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海敏接診眩暈病友。
紅網時刻5月22日訊(通訊員 何穰 葉海敏)長沙54歲的蔣女士5月18日早晨剛起床便劇烈眩暈,感覺天旋地轉並且噁心嘔吐、冷汗淋漓。重新躺下後,蔣女士翻個身時也會眩暈想吐。家人趕緊撥打120 把她送到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湖南省中醫院)急診科。經過頸椎及頭部CT,心電圖,抽血化驗一系列檢查後,結果都沒有明顯異常,急診科予以對症輸液處理後蔣先生症狀明顯減輕。可當晚,她一躺到床上又開始嚴重眩暈,次日蔣女士住進該院針灸腦病科,眩暈門診專家副主任醫師葉海敏詳細詢問其病史後,給她進行了眼震視圖等眩暈方面的相關檢查。
「這個一躺到床上,或者坐起、翻身的時候就發眩暈的病是因為脫落的耳石在作怪,有個俗名叫『耳石症』,醫學名稱叫『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葉海敏說,只要患者的頭部發生重力改變,就會出現天旋地轉般的短暫眩暈,還可並發噁心嘔吐,但症狀持續時間一般不超過一分鐘,這種病通過手法或機器復位可以治療。
人能夠正常活動,是因為在雙耳內有調節身體平衡的器官——球囊和橢圓囊,其中有感受重心變化的碳酸鈣鹽結晶,稱為耳石。葉海敏介紹,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發病原因尚未明確,有人認為和耳石脫落有關。由於頭部外傷、或者年老局部結構退化,耳石脫落移位到了別的部位內,頭位變動時就引起眩暈。治療方式主要就是通過手法轉動將耳石復位,恢復平衡。
隨後,葉海敏為蔣女士進行了耳石復位治療。當蔣女士忐忑不安地再次躺到床上,發現眩暈奇蹟般消失了。接下來,針對蔣女士的頭部昏沉感等殘餘症狀,葉醫師讓她接受針刺、艾灸治療,並服用中藥,進行前庭康復訓練等,數日後蔣女士即康復出院。
葉海敏介紹,人過了50歲後耳石會慢慢退化以至容易脫落,絕經後的老年女性更是耳石症的高發人群。「此外,頭部外傷、術後、耳科疾病等也可以引起耳石症,感冒、情緒波動、作息不規律、長時間一個姿勢工作、玩遊戲或者坐過山車等都可能誘發該病。」葉海敏提醒,預防耳石症最重要的是不要經常掏耳朵,保持作息規律,勞逸結合,不要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用眼用腦,同時控制基礎疾病,適當鍛鍊身體,避免劇烈的體位改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