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嘲笑印度「咖喱味」時,印度也在笑「中國人的胃」:什麼都吃!

2020-12-22 騰訊網

上周,印度專欄作家Vir Sanghvi寫了一篇關於中國四川火鍋的文章,其中講解了在印度人眼中四川火鍋的文化和味道。

Vir Sanghvi說,「我一直在寫關於中國的文章,特別是關於四川地區的文章。有趣的是,這麼多回復文章的人都表達了同樣的觀點:你為什麼不提到著名的四川火鍋?」「他們是對的。我早該提出來的。火鍋是四川的招牌菜之一。有人告訴我,在成都,大多數人每周至少吃兩次火鍋。」

Vir Sanghvi的文章寫道,火鍋就像它聽起來的那樣。他們在你面前放了一大鍋沸騰的高湯,你把各種各樣的材料放入熱湯中,直到它們煮熟,然後把它們拿出來——如果你想的話——蘸上辣醬。

從印度人或非中國人的角度來看,火鍋的問題在於裡面的肉。中國人認為口感本身就是一種味道,並且認為非中國人是愚蠢的浪費,因為我們只吃每一種動物或鳥類的肌肉部分,而中國人不僅吃肌肉部分,他們還吃所有的東西---整個中國都是如此。在上海,他們會告訴你那個老笑話:

問:我們怎麼知道亞當和夏娃不是中國人?

答:因為他們會扔掉蘋果,吃掉那條蛇。

大多數講這個笑話的人都是中國人,這是一種衡量他們對自己想什麼就吃什麼的習慣有多適合的標準。

在成都和四川,人們喜歡吃我們所說的內臟---中國人喜歡吃胃、心臟、腸子(因為它們的質地)、牛肚等等。因此,在他們看來,火鍋是烹飪動物所有可能會讓更容易過敏的人覺得噁心的部分的完美媒介。事實上,當他們泡在火鍋裡的時候,他們很高興能吃到一些腸,因為他們喜歡火鍋有嚼勁的感覺。

當然中國意識到,並不是每個人都喜歡吃死去動物煮熟的器官的時候,現在在成都,有地方讓你選擇你想要的東西放進火鍋(有些甚至用傳送帶),由於四川不是一個說英語的地區,所以很難解釋他們扔進鍋中的到底都是些什麼。

中國火鍋有著悠久而輝煌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幾百年前。這並不一定與東方其他國家火鍋一樣。壽喜燒(Sukiyaki)和涮涮鍋(Shabu Shabu)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兩種日式火鍋,它們的起源較晚。首先,兩者都使用牛肉片。大多數日本牛肉食譜和餐館的歷史並不早於19世紀末甚至20世紀初。

在壽喜燒中,牛肉更重要。有兩種基本樣式。一種是把肉烤焦,然後加入調味料和調味汁;另一種是先放液體,然後放牛肉。這兩種烹飪方式都是禮儀性的,在高檔餐廳,女服務員通常會做一些艱苦的工作,然後在你吃之前把牛肉蘸上生雞蛋(是的,真的)。

有一段時間(壽司出現之前),壽喜燒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日本菜,在西方昂貴的日本餐廳供應。坂本恭夫(Kyu Sakamoto)的一首風靡全球的歌曲《Sukiyaki》奠定了它的聲譽。它原本有一個愚蠢的日文標題(翻譯過來就是「我走路時抬頭看」),但這家美國唱片公司決定改變它。唱片公司老闆選擇壽喜燒(與歌詞無關)是因為美國人更熟悉這個詞。當這首歌風靡全球時Sukiyaki這個名字變成了日本產品的通用名稱。

涮涮鍋經常與壽喜燒混淆,但它與四川火鍋的共同點要多得多,因為配料(通常是切得很薄的牛肉片,不適合壽喜燒)被放入沸騰的肉湯中。

沒有什麼地方比泰國更讓人困惑了。有成千上萬的餐館提供泰國人所說的「Suki」。儘管名字叫Sukiyaki,但這和Sukiyaki一點關係都沒有,實際上「Suki」與中國火鍋有更多的關係。人們對它的起源存在爭議,但現在普遍認為,Suki是由泰國富人喜愛的火鍋演變而來的。泰國有兩家大型連鎖超市專門經營Suki。一種是可口可樂,聲稱是它發明的,另一種是MK餐廳。(在曼谷開車,你不能不看到這兩家連鎖店的分店。)

為什麼他們叫它Suki,而它的起源很明顯是中國的(而不是日本的)?一種理論是,他們也受到了全球流行的Sukiyaki歌曲的影響。除了這首歌在20世紀60年代風靡全球和第一家Suki餐廳在20世紀50年代末開張。所以我還是不確定。但如果你想吃中國火鍋,最好還是吃泰國Suki火鍋,因為它的配料對印度很友好,而且價格便宜(與日本火鍋相比),而且有很多香料。

有趣的是,大多數印度人熟悉的火鍋並不是起源於東方。我們喜歡瑞士火鍋,它本質上是一個奶酪火鍋。素食主義者喜歡它---我們把所有關於它是瑞士國菜的無稽之談都咽了下去。

相關焦點

  • 生活在印度:印度英語,純正「咖喱味」
    要說,所有的外國人講英語,都多少有些口音,這實在是再正常學校是標準印度英語的傳播地不過的事。網上瘋傳的《義大利人在馬爾他》說明,連同在歐洲的義大利人說英語也很搞笑。中國人的「洋涇浜」英語也有自己的口音,俄羅斯人、阿拉伯人的英語也都各自帶有母語的味道。
  • (原創)印度咖喱味的普通話是什麼樣的?
    印度《今日郵報》網站2月19日報導,印度軍人和中國軍人在3400公裡長的實際控制線上巡邏時,彼此的路線常常交叉。在監控中國軍隊的通訊方面,印方往往處於劣勢。於是,印度陸軍一些高官建議對中印邊境的印度軍人進行中文培訓。他們稱希望能夠通過對印度軍人進行中文培訓,進而減少中印邊境兩國士兵因為語言障礙而產生的矛盾以及誤會。
  • 印度丟人丟大了,「咖喱味」英語被陣風戰機鄙視,飛行員重新上學
    大家都知道印度在17世紀的時候成為了英國的殖民地,很多人會覺得印度人的英語應該不錯,但是前段時間,印度人的英語卻被陣風戰機鄙視了,更有人調侃:飛行員重新上學吧。
  • 「中國人和澳洲人,英語聽上去最差!」印度小哥表示,我們的口音才是最好的!
    一些初來乍到的同學紛紛吐槽,上課小組討論的時候根本都聽不懂印度同學在嘰裡呱啦講什麼嘛!圖源:微博主持人問道:「你知道外國人經常嘲笑印度英語口音麼?」然後我就盡情嘲笑他們的口音,所以就盡情相互傷害吧,我都無所謂。」
  • 印度英語,為何自帶「咖喱味」?
    如今印度英語已經成為印度最有趣的一張名片,從「哈魯?」到「Belly good!」,人們一提起印度就會想起咖喱和寶萊塢一樣,印度英語已經成為英語口音地圖上的特色之一,如同中式英語一樣,充滿「咖喱味」的印度英語成為喜劇中常用的梗。
  • 印度人稱自家英語發音最純正:「口音對我們印度人來不是問題!」
    口音歷來是區分地域的活標籤,大氣豪爽地說一句「你幹哈呢,你是哪旮旯的」,立馬就能猜出你是東北人,嬌滴滴地冒出一句「你造嗎」,必定是臺灣人無疑。近日,印度人稱自家英語最純正的採訪視頻流出,受訪者信誓旦旦地表示,印度略帶咖喱味的英語發音,才是最符合英語本質的語言。
  • 印度英語就是正宗英語?印度朋友竟這樣評價中國人的英文口音...
    相當自信了666先來聽聽受訪印度人民對印度口音的看法吧—準備好你的笑肌!這是因為中國人在發英語長元音和大口型元音時嘴張的不夠大,我們看英美國家的人說英語時沒覺得,但輪到自己說就覺得張大嘴說英語很誇張很彆扭。「聽日本人說英語,如果沒有字幕的話..."
  • 走進印度美食,這兒的人都喜歡加瑪莎拉,你知道是什麼嗎
    作為同樣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印度也形成了自己獨有的飲食文化,儘管國內很多人對印度的美食文化,尤其是不用筷子只用手抓無法接受,但無可否認的是,印度的確也有著一套成體系的美食。印度人極為喜歡吃香料,這大概和四川人喜歡吃辣椒是一個道理,起初是由於氣候和歷史原因,印度對香料情有獨鍾,漸漸的就成為了飲食文化,就好像四川很多菜都會習慣加豆瓣醬一般,印度做菜也是頗為喜歡加入瑪莎拉。而關於成分,這就各地都很不相同了,一般而言,傳統的瑪莎拉都會用大蒜,姜,印度辣椒以及洋蔥作為底子。
  • 作為中國人,如何娶一個高種姓印度女人做老婆?美國人都難
    作為中國人,如何娶一個高種姓印度女人做老婆?美國人都難作為外國人,如何娶一個高種姓印度女人做老婆?不得不說,這是一個高難度動作。在孟買,到處都是混亂的車流和人流,街邊乞討的兒童那樣面目可憎,即便是旅館的牆上也都是令人遐想的"愛經"。一系列的尷尬之後,陶曼不僅喜歡上了印度女孩,還愛上了充滿異域風情的印度文化。《世界是平的》其實是一本財經類暢銷書,裡面講到了很多美國公司把客服電話中心外包給勞動力更廉價的印度。而《美國人在印度》,其實根據這個情節改編的電影。
  • 生活在印度:咖喱是什麼?
    咖喱對印度意味著什麼?那麼,什麼是咖喱咖喱並不是單一的一種調料的稱呼,而是一類調料的名稱。不管哪種咖喱,吃起來多少都有些刺激,有些辣,這是由於其中的紅辣椒末或綠辣椒末,但量不會多。印度菜不以辣著稱,而以香聞名。好吃,咖喱味!咖喱,是印度作為香料之國的標誌。如果說,你要求在餐廳裡吃到的每一盤印度菜所用的咖喱都必須列出其成分的話,有可能會是一個讓你想像不到的長長的單子。
  • 中國人到印度,實拍印度人的午餐,看看他們中午都吃些什麼?
    印度貧富差距很大,我們是知道的,一邊是「燈紅酒綠」的狂歡,一邊是一日三餐都成問題,這樣來形容印度是很貼切,所以本期就來說說印度平民的午餐。中國人到印度,實拍印度人的午餐,看看他們中午都吃些什麼?我們可以看到印度平民吃的午飯是和印度富人的簡直就是不能比,這就是一鍋大雜燴,不管是骨頭還是雞蛋也好,到最後都是通通煮在這一鍋飯上。還有各種的辣椒,加上咖喱醬,最後還是會上一點的配菜,不過一定是要有檸檬坐最後的點綴才行,澆到飯裡去才算是精華的了,因為檸檬是可以提鮮的,食物不夠新鮮,印度人也只能是用檸檬來提鮮了。
  • 兒子的印度情節和印度同學
    我問他:你到底要買多少種?你確定是吃飯不是吃調料?他煞有介事的說:印度餐常用的調料大概80多種吧。暈,那得放幾個抽屜,早聽說印度菜重調料,也不至於這麼誇張吧!周末,兒子要給我們做他最愛吃的Palak paneer。
  • 印度城鎮街上到處都是小吃,印度人造的咖喱,是由20多種調料製作
    印度城鎮街上到處都是小吃,印度人造的咖喱,是由20多種調料製作吃慣了四大菜系或八大菜系的炎黃子孫們一般對南亞大陸的烹飪是不敢怎麼樣恭維的。中國菜名揚世界眾所周知。印度的飲食文化也很發達,在世界菜系大家族中,印度菜也是極具特色的一系。但是印度菜同時也是很多中國人不敢恭維的,特別是印度人最引以為豪和最出名的咖喱菜,而且他們的咖喱菜又以辣子為主。幾乎菜菜有咖喱,沒有咖喱不成席。正像我們中國的川菜,要是沒有麻辣燙,那還叫川菜嗎?
  • 印度的咖喱,日本的咖喱,泰國的咖喱,網友:日本的最合中國胃
    咖喱是一種用多種香料混合而成的醬料,在東南亞菜裡面很常見,咖喱最早出自印度,後來在其他國家經過發展,口味上做了不同的改良。現在咖喱不僅在印度很流行,還成為日本和泰國的代表菜。那這三個國家的咖喱都有什麼區別,我們中國人最喜歡吃哪種呢?
  • 瀰漫著咖喱味和體臭!實拍髒亂的印度火車
    瀰漫著咖喱味和體臭!實拍髒亂的印度火車 2018-08-10 08:43
  • 吃火鍋時,美國人拿出了刀叉,中國人舉起了筷子,印度人慌了!
    吃火鍋時,美國人拿出了刀叉,中國人舉起了筷子,印度人慌了!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行萬裡路不如閱人無數,歡迎收看本期文章,吃火鍋時,美國人拿出了刀叉,中國人舉起了筷子,印度人慌了,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現在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吧,大家都知道,由於每個國家的地理位置以及文化習俗的不同。
  • 啥,國際客服居然是印度的支柱產業?「咖喱味」英語真能聽得懂?
    然而萬萬沒想到,在國際外包客服中佔據很大部分的居然是印度。根據國際數據中心(IDC)的調查數據研究印度該行業的密集程度明顯高於中國,印度離岸業務規模10億美元以上的超大型企業有11家,而中國只有1家。印度甚至有個稱呼——「世界辦公室」,可見印度的客服外包在國際商務或者其他事務方面是相當出名。
  • 印度以膚色區分種姓,那中國人到印度,屬於什麼種姓?
    圖:印度次大陸提起印度的種姓制度,中國人想必都不會陌生,印度種姓制度有3000多年歷史,源於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建立的一套殖民體系,此後印度次大陸被輪番殖民,種姓制度是世代沿襲的,印度人無法跨越種姓,假設你的祖輩是首陀羅,那後人世世代代都是首陀羅,永遠不可能變成剎帝利、婆羅門階層,也意味著你永遠處在最底層,改變不了出身。
  • 菲律賓英語和印度英語,哪個容易懂?印度的英語教育不如菲律賓
    學英語時間長了,你就會關注各式各樣的英語。比如,印度「咖喱味」英語,和菲律賓英語有什麼區別?仔細一想,這兩個國家的語言和文化還是可類比的。我先來寫兩段文字,你們自己讀來比較一下:印度:是位於南亞的一個人口大國,有13億多人口,位列世界第二。
  • 日本的咖喱,印度的咖喱,泰國的咖喱,原來差別這麼大
    咖喱是由多種香料調配而成的一種醬料,咖喱味重質地濃稠,很適合用來配肉拌飯吃。咖喱源自於印度,後來傳到泰國和日本等亞洲各國,在不同的國家跟當地的飲食文化相融合,漸漸產生了自己獨特的風味,今天要介紹的是日本、泰國和印度咖喱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