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報記者 申衛峰 文/圖
都是簡潔的短髮,都是整齊的制服,夏日的一個午後,忙碌了一中午的楊巧靜和張文珠,安靜地坐在面點王店裡的一個角落,若不是店裡服務員的指引,記者很難注意到她們。
假小子,這是記者的第一印象,不過楊巧靜說,她們剛入職的時候,師傅們也是這麼叫她們的,如今,她們經過兩年的歷練,自己也漸漸成了師傅,於是「小子」這個稱呼慢慢地就被忘記了。
1
學校裡
她們是並肩戰鬥的同學
都是1996年出生,都來自廣東茂名,畢業於同一所中專,都操著一口並不流利的普通話,都留著幾乎同樣的短髮,在同一家分店工作,都在涼菜麵餃檔,共同點在兩個人身上太多太多。
楊巧靜和張文珠兩人並不在同一所中學,直到進入了同一所中專,兩個人生活才有了交集。
楊巧靜學的是旅遊管理專業,張文珠則是烹飪專業,兩人並不屬於同一班。不過,後來兩個人都進入了學生會,楊巧靜是學生會主席,張文珠是體育部部長。
「當時要辦一個『班班有聲』的課餘活動,我們一起負責搭舞臺,當時學生會人不多,能主動幫忙的人更少了,文珠雖然是體育部長,主動帶著新生來幫忙。我倆擔任主持,普通話都不好,白天忙完舞臺的事,晚上就一起練普通話,真的是同舟共濟。那個活動最後能成功,文珠的幫忙最重要。」
2
工作中
她們是互相幫助的同事
來到面點王,兩個人分到了不同的分店,各自進入了廚房。對於進廚房,烹飪專業的張文珠並不感到陌生,而旅遊管理專業出身的楊巧靜則經歷了一陣痛苦的適應過程。
「我和文珠家庭條件都不是很好,所以從小我們都在家裡幫父母做飯,廚房的手藝多少都是有點基礎的,不過真正到了面點王,還是發現與標準有相當大的差距。」楊巧靜說。
進廚房頭兩個月,楊巧靜說她切菜總是切不好,不是寬就是窄,再不就是長短不均,楊巧靜說她就每天早來,慢慢切,別人花一小時做完的,她花兩個小時乃至三個小時去做。「那時候,回到宿舍都覺得好失落,文珠就一直鼓勵我,我平時記在小本上的標準,文珠經常拿著考我,慢慢地,隨著時間推移,熟悉了,標準也掌握的越來越到位。」
如今即便是非烹飪專業的楊巧靜,也成為了廚房裡的大師傅,作為涼菜麵餃檔的組長,她經常指導和鼓勵新來的同事,因為她深知初來者的不易。
雖然是烹飪專業畢業,張文珠也沒有一下子適應廚房。剛開始在檔口接單時,面對一波又一波的客流,她有些無所適從,因為不熟悉價格,偶有給顧客算錯帳。「剛從小城市來到深圳,當時還是有些怯生的。」
不過,張文珠在老同事的幫助下慢慢適應了,如今成為廚房的骨幹員工,同樣,張文珠也像當初老同事幫助自己一樣,幫助新來的員工。
3
生活上
她們是親密無間的閨蜜
雖然在工作上認真嚴謹,在生活中兩個人愛玩的本性便顯露出來。
「讀書的時候,都是花家裡的錢,現在自己能掙錢了,我們一人買了一輛山地車,休息的時候出去騎行。」楊巧靜說。
最初想到買自行車,只是因為兩人一起去紅樹林時,發現很多騎友騎著自行車,車上載著一個音響,感覺很酷的樣子——雖然是女孩,兩個人卻喜歡男孩子酷酷的樣子。
「我跟巧靜平時也就在深南大道這邊騎一下,還有往梅林方向騎,不過平時休息的時候不多,而且只能一次休一個人,所以一般都是一個人出去騎行,而我們又都不認路,所以沒有往太遠的地方騎行,最遠的一次也就到了八卦嶺。」說起騎行,有些靦腆的張文珠,眼睛裡閃著光芒。
作為在海邊長大的孩子,兩個人都很少有機會下水,楊巧靜說,小時候家裡人不讓下水的。所以來深圳後發現這邊有遊泳館,兩人高興壞了,幾乎每周都會去遊泳館遊泳。
同樣作為女孩子,「逛吃」也是他們的愛好,而東門則是她們最愛去的地方,「那裡的好幾家美食城都讓我們逛遍了,每次去都是一路吃過去的,嘿嘿。」說起吃,旅管專業的楊巧靜一臉的興奮。
人物資料
姓名:楊巧靜
性別:女
年齡:20歲
籍貫:廣東省茂名市
供職單位:面點王
所任職務:涼菜麵餃檔組長
人物語錄
簡單純粹,保持喜悅,
與這個世界溫柔相處。
姓名:張文珠
性別:女
年齡:20歲
籍貫:廣東省茂名市
供職單位:面點王
所任職務:涼菜麵餃檔員工
人物語錄
有目標就不累,等著我超越。
深圳晚報推出《尋找身邊的美——講述最美深圳人的故事》專欄,聚焦在深圳各行各業的普通勞動者,誠邀讀者一起參與發現身邊的美。
歡迎廣大讀者自薦或推薦身邊的最美人物。人物線索請發到郵箱:wbzb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