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是醫院學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醫療技術水平也是衡量醫院綜合實力的最為重要的標誌之一。臨床醫生需要通過科學研究,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技能,以保證知識結構不會老化、操作技術不會過時、臨床思維不會僵化。
開展此次中國醫院科技影響力評價的目的主要是通過構建醫院科技影響力評價指標體系,按照不同學科,評價醫院的科技水平及其在同一學科領域中的影響力,只管反映醫院的學科影響力。通過評價,可以為醫院科研管理者提供最為直接的橫向對比數據,也有助於提升醫院的科研積極性,更好的推動醫學科技的進步。
沒有堅實的科研基礎,臨床工作就難以有發展的後勁。只有把臨床工作與科研工作有機結合,切實建立科研課題來源於臨床、研究成果用於臨床的良性機制,才能不斷提高醫療服務的質量和水平。
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信息研究所作為國家級的專業信息研究機構,堅持客觀公正的態度,基於客觀數據,力爭準確真實地反映醫院科技影響力的實際情況。為了保證評價結果的科學性和準確性,我們在指標體系、數據規範和學科分類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在指標體系方面,遵循科學的研究思路,在國內外醫院科技評價研究的基礎上,結合科研評價和衛生管理等領域專家意見,確定了科技投入、科技產出和學術影響三個維度的評價指標體系。
在數據採集和數據處理方面,我們進行了大量的工作來確保評價的準確性和科學性。從本榜單來看,我們綜合考慮了科技投入、科技產出和學術影響三個方面。在科技產出方面,納入了科研項目指標,正是希望科研管理部門把評價作為學科建設的有力助手和資源配置的重要依據,更有效地進行科研資源分配,優化科研競爭環境,從而提高醫院「以科研促臨床」的意識。
醫院承擔一定的科研任務,包括發表科技論文和承擔科研課題。因為畢竟學術論文是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成果的重要載體,也是醫院科技影響力的重要指標之一。但在現實中,某與不當的導向,也存在著有些臨床醫生為科研而科研,單純以論文比高下的錯誤傾向。
需要澄清的是,SCI的確具有很高的權威性,發表SCI論文也是衡量學術水平的標誌之一,但發表SCI論文不是醫療與教學的終極目的,應正確處理SCI論文與醫療、教學關係。
此次評價指標中,我們也納入SCI論文指標,但這並非提倡各機構之間以論文數量相互攀比,而是希望從學科評價的角度,促進機構知己知彼,根據自身學科地位和發展情況,針對醫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開展研究,切實有效地促進醫學科研成果的臨床轉化,提高醫療技術和醫療質量。
我們不僅考慮了其數量,同時也考慮了其被引頻次,即論文的質量,數量與質量並重,樹立醫院科技論文產出的正確導向,倡導醫院學科建設健康理性的發展方向,營造注重學科質量建設的氛圍,推進醫學學科發展。
當然,此次評價中我們雖力求完美,但仍有需要不斷完善之處。我們將認真聽取同行的意見和建議,不斷擴大學科範圍和數據來源,更好的做好評價工作。
(作者系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信息研究所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