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消化道內存在著大量的微生物,在長期進化過程中與宿主動物協同進化而具有許多重要功能,其中參與宿主消化道物質代謝與能量代謝是其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因此,消化道微生物群落結構的穩定,對於宿主營養物質的消化與吸收有重要作用。草魚是全球淡水養殖產量最大的一個品種,2009年草魚養殖產量佔我國淡水養殖總產量的21.4%,但迄今為止,尚缺乏對於草魚腸道微生物的深入研究。
近年來,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王桂堂研究員學科組在「973」項目「淡水池塘集約化養殖的基礎科學問題研究」的支持下,對草魚消化道微生物開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研究發現,草魚腸道存在核心的微生物區系,潛在的病原菌和益生菌都是草魚腸道區系的重要成員;消化道中有許多對食物消化起重要作用的纖維素降解細菌;底泥和水體中的微生物會最終影響腸道微生物群落結構,而食物中的細菌能夠快速改變腸道微生物區系;生長發育差異顯著的草魚其消化道微生物存在明顯差異。進一步的培養實驗發現,潛在的病原菌——氣單胞菌屬的種類恰恰又是消化道纖維素食物降解的重要類群之一。
該研究工作主要由吳山功副研究員等人完成,部分研究成果已經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PLoS ONE)發表。(來源: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