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福貴:失去所有親人,卻依舊好好地活,熬過苦難終成英雄

2020-12-20 花落花又落

說到《活著》,不得不談及兩個人,一個是作者餘華,這部作品讓他登上了文壇巔峰,第二個就是小說主人公福貴,他的悲慘經歷,看一遍,讓人深省一遍。

如果單從故事情節來看,小說並不曲折,甚至有一點簡單,僅僅是一個叫福貴的農民的人生自述,但也正是因為福貴這個獨特的人物,《活著》激起了讀者強烈的反響。

福貴曾經也是一個讓人羨慕的闊少爺,但因為嗜賭成性,遭人算計,導致家業全失,成為了一個一文不名的人。

而後,自己被抓了壯丁,母親病逝,兒子為縣長夫人輸血意外死亡,女兒難產去世,女婿被砸死,外孫吃豆子被撐死,妻子也病重離開......

接二連三的打擊讓尋常人怎麼能承受得起呢?但福貴不同,他失去了所有親人後,卻依舊好好的活著,苟活屈服,淡然接受。

福貴的父母是愛他的,他的母親,凝縮了中國傳統母愛對愛子濃濃的親情,一直維護著他,他的父親,雖然怒斥他紈絝的行為,但即便他敗掉家產,仍然為他收拾殘局。

當父母離世,福貴就死了嗎?在書裡,活著,和父母無關。

福貴子女雙全,更有著質樸的孝念,女兒鳳霞的人生長一些,所作所為,表現了她的乖巧,兒子有慶在他短暫的人生裡,足矣證明是個正常懂事的孩子。

當子女離世,福貴就死了嗎?在書裡,活著,和子女無關。

福貴的愛情,是一份真正的愛情,紈絝少爺,純真女學生,茫茫人群一眼,看上了就是你,更難得家珍賢良淑德,任勞任怨伴他一生。

可家珍離世,福貴就死了嗎?所以在書裡,活著,和愛情無關。

活著,與這些都沒有關係。

是什麼讓福貴好好的活著?

1、自身原因

在中國,存在一種思想:一個人的厄運完全是自作自受的結果。在福貴身上,這句話似乎體現的淋漓盡致。

一個個親人相繼離去,他相信這是自己的報應,在死亡和宿命之間,他選擇了後者,也選擇了活著,這或許就是原因,也是這個角色存在的本質因素。

2、受到兩個女人的影響

在福貴的一生中,有兩個重要的女人,一個是母親,一個就是妻子,當他輸光錢回家,遭到父親的辱罵時,善良的母親和妻子溫暖了福貴的心。

母親說:人只要活著高興,窮也不怕。妻子說:只要你以後不賭了就好了。兩個女人的一句話,讓福貴感覺到了生命的意義。

3、精神的支持

魯迅先生筆下的阿Q就是一個擁有精神支持的人,而福貴也和阿Q有異曲同工之處,全靠精神而活。

4、性格的使然

君子坦蕩蕩,一個堂堂君子怎麼會選擇死亡呢?只有懦弱膽小的人才會逃離,所以福貴在生死的問題上,抱著「好死不如賴活著」的態度,選擇了活著。

我們常說「生活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但真正做到的又有幾個人呢?而福貴不一樣,他做到了,他熬過了苦難,成為了真正的英雄。

就命運而言,休論公平,但對於不公平的命運,沒有讓福貴一蹶不振,他依然保持著享受生活的快樂,這樣的形象,無疑會給我們帶來同頻共振,會給沉悶的現實帶來溫暖的光亮。

每個人都是經歷苦難的福貴,或者每個人的身邊都有一個福貴這樣的人,沒有誰的生活是一帆風順的,人活一生,總是要經歷坎坷的。

這些或許就是福貴的魅力,也是《活著》的魅力。

當我們鬥不過命運時,不妨想一想福貴,誰不想活出一個有意義的人生,但活著本身就已經非常了不起了,只為活著而活,不為活著以外的任何事物活著。

多年之後,重溫這部《活著》,依舊感嘆餘華荒誕又大膽的想法,他將福貴的生活寫成了史詩,不過10餘萬字,卻飽含人在苦難面前的抉擇。

回歸生活,人性在苦難面前是最為真實的,當我們衝破黑暗後,心靈才能得到淨化,靈魂也會得到洗禮,生命永不停息,生活還要繼續。

每一個想要參透生命真諦,換種思維看未來的人,都應該讀一讀《活著》,28塊錢,不過一杯奶茶錢,看透生活就是苦難交織著幸福。

有需要的朋友,點擊下方商卡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餘華《活著》:親手埋葬所有親人,福貴平凡的一生,讀來令人動容
    福貴被生活和命運一次又一次地蹂躪著,然而,在每一次的命運的捉弄和生活的折磨下,他都選擇了忍耐,選擇忍受苦難,活著成了他的信念。正如餘華在《活著》的韓文版自序中寫的那樣:「《活著》講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痛,就像中國的一句成語:千鈞一髮。」徐福貴的一生,是忍耐的一生,千鈞一髮,為活著而活著!
  • 從「祥子」到「福貴」,《活著》的終極意義就是「活著」本身
    福貴覺著不管怎樣,父親的一百多畝地總不會被自己敗光,可是後來他還是被龍二設下的圈套敗光了所有家產。 福貴輸掉所有家產後,很害怕,曾想到去死,其實他沒真的想死,只是想著讓他爹給他還債有些怕了,福貴沒吃過苦,這時的他雖然輸掉了所有家當,但還不知道生活的苦難究竟有多苦有多難。
  • 集苦難於一身的富貴失去所有,活著意義何在?餘華戳穿了真相
    活著,是一種力量,是幸福。至此,我明白了真正的強者,不是不怕死,而是敢於活。活著,不容易,但活著,又怎捨得死去。在往後的歲月裡,福貴他們肯定會想起兒子的點滴,但活著的人總要向前走,漆黑的夜靜默在兒子的墳堆前,也只是表達著生前與兒子僵硬幹澀的關係的羞愧和後悔。在小說裡沒有一個是幸運的,鳳霞最終沒能熬過產後大出血,屍體被陳放在自己弟弟曾經待過的房間。
  • 《活著》:福貴到底遭受了多少苦難?如果是你,你能撐幾關?
    曾經我問過一位老師,我努力地去做一件事情,但是註定會失敗,那我現在還做不做?老師沒有正面回答我,卻反問我一個問題:人註定要死,你說他們現在還活不活?《活著》這本書,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福貴跟著軍隊去了戰場,各種艱難險阻,他一度認為自己快要死了,但覺得這樣死太冤了,因為他娘和家珍還不知道他的下落呢。度過了兩年心如死灰的日子,最終他幸運地活了下來,他當了俘虜,他選擇了回家。第六難:母親去世。
  • 《活著》:家破人亡卻能笑著活下去的福貴,給我們怎樣的啟示
    選角啟用兩位諧星,不單單是因為他們更適合演出年輕福貴的痞與賴、荒唐與放縱,也不是因為他們能夠衝淡悲劇的苦澀味道,實則是這樣看似玩世不恭的人,經歷過幻滅與失去,濾去浮名,更懂生命裡什麼更重要,在苦難裡更懂如何活。
  • 福貴死了5位親人依然活著,人為什麼活著?餘華這樣告訴你
    一直覺得餘華是一個冷靜到近乎「殘忍」的作家,在他多數的作品裡,充斥著司空見慣、習以為常的苦難和死亡,以旁觀者的角度平靜地敘述悲慘的故事,不添加任何渲染,比如《活著》裡,福貴對書中的「我」講述親人的相繼離逝時,語調也是很平和的,仿佛在說一個不相關的他人的故事,巨大的苦難卻一下下凌遲著讀者的內心,不忍卒讀。
  • 餘華的《活著》告訴我們,活著,就是在死亡與苦難中笑著感受幸福
    但在去給生病的母親抓藥的路上,福貴又被國民黨抓了壯丁。兩年後,福貴在戰鬥中被解放軍俘虜,隨後又回到家鄉。母親已經病逝,幸好妻子家珍一直撫養著兩個孩子。土改運動開始了,贏了福貴家產的龍二被鬥死了,替福貴還了一條命。解放後,福貴以為可以過一段安心的日子了,結果,面臨的卻是一個個親人的不斷地悲慘死亡。在短短的十幾年裡,福貴親眼目睹了五個至親的人一個個死去。
  • 餘華《活著》:沒有比活著更艱難的事,也沒有比活著更美好的事
    《活著》講述了在充滿變革的歷史背景下,徐福貴老人一生經歷的命運起伏與人生苦難。他從萬貫家財到一無所有,所有親人都先他而去,最後只剩下年老的他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作品筆調沉重、直抵人心,讓人淚流滿面。
  • 活著是為了什麼?看到埋葬了最後一個親人的福貴,我找到了答案
    整個故事裡,死神總是毫不憐惜地將福貴生命裡的美好一次又一次地毀滅在他面前,也一次又一次地毀滅給我們這些讀者看。故事最後,所有的親人都離世了,只剩下年邁的福貴,陪著一頭老牛在陽光下,時不時地回憶那些算不上幸福的過往。很難表達清楚,看完是一種怎樣的心情,但總歸不會太愉快。雖然,所有人都知道,人生在世,生老病死,在所難免。
  • 《活著》讀後感:就這樣活著之福貴
    我花兩天下班的時間讀完了餘華的《活著》,靜靜的聽著福貴講述自己的這一生。這苦難的一生。作者在序中寫道,他寫下《活著》就是想寫出人對於苦難的承受能力,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 餘華《活著》:福貴一家幾口都去世了!他為什麼還孤獨的活著?
    今天讀了麥家的《人生海海》,忍不住又去重讀了餘華的《活著》,依舊是忍不住的唏噓不已,為著書中的人物的苦難經歷而難過,也為自己尚且擁有安穩的生活而自足。01 餘華筆下的福貴人物原型是誰?也或許人們對於苦難的承受能力,以及對世界的熱愛程度超乎我們自己的想像力,而餘華也表明了一個觀點: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02 親人相繼離世的福根,他痛苦嗎?
  • 破產、父母去世、子女遇難、妻子病逝,福貴究竟是靠什麼活著?
    而正如老黑奴一樣,《活著》裡的主人公福貴也是一位極度苦難的人,他一生經歷了破產、父母去世、子女遇難、妻子病逝等這些常人所難以承受的苦難,但最後卻還是堅強活下了下來。讓我們通過原著《活著》一起來探討,在經歷了那麼多苦難後,福貴究竟是靠什麼活著?
  • 張藝謀《活著》裡面,徐富貴為什麼而活?
    活著就是一切!用這幾個字可以概括這部電影。影片是以中國內戰和新中國成立後歷次政治運動為背景,通過男主人公福貴一生的坎坷經歷,反映了一代中國人的命運。 富少福貴(葛優)嗜賭成性,妻子家珍(鞏俐)屢勸無果後帶著女兒鳳霞離開了他,當夜,福貴輸光所有家產氣死父親,被迫靠變賣母親首飾租間破屋過活。
  • 餘華的《活著》福貴到底是扮演了一個什麼角色?
    但不幸並沒有結束,接著家珍因操勞過度而患病,兒子有慶因抽血過多死亡,女兒鳳霞終於遇見自己的幸福卻因為難產死於手術臺······面對這一切生活中的不幸,富貴傷心痛苦之後並沒有一蹶不振、厭惡生活,他選擇了繼續勇敢地活著。最後家珍去世,外孫苦根也因意外永遠離開了自己,生命中裡難得的溫情蕩然無存,只剩一頭老牛陪伴著富貴。
  • 《活著》:福貴看到龍二被槍斃,為什麼慶幸他和他爹是敗家子
    他一個人把親人一個個地相繼送走送走,最後只剩下一個人,只有一頭老牛和他相依為伴。首先父親去世。福貴是一個嗜賭如命的賭徒。賭場老闆龍二特意給他設了個圈套,讓福貴這個地主兒子輸得血本無歸。在最後一次的賭博中他輸光了所有的財產,他的妻子家珍去賭場找他。
  • 既然無法改變活著的事實,但可以改變活著的態度,活著就會有希望
    接著又被抓了壯丁,回來時母親因年邁體衰已經死去,而其愛女也因突發高燒成了聾啞人,重重打擊扑面而來,喚醒了他內心的良知,當時正趕上分土地,浪子回頭的他決定要和家人好好過日子。而二喜也在回去的路上掉入河中淹死,只留下一個孩子叫作苦根,剛剛安定的生活再一次陷入萬般的絕望與痛苦之中,外孫小小年紀便幫福貴幹活,深討富貴歡心,卻難料在一次淋雨後生了病,然後吃了過多的豆子脹死了,所有的親人都離福貴而去,只剩下福貴與老牛相依為命,在夕陽的餘暉下身影拉的愈發乾長。
  • 2018年·讀書筆記·第50本·餘華《活著》
    小說以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以「我」在一個鄉下聽一位老人福貴講述他自己的故事。生活在那個紛亂特殊的年代,經歷了戰爭,殺伐以及一系列動蕩的生活,經歷了家庭的興富到衰落,身邊人陸續的死去。在他們一生中,不知失去的多少東西,失去金錢,失去親人,最後只剩下一頭瘦骨嶙峋又險些被人宰割的老牛與他為伴。
  • 死很容易,但活著很難!堅韌地「活著」才是中國人的現實底色
    近代的中國經歷了推翻滿清政府,民國徵戰,抗戰,解放戰爭,動蕩時期等眾多民族苦難。想來活著」的意義對於近代中國的普通人,本身就是一種對死亡的妥協。而《活著》正是深刻地描述了近代的中國人對於這種妥協的全部過程。
  • 你總說生活不易,看看《活著》裡的福貴,一個只有黃牛作伴的老人
    他一生就是在苦難,親手一個一個埋葬親人中度過。有人埋怨作者太殘忍,我也有同感。但我不會埋怨,因為確實遇見過有幾乎相同命運的老人,他一大家子人在殘酷的現實面前變得只剩下他一個。雖然《活著》中主人公的命運是悲慘的,與中國當時的社會體制密切相關,可是他們極少抱怨,也不氣餒,直面人生,樂觀地活著。特別是以福貴的爹,文中的老爺為一家人的大家長,一直都是勇敢接受著殘酷的命運帶給他們的悲苦人生,但一家人一直不怨不憂,沒有一個人是主動放棄生命的。
  • 餘華《活著》:講述3個人生道理,告訴你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活著》是作家餘華的代表作之一,講述了在大時代背景下,隨著內戰、三反五反,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社會變革,徐福貴的人生和家庭不斷經受著苦難,到了最後所有親人都先後離他而去,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福貴究竟是為了什麼而活著?他曾擁有良田百頃、深宅大院,然後在賭博中喪失殆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