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酒是我國民族特產,世界上最古老的酒類之一。傳統中醫認為,黃酒性大熱,味甘辛,有行藥勢,厚腸胃,潤皮膚,散溼氣,養脾氣等功效。
而黃酒中又屬米酒品質最佳,色澤金黃,氣味清香,口感甘綿醇厚,爽心沁舌。
江西井岡山,是傳統米酒的釀造地之一,其釀酒歷史可追溯到戰國時期。當地人一般稱米酒為「冬酒」。這裡是亞熱帶植物原生地之一,森林覆蓋率高達81.2%,山泉水清澈甘冽,水質極好,特別適於釀造冬酒。
「開壇千家香,舉杯萬人醉」,沒喝過井岡山冬酒的人,是難以感受到冬酒的甘醇、幽香和暖心的。
江西井岡山人大多過冬至就開始釀冬酒,農家自己種的糯米,蒸熟後淋上涼水放涼,加入酒麴靜置3天即可出酒,還沒進屋就能聞到酒香,其夏飲解渴祛熱,冬飲驅寒暖胃,營養豐富。最主要的是不上頭,喝多了也不難受。
嚴格遵照祖輩流傳下來的傳統古法:浸米、蒸熟、攤涼、落缸、攪拌、發酵、壓榨、澄清、密封儲窖,加入優質酒麴,純手工釀造而成的冬酒,色澤金黃澄澈,滋味既不像烈酒一樣燒口,也不像啤酒一般苦澀,或醇香綿甜,帶點甘冽的香味,酒體溫和純淨。
每一口都有舒壓解鬱的神奇能力,以及放鬆味蕾和鼻尖的因子。其酒精度數較低,不僅潤肺護肝,溫潤可助眠,最重要的是,它只會讓你到達剛剛微醺的狀態。
每年冬至,井岡山大倉村村民都會集體釀冬酒,全程古法釀製,一起看看。
【食材】
糯米、酒麴。
【做法】
1、糯米淘洗4遍,倒入飯甑,瀝乾水分。精選圓糯米不選粳秈。
山裡人釀酒都是很實在的。除了洗米、蒸米等過程中不慎摻雜了少量水,在拌曲發酵的過程中幾乎不加游離水,酒水靜靜地析出,不摻水稀釋,保證酒味的醇厚、原汁原味。
2、上鍋蒸熟,冷水衝刷,靜置放涼,剛蒸的時候不要先蓋蓋子,待飯甑冒熱氣,用手澆幾滴涼水在米上,蒸煮幾分鐘後再蓋。
蒸熟後的糯米溫度一定要放到合適的程度,再拌酒麴。
若糯米溫度過高,很容易殺死酒麴中的酵母,但糯米溫度太低也不利於發酵,所以在冬天製作米酒,過涼開水的動作一定要快,最好使用溫白開,不能等它涼透。
3、酒麴碾碎,與攤涼的糯米一起拌勻。
米酒的酒麴就好比做酸奶用的發酵菌種,米酒酒麴的選擇也很重要,不同的酒麴有不同的發酵作用,這裡要選用釀酒專用的酒麴,而不是甜酒麴。
酒麴將糯米中的澱粉分解為葡萄糖,並將蛋白質分解成胺基酸,再由酵母菌將葡萄糖轉化為酒精,就做成米酒了。
4、米飯壓緊,中間挖小洞。挖小洞,其實就是掏酒窩,當地人稱這一過程為「打井」,可以說是相當直白形象了。
5、密封保溫保,存靜置7天,盛出清液即可。保存最適宜的溫度是30—35度,控制好溫度是酒釀成功的關鍵,否則會前功盡棄。
經過3天,也就是72小時的分解、發酵,糯米之間早已被酒水填滿,這時候只需要用手指往洞口輕輕一戳,酒水便會像噴湧的溫泉般一股腦流出來。
井岡山人對盛放冬酒的酒器也有講究。
每戶農家都有好幾個專門用來裝冬酒的酒罈,俗稱「甕」,裝滿冬酒之後,蓋上陶蓋,用細繩密封上幾張黃紙或報紙,壓上一塊磚頭或倒扣上一隻碗,更講究點的會再放上一把鐮刀,寓意來年五穀豐登,圖個吉祥順遂的好兆頭。
6、存放上5—8年,享用最佳。
通過糯米、酒麴、溫度和工藝的平衡,使酒體的質地、香氣及口感保留了純粹的山野氣息。酒桶裡析出的冬酒酒水澄澈凜冽。冬酒與葡萄酒一樣有一個最佳適飲期,一款底子好的傳統冬酒,陳化時間前5年品質上升最明顯,以8年為最佳飲用期,過期則滋味品質逐步放緩。
所以說,冬酒是一種特別需要陳年的酒,年輕時口感較生硬,酒精味也會比較衝,而陳年冬酒就能很好地避免這些問題,讓酒變得更優雅潤口。
好酒還得配好酒器。當地有些人家,會選擇錫製酒具來盛放,用99.95%高純度錫手工打造的上百年古董酒器,形制極簡而大雅。
錫製酒器有個最棒的優點,導熱導冷性很強,夏天盛酒,降溫明顯,冬天燙酒,升溫很快,並且還能鎖住酒香。如此,在飲用方式上更能突出冬酒的口感特點。
千年已過,任歲月變遷,山裡人家依舊遵循古法,守著老祖宗留下來的那口酒香。對於傳統冬酒,相較於創新和改良,還是傳承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