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子榮」童祥苓:一生一齣戲,洗碗600個,晚年靠開麵館度日?

2020-12-18 騰訊網

與《紅燈記》一樣火的樣板戲,人們耳熟能詳的就是《智取威虎山》,在這部戲中,火了一個男神,這個男神就是這部劇的主演楊子榮,在當時楊子榮可謂是眾人心目中的男神,他飾演的楊子榮,令所有人印象深刻。

在當時那個年代,能夠成功塑造一個經典人物屬實不易,頂著特殊時期的輿論,潛心把戲演好,打造名副其實的戲劇明星。

他的名字叫做童祥苓。

過人天賦境遇好,二十出頭成"翹楚"

童祥苓出生在戲劇世家,姐姐是紅透上海灘的頭牌花旦,這樣的家庭薰陶,讓他從小就飽有戲劇天賦。憑藉天賦,他在8歲就開始,主攻老生。姐姐找了好多名師,就是想讓他有更深的藝術造詣。

在當時能拿到350元的工資,是讓所有人都羨慕的。因為那時候他就已經在上海京劇院學習,並且在20幾歲,就已經被眾人熟知。各派劇目都能接得住,能把人物的性格和韻味刻畫得爐火純青。飾演過《桑園會》等,在當時都是一票難求的。

小時候,他會跟著哥哥一起練戲,哥哥在一邊唱,他就也跟著唱,有時候還情不自禁地情不自禁地給自己上妝,沒有頭飾,就給自己畫一個頭盔帶上,這個藝術的種子就是他現在能小有名氣的原因。

拍戲之路遭排擠,忍氣吞聲接名戲

1958年,上海劇院拍攝了《智取威虎山》,他和姐姐都是戲中的主演。但那時正值特殊時期,家裡發生變故,童祥苓也受到了牽連,不得不離開劇組。從那以後,他和姐姐過得十分疾苦。

一直到68年,《智取威虎山》被拍成電影,劇組找了許多的人來飾演楊子榮這個角色,但沒有一個是合適的。當時劇組決定再次找到童祥苓,他從上海回來,拍攝了樣板戲《智取威虎山》,他重新進入了劇組。

重新回到劇組的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排擠和"歧視"。他每天除了拍戲,還要肩負著"洗碗工"的工作,劇組上下大大小小的200多人一日三餐的碗筷都需要他來洗,手被水泡得都起皮了,幾度失去知覺,甚至有幾次差點暈厥。

在劇組兩年,他沒回過家。為了拍戲,無怨無悔,下午開始進棚拍攝,後半夜才能休息。"上山打虎"這一段,整整拍了18遍。後來實在唱不動了,還會自己給自己注射藥物,讓自己保持亢奮,即便是休息也只能是一小會。

後來,實在是不能堅持了,只能下跪求饒,劇組才讓他下班。

為了演好楊子榮這個角色,他每天都沉浸在這個角色的當中,為了更好地演繹楊子榮這個角色,他還借鑑了芭蕾舞中劈叉的動作,可是童祥苓沒有接觸過芭蕾,所以他耐心練習,一遍遍的演繹,每天只睡4小時,剩下的時間就是在調整和適應角色,時刻讓自己做到精益求精。

就是這樣的千錘百鍊,讓《智取威虎山》紅遍大江南北,不僅如此,楊子榮這個角色也是深入人心。很多人都記住了那個手持馬鞭,跳躍劈叉,氣勢洶洶地楊子榮。

早退失意開麵館,一生所愛老為伴

80年代,思想解放,時局變換,大環境好轉的情況下,他和妻子有了自己創辦一番事業的想法,他們為劇團也創造了一些可觀的收益。

可是天不遂人願,在年終評選先進的時候,童祥苓意外落選,對於這個結果,他有些失望,也更加萌生夫妻二人提前退休創業的心情。

可能很少有人知道,他還經營著一個麵館,很少有人知道這是他的店,在客人等面,自己有空閒的時候,就會和客人聊上一會。

回憶自己艱辛的拍戲之路,跌宕起伏的經歷,讓客人們覺得,儘管是很有實力的名角,回憶起當年的被排擠的日子,總覺得有太多話,可是一忙乎起來,真的還是有當年那種英姿颯爽的風採。

為了節省成本,他帶著老婆孩子一起承包了店裡所有的活兒,他回憶說:"在麵館的日子,雖然苦點,但是和以前劇團裡的日子,還能承受住,而且還攢下了一些錢。"

他的老婆也一直不離不棄,心甘情願地支持他做每一項決定,不大的麵館,幾張桌子,支撐著整個家庭。

在童祥苓看來,五味雜陳的劇團生活就是在演繹別人的故事,而這個麵館才是自己和家人真實的故事。都是為了生活,也都是為了自己的熱愛。

戲劇之愛終難棄,一生只唱一齣戲

童祥苓說自己沒出息,這一輩子也就唱紅了這一齣戲。01年的時候,他把麵館出兌,再次回到舞臺,開始接演出,此時的他突然意識到,自己這一輩子也就會唱這一出《智取威虎山》。

在建黨95周年京劇交響演唱會上再次亮相,可那時他已經闊別舞臺良久。當唱響那一句:今日痛飲慶功酒的時候,眾人驚嘆,古稀之年,心中的熱愛依舊濃烈,不管是精氣神,還是神韻,都仿佛昨日,一切好像回到從前,歷歷在目。

更讓人覺得敬畏的是,今年的戲曲晚會上,84歲高齡的童祥苓與兩位年輕後輩同臺演繹《智取威虎山》選段,童老先生的表現絲毫不亞於兩位青年演員。

那股子倔強,就是不服老,就是還能唱。要知道這可是多少個日日夜夜磨礪出來的氣場,並不是誰都能超越的。

一部戲成就一個人,一個人可以演繹一個非凡的人生,也許人生中會遭遇失意,但是能者多勞,智者多忍,而有輻者向來都是笑到最後的

可以說戲曲佔據了童老先生半輩子的時間,十年磨出一個好角色,那叫一個經典。臥薪嘗膽的感覺也許並不是最痛快的,而是在歷經風帆後,能和自己的熱愛擁抱,給生活一個最好的回擊,端起手裡的慶功酒,喊上一句:壯志未酬是不休。

相關焦點

  • 童祥苓開的飯店名叫「童祥苓面飯館」
    1995年,童祥苓的姐姐童芷苓在美國臨終前問:「弟弟(指童祥苓)在做什麼?」家人告訴她,在開飯店。童祥苓嘆了一口氣:「唉,可惜了!」童祥苓聞訊,非常難過,感覺對不起姐姐!因為童祥苓小時候學戲的花費,大部分用的是大姐童芷苓演戲掙來的錢。
  • 《故事裡的中國》帶你走近隱藏在歷史深處的「孤膽英雄」楊子榮
    《故事裡的中國》特別邀請《林海雪原》小說作者曲波的女兒曲毳毳、扮演楊子榮的京劇大家童祥苓先生、楊子榮當年的戰友高森老人和張道敬老人,以及楊子榮的親屬楊克武,共同講述隱藏在歷史深處的這位真實的戰鬥英雄。圖:主持人董卿在節目中對話《林海雪原》作者曲波之女 曲毳毳(左)1957年,《人民文學》雜誌截取了幾個章節進行選發,起了個名字叫「奇襲虎狼窩」,隨後引發熱烈反響,並陸續衍生了一系列文藝創作,受到無數觀眾的喜愛。這讓曲波備感欣慰,他終於把這個故事告訴給了全國人民。
  • 開麵館的老大爺,靠「一個雞蛋」,把生意做得風生水起,點子很妙
    那麼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個小麵館的案例,開麵館的老大爺,靠著「一個雞蛋」,把生意做到風生水起,每天至少賣出800碗小面,那麼到底是怎麼做的呢?這家小麵館是他退休之後拆開的,孩子原本是打算讓周大爺退休之後安享晚年,每天去公園散散步,下下棋,跳跳舞,打打太極,無憂無慮的過完後半生,老伴兒早就因病去世,離開了周大爺,在家這樣待了一個月之後,周大爺覺得十分孤獨,還不如之前上班的時候充實,索性就打算找點事情做。
  • 農村夫妻開麵館,只因「一個杯子」,營業額翻四倍,怎麼做到的?
    最近發現公司附近有一家麵館,這家麵館生意特別好,明明附近的麵館也不少,但是生意格外好的就這麼一家。之前還很不理解為什麼,難道是口味特別獨特?其實這家麵館附近能吃麵的地方也有不少,我之前有過不解,為什麼別的店裡生意平平,這家麵館的生意就能好成這樣呢?今天我們就來講講,這對農村夫妻和這家麵館的故事。這家麵館就兩個工作人員,一位是老闆,一位是老闆娘。老闆姓李,今年44歲,負責煮麵和收錢;老闆娘姓劉,今年也不過就40歲,在麵館洗碗,時不時給李老闆打個下手。
  • 京劇名家夫妻相伴一生,張南雲被作弄稱童祥苓是「I love you!」
    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童祥苓、張南雲夫婦,可謂是風雲相伴、患難與共、恩愛一生。巧的是他們二人是同年同月生,都是生於1935年的3月,屬豬。童祥苓生於3月5日,張南雲生於3月10日,彼此生日僅相差五天。童祥苓與張南雲夫婦是在1956年5月4日於鞍山工人劇場舉行的婚禮,那年他們都是21歲。他們是承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結合在一起的。保媒介紹的是童祥苓的小姐姐童葆苓,父母之命是張南雲的父母看上了童祥苓而定下的。
  • 智取威虎山的剿匪英雄楊子榮是怎樣犧牲的,你知道嗎?
    楊子榮智取威虎山,生擒「座山雕」張樂山後,牡丹江地區的匪患基本上被撲滅,只有丁煥章、劉維章、鄭三炮等少數匪首還沒有落網。經過多方偵察,我軍得知這三個匪首躲藏在離夾皮溝18 華裡的鬧枝溝,軍區首長決定抓住這三個窮兇極惡的匪首,為民除害。這時,圓滿完成擊破威虎山任務的楊子榮和戰友們還在夾皮溝駐防。
  • 駐唱轉行開麵館:對音樂的熱愛沒有休止符
    從小就喜愛音樂的嶽嶺,如今在合肥市金寨路上開了一間音樂主題麵館,做過高級咖啡師、當過多年兼職酒吧駐唱、還曾是合肥一本土樂隊貝斯手,如今卻轉型成為麵館老闆,一路走來,嶽嶺說他始終保持著一顆熱愛音樂的心。吉他和貝斯都是自學的「小的時候聽各種音樂,有時也會跟著旋律唱,到了高中,更加痴迷音樂了。」
  • 靠「買」學生度日早晚會斷炊
    靠「買」學生度日早晚會斷炊天下沒有賠面的廚子,「一名三年制中專生,最高開到2.6萬元,一名五年制中專大專連讀生,價格已開到6萬元。」部分民辦中職之所以捨得花數萬元「買」學生,自然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且不白忙活。
  • 號稱不開分店的菊英麵館開了分店 原因令人心酸
    開了24年零5個月之後,因為面臨拆遷,在去年9月1號,搬到了現在的中山南路368號。號稱不開分店的菊英麵館在清泰街上又開一家分店,五一開業。老闆說起原因,有些心酸...老闆解釋為什麼又開新分店:搬遷之後,經營起來有點兒吃力。現在開了大店了,反倒不自由了。
  • 40歲大媽開小麵館,靠「一張吃貨卡」打天下,年入60萬,值得借鑑
    開家小麵店,成本低,利潤大,是許多想在餐飲行業立足的朋友的首選。然而,當前小面行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如何在競爭中佔據一席之地,成為許多創業者面前的攔路虎。不過這也正常,本身目前就存在著嚴重的就業壓力,也有巨大的創業後備,每天各種找項目的人比比皆是,看到賺錢的項目,肯定有人跟風。
  • 把牛肉麵館開在小區,10元一碗,從不裝修,開幾十年依然火爆
    安徽安慶解放前是安徽省府所在地,這一座靠著長江的城市,小而多情,從這座城市中走出了多個名人,也不乏隱匿在小城巷子中的美食。回民是這座城市人口中的一佔比較多的一個少數民族,在安慶的大南門,這裡就是是一個回民生活區,他們有自己的信仰,不吃豬肉。
  • 餐飲新手開麵館創業,有哪些方面需要注意?
    許多餐飲小白選擇投資開麵館,經營一家麵館難度係數不高,操作起來也很容易上手,對於餐飲新手來說餐飲創業開麵館是個不錯的選擇。 餐飲新手畢竟沒有創業過,缺少餐飲經驗,那麼餐飲新手經營麵館有哪些方面需要注意的呢?讓牛員外小編來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 動不動就開一家麵館,其實你錯了
    現在流行一句話,前幾年靠運氣賺的錢,這幾年都努力的賠光了,其它生意不好做了,那就開一家麵館吧,不論經濟好不好,人們總會吃的。說得沒錯,人們總會吃的,問題是,我為什麼要吃麵?為什麼滿街的麵館,我就要吃你家的面?你怎麼讓我來你家持續的吃麵?
  • 麵館怎麼開,技術、配置、成本、利潤、薄利多銷才是你該考慮的
    今天易家川菜為大家分析小吃麵館需要掌握的核心問題。技術和配置開麵館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技術,天幹餓不死手藝人,有技術的人永遠都可以解決溫飽問題,那麼開一家川式麵館就要懂得一套關於麵館的技術重點,易家川菜這裡以四川麵館為例:開四川麵館品種要大眾化、多元化,保證衛生,品種要適應多數人的口味,同時品種還不能過多,過多則製作繁瑣,不利於控制資源
  • 這家風靡了大半個中國的網紅麵館,終於開到南陽了!
    九妹作為一個地道的北方人可一日無肉也不可一日無面早就聽外地的閨蜜提起友達麵館只靠一碗麵,全國開了600多家店現在再也不用羨慕外地人了因為友達麵館開到南陽了!跟九妹一起揭秘這家麵館怎麼這麼紅?網紅麵館店長什麼樣?作為一家網紅店,沒點網紅氣質怎麼能行?
  • 海底撈開麵館,2.99元一碗你能吃多少?
    最近,海底撈又做出了一個讓人意料不到的舉動——開麵館,賣2.99元一碗的涼麵。海底撈賣面便宜到不能賺錢?繼海底撈前段時間在北京開張了「十八汆(cuān)」的麵館後,才過了1個多月,它又在成都開了家「撈派有面兒」。這家麵館開在於成都金牛區肖家港附近,新店共設12款SKU,主要以湯麵+乾拌麵為主。價格方面,比十八汆還要低!在北京,十八汆9.9元的一碗麵算是極具性價比了。
  • 跟著盲人師傅學手藝 現在開著機麵館
    張光波今年41歲,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劉老莊鄉紅星村人,初中畢業後經姨夫介紹到揚州盲人楊大根、朱元風夫婦機器壓麵館當學徒。說到這兩位師傅很是傳奇,他們在福利院長大後,和一起出來的幾個朋友創業了這家壓麵館,用手搖壓面機工作。
  • 張涵予新片出演楊子榮 林更新變身少劍波(圖)
    張涵予新片出演楊子榮 林更新變身少劍波(圖) 從昨天發布的203部隊集體照中可以看到,張涵予飾演的正是傳奇英雄楊子榮,林更新飾演的則是小分隊的領袖,代號203首長的少劍波,佟麗婭飾演的則是衛生員白茹。這張極富歷史感的照片中203部隊集體掛彩,孫達得、欒超家、董中松這些觀眾耳熟能詳的名字都紛紛在列,而坐在前排核心位置的張涵予、林更新、佟麗婭三位主演中居然有兩位是重傷號。
  • 漲價失敗的海底撈,開了家「全自助」麵館
    這不,前不久剛漲價失敗的它,又憑藉一家麵館闖入消費者視野,成為大眾熱議對象。海底撈進軍快餐領域近日,海底撈將賺錢目光瞄準快餐行業,開了家名為「十八汆」的麵館。究竟是什麼樣的神仙麵館,能引起海底撈注意,讓其也忍不住冒險闖入快餐領域?相比普通麵館,十八汆有何特別之處?據品牌君了解,十八汆身上有兩大亮點。其一,全自助的用餐模式。
  • 他是錢學森、楊振寧的老師,卻在晚年入獄2次,靠街頭乞討度日
    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曾有一位老師為了學生,為了事業,終生不娶,為中國的科學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可到頭來,他的結局卻比普通人還要悲慘,入獄2次的他,精神崩潰後,只能淪為乞丐,靠街頭乞討度日。再次從監獄出來後,他連最基本的經濟來源都沒有,無兒無女的他只能靠乞討為生,看別人心情以及穿著向他人要錢。他曾體會過身在雲端的日子,也知道被人踩在腳底下生活的不幸。即便如此,他仍沒有失去活著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