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人之心」 魏仁飛 / 教師的「加減乘除法」

2020-08-28 仁人之心

教師的「加減乘除法」

文 / 魏仁飛



課程改革給課堂教學帶來了新的變化,也使教師面臨新的挑戰。課改背景下的教師需做好「加減乘除法」。

所謂做加法,就是教師在關注學生學業成績的同時,還要多關注學生的學習生活狀態,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關注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教師在關注優等生的同時,還要多關注「學差生」的發展,把無私的愛灑向每一位學生,找到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潛能和閃光點,為每一位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在評價方面,在師評價生的同時,還要注重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生對生、生對師的評價;在空間上,教師多放權學生,多留給學生一些自主、能動的生活學習空間。

所謂做減法,就是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避免重複訓練、機械訓練,同時要切實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避免因嘲笑、輕視等對學生心理上造成的傷害,提高學生的抗挫能力;減少教師無效勞動,避免「越位」、「侵權」,力克教師的「一言堂」,學生能聽明白的教師不講,學生自能解決的教師不講,做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所謂做乘法,就是教師要整合教育資源,單課教師要建立與廣大學生、其他任課教師、家長、社會之間的良性溝通機制,善於傾聽學生的表達,樂於與其他任課教師、學生家長,甚至與學生成長有關的社會單位和個人進行交流,拓寬教育渠道,共商育人大計,為學生營造一個民主、寬鬆的成長環境,使學生獲得的良性成長因素成倍數級增長。

所謂做除法,就是教師要不斷更新知識結構,敢於破除陳舊觀念,變革教學方式,重建與新課改相適應的教師生活方式,講究科學方法,探求教育規律,發揮教學藝術,體現教師個性化教學模式,從而大大提高教育教學效率。



作者檔案

魏仁飛,微人,微言;仁者,仁語。

相關焦點

  • 「仁人之心」魏仁飛 / 勞動因創造而美麗
    有朋友羨慕我做了教師,說教師這職業輕鬆,上班時間少,寒暑假、黃金周、雙休日加起來,一年中有近一半時間都在休閒呢!他哪裡知道,教師從備課、說課到上課、批改作業、輔導,再到教研、培訓,這中間要付出多少辛勤的勞動!再說,育人是一項特殊的事業,它需要和風細雨、潤物無聲,這又有多少隱性的勞動在裡面!「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一個有責任心的教師,總是時刻把榮辱觀放在心間,生命不息,育人不止。
  • 「仁人之心」魏仁飛 / 加強師德修養,要用好「三面鏡子」
    教師勞動的對象是一個個有血有肉有著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生活經驗、不同心理世界的活生生的個體。教師職業勞動的特點決定了教師必須要加強和提升自我道德修養,去影響人、培育人。加強師德修養,要用好「三面鏡子」。一、用「放大鏡」展現自己。
  • 「仁人之心」 魏仁飛 / 淺談課文插圖的綜合利用
    第二步:在閱讀課文之後,指導學生圖文對照,朗讀課文,對比之前自己的「解說」語言,感受課文的語言之美,此時最好再配上音樂,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而進一步感受課文的意境之美。通過師生交流,學生的答案可謂精彩紛呈:「桃李情」、「師生情」、「祝願」、「期盼」、「心意」、「看望」、「默默地等待」、「老師,謝謝你」……簡單幾個詞語,包含著學生對教師深深的祝福。
  • 「仁人之心」魏仁飛 / 熱點沸騰之時,作文訓練之機
    熱點沸騰之時,作文訓練之機文 / 魏仁飛 下午上課,不見了人,可急壞了老師、同學和他的家長。最後,在村東口的小樹林裡,找到了劉一凡。我決定用這一事件來教育學生。我設計了三個議題供學生們討論:(1)、離家出走,該不該?(2)、如何與父母處理好關係?(3)、如何看待同學關係?在班會上,大家熱烈討論,各抒己見,還決定都來幫助劉一凡。
  • 「仁人之心」 魏仁飛 / 三歲自畫像
    三歲自畫像文 / 魏仁飛我會認「人、口、手、上、中、下」等等四十多個漢字,拿著書本我能找到這些字;我會用「可是」、「然後」、「終於」、「因為」這些關聯詞語;認識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能用小木棍兒擺出這幾種圖形;認識紅色、粉色、藍色、紫色、綠色、黃色,白色、黑色,還有一些顏色,我也不知道怎麼說,乾脆就說是桔色、巧克力顏色吧,我會用繪畫本塗色,我最喜歡的顏色是紅色、粉色,因為我是女生嘛,男生才喜歡藍色、黑色呢!
  • 仁清法師:如何理解 不識本心 學法無益
    答:如何理解「不識本心,學法無益。」這是六祖壇經上的話,我們把這個問題解答完了,可能就得下課了。「不識本心,學法無益。」是什麼意思?我寫過一篇文章,這篇文章沒公開,是說成佛和成就的差別,『成佛和成就的差別』成佛是究竟圓滿的成就,這是圓滿的成就。那麼成就呢?各有不同,它有宗派的不同和次第的不同。結合這一個問題,在這裡我們不展開講,只展開講禪宗。
  • 「強恕而行,求仁莫近焉」,不斷的,哪怕是勉強自己,都要時時保持一個恕道,寬恕他人.
    我們傳統文化的教誨,都是教導我們要行仁道,去愛護別人,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們想一想,假如自己處在貧窮的狀態,人家瞧不起我們,還輕視我們,甚至以言語來數落我們,那我們當然很難受。這就違背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精神,而且一個不對的人生態度,隨時在折自己的福報。
  • 【清淨赤子心】「分別智」與「平等慧」
    「分別智」與「平等慧」 上人期勉慈濟人要有「分別智」與「平等慧」,德惇師父說,一般人很難做到,
  • 從禪坐到禪宗,從「我空法有」到「以心印心」,怎樣的解脫之徑?
    「同臺吃飯,各自修行」,釋迦所倡的內觀禪,殊異於外道,不單「止」,還要「觀」,即不以住在「定境」為目的,而透過不斷的「觀」,通向體會三法印,趣向解脫。如是,從原始佛教以降,佛弟子皆通過禪,體會定、慧,並開出諸種觀法,如不淨觀、慈悲觀、緣起觀、界差別觀、數息觀等、以對治各類執著,所謂「由戒入定,由定發慧」,就是佛教徒修行三學的整體關係。
  • 「忠、恕」是什麼意思?
    有一天,孔子突然問自己的學生曾參(參讀如身),說:「 參,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我的主張,該如何概括?」曾參的回答是:「 先生的主張,忠恕而已。」其實,忠的核心意思,根據拆字法,是「中其心」,意思是:真心真意,全心全意。
  • 孟子「浩然之氣」淺釋
    孟子深明此一道理,所以說:「志一則動氣」。「志」,趙注釋為「心所念慮也」,朱注釋為「心之所之」。兩家的注釋,其意義可謂相同。「一」,趙注釋為「志氣閉而為一也」,朱注釋為「專一也」。朱注曉暢而合理,今從朱注。故「志一則動氣」,意皍心有所專注,則自然而然影響形體,使之發生變化,把心中所專一念慮的在聲音容貌或態度上表現出來。「孟子曰:『……蓋上世嘗有不葬其親者,其親死,則舉而委之於壑。
  • 《王國之心》是如何塑造「黑暗」的?
    作為一個長篇故事,《王國之心》創造過不少梗,迪士尼式動作自帶一種笨拙的滑稽感:「光」、「黑暗!」、「鍵刃!」、「朋友!」和「冰淇淋」這類詞出現得過於頻繁,以至於被人拿來當喝酒助興遊戲(比如說到其中某個詞就喝一杯);有粉絲還致力於補充各種設定,通過續作或衍生作品對時間線和世界觀進行各種補充與修訂。
  • 公務員行測考試「數量關係-小學奧數」解題思路:「簡化突破」法
    「數量關係-小學奧數」題型特點2.「數量關係-小學奧數」解題方法:「簡化突破法」「小學奧數」是最經典、題量最多的「數量關係」題。例如涉及「年齡」的「某人在多少歲時的年份個數字之和為……」的題目,小學二三年級的小朋友就有可能做出。②範圍極為廣闊,沒有固定題型「小學奧數」題考察的範圍大到根本無法用固定的描述來進行概括。
  • 「仁人之心」餘學兵 / 教師節抒懷(外一首)
    教師節抒懷文 / 餘學兵 參加縣教師節頒獎典禮有感黑髮霜姿幾度仙,披星戴月作春箋。幼苗茁壯齊雲觀。菊苑吐香飄山川。朝督暮商無我厭,誨人還凝自勤惓。作者檔案餘學兵,男,鎮平縣賈宋鎮老君廟學校教師,1994年畢業於南陽二師
  • 「加減乘除」日語怎麼說?(附數學題)
    也被稱為加減乘除、四則演算。·「+-×÷=」符號的讀法=:イコール/は+:足す、プラス-:引く、マイナス×:かける÷:わる例:5
  • 詳解十八界之「意法識界」
    「發明汝意」,必須要有法塵才能成就你的意識。若無前法:「前法」就是法塵,就是我們的意根所緣之境。意根是能緣,法塵是所緣,能緣與所緣和合才能產生意識心。意識心叫所緣緣,也叫增上緣。「若無前法」,如果沒有所緣之境;「意無所生」,意識就不可能產生。也就是說,我這個意根、我這個想法,如果沒有麵粉和水在前面,我就不可能產生我要做饅頭這個意識。
  • 《論語講要》◈『裡仁第四 』子曰:苟志於仁矣,無惡也.|三十九(待續)
    語及詩書易禮春秋,凡所指點,皆扼一經之要。故欲讀聖賢書,求真實理者,當自讀《論語》始。    《論語》二十篇,為魯論篇數。其中章次,不相聯屬。雪公取述而篇志道章,以道德仁藝為綱,俾學者知其要指。道乃人之心體,即《中庸》雲,天命之謂性。是性天然而有,寂然不動,而人不自知。德者由體所起微動之相,亦即初動之心念,人亦昧而不知。仁與藝,皆是體相所發之大用。
  • 入籍被拒3大「死因」 沒有誠意、英語欠佳和無誠懇之心
    點擊上方標題下「加拿大家園」可快捷關注不少移民抵加後並未有強烈的歸屬感,更有甚者目的只為取得一本加國護照作「護身符」﹐故聯邦移民部早前推出新公民法
  • 七處徵心之六:心在中間嗎?
    實相有三:一是「無相之實相」;二是「有相之實相」,也叫「無不相之實相」;三是「無相無不相之實相」。這就是「一心三藏」啊!「無相之實相」就是「空如來藏」;「無不相之實相」就是「不空如來藏」;「無相無不相之實相」就是即空即有。「空如來藏」當下即是「不空如來藏」,「不空如來藏」當下即是「空如來藏」,三個實相是一個東西。
  • 喇叭的「擺位八法」
    記得當我們還是小學生時,上書法課啟蒙的第一堂,老師就教我們「永字八法」。這永字剛好有側、勒、努、趯、策、掠、啄、磔八種筆畫,每個筆畫的寫法又都是中國書法中的重要技巧。所以,每一個學中國書法的人都從「永字八法」練起。只要這八種筆畫練得象樣,書法的基礎也就打好了。從書法的「永字八法」上,我們可以衍伸到聽音響的喇叭擺位。經過我多年的實戰經驗與觀察,喇叭擺位也有八種擺法可以應付各種不同的環境與搭配情況,我稱之為「擺位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