機以及犯罪人格特點等,裡面有06年東北佳木斯的宮潤伯案,殺害17名少年的黃勇案,殺人惡魔楊新海案……這些案件給了我深刻的印象。他們起初都是那麼地令人難以置信,看著這些慘象,仿佛置身的不是人間。而這總是令我想起魯迅先生的一句話「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來自人間的惡意,為何總要通過這樣的方式來警醒世人?
然而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最近的杭州715殺妻案如果不是因為現代技術的發展,也要變成一樁不亞於南大碎屍案的懸案了。這些案件都以其兇殘以及匪夷所思的特點引起了社會大眾的廣泛關注,而由此形成的社會影響以及惡搞、流言,都讓人不自覺懷疑,人性可以下劣到這種地步!
我們太缺乏那種具有冷靜而又理智的分析能力以及人道主義精神的人了。而來自南方的人類學博士何襪皮就是一位。她的《迷案重現》通過對8個真實的案件進行抽絲剝繭的分析,可謂是對推理能力以及人性分析能力的一個集中訓練。
何襪皮何許人?她來自蘇州,她是一個恣意灑脫的人類學博士,學過新聞學,曾做過媒體記者,信奉人生嘗試論,A和B如果同樣活了70歲,但A嘗過的水果種類是B的10倍,A看過的風景是B的10倍,A經歷的有趣人物、事件是B的10倍……那麼A的生活效率是B的10倍。換言之:在某種意義上來說,A的生命長度相當於B的10倍。為了實踐這種「延年益壽法」,她不會放過任何嘗試未知的機會。在她看來,旅行似乎是一種捷徑,可以提供生活的試驗樣本。也因此,她已到過了除南極洲外的其他六大洲。她給自己起的名字叫「襪皮」,是印第安嬰孩名Wapi的音譯,意味著獨立的人格和好運,同時,這個名字裡還藏著童話《長襪子皮皮》的「典故」,她很喜歡酷,也很喜歡矛盾的東西,比如暴力與溫柔。誰能想到這樣一個女生會寫出極盡克制的、場面血腥的兇殺案件分析?
然而她就是寫了。她還有一個公眾號,沒藥花園,因為對吳謝宇案的分析而爆火,很多人很喜歡她的風格,我也喜歡。她還曾在上面就《迷案重現》的封面徵求大家的意見,結果還是黑色版「花園」勝出。
圖 | 沒藥花園公眾號
迷案重現中有一個案件,「尋找章瑩穎」,案件受害人是一名正準備去美國念博士項目的女學生,然而就在她打算去籤租約的路上被兇手克裡斯騰森殘忍地殺害。這個案件經過20多天的調查、取證,最後才把他逮捕。然而章瑩穎卻再也尋找不到了。這個迷案令人感到有一點欣慰的是,克裡斯騰森最後還是落網了,然而他在落網前說「我是最近三十年來做這件事(連環殺人)最成功的人」,「很顯然我很擅長做這個(殺人),她的家人將空手而歸」,可以想見,如果不是因為落網,他將會持續性的犯罪,就像犯罪心理學所揭示的:具有危險人格的人一旦出現犯罪行為將會趨於重複,其後的犯罪可不需要外部刺激的誘發。犯罪活動已成為他們的一種心理需要、行為習慣或生存方式。
為何會成為一個迷案?這和兇手的殺人動機有關。我們很難想像一個安靜、成績優秀、多次被評為優秀助教的克裡斯騰森為何會是一個這麼殘忍的殺人兇手。何襪皮從他的童年經歷,人生的重要轉折點,作案過程,審問和證據,案件的真相等一一去分析,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行為,來整理謀殺的心理與情感邏輯,同時通過後續的案件跟蹤結果,我們可以完整地看到整個事件的始末,我想沒有什麼比這更能夠發人深省的了。在這其中,能夠很明顯的看出裡面有阿加莎的影子。就像作者所說,優秀的偵探小說的共通之處是「合情合理」。情是動機,心理,人格的合乎現實、統一,理是手段、破綻、邏輯的縝密。
當然每個案件有其獨特性。就如另外一個案件,英國的瑪德琳失蹤案,各種疑點因為沒有留下直接的證據而難以獲得解釋,而人們就此提出了各種各樣的猜想。這些猜想也被作者一一呈現出來,當然每種猜想都會有一些或直接或間接的證據,但都不全面,也都有各自說不通的地方。這些都讓本案撲朔迷離。
而作為旁觀者,我也在慢慢學習作者的態度,保持中立,儘量聽取雙方的聲音,而不是偏聽偏信,然後上升到情緒,宣洩、攻擊。作為一個案件分析者,我想這本書做了一個很好的示範。
當然,萬變不離其宗。每起案件剝離掉種種怪誕離奇和巧合,它的背後都隱藏著各種人性的欲望以及情感、利益的渴求。然而,那些扭曲的欲望折射的都是教育的缺席、愛的失控、狹小的交際圈以及社會財富地位差距導致的矛盾,他們在這樣的欲望洪流中,找不到方向,也找不到支撐,最後只能沉淪。
然而,我想,還是有希望的,就像雨果所說,多建一所學校就少建一所監獄。對孩子的心理撫養必不可少。
在此,家長鬚知,人在幼年需要心理撫養。可以問問自己是否有足夠的時間來陪伴孩子的成長(在孩子的依戀期內,即12歲之前,不要讓他離開你的身邊)?是否有足夠的耐心來陪伴孩子?是否具備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尤其是發展心理學應該作為欲為人之父母者的必備知識?而教師須知,人格與知識能力同等重要。
這將是一條長遠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