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芳扯鈴」2.0?「逢中必反」搞錯日文漢字與簡體字
民進黨「立委」劉世芳質疑路口「待轉區」三字字體為簡體字,但被網友指正,其實是日本漢字。(圖片取自臺媒)中國臺灣網4月3日訊 「世芳扯鈴」早前曾淪為外界笑柄。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民進黨「立委」劉世芳昨天(2日)在臉譜網(Facebook)上發出一張照片,稱該圖是高雄九如澄清路口的「待轉區」,她質疑「待轉區」三個字是「簡體字」,但隨即被網友打臉,其實這三個字都可以是日文的漢字,尤其「轉」字的簡體跟日文漢字寫法完全不同,該圖片上的「轉」明顯是日文漢字而不是簡體字,網友揶揄「原來祖國是日本。」
-
"世芳扯鈴"又一樁 "逢中必反"卻搞錯日文漢字與簡體字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民進黨「立委」劉世芳昨天(2日)在臉譜網(Facebook)上發出一張照片,稱該圖是高雄九如澄清路口的「待轉區」,她質疑「待轉區」三個字是「簡體字」,但隨即被網友打臉,其實這三個字都可以是日文的漢字,尤其「轉」字的簡體跟日文漢字寫法完全不同,該圖片上的「轉」明顯是日文漢字而不是簡體字,網友揶揄「原來祖國是日本。」
-
洪秀柱自創成語「世芳扯鈴」 批綠營「文化臺獨」
中國臺灣網11月23日訊 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導,民進黨「立委」劉世芳21日在「立院」審查「僑委會」預算時,稱扯鈴(空竹)是「中國文化」,是在幫助大陸統戰,引發爭議。對此,國民黨主席洪秀柱22日在臉譜網(Facebook)發文,新創成語「世芳扯鈴」諷刺,指劉世芳的發言是民進黨人格分裂、文化「臺獨」的最佳例證。洪秀柱貼出「世芳扯鈴」的成語典故圖,釋義是比喻一個人因為意識形態、什麼都能扯,講出來的話沒什麼道理、比扯鈴還扯。底下的例句則寫著,老蔡(蔡英文)說臺灣是流亡「政府」,卻參選臺灣地區領導人,真是世芳扯鈴!諷刺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
-
世芳不扯鈴了為拼市長寶座開始扯高雄"綠色政績"
造就「成語典故」「世芳扯鈴」的民進黨「立委」劉世芳。 誰料發文一出,竟引來此前因成功造就「成語」——「世芳扯鈴」而「馳名兩岸」,如今正緊鑼密鼓籌謀參選高雄市長的民進黨「立委」劉世芳的回擊。她反指吳敦義當年市長選戰前喊投資高雄根本笑話一場,大部分計劃胎死腹中,愛河整治者是謝長廷,捷運是陳菊上任通車,都是民進黨執政政績。「還好,高雄走過了那一段吳前市長的黑暗,黎明蓄勢待發!」,劉世芳在Facebook發文宣稱。
-
日文中的漢字:把新娘子叫「花嫁娘」
記得當年林彪事件的傳達中,工宣隊一位頭頭講過「天要下雨,老娘要嫁人,由他去吧」!回想起來,當時真有點奇奇怪怪的感覺。「娘」解作「女兒」外,還有年輕女子的意思,「姑娘」即包含了這層意思。日文把新娘子叫「花嫁娘」,也絕對沒有老媽的意思。日本人創造了很多漢字詞語,「書道」、「美術」、「派出所」……但基本上沿用我中國的古詞彙。
-
綠營發飆稱高雄路面用簡體字 網友:這是日文
想像一下這樣的場景:夜深人靜,幾名工人扛著油漆和模具,在空蕩蕩的街道上趕工,更改馬路上的文字標線……4月2日夜裡,臺灣高雄市九如、澄清路口的待轉區就上演了這樣一幕。究竟寫錯了什麼重要的字,要連夜更改?2日下午,民進黨「立委」劉世芳突然在臉書上「發飆」。她上傳了一張圖片,稱高雄市九如和澄清路口的「待轉區」三個字使用了簡體字。劉世芳臉書上傳圖片隔著屏幕,都可以感受到劉世芳的「義憤填膺」。
-
綠營發飆稱高雄路面用簡體字 大陸網友:這是日文
來源:參考消息網原標題:小銳說 | 深夜,臺灣街頭上演荒誕一幕……想像一下這樣的場景:夜深人靜,幾名工人扛著油漆和模具,在空蕩蕩的街道上趕工,更改馬路上的文字標線……4月2日夜裡2日下午,民進黨「立委」劉世芳突然在臉書上「發飆」。她上傳了一張圖片,稱高雄市九如和澄清路口的「待轉區」三個字使用了簡體字。劉世芳臉書上傳圖片隔著屏幕,都可以感受到劉世芳的「義憤填膺」。
-
日文中的漢字大抵與中文的漢字意義相同,日語漢字的讀法技巧
日文中的漢字大抵與中文的漢字意義相同,以下只列舉不同或非凡者: 簡體字: 気(き):氣 売(ばい):賣 大抵上能了解其義
-
解惑|為什麼日語中的漢字有繁體字也有簡體字?你知道嗎?
前不久在易學國際小語種教育日語N1籤約保過班裡,接到一位初級日語學習小夥伴的題問:為啥這日語中又有簡體字又有繁體字,日本人自己不會混麼?有簡體字有翻譯題還有假名!Ⅰ 日語中漢字的由來首先說到日本漢字,也就是日文中的漢字(かんじ),目前比較公認的一個說法是從公元7世紀左右,隋唐使將佛教文化以及漢字帶入了日本開始,由於當時日本的經書主要是以中國漢字經文為主,所以讀音也是中文的漢字發音。
-
日文中的漢字:這些漢字在日文中的意思讓人大跌眼鏡
不過,沉迷追劇的小編也發現一個問題:臺詞中有很多漢字的出現,但字幕的意思跟出現的漢字大多沒什麼關係,有的甚至大相逕庭,看得小編懷疑人生。日文中有大量的漢字,從日本街頭的各種招牌就可見一斑。畢竟從隋唐時期開始,日本就是中國的腦殘粉,文字也吸收了大量的漢字。簡單來說,現在的日文是由中國古漢字和演變出「假名」的組成的。
-
「扯鈴世芳」提前宣布退選市長 一切竟是蔡英文「大嘴巴」惹的禍
中國臺灣網1月12日訊 曾經宣稱「扯鈴(抖空竹)是統戰」,繼而以成語「世芳扯鈴」馳名兩岸的民進黨「立委」劉世芳,11日下午宣布退出高雄市長選舉。針對此事,島內政壇傳言滿天飛。據臺媒報導,有知情人士竟爆料,原來一切都是蔡英文大嘴巴惹的禍!
-
為什麼日本要把漢字「國」也簡化為「國」?如何看待簡體字?
國字古就有之,這只是多個寫法中的一種,另一種常見的是外□內王,太平天國用這個字,宋書《龍龕手鑑》皆有記載,跟日本的國只是巧合,或者說比日本的更早。簡體字除了個別幾個是新造大部分都來自古代俗體字,草書裡面選出來的。簡體字就是俗體字或者草書書法,俗體字是民間流行的,後來康熙時期科舉考試只能寫正體字也就是繁體字,寫俗體字等於交白卷。
-
漢字從繁體字到簡體字,是漢字的進步還是倒退?你怎麼看?
漢字是中華民族積澱了千年的寶貴財富,也被譽為世界上最美麗的文字。那漢字究竟是何時產生的呢?《淮南子》《呂氏春秋》等古籍中皆有提到,倉頡作書,用來替代結繩的記號。倉頡在鳥獸和蟲蟻的行進之中,得到靈感,創造出了漢字。對於這樣的說法,史學界一直表示不完全正確。理論上,倉頡只是漢字的整理者,並非是唯一的創造者。
-
安倍也會書法,但他是寫漢字還是日文,完全出乎預料
安倍也會中國書法,但由於日本字和中國字不完全一樣,那麼他寫的書法到底是漢字還是日文呢,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看他書法前,我們先來看看這二幅吧。 這是安倍的妻子昭惠和梅拉尼共同舉起了「和平」二個字,看來他們對中國漢字還是挺感興趣的啊。這是安倍在展示一幅中國書法作品,其內容是「風雲論道」。
-
藍批綠「逢中必反」致臺灣高校招生不足問題難解
原標題:藍批綠「逢中必反」致臺灣高校招生不足問題難解臺灣《中時電子報》資料照片 據臺灣《旺報》報導,國民黨「立院」黨團7日召開記者會,痛批前臺灣地區領導人陳水扁提出的「一縣一大學」高校政策,造成高等教育供過於求,且在少子化衝擊下,許多大學面臨招生不足、質量下降等困境。國民黨「立院」黨團副書記長李貴敏也表示,馬英九當局為解決高校問題,開放大陸學生赴臺就讀,但在野黨「逢中必反」,未來高教問題將如何解決?
-
日語中有多少漢字?
今天給大家科普下日語中的漢字~請聽題:丈夫、勉強、切手、怪我這些詞在日語裡是什麼意思呢?答案在結尾公布哦~ 日語中到底有多少漢字呢?2014年 中日學者雙劍合璧,編撰了一本叫《漢字海》的書。裡面總共收錄了10萬2447個漢字。這是中國目前收錄漢字字數最多的書。
-
《漢字知識》:簡體字當道,是漢字文化在倒退嗎?
誠然,我們在生活中不太用得上繁體字,於是「因為稀缺,所以稀罕」,偶爾就會表現出對它的偏愛;再者,繁體字與我們相隔了幾千年的距離——因距離而產生美,這又使我們很主觀地給它蒙上一層神秘的、高大上的面紗。著名語言學家郭錫良,在《漢字知識》中就漢字發展的歷史說明了這點,他指出「簡化字體」是從古至今都在做的事,尤其順應社會發展的需求,簡體字的「易讀、易寫、易懂」有助於交流、傳播和學習,也更符合更方便我們使用。
-
中國駐美大使:「逢中必反」的思維讓人深感憂慮
中國駐美大使:「逢中必反」的思維讓人深感憂慮 胡澤曦/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0-04-22 09:50
-
一日本書法家展示,日文起源於漢字的演變過程,讓人目瞪口呆
這和醫生寫的字有的一比,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很慚愧,我的漢字,沒有一個日本人寫得好,不行,我去哭會兒。其實,這不是我字寫得太難看,只是我寫的是日版漢字,小眾化,不好看懂而已。怪不得老看自己的草書寫得像日文,日語教科書上有寫,平假名是由我大中華的草書演變過去的,片假名是漢字的偏旁部首,所以小夥伴們覺得字一寫得草就像日語是理所當然的啦,漢字是日語的祖先沒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