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假小子面點王裡練成大師傅

2020-12-20 深圳晚報

深圳晚報記者 申衛峰 文/圖

都是簡潔的短髮,都是整齊的制服,夏日的一個午後,忙碌了一中午的楊巧靜和張文珠,安靜地坐在面點王店裡的一個角落,若不是店裡服務員的指引,記者很難注意到她們。

假小子,這是記者的第一印象,不過楊巧靜說,她們剛入職的時候,師傅們也是這麼叫她們的,如今,她們經過兩年的歷練,自己也漸漸成了師傅,於是「小子」這個稱呼慢慢地就被忘記了。

1

學校裡

她們是並肩戰鬥的同學

都是1996年出生,都來自廣東茂名,畢業於同一所中專,都操著一口並不流利的普通話,都留著幾乎同樣的短髮,在同一家分店工作,都在涼菜麵餃檔,共同點在兩個人身上太多太多。

楊巧靜和張文珠兩人並不在同一所中學,直到進入了同一所中專,兩個人生活才有了交集。

楊巧靜學的是旅遊管理專業,張文珠則是烹飪專業,兩人並不屬於同一班。不過,後來兩個人都進入了學生會,楊巧靜是學生會主席,張文珠是體育部部長。

「當時要辦一個『班班有聲』的課餘活動,我們一起負責搭舞臺,當時學生會人不多,能主動幫忙的人更少了,文珠雖然是體育部長,主動帶著新生來幫忙。我倆擔任主持,普通話都不好,白天忙完舞臺的事,晚上就一起練普通話,真的是同舟共濟。那個活動最後能成功,文珠的幫忙最重要。」

2

工作中

她們是互相幫助的同事

來到面點王,兩個人分到了不同的分店,各自進入了廚房。對於進廚房,烹飪專業的張文珠並不感到陌生,而旅遊管理專業出身的楊巧靜則經歷了一陣痛苦的適應過程。

「我和文珠家庭條件都不是很好,所以從小我們都在家裡幫父母做飯,廚房的手藝多少都是有點基礎的,不過真正到了面點王,還是發現與標準有相當大的差距。」楊巧靜說。

進廚房頭兩個月,楊巧靜說她切菜總是切不好,不是寬就是窄,再不就是長短不均,楊巧靜說她就每天早來,慢慢切,別人花一小時做完的,她花兩個小時乃至三個小時去做。「那時候,回到宿舍都覺得好失落,文珠就一直鼓勵我,我平時記在小本上的標準,文珠經常拿著考我,慢慢地,隨著時間推移,熟悉了,標準也掌握的越來越到位。」

如今即便是非烹飪專業的楊巧靜,也成為了廚房裡的大師傅,作為涼菜麵餃檔的組長,她經常指導和鼓勵新來的同事,因為她深知初來者的不易。

雖然是烹飪專業畢業,張文珠也沒有一下子適應廚房。剛開始在檔口接單時,面對一波又一波的客流,她有些無所適從,因為不熟悉價格,偶有給顧客算錯帳。「剛從小城市來到深圳,當時還是有些怯生的。」

不過,張文珠在老同事的幫助下慢慢適應了,如今成為廚房的骨幹員工,同樣,張文珠也像當初老同事幫助自己一樣,幫助新來的員工。

3

生活上

她們是親密無間的閨蜜

雖然在工作上認真嚴謹,在生活中兩個人愛玩的本性便顯露出來。

「讀書的時候,都是花家裡的錢,現在自己能掙錢了,我們一人買了一輛山地車,休息的時候出去騎行。」楊巧靜說。

最初想到買自行車,只是因為兩人一起去紅樹林時,發現很多騎友騎著自行車,車上載著一個音響,感覺很酷的樣子——雖然是女孩,兩個人卻喜歡男孩子酷酷的樣子。

「我跟巧靜平時也就在深南大道這邊騎一下,還有往梅林方向騎,不過平時休息的時候不多,而且只能一次休一個人,所以一般都是一個人出去騎行,而我們又都不認路,所以沒有往太遠的地方騎行,最遠的一次也就到了八卦嶺。」說起騎行,有些靦腆的張文珠,眼睛裡閃著光芒。

作為在海邊長大的孩子,兩個人都很少有機會下水,楊巧靜說,小時候家裡人不讓下水的。所以來深圳後發現這邊有遊泳館,兩人高興壞了,幾乎每周都會去遊泳館遊泳。

同樣作為女孩子,「逛吃」也是他們的愛好,而東門則是她們最愛去的地方,「那裡的好幾家美食城都讓我們逛遍了,每次去都是一路吃過去的,嘿嘿。」說起吃,旅管專業的楊巧靜一臉的興奮。

人物資料

姓名:楊巧靜

性別:女

年齡:20歲

籍貫:廣東省茂名市

供職單位:面點王

所任職務:涼菜麵餃檔組長

人物語錄

簡單純粹,保持喜悅,

與這個世界溫柔相處。

姓名:張文珠

性別:女

年齡:20歲

籍貫:廣東省茂名市

供職單位:面點王

所任職務:涼菜麵餃檔員工

人物語錄

有目標就不累,等著我超越。

深圳晚報推出《尋找身邊的美——講述最美深圳人的故事》專欄,聚焦在深圳各行各業的普通勞動者,誠邀讀者一起參與發現身邊的美。

歡迎廣大讀者自薦或推薦身邊的最美人物。人物線索請發到郵箱:wbzbs@163.com。

相關焦點

  • 面點王裡故事多
    「深圳面點王,都市人的大廚房」,到面點王餐廳就餐,精美的各色食品菜餚、手腳麻利的廚師和輕盈閃過的服務員,都是靚麗的風景線。  然而,如果你了解了在面點王餐廳、廚房裡上演的這些故事,了解那些年輕的廚師和服務員工作、生活的點滴,對面點王的美食就會有更美味的體會和感覺。
  • 蘄商創業 張和平:深圳面點王老闆的創業故事
    是的,「面點王」從深圳開始向外輻射,在深圳的地位無可動搖,並逐步侵佔其他省市市場,總經理張和平完全是白手起家,他如何打造了這個企業?看看他的故事! 張和平,蘄春人,深圳面點王飲食連鎖有限公司總經理。小小麵食打天下。面點王不僅振興了民族快餐,還是深圳第一家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首例成功者。
  • 歐熊婕:面點王裡學得一身好廚藝
    2011年,當時就讀中專學校最後一年,是實習階段,歐熊婕直接進入深圳面點王實習。也許你會以為,這樣漂亮的小女孩,一定是在面點王的樓面工作,每天只需微笑面對顧客即可。「其實我是在面點王的廚房工作,慢慢學得一身好廚藝,在面點王的技藝大比武中,還獲得了全能第一名。」歐熊婕笑著對記者說。
  • 灰姑娘面點王裡洗白成微笑天使
    2013年7月,一個偶然的機會,她與面點王結緣,成為一名服務員。此時的她不會想到,這份工作會如此契合她的小心願——做一個幸福吃貨,做一個工作生活平衡發展的職業人。 剛一進店,陳樂純就感覺自己「來對了」。那是一種家的感覺,所有的同事都很熱情,大家都像哥哥姐姐一樣照顧著這個新來的小妹妹。尤其是店裡的唐主管經常會親自下廚,給大家做川湘和粵式菜,都非常美味。
  • 面點王,一碗麵條玩轉中式快餐
    出品 統一是金到面點王就餐你會發現,不管是在面點王哪家分店裡就餐,吃到的東西總是一樣的口味,同樣的分量。做餐飲的人都知道,中餐和西餐相比,製作過程比較隨意,有時是憑感覺製作。原料採購有兩種方 式:一種是米、面、油、調料和肉類等這些可以定點採購的原材料,面點王通常是只認「名牌」,如他們用的醋是從山西最大的醋廠進的;食用油是南海油脂的產 品;牛肉來自山東和陝西兩個國家定點的大型屠宰廠;豬肉來自清遠的雙匯。即便如此面點王還不「放心」,為了進一步確保原材料的質量,他們還組建了一支私家偵探隊伍,這些偵探主要任務就是化裝成普通購買者到供貨廠家「暗訪」。
  • 姐妹仨在面點王找到幹事好平臺
    2014年2月,王秋霞進入面點王,因為做事快、反應快,剛到面點王9個月,就被提拔為領班。 王秋妮、王淑淇兩個妹妹,是被姐姐王秋霞介紹帶進面點王的。「她們是我介紹進來的,我就有一份責任,工作中多多教她們,一定讓她們在這邊幹好工作。」 「90後」的姐妹三人白天一起工作,下班後一起回到宿舍,在她們喜歡的面點王這個平臺,大家一起成長。
  • 張鵬:面點王最年輕的店長
    「《大學》裡講,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一年半的領班工作,讓我理解了『格物、致知』,明白團隊中,我處於什麼位置,扮演什麼角色,起什麼作用。」張鵬表示,從只用幹好自己的活,到管理十幾個人的領班,這種變化,對管理能力的鍛鍊還是挺大的。「而且,那時候小,早早地就在我的職業能力裡奠定了基礎。別人還在課堂學習,我已經在實踐中得到鍛鍊和提升。」
  • 黎華娟:把面點王打理成顧客之家
    實習期結束了,黎華娟面對著一個重要的人生抉擇:回湖南留在父母身邊盡孝,還是留在面點王打拼未來。經過再三考慮,她決定留下。「面點王企業文化吸引了我。我們同事之間相處單純而融洽,沒有任何勾心鬥角或者推脫責任的情況;領導也非常關心我們,晉升渠道相對透明。只要付出,就一定會有回報。」黎華娟說。 2005年,黎華娟作為技術支持人員被調到面點王廣州分店,她二話沒說就去了。
  • 面點王
    李國英編著的《面點王》分四部分對面點的種類、製作、吃法進行了全面的剖析。面點王網易教育訊內容簡介李國英編著的《面點王》分四部分對面點的種類、製作、吃法進行了全面的剖析:第一部分主要從發展歷程,京式、蘇式、廣式三大中式面點流派的風格特色,中式面點的各個分類標準
  • 訂《深圳晚報》 享面點王美食
    深圳晚報訊 面點王再次與《深圳晚報》攜手,聯袂為深圳市民「加餐」。作為都市人的大廚房,面點王不僅精心烹飪美食,讓市民飽享口福,還致力於烹飪文化大餐。 從即日起,在面點王各個分店消費的顧客,就能享受面點王裡的「文化大餐」——只要你花450元,就可同時獲得2017年全年《深圳晚報》一份和300元面點王餐券。
  • 面點王廚房走出個「舞王」
    在面點王各區,區屬各分店都會以區域為單位開展業務技能比拼活動,旨在檢驗新老員工的業務技能水平,也是對業務技能的一次大練兵。區域經理何忠洮表示:「業務技能比拼是我們發現好苗子和技術型人才的重要平臺,目前分區裡的大多數業務骨幹和技術骨幹都是從這裡被發現的。杜傑就是其中一個。」 杜傑說,在今年的業務技能比拼中,師傅段林(沒錯,就是傳說中的段林。
  • 面點王飲食連鎖加盟手冊
    深圳面點王飲食連鎖有限公司1996年12月成立涉足中式快餐行業,目前已發展成為一家在深圳和廣州擁有3000多名員工、65家直營分店、2個食品配送中心的現代大型中式快餐連鎖企業。  公司採用連鎖化經營、科學化管理、標準化生產,主要經營涼菜、麵餃、陝餅、包粥等四大系列,八十多個品種。
  • 陝西男孩在面點王遇到良師益友
    「進入面點王工作兩年,我的性格變化確實很大。工作上要和別人溝通,慢慢改變一些。然後,在這裡,我以前的主管姚海軍和區域經理趙俊煜也教給了我很多東西,讓我成長很多。」說到在面點王這兩年,王斌感觸最多的就是「學習、成長」。
  • 面點王有個暖男叫「傑哥」
    深圳晚報記者 陳小龍 文/圖 在讀完深圳晚報對面點王員工秦漢的報導——《沒想到你是這樣的秦二爺 面點王員工秦漢多面「表情」成飲食圈網紅》後,面點王岑毅傑不禁感慨:「真沒想到我們身邊竟會藏著這麼多有趣的同事,現在每天看晚報都能看到面點王多才多藝的同事亮相,這份報紙讓我倍感親切。」
  • 東北小夥在面點王一幹就14年
    然而,如果回到14年前,「我可『虎』(脾氣暴躁的意思)得很」,尹海輝說,2003年,他和同校的18個人來到面點王實習,儘管他在學校裡學的是園藝設計專業,但當他來到活力四射的深圳,來到業務快速增長的面點王時,就一下子喜歡上這裡。
  • 面點王工作6年 笑是她經典標籤
    胡敏立即展現出了她那標誌性的笑容,表示有些想不起來那是什麼時候拍下的照片,後來她仔細琢磨,才想起,「(那張照片)可能是剛進面點王的時候拍的。」 也就是2011年,那一年,胡敏在朋友的介紹下,進入了面點王位於福田的一家門店工作,做了一名樓面服務員。6年時間裡,她在面點王4個不同門店工作過。工作的地點在變,但她時常掛在臉上的笑容沒變。
  • 面點王加入「愛心紅桌布」公益行動
    深圳晚報訊(見習記者 王博)9月,面點王出大招——全城百餘家分店拿出5000張餐桌,鋪上紅桌布,和深圳吃貨一起幹一件大事。到底要鬧哪樣?8月份,面點王加入「愛心紅桌布」公益行動,成為戰略合作夥伴。9月7日~21日,面點王所有分店以接力方式,次第鋪上「愛心紅桌布」,所有愛心餐桌產生的消費,全額捐贈給「燃料行動」,救助地貧兒。
  • 「姐妹花」面點王放飛青春夢想
    她們要去的是自己剛入學時就刻畫在夢想裡的企業——面點王。面點王在她們學校設立了獎學金,並每年招聘大量學生入職。 郭冉至今還記得當時面點王到學校宣講招聘時的情形。當天下著大雨,為了儘早趕到宣講會堂,她特意早早出發,結果還是被淋得全身溼透。好在學姐的親身講述給了她溫暖的鼓勵,她更加堅信了自己的夢想。
  • 面點王這個妹子舞美笑美人更美
    她一畢業就來到面點王,「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啊,好激動的。」 帶著對第一份工作的赤誠,她對每一個分配在自己頭上的工作都報以百分百的認真和投入。員工規範裡要求員工對顧客服務時要面帶微笑,大家都是微笑,只有她是真的笑得開心,笑容是會傳染的,很快大家就都記住了這個笑起來很好看的女孩子。 有顧客來吃飯會專門找她來服務,「看著她笑得甜吃飯也開心吧。」她的樓面經理介紹道。
  • 深圳面點王走出民族快餐發展新模式
    深圳晚報訊 (通訊員 王勃) 今天是深圳面點王成立20周年的日子。 1996年11月8日,面點王八卦嶺分店以新的面目開始迎接賓客,一開業就受到了人們的青睞。一百多種價廉物美的美食怎麼也擋不住人們的腳步。火爆的場面,成為深圳飲食行業的一個新景觀。自此以後,面點王成為街談巷議、媒體爭相報導的熱點,成為振興民族快餐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