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醫事件」看中國知識分子的血性

2021-02-21 醫學科技頻道

 

在一般國民的印象中,科學工作者都是文化人,文化人的標準形象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這樣的人往往被賦予了很高的人格魅力和教養,是值得敬仰的一個群體。但是,文化人中也有個例外,那就是魯迅先生。很多人形容魯先生時,不說他是文人,而說是鬥士,是一個很有血性的中國人的脊梁。何謂鬥士?字面上理解就是打鬥的勇士。打鬥是什麼大家都清楚,幾天前發生在北醫三院的那種五十人以上的圍攻實際上就是打鬥。而圍攻的發起方不是來自京城胡同裡的老炮兒,而來自科學院,大家都是科學工作者,是標準的文化人。由這些人身上大家可以看到魯迅先生那種鬥士的精神,於是便成了魯迅之後又一群真正的鬥士,他們也很有血性,也是很有望成為中國人的脊梁的。

 

有朋友對此會產生疑問。以往近百年才出了魯迅一個鬥士,而如今為什麼一下子就湧出這麼一大群的鬥士來?表面看來這現象確實有些讓人看不懂,而一旦深究下去,也很容易看出究竟。

 

文化人中果真只有魯迅和這五十來人是鬥士有血性嗎?其實不然,翻看幾十年上百年上千年數千年的歷史,文化人中曾湧現過多少的鬥士啊。就連王陽明那樣的大儒,都經常帶兵打仗呢,所以把文化人理解柔弱的書生,是一種誤解,國民們應該反思了。

 

由文化人演變成鬥士,很多人以為必須經歷逼上梁山式的礪煉,這說法其實也不太靠譜。眼前的這五十餘人成為鬥士是受了刺激受了礪煉大家都看在眼裡,但魯迅先生呢?何嘗受過絲毫的刺激啊?文人成為鬥士的事件其實是非常常見的,這是一種非常自然的轉變過程,並不需要特殊的外力,只是大家沒有認真去發現罷了。這告訴人們一個真理,其實科學工作者也好,文化人也罷,大家並沒有義務讓自己非常柔弱,只要戰鬥需要,大家隨時會拿起菜刀衝上去,一點不會比拿菜刀鬧革命的勇士遜色。

 

最近幾天,聊起科學院的文化人時,人們會很自然聯想起另外一群人,也就是我們的醫生朋友們。醫生是一個很高尚的職業,國民對這種職業的認識很類似於對文化人的認識,而由於牽扯到救死扶傷這樣的性質,所以更會受人尊敬。而從另一方面考慮,如今的醫生們全部都是讀了多年書的醫學博士,這樣的經歷註定他們本身就是地地道道的文化人。既是文化人,又救死扶傷,所以國民對醫生的好感是發自內心的。但是,正如所有其他行業的文化人能夠成為鬥士一樣,醫生這樣一個特殊的文化群體,如果不當鬥士,你好意思嗎?

 

於是,鬥士與鬥士之間的打鬥就開始了。

 

最近發生在北醫三院的醫鬧事件,是一個非常具有標誌意義的事件,其特殊性在於,此次交戰的雙不小心竟然都是文化人。以往人們的印象中,文人之間的爭鬥都是非常優雅的,是不大可能拿著菜刀手術刀上陣的,而如今,雙方真的就操著傢伙便上陣了。這成就了其特殊的意義,由此必將載入史冊。

 

在雙方第一回合的交鋒中,拿菜刀的科學家勝了拿手術刀的醫生們,這不是人多勢眾的緣故。打過群架的人都知道,勝負不能只看人數和氣質,更要看武器。菜刀多大手術刀多大大家都是清楚的,所以這一回合醫生敗下陣來是歷史的必然。

 

但是,只要青山還在,就會有柴燒。醫生不是敗下來了嗎?但精銳力量尚存。於是好戲便接連上映。

 

最近幾天接下來的交鋒中,國民可以發現,用手術刀的一方開始反攻了,他們武器不再是落後的手術小刀片,而換成了別的。這回大家都開眼了吧,對了,「網際網路+」概念。這是當今最具殺傷力的武器。醫生們痛定思痛,發現得及時,自然會有收效。

 

在過去短短幾天裡,「網際網路+」新武器發揮了令醫生們欣喜若狂的作用。孕婦老公的隱私、科學院領導的腐敗印跡、當事人私下運作的公司,甚至還包括可能存在的科研經費挪用等等要素,紛紛被「網際網路+」出來。這一回,科學院的文化人和領導們,估計是有點害怕了。

 

而對於同情科學工作者的國民來說,完全是用不著過於揪心的。科學院的文人畢竟是專門搞科技的。醫生不玩實的玩虛的了,這其實更是科學工作者的強項。「大家身處同一個碩大的染缸裡,我們不乾淨我們承認,但是,你們醫生就很乾淨嗎?我們科研造假了不錯,你們醫生不也是天天吆喝著搞科研搞基金搞SCI搞文章的嗎?你們沒有造過假啊?我們挪用經費了也不錯,你們的每一個子兒都花在實驗科研上了嗎?我們院長是腐敗分子是大老虎更不錯,我們承認,但是我們的天啊,讓我們人肉一下你們高貴的院長再說吧,看看他老人家是不是真如天使般潔白無瑕。。。」

 

第二輪戰鬥已經結束,科學院哭訴不代表失敗,那是含著血淚的控訴,那是戰鬥的號角。你以為,科學院的文化人真的只是說說而已嗎?那是太低估中國文化人的血性了。

 

猴年將至,各種賀歲大片正在熱播。銀屏上管虎們、星戰鬥士們、小三老二們打得不可開交,甚是精彩。而看看我們身邊的這齣大戲,其慘烈,其震撼,難道是大片們可以比擬的嗎?

 

好戲還在後頭,快沏上一壺好茶,坐在前排,等待鑑賞,鑑賞本國知識分子的血性。(編輯小明)

(文本有作者野夫先生授權獨家推送,轉載請註明出處。)

 

歡迎關注


聯繫我們:willinew@126.com

 

相關焦點

  • 那一代知識分子的血性和勇氣|傅斯年先生逝世70周年
    有人贊他為中國歷史上,最有學問、最有志氣、最有血性和最有修養的知識分子典範,這個人,就是歷史學家傅斯年。 傅斯年是學者、政治家、社會批評家以及學界領袖,他對近代學術體制的推動與建設,功不可沒,而他所秉持的知識分子之人格,亦值得所有國人肅然銘記。
  • 從北醫三院產婦不幸病亡風波看社會心理管理
    北醫三院的產婦不幸死亡事件把中科院理化研究所、北醫三院兩家機構推上了風口浪尖,起因源於網絡披露女研究員北醫三院產科身亡,中科院理化所發公函要求公正調查。這個事件據說已經處理完結,現在需要社會有不同角度的反思,筆者認為一個需要反思的就是社會的心理管理缺失,我們不妨先從相關事件方官網來看看對此事件的社會心理反映。
  • 你要做知道分子還是知識分子?
    「我把中國當下的知識分子分成三類:一類叫拍案而起;一類叫潔身自好;第三類叫隨波逐流。
  • 黃埔軍校與現代中國的學生知識分子
    在20世紀中國,有兩所學校對中國歷史產生了巨大影響:一所是眾所周知的北京大學,沒有北大就沒有「五四」的新啟蒙,20世紀中國文化的歷史就要改寫;另外一所卻往往被人忽視,那就是黃埔軍校。黃埔軍校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為它在20世紀上半葉對中國的政治、軍事產生了巨大影響。活躍在20世紀中國政治、軍事舞臺上的重要將軍們,無論是國民黨還是共產黨,很多都是黃埔軍校出身。
  • 調查顯示中國需戰略知識分子 部分學者質疑提法-知識分子 戰略...
    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馮顏利研究員指出,一個社會的正義和良知的標準應該由知識分子提出,知識分子也應該是社會正義和良知的踐行者、捍衛者。甘肅省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教授宋圭武強調,社會需要良心,知識分子需要良心,戰略知識分子更需要良心。良心是戰略知識分子的深層約束,是戰略知識分子的「根」。而只有自覺抵制種種不良行為,戰略知識分子才能「根」繁葉茂,蔭澤社會。
  • 北醫三院院長喬傑:在武漢的66天
    本文轉載自「知識分子」,作者 | 李珊珊 -編者按- 今日文章為「科學的擔當」系列第12篇,《知識分子》對北醫三院院長喬傑的專訪
  • 第二屆中國知識分子研究高級研修班招收學員公告
    高級研修班招收學員公告華東師範大學多年來致力於中國知識分子和中國思想史的研究,在這一領域形成了自己的重點和特色。2017年舉行的第一屆中國知識分子研究高級研修班,邀請海內外中國思想史研究的著名學者授課,獲得了廣泛的影響。為了推進中國知識分子的研究,華東師範大學ECNU-UBC現代中國與世界聯合研究中心定於2020年10月23日-27日在上海舉行第二屆中國知識分子研究高級研修班,邀請國內知識分子研究名家授課,組織學員交流論文,並由學者參與點評指導。
  • 「北京大學海澱醫院教學醫院」揭牌由北醫三院與海澱醫院融合發展
    據北京大學醫學部教育處處長劉虹介紹,海澱醫院是一所有著教學傳統的醫院,與北醫三院融合發展以後,從教學體系、教學規章制度、師資隊伍、教學場地設施等方面均取得了較快提升。2018年10月,經過評估達到了北大醫學部作為本科教學醫院的基本條件,與北醫三院籤訂教學合作實施方案細則。
  • 「北京大學海澱醫院教學醫院」揭牌 由北醫三院與海澱醫院融合發展
    據北京大學醫學部教育處處長劉虹介紹,海澱醫院是一所有著教學傳統的醫院,與北醫三院融合發展以後,從教學體系、教學規章制度、師資隊伍、教學場地設施等方面均取得了較快提升。2018年10月,經過評估達到了北大醫學部作為本科教學醫院的基本條件,與北醫三院籤訂教學合作實施方案細則。
  • 北醫三院進修有感
    每周三下午腹透醫生手術,周四周五由腹透責任護士培訓新置管手術患者,時間安排合理,門診的預約制管理落實嚴格,這樣避免了病人扎堆複診的情況,真正做到了忙而不亂,連續性的護理。腎內科的學習課程主要分為三個方面,由腹透專職醫生為我們講解CKD(慢性腎臟病)和腹膜透析的診療與腹透方案制定,腹透護士為我們講解護理操作、腹透患者隨訪、用藥指導、運動指導、容量控制、併發症的監測與管理,營養師為我們上營養科,三者相互結合,配合查房時提問,讓我們把理論知識應用到患者身上,教學效果好。
  • 那一代知識分子的勇氣:傅斯年先生逝世70周年
    有人贊他為中國歷史上,最有學問、最有志氣、最有血性和最有修養的知識分子典範,這個人,就是歷史學家傅斯年。傅斯年是學者、政治家、社會批評家以及學界領袖,他對近代學術體制的推動與建設,功不可沒,而他所秉持的知識分子之人格,亦值得所有國人肅然銘記。
  • 臺北醫大附屬醫院割喉事件:古董商欠債濺血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北醫學大學附屬醫院驚傳就診病患遭人割喉事件。55歲的廖姓古董商,16日上午在醫院候診區的沙發等待時,突遭1名男子由後方持水果刀割喉,廖尖叫求救,經緊急送急診室手術後,幸無大礙。警方鎖定與廖某有財務糾紛的陳姓男子追緝,並策動出面投案。
  • 七七抗戰與中國知識分子
    除奔赴前線外,那時的知識分子還有不少人輾轉萬裡來到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延安一時間成為全國抗戰的另一個領導核心。盧溝橋事變後,國共兩黨走上聯合抗日的道路,這在客觀上也為中國知識分子愛國激情的高漲提供了可能,特別是國民政府公開承認中共的合法存在,以及中共倡導民族抗日統一戰線、堅持抗日等旗幟鮮明的立場,都在事實上給中國知識分子以中國必勝的信心,促進了知識分子愛國激情進一步高漲。
  • 公共知識分子的社會角色——法國的歷史與現實
    讀完文章點右下角的在看,這樣每次推送,文章才會第一時間出現在你的訂閱列表裡。原載《二十一世紀》2004年2月號,為白夏2003年10月30日在華東師範大學中國現代思想文化研究所的演講,唐小兵整理。因此當下社會是需要公共知識分子的,需要他們對違反社會正義的事件進行關注和批評。換言之,捍衛真理和堅守正義應該是公共知識分子的職業道德。作者簡介作者白夏(Jean-Philippe Béja)曾任法國現代中國研究中心主任,現為法國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
  • 中央政法委點評《我的英雄學院》,再無英雄,讚嘆中國漫迷有血性
    《我的英雄學院》辱華事件持續發酵,登上微博熱搜與知乎熱議,引發中國漫迷的討伐。僅半天時間,《我的英雄學院》第四季動畫的評分便從8.5跌至2.5分,充分展現了我們中國漫迷的血性。騰訊動漫與嗶哩嗶哩漫畫先後下架該作品,其作者崛越耕平將自食惡果,他想看的笑話看不到!
  • 把知識分子比作明朝的「東林黨人」合適嗎?
    而中國知識分子,無獨立立法、行政、軍事、財政權力。(1)政治上,有對地方行政單位的監督權力,這也是憲法賦予的公民權利。現在網絡普及,只要不違法,任何一個公民都有言論自由,包括知識分子在內,無需主張。根據上述分析,知識分子可以對某個事件在不違背法律的前提下發表個人觀點,但他們的觀點是否被我國行政單位採納,那是另一回事,我國的知識分子的言論或許對國家政策的制定有一定的影響,但並不起決定作用,因為軍權由軍委負責,行政權力和財政權力由國務院負責,法律由人民大會制定;國家政策由黨來制定。
  • 有關知識分子的定義
    發起美國獨立戰爭並創建美利堅合眾國的那個國父群體,除華盛頓外,都具有鮮明的知識分子特徵,他們與一個世紀後由列寧及其繼任者奠定的革命知識分子模式鮮有相通之處。無論傑斐遜、亞當斯還是漢密爾頓、麥迪遜,都不曾密謀過地下活動,他們無需擔心軍警監視,也不必乞靈於刺殺、起義、暴動等酷烈手段,在北美那塊相對質樸的大地上,他們的建國方略與一種純淨的知識分子生活方式,融合無間。他們不是「勒代特」。
  • 論中國人的血性!
    在這裡,我敢說中國人是世界最有血性的民族,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我們中華民族的血性。 第一幕:南京保衛戰。 第51師153旅306團,鎮守水西門。
  • 當代中國知識分子研究的社會學轉向:概念、成果與分析框架
    最後,在前兩項工作的基礎上,為進一步探究當代中國知識分子與國家關係,藉由歷史的社會學研究作為分析途徑,筆者從歷史制度、日常實作與意義建構的角度出發,為知識分子的社會學研究,提供一種新的分析框架。由是觀之,「知識分子」概念的確立在當代中國很大程度上受到國家的建構,並非全然來自知識社群的認定,亦非單一普羅大眾的形塑,這與西方語境下對知識分子的理解有很大的不同。相較於西方社會的知識分子概念多來自知識社群自身或者民間社會的經驗歸納,當代中國「知識分子」概念的確立則是鑲嵌於一套自上而下由國家所主導的實存制度中。
  • 北醫三院在中國現代醫院管理案例評選活動中被評為「典型案例示範...
    8月4日,在北京召開的首屆現代醫院管理制度高峰論壇暨第五屆中國現代醫院管理能力建設與發展大會上,北醫三院五個案例入圍中國現代醫院管理典型案例名單,醫院在2020年度中國現代醫院管理典型案例評選活動中被評為「典型案例示範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