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鬧情緒時,做個會幫孩子剝離情緒的媽媽
……諸如此類的由情緒引起的不當行為,不勝枚舉。當你面對類似情境時,會怎麼做?A跟他講道理,這樣不對,要怎樣怎樣,balabala……B你個臭孩子,欠揍是吧,不教育教育不行了。我們常常會對鬧情緒的孩子說這樣的話:好了,好了,這有什麼好難過的!這有什麼好生氣的?聽話,不許無理取鬧!不許這麼說(不許這麼做)!你怎麼這麼不懂事!我們聽著這樣的話長大,然後又把這些話說給孩子。
-
會教育的父母,是怎樣應對孩子鬧情緒的?
其實,當孩子鬧情緒的時候,正是進行「情緒教育」的好時機。」下次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可以跟小朋友說,這是我的玩具,你搶走是不對的。」這是教會孩子正確表達情緒的方式。還可以引導孩子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下次你可以跟小朋友說,我們輪流玩,是不是也可以呢?」
-
孩子的情緒健康你清楚嗎?會教育的父母,要怎樣應對孩子鬧情緒?
誇張、怪異的畫風讓這位媽媽有點擔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她找來兒子耐心地詢問原因,兒子哈哈笑了起來,說因為下午爸爸朝他發火了,他很生氣,就在本子上這樣畫爸爸。我告訴這位媽媽,不需要擔心,孩子是在通過畫畫表達自己的情緒,是一種相對健康的發洩情緒的方式,比悶在心裡要好得多。認識情緒、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不是天生就會的技能,而是每個人一生都需要學習的重要課題。
-
如何教育撒潑愛鬧脾氣的孩子?
那媽媽說:「這熊孩子,熊貓館那麼多人,我說讓他先去猴山,他就是不聽,非要立馬去看熊貓。」回到家後,我一直在想之前看過的一個文章,說有個媽媽帶著孩子去遊樂園玩,孩子一直賴在飛天椅那裡不肯走,拉他走就發脾氣,尖叫打人,然後帶他去玩旋轉木馬,他又不願意上去玩,又在那裡鬧脾氣,媽媽拿他不知該怎麼辦。但專家說:如果一個孩子找不到好的解決的辦法的化他就只能用本能大方式去應對,比如發脾氣,拿腳踢,跟你對著幹。
-
孩子鬧情緒時,父母一定不能做的事
在孩子鬧脾氣時,無法保持冷靜,反而回以憤怒,形成「你來我往」的惡性循環,最後「發脾氣也沒什麼大不了」的想法也將深刻在孩子的心上。 7.阻斷話語:「怎麼垂頭喪氣的?振作一點!」 教育專家指出,國人因文化的關係,並不接納負向的情緒。在孩子出現負面的情緒時,大人往往回以「不可以這樣」,或是輕忽壓抑,而不能提供孩子一個實際練習面對和處理負向情緒的機會,或是體會孩子在處理這種情緒時需要一段心理歷程。
-
教育案例:創新教育工作,做好優質延時服務
這邊話音剛落,那邊話音又起,「作為一個沒辦法在孩子放學時就到學校接的家長,我終於放下了長久的焦慮,現在放心了,學校的教育非常用心,真的是服務優質。」這是濰外學校放學後延時服務現場經常聽到的家長對學校的由衷感激。
-
一生E本分享||智慧教育父母,如何應對孩子鬧情緒
其實,當孩子鬧情緒的時候,正是進行「情緒教育」的好時機。」下次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可以跟小朋友說,這是我的玩具,你搶走是不對的。」這是教會孩子正確表達情緒的方式。還可以引導孩子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下次你可以跟小朋友說,我們輪流玩,是不是也可以呢?」
-
孩子總「鬧情緒」?家長學會為情緒設立「紅綠燈」,孩子受益終身
這時,父親臉色開始發生變化,當眾大聲地責罵女兒,用手搶過孩子手中的物品,還動手打了女兒一巴掌。在為父母教育孩子粗暴感到唏噓的同時,我不驚想到大多數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總喜歡鬧情緒,而父母卻沒有正確引導孩子學會處理情緒,結果就發生了一系列讓人感到詫異的事情。孩子愛鬧情緒,還需要家長學會設立"紅綠燈",助孩子健康成長。
-
當孩子鬧情緒時,家長不要劈頭蓋臉吼孩子,要注意方法
當孩子鬧情緒時,家長不要劈頭蓋臉吼孩子,要注意方法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發生了各種情緒問題。比如說,得不到自己喜歡的玩具,心情不好就扔砸東西,心情不好就哭,或者只在公共場所大哭。所有人都是第一次成為父母,所以不對孩子發脾氣是很困難的。如果孩子發脾氣該怎麼辦?
-
孩子鬧情緒,父母不能做的事!
我不是早就跟你說過了……」當孩子傷心、難過、生氣的時候,情緒已經主導了全部意識,根本不是灌輸規則、訓誡說教的好時機。「你再鬧啊!乾脆把我氣死好了!」在孩子鬧脾氣時,無法保持冷靜,反而回以憤怒,形成「你來我往」的惡性循環,最後「發脾氣也沒什麼大不了」的想法,將深刻在孩子的心上。「怎麼垂頭喪氣的?振作一點!」
-
孩子發脾氣時,我們應該怎麼控制自己的情緒,該怎麼教育孩子?
首先,孩子發脾氣是孩子正常情緒的宣洩,這是孩子處理衝突最正常的方式。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情緒,面對他們給我們帶來的新的挑戰和冒險,我們可以告訴他什麼行為是對的,什麼是錯的,然而我們無法強迫他嚴格按照大人的想法來表現。
-
孩子愛鬧脾氣,家長別急著否定他的感受,應讓孩子恰當地表達情緒
走上前去,聽旁邊的人說:家長帶著孩子來買菜,臨結帳時孩子非要吃零食,家長不答應孩子就哭鬧,影響排隊的秩序。那個家長也生氣,孩子好端端的跟自己鬧,不由分說就罵起了孩子。很多家長對孩子都是有求必應,生怕孩子在自己手裡受到委屈,因此也是一味地縱容孩子。每當孩子犯錯或者是鬧脾氣時,家長都是心軟忍讓,無條件的對孩子妥協,這樣的教育方式會告訴孩子,只要鬧脾氣,自己的需求就會得到滿足。
-
父母是怎樣應對孩子鬧情緒的?
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內心,客觀理智地處理問題,做出正確的選擇。有些不那麼幸運的人,從小就缺少「情緒教育」,終其一生被情緒裹挾著做人、做事,更容易感到迷茫、屢屢碰壁。其實,當孩子鬧情緒的時候,正是進行「情緒教育」的好時機。
-
教育孩子時,學會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很多家長把孩子的任性、不聽話、頑皮搗蛋歸咎在孩子身上,其實每一個問題兒童的背後,父母的影響也是十分大的,所以不要怪孩子,我們可以想想自己的問題。 有人說什麼樣的環境,造就什麼樣的孩子。愛發脾氣的父母,教育出的孩子容易叛逆、多疑敏感、內心脆弱又好鬥。
-
孩子鬧情緒的真正原因,你知道嗎?巧用「情緒ABC理論」事半功倍
孩子燦爛的笑容是治癒系良藥,父母一見到孩子,仿佛周身的疲累都消失了。若是孩子平日愛鬧情緒,時常哭鬧不停,那麼估計父母的心境只有六個字可以形容了。那就是:一個頭兩個大!樓下小區常年熱鬧,寶媽們經常帶自家娃娃在花園裡散步。同齡孩子可以湊在一起玩耍,寶媽們在一旁看娃時,免不了三五成群地閒聊。
-
孩子為何鬧情緒,兒童心理學為你解密如何疏導
,問問孩子為何鬧情緒。也許孩子說不出什麼緣由。但家長們這樣做,是為了緩和當下的緊張氣氛。等待孩子的理性意識被調動起來。當孩子們安靜下來後,他們會反思自己的行為。那麼在這種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遇事會比較冷靜,處理問題也不會偏激。
-
幼小銜接階段,千萬不能忽視孩子「情緒教育」!
但是,有一天,老師接到宸宸媽媽電話:「宸宸說他太累了,不想當了。」家長急得團團轉,認為孩子不懂事,鬧情緒。後來,老師了解到,宸宸不願意當主持人,並不是說不出主持詞,而是家庭給孩子太大壓力導致的。一家人反覆對孩子強調:這次就看你的了,我們都會去幼兒園看你主持的,要好好表現,別丟臉。
-
當孩子情緒失控時,怎麼辦?
,便坐在地上嚎啕大哭的時候;當孩子抱著ipad長時間看動畫片,家長說了幾句就鬧情緒;當孩子玩積木,遇到困難,氣得直接把積全都甩在地上;當孩子的玩具被同同伴搶走,不懂分享,抓狂甚至會打人發脾氣;……孩子情緒失控,我們大人真的一點辦法都沒有嗎?
-
不想養出草莓族孩子,父母要重視挫折教育,引導孩子排除不良情緒
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挫折,在家庭教育當中,如果發現孩子受到挫折,父母要及時疏導,幫助孩子調節情緒,遇到困難並不可怕,但要有勇氣去面對,比如和小夥伴鬧矛盾,沒有得到老師的表揚,沒有受到父母的重視等,這些都可能讓孩子會有一定的挫折感,同時也會讓孩子自尊心受損,家長要做的是當孩子遇到這種情況時
-
孩子鬧脾氣怎麼辦
最近浩哥出現了一個讓我很頭疼的問題,一言不合就鬧脾氣,大哭大鬧。正好近日在看《斯託夫人的自然教育》一書,書中有個章節講到孩子鬧脾氣怎麼辦?孩子鬧脾氣的影響因素對於浩哥來說,引起他鬧脾氣的因素主要有幾點:一、他的要求沒有得到滿足;二、不小心動了他的東西;三、受大人情緒的影響;孩子鬧脾氣時怎麼處理首先,要清楚的認識到,有些急脾氣的孩子,其實是容易興奮、情緒反應快、堅持己見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