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樹文」演講和當眾講話中有哪些區別?

2020-09-15 顏樹文


每天三分鐘學一個新知識,

這裡是【每日一課】,

你好,我是樹文。


關於演講方面的知識點,我已經有一段時間沒有給大家做分享了。


我在前面的內容中分享過很多關於演講方面的內容,在線下的培訓課堂中,雖然我並沒有涉及到演講層面的知識點分享,但是當眾講話層面的知識點分享依然保持著較高的頻率。


很多人都因為演講的問題被困擾著,覺得自己的演講水平不夠,不能通過演講來表達自己。


如何學好演講,克服演講中的各種問題和用什麼樣的技巧去呈現出來,這些問題我都已經在公眾號中分享過,請你稍後請移步到菜單欄中的【每日一課】—【演講精華知識點】專輯中學習。


今天我在【得到】上聽了一本新上架的書,名字叫做《像邱吉爾一樣演講,像林肯一樣站立》,作者叫詹姆斯·C·休姆斯,這位作者的分量可是重中之重了。


書中的精彩內容,有興趣你可以看一下,或者去聽一下聽書版的內容。


我在聽完這本書後,引發了一個思考,演講和平日裡的當眾講話到底有什麼不同?他們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以前我在課堂上總說,當眾講話是演講的初級階段,我們需要先學好當眾講話的課程以後,再去考慮學習演講的課程。


然而無論是當眾講話還是演講的課程,我也上過,也講過。自己也曾多次在公眾場合進行過演講,這兩者之間有非常多共通的內容,甚至不那麼較真的話,混為一談也不是不可以。


為了弄清楚他們之間到底有什麼不同,我列舉了很多知識點做對比,還在呈現、表述等方面做出了比較,最後得出了三個方面的差異。


分別是哪三個方面呢?他們分別是:呈現形式;內容準備;開場形式


我們來逐一分析一下這三個方面到底有哪些不同之處。


01

呈現形式不同


在呈現的形式上,當眾講話較為隨意,無論實在著裝、道具、身體語言和互動上都沒有太強硬的要求。只要做到大方得體,舒適,並且能夠傳達出核心思想就行。


而在正式演講的場合中,呈現形式尤為重要,演講內容不僅要與ppt課件的內容一致,銜接流暢,還要在形像設計、演講道具和身體語言中發揮出最高水平的協調。


不僅要保證內容的傳達,還要求在形式上做足功課。


02

內容準備不同


當眾講話的內容準備,我們通常沒有做過多的要求,確定主題,列好大綱,並且把大綱記住。在講話的時候,根據大綱的核心思想,臨場發揮即可。


演講的內容,通常要提前準備很多時間,專業的演講者會提前先臨場發揮講一遍,自己錄下來,接著形成逐字稿,在逐字稿的基礎上進行遣詞造句,最後形成完美的演講稿,背下來。


再進行彩排演練,直至呈現出最自然的狀態為止。


03

開場形式不同


當眾講話的開場形式,並沒有那麼莊嚴肅穆,因為場合的原因,並不會顯得那么正式。通常的開場句式也是比較簡單和套路化,來一段自我介紹是在所難免的橋段。


然而演講的開場,不僅需要莊嚴對待,同時還要設計出別具一格的開場才能吸引觀眾,抓住聽眾的注意力。


專業開場的方式很多,也並不一定要先問好或者說一些感謝之類的話,而是根據個人風格和演講的主題做自己能把控的開場。


比如借用道具開場,一上來就拿著一個舊本子讀,後來引出了這是我父親的散文詩,等等類似的開場案例還有很多很多。


關於當眾講話和演講之前有哪些不一樣的區別,今天的每日一課,我幫你梳理了三個不一樣的地方。


分別是:呈現形式;內容準備;開場形式


當然除了這三個方面的不同以外,還有很多很多不一樣的地方,在此也特別歡迎你把你所認為不一樣的地方寫在評論區裡告訴我。


最後總結一個觀點:


當眾講話更多在於講話者內容和信息的傳達,而演講的靈魂在於替聽眾說出心聲。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內容,恭喜你學會了當眾講話和演講的區別。


我是樹文,我們明天見。


相關焦點

  • 上臺演講技巧有哪些——三大當眾講話技巧
    上臺演講技巧有哪些——三大當眾講話技即興發言需要解決的問題:一是即興演講的技巧和方法,二是如何做出快速反應,上臺演講技巧有哪些——三大當眾講話技即興演講的技巧和方法1、以共識為切入老師們當年的辛勤付出,不僅僅是我們的一段回憶,他們的教育也在無形中影響了我們人格的完善和能力的養成。上臺演講技巧有哪些?三大當眾講話技巧第二,是感動。歲月帶走我們的青春,卻沒有帶走我們的感情;生活改變我們的想法,卻沒有改變我們純真的關係。從當初我們報讀母校的那一刻起,我們就建立了無法割捨的緣分。
  • 如何克服當眾講話緊張恐慌
    人類最害怕的三件事中,當眾演講居然超過死亡位居榜首。而當眾說話與當眾演講並沒有太過於本質的區別,公務員面試不僅要當眾說話而且結果直接關係個人的職業發展,因此面試時的緊張與恐懼任何人都難以避免。下面知滿天教育專家將幫助大家調整緊張狀態與恐懼感,從而在面試中脫穎而出。
  • 演講與口才實用技巧,當眾演講不緊張
    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要走出當眾演講認識上的「兩大誤區」。通常口才方面有一定天賦的朋友,如果後天不積極地有意識練習,在一些小場合還能湊合說幾句;遇到大場合正式講話,僅憑天賦要想說得好,是不可能的。與此相反,天生口才不好的朋友,如果後天主觀努力,加上練習有方,能說會道不是夢!
  • 克服當眾講話緊張小技巧
    演講時產生怯場緊張的心理,是任何演講者都有過的體驗。世上沒有一個成功的演講者在演講時一點都不緊張的,只是他們善於把緊張的程度控制在最小的範圍之內,至於初上講臺的人,怯場更是無可避免的。怎麼克服當眾講話緊張克服當眾講話緊張小技巧  1、自我陶醉  在演講時,面對滿場聽眾,有時會因精神緊張而出現語言表達失誤的情況
  • 怎麼克服當眾講話緊張
    要是有過被臺下觀眾轟下去的經歷,那簡直生不如死,永遠烙下了猶如噩夢般的心理創傷,正好印證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一想到上臺演講和當眾說話早已怕的逃之夭夭。  緊張有利有弊,輕微的緊張能讓我們更加重視,甚至還會發揮的更好。但絕大多數的緊張是弊大於利的,它常常讓我們發揮失常,錯失大好前程。
  • 在職場,會說話有時候比能力更重要,如何提升當眾講話的能力?
    我們從這句話就可以知道當眾講話有多重要。古往今來,幾乎每一屆領袖都是講話高手,他們用語言感動了很多人,影響了很多人。一個人能夠站起來當眾講話是他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我們生活中有很多人都出現過這種情況:害怕當眾講話,一面對眾人就慌亂緊張、邏輯混亂、手足無措。因為不會當眾講話,你與機會失之交臂;不會當眾講話,讓你沒有領導力,不得下屬信服;害怕表現自己,你錯過很多被青睞的契機;不會當眾講話,讓你沒有感染力,不得團隊人心;升職競選總是功敗垂成,談判加薪永遠遙遙無期;不會當眾講話,讓你沒有親和力,不得眾人喜歡。
  • 如何緩解當眾講話緊張——4招輕鬆搞定講話緊張
    好消息是,適度的緊張能幫助表達者聚集正能量,讓表達更有力量;但如果你不幸成了緊張情緒的俘虜,那麼基本上可以斷言,結果會很糟糕。那麼,如何當眾講話不緊張?我們又應該如何應對這種本能的反應呢?如何當眾講話不緊張?
  • 「~ために」和「~ように」究竟有什麼區別?
    在日語語法中,「~ために」和「~ように」都可以表示目的,譯為「為了……」。
  • 「當眾講話就緊張」背後的心理解析
    朋友們都有過這種狀況,在比較正式的場合,尤其是會議場所,演講者很容易受氣氛影響,因為緊張,講話不流利,耳根發紅,甚至流虛汗,腿哆嗦。這種「當眾講話就緊張」的背後,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首先,將「自我」從眾多的參與者獨立出來,成為演講者;其次,由「自我」出發,欲求將自己的意思,表達給觀眾或聽眾;再次,「自我」下意識的收集受眾的反應或反響,以便評估自己演講的目的是否達到。這個過程有的是有意為之,有的是無意識的習性推動的,各有不同。在此筆者僅就三個活動中「自我」的控制欲望或程度來說明原因。1.
  • 日語中的雞蛋,「玉子」和「卵」的區別
    「玉子」と「卵」「玉子」和「卵」都讀作「たまご」。你能正確理解「玉子」和「卵」的區別嗎?卵焼き還是玉子焼き,或者ゆで玉子還是ゆで卵,討論這些的人也有吧。無論哪一方都是平時不經意地使用的字,在什麼狀態的情況時使用「卵」,何時又稱為「玉子」其實是被明確的區分的。因為其中有認為是品牌差異的錯認情況,因此在這裡好好理解區別,正確的掌握使用吧。
  • 「~ために」和「~ように」的用法及區別
    在日語語法中,「~ために」和「~ように」都可以表示目的,譯為「為了……」。後臺有小夥伴提出疑問「兩者有什麼區別呢?」
  • 當眾演講緊張怎麼辦?如何克服?
    一、演講時產生緊張心理的表現  演講時產生怯場緊張的心理,是任何演講者都有過的體驗。世上沒有一個成功的演講者在演講時一點都不緊張的,只是他們善於把緊張的程度控制在最小的範圍之內,至於初上講臺的人,怯場更是無可避免的。面對聽眾他們常常精神緊張,手足無措,四肢冰冷,頭冒虛汗,張口結舌,語無倫次,甚至頭腦一片空白,無法繼續講話,總之,就是言語表達失控。
  • 自信當眾講話——說話如何改變焦慮變得自信(豆瓜)
    更悲哀的是,總體而言,與知足者相比,選擇最佳者過得相對不幸福,心態更悲觀、自卑,生活滿意度更低,並且更容易後悔、自責和抑鬱。自信當眾講話——說話如何改變焦慮變得自信(豆瓜)大量心理學研究已證實,完美主義心態導致抑鬱和焦慮,降低生活質量。
  • 日語中「歳」與「才」有什麼區別?
    在日語中,表示年齡時,有人寫作「歳」,也有人寫作「才」。這兩個字對應的中文都是「歲」,那麼它們有什麼區別呢? 「歳」與「才」原義不同 「歳」與「才」的發音都是「さい」。不過,從語義上來看,「才」的意思主要是人所具備的能力與素質、聰明、人才;例如,日語中有「才能」、「天才」、「秀才」等詞語。而「歳」原義就是表示數字,特別是年月;相應地,日語中有「お歳暮」、「歳末」等詞語。從平安時代開始,就「歳」用來表示年齡了。
  • 日語中「足」和「腳」的區別竟然這麼大?
    日語中常用漢字為「足」和「腳」都讀作「あし」,但二者的意思卻有不同。日語裡的「足(あし)」指的是腳踝以下的部分,也就是漢語裡的「腳」;而日語裡的「腳(あし)」指的是腳踝和盆骨之間的部分,也就是「腿」。除些之外,日語裡的「足」和「腳」還有以下幾種意思。
  • 【好消息】小丫媽攜手殷亞敏老師,開展「演講與口才少兒培訓講堂」啦!
    ,甚至有些內向不太愛說話,或者說話小小聲而感到困惑?二、講課及培訓經歷先後為清華大學EMBA、海關總署、中組部浦東幹部學院、工商銀行、東風汽車、興業銀行、華潤銀行、南京銀行、廣東電網、深圳移動、深圳航空、江蘇核電、河南郵政、河南地稅等多家單位進行管理者當眾講話課程培訓。
  • 如何克服當眾演講時的恐懼心理?
    忘了歷史上是哪位學者曾經做過研究,將「當眾講話的恐懼」列為了人與生俱來的「幾大恐懼」之一。可見其普遍性與嚴重度。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絕大部分人都「遊走」在心理健康與不健康之間,「自大」和「自卑」交織出現。這是正常現象。  你演講感覺「恐懼」時,正是自卑心理佔上峰時的表現(而另一些口若懸河、侃侃而談、揮灑自如的演講者,演講時的心理恰恰處在「自我欣賞」狀態,陶醉其中。比如那個教英語的李揚……)。
  • VR 如何拯救你的演講「尷尬症」?
    或許所有的這些臉龐都不是真實存在,但全景畫面和 360° 環繞立體聲能欺騙你的大腦,挑起你所有緊張的神經,激發 VR 業內稱之為「臨場感」的感覺。VR 頭盔如何營造「臨場感」?這個想法的關鍵在於創造出模擬現實的場景,在這個情形下人會觸發如焦慮,尷尬等心理狀態。
  • 日語中「パート」和「アルバイト」有什麼區別?
    在日語裡表達打工(兼職)這樣的詞彙主要有兩個:「パート」和「アルバイト」。那麼,今天我們就一起看看兩者有什麼異同點。「パート」全稱是パートタイム,來自英語part-time 表示(按時計酬)打零工,兼職。
  • 日語中「醫者」「醫師」「先生」的區別是什麼?
    「醫生」在日語中的說法有「醫者」「醫師」「先生」等,區別是什麼? 在日本的醫療劇中,我們經常會聽到「醫者」「醫師」「先生」這三個詞,而且通常都翻譯為「醫生」。那它們到底有什麼區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