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微網消息 2月20日,航錦科技接受機構調研時表示,公司子公司長沙韶光的核心晶片產品研發之初均為響應國家軍用武器裝備的需求,至今已成功研發第三代產品,此前大部分為武器裝備配套,因此長沙韶光的核心晶片的銷售情況隨著國家武器裝備的列裝進度而波動。
航錦科技稱,公司對標國際晶片巨頭英偉達,它的產品在民用領域已有非常廣泛的應用,且不斷更新和迭代。長沙韶光的幾款核心晶片在技術指標上與英偉達仍有差距,但在國內廠商中屬於第一梯隊,已能滿足國內市場使用者的日常辦公、娛樂需求。在中美貿易摩擦的大背景下,集成電路國產化和自主可控的趨勢必不可擋,公司「軍轉民」的過程,才有機會打破原有的市場格局,進入自主可控設備領域。公司核心晶片從辦公電子設備切入民用領域,預計2020年是有成果的一年。
關於國內晶片設計競爭格局,航錦科技稱,目前,國內GPU晶片的設計企業還包括景嘉微、709 所和716所,後兩者是軍工集團內部的研究所,主要為軍用武器裝備配套。自主可控設備的市場空間很大,包括原有設備的替代和增量市場,完全能夠容納已有競爭者和一些新進入者,共 同提高國產晶片的競爭力。
據了解,航錦科技目前參股武漢導航院,持股10.67%。武漢導航院的基帶射頻一體化晶片,已完成模擬、仿真等多項測試,技術指標在國內範圍內領先。此外,武漢導航院還參與了北鬥3技術標準設立工作,這在後期推出產品時也將是武漢導航院的獨到優勢。北鬥3預計2020年6月全部組網完成,我們計劃,武漢導航院的產品屆時也將進行流片並推出至市場。
航錦科技認為,北鬥3完成組網後,主要的需求會先來自軍方; 商用領域的應用大概需要3-5年的培育時間。公司已和多家下遊設備商、部分軍工客戶進行了對接,並開展了實質性的洽談工作。公司會根據實際情況,對外披露籤訂的重大和重要訂單。
在FPGA方面,航錦科技特種 FPGA 的安全性、可靠性均極高,目前主要應用在航天、航空領域。對於民用來說,一方面不需要這麼高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價格上也並不經濟。所以,這款晶片 暫時沒有考慮向民用領域發展。
在電子板塊,航錦科技司的戰略主要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實現化工向以晶片為主導的電子業務轉型,公司布局了核心半導體和通訊業務兩大板塊,並在19年得到了市場的認同。第二階段是公司戰略布局升級:在鞏固以晶片為主導的核心器件在自主可控的信息化領域和5G領域廣泛應用的同時,利用公司產品的技術優勢,加大公司核心器件在星空網際網路領域的應用。
目前,國家正面臨著6G領域和美國的直面競爭,並已經略有落後。在新的局面下,中央已經採取了新的機制和組織方式作為應對策略,而航錦科技稱,公司繼續前瞻的布局並依託和「軍中華為」中電科網通集團和科工二院的歷史業務合作,發揮民營企業的效率優勢,在這場中美爭霸的科技制高點領域積極發揮好軍民融合/民參軍的角色,為中國能夠在6G領域繼續領先全球發揮公司的力量。
從具體的行為而言,航錦科技主要以晶片為切入點,集中所有可利用的資源將電子板塊做大做強。從2017年到2019年,公司電子板塊的業績從幾千萬增長到1.8億。我們預計,未來幾年, 公司現有的業務板塊和已布局的產品,可以保持過去的比例增長。公司從2018年起,就開始以產業孵化的方式拓展電子板塊業務,包括以淨資產收購的湖南九強和中電華星,19年已實現幾千萬的淨利潤。19年至今,公司以同樣的模式繼續投資了威科射頻和泓林微;參股了武漢導航院。 總而言之,公司電子板塊業務是以晶片為發展重點,以自主可控為要求,以國產替代為目標的。
關於晶片在民用領域的應用,航錦科技認為,公司產品民用領域的競爭將與海外的龍頭企業之間展開。公司晶片的戰略重點,就是以自主可控的技術實現進口替代。預計在黨政軍內部的電子設備更換/更新的訂單,會在今年有一些進展。另外,公司的射頻材料和器件在高頻通訊領域的應用預計在今年也會進入華為、中興等公司的供應鏈,實現量產。(校對/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