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情緒健康你清楚嗎?會教育的父母,要怎樣應對孩子鬧情緒?

2021-01-21 名醫在線網

最近有一位媽媽諮詢,無意間看到8歲的兒子畫的一幅「爸爸的畫像」,畫裡爸爸是一個張牙舞爪的「怪獸」。誇張、怪異的畫風讓這位媽媽有點擔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

她找來兒子耐心地詢問原因,兒子哈哈笑了起來,說因為下午爸爸朝他發火了,他很生氣,就在本子上這樣畫爸爸。

我告訴這位媽媽,不需要擔心,孩子是在通過畫畫表達自己的情緒,是一種相對健康的發洩情緒的方式,比悶在心裡要好得多。

認識情緒、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不是天生就會的技能,而是每個人一生都需要學習的重要課題。

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內心,客觀理智地處理問題,做出正確的選擇。

有些不那麼幸運的人,從小就缺少「情緒教育」,終其一生被情緒裹挾著做人、做事,更容易感到迷茫、屢屢碰壁。

從小教孩子懂得正確看待情緒、調節情緒、管理情緒,他會在成長的過程中收穫良好的人際關係、也會更懂得平衡內心情感,感受人生中的快樂和幸福。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孩子由於心智發展不足,一點事不順心就會「情緒爆發」,經常哭鬧、發脾氣、躺地上撒潑打滾、把玩具扔得到處都是······

每當遇到這樣的情況,家長就覺得孩子不聽話、給自己添麻煩,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用一些錯誤的方式去處理。

其實,當孩子鬧情緒的時候,正是進行「情緒教育」的好時機。會教育的父母,通常採用以下幾種方式來應對:

允許孩子表達真實的情緒和想法

演員孫儷曾發過一條微博,她說:

「當孩子有不滿,憤怒,悲傷的事情發生,他需要的只是你的一個擁抱,不要說教,站在他的角度理解他,支持他,鼓勵他。那些大道理,就留到情緒好的時候再說吧。」

正是因為孩子年齡小,大腦尚未發育完善,無法做到成年人那樣理智、克制,因此更加簡單直接,心裡有什麼不滿的就喜歡通過哭鬧、發脾氣來表現,這是正常的現象。

作為家長,首先應該理解孩子的這一特點,儘量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不因此而遷怒孩子。

最重要的是,多從孩子的角度看待問題,成為孩子情緒的容器,允許孩子的情緒表達出來,搞清楚孩子情緒背後的想法和需求。

當父母嘗試和孩子共情,告訴孩子我們感受到了他的生氣或難過,這個時候,孩子更容易平靜下來,理智地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

如果家長不允許孩子表達生氣、憤怒、悲傷、難過,粗暴地制止孩子,那麼這些被壓抑的情緒就會一直堵在孩子心裡,影響心理健康,可能在未來的某個時候通過其他不恰當的途徑表達出來。

因此,當孩子感到害怕、難過、生氣、委屈的時候,給他一個溫暖的懷抱,讓他們的情緒可以安全、自然地流動。

等孩子平靜下來,詢問原因,或者引導孩子敘述事情、表達自己的感受,幫助孩子認識各種各樣的情緒。

教孩子表達和處理情緒的正確做法

很多孩子不懂得如何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比如:

喜歡一個小朋友,不經過別人同意就去抱抱他,親親他;

別人把自己的玩具拿走了,就動手打人;

不讓他看電視了,就在地上撒潑打滾······

家長懂得接納孩子的情緒,還需要引導孩子正確表達和處理自己的情緒,行為有界限,該遵守的規矩要遵守。

在這一點上,家長首先要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不要動輒朝孩子發脾氣,應當採用溫和而堅定的正面管教。

比如,孩子的玩具被其他小朋友搶走了,就動手打人,家長可以告訴孩子:「我知道別人搶走了你的玩具你很生氣,但是打人是不對的。」

」下次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可以跟小朋友說,這是我的玩具,你搶走是不對的。」這是教會孩子正確表達情緒的方式。

還可以引導孩子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下次你可以跟小朋友說,我們輪流玩,是不是也可以呢?」

當孩子遇到難過的事情時,可以告訴孩子「如果哭會讓你好受一點,就大哭一場吧,我會一直陪著你。」

教孩子用合理的方式發洩自己的情緒,比如打枕頭、聽音樂、慢跑、練字等,儘量不影響到他人。

日常生活中,如果家長都能和孩子心平氣和地分析、談論情緒,教孩子正確的做法,孩子會在這樣不斷的學習和積累中,對情緒有更深刻的認知,學會恰當的表達方式,懂得動腦思考如何更好地解決問題。

這些能力,是孩子高情商的體現,會讓他受益一生。

除了通過具體事例引導,家長還可以藉由繪本和故事,讓孩子有更多體會和思考的機會。

家長平時做好榜樣

孩子對情緒的認知和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力,離不開父母正確的榜樣作用。

在家庭中,如果父母平時遇到問題總是沒有耐心,容易急躁,動不動就朝身邊人發洩不滿,亂發脾氣,孩子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不好的影響,難以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然而現實生活中,家長卻常常把孩子當做了「情緒容器」,把對教育的焦慮、生活的不滿,轉移到了孩子身上,非常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因此,想培養一個高情商的孩子,家長也要修煉好內心,遇到問題不急不躁,冷靜理智地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讓孩子看到正確處理情緒的方式是什麼樣的。

圖文整理自網絡,侵聯刪

相關焦點

  • 會教育的父母,是怎樣應對孩子鬧情緒的?
    我告訴這位媽媽,不需要擔心,孩子是在通過畫畫表達自己的情緒,是一種相對健康的發洩情緒的方式,比悶在心裡要好得多。其實,當孩子鬧情緒的時候,正是進行「情緒教育」的好時機。會教育的父母,通常採用以下幾種方式來應對:一、允許孩子表達真實的情緒和想法
  • 父母是怎樣應對孩子鬧情緒的?
    有些不那麼幸運的人,從小就缺少「情緒教育」,終其一生被情緒裹挾著做人、做事,更容易感到迷茫、屢屢碰壁。從小教孩子懂得正確看待情緒、調節情緒、管理情緒,他會在成長的過程中收穫良好的人際關係、也會更懂得平衡內心情感,感受人生中的快樂和幸福。
  • 一生E本分享||智慧教育父母,如何應對孩子鬧情緒
    我告訴這位媽媽,不需要擔心,孩子是在通過畫畫表達自己的情緒,是一種相對健康的發洩情緒的方式,比悶在心裡要好得多。其實,當孩子鬧情緒的時候,正是進行「情緒教育」的好時機。會教育的父母,通常採用以下幾種方式來應對:01允許孩子表達真實的情緒和想法演員孫儷曾發過一條微博,她說:
  • 孩子鬧情緒時,做個會幫孩子剝離情緒的媽媽
    ……諸如此類的由情緒引起的不當行為,不勝枚舉。當你面對類似情境時,會怎麼做?A跟他講道理,這樣不對,要怎樣怎樣,balabala……B你個臭孩子,欠揍是吧,不教育教育不行了。,中國人更注重他人感受,表現在教育孩子上,就是我們常常會不由自主地忽視或否認他們的壞情緒。
  • 孩子總是鬧情緒怎麼辦?這幾招輕鬆應對!
    其實,當孩子鬧情緒的時候,正是進行「情緒教育」的好時機。會教育的父母,通常採用以下幾種方式來應對:允許孩子表達真實的情緒和想法在這一點上,家長首先要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不要動輒朝孩子發脾氣,應當採用溫和而堅定的正面管教。比如,孩子的玩具被其他小朋友搶走了,就動手打人,家長可以告訴孩子:「我知道別人搶走了你的玩具你很生氣,但是打人是不對的。」
  • 孩子鬧情緒的真正原因,你知道嗎?巧用「情緒ABC理論」事半功倍
    在大人的理解裡,小孩子的這些事情根本就是不足一提的小事,他們偏偏要上下鬧騰,仿佛遇到了驚天地泣鬼神的了不得的大事,當真是讓人生氣無奈。但我想反問身為父母的成年人們,你們當真了解孩子鬧情緒的真正原因了嗎?你們的安撫或訓斥真的具有針對性引導性嗎?更多時候,父母只是站在成人的角度來看待孩子的問題,卻沒有真正理解過孩子心理的想法。
  • 孩子為什麼有這麼多情緒?父母5步情緒訓練法,培養高情商的孩子
    作為父母是否經常有以下的困擾:小天使變成小惡魔,哭鬧不停,孩子為什麼有這麼多的情緒?孩子是故意折磨父母的嗎?面對孩子激烈的情緒,應該如何處理回應呢?我們會發現有很多父母的教育就是盯著孩子,把眼光只盯在孩子身上,經常會說:「哎呀,你怎麼又不聽話了?」,「你怎麼又胡鬧了」。爸媽一心盯著孩子,卻從來沒有關注一下自己的狀況。如果父母要做孩子的情商教練,父母對於自己的情緒覺察非常重要,要先關注和察覺自己的情緒:孩子這麼做,我生氣了,接下來我要先平復自己的心情,讓自己心平氣和一點以後再開口去跟孩子互動。
  • 孩子鬧情緒怎麼辦?
    ★ C類——「冷漠型」父母: 你接受孩子的負面情緒,既不否定也不責罵,而是「不予幹涉」,讓孩子自己去找辦法宣洩一下或者冷靜下來。 因為沒有父母積極的引導,一個憤怒的孩子可能會變得有侵略性,用傷害別人的方式來發洩;一個傷心的孩子會盡情長時間地哭鬧,不知道怎樣去安撫自己和疏解自己。
  • 父母要做孩子情緒的疏導者
    教育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對孩子的成長,父母們操碎了心。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當孩子一個人解決不了的時候就會求助於家長,他們會哭訴,會請求。因為他們性格的原因,很多孩子不會直接把他們的意思表達出來,所以家長要適當地去引導,做一個情緒的疏通者,而不是一味地打壓孩子。我們來看看具體的案例吧:有兩個男生在學校發生了矛盾,打起來了。
  • 孩子鬧情緒,父母不能做的事!
    面對孩子的情緒,父母最常見以下幾種不該做的事……「再鬧,就給我試試看!」、「不乖就把你趕出門」之類的嚴懲、恐嚇和威脅話語,不但會扼殺孩子的自尊心和安全感,甚至會使孩子採取自我破壞、被動的攻擊行為當成報復。「不要哭,就帶你去吃麥當勞!」、「我買玩具給你就是了,別難過了!」
  • 孩子總「鬧情緒」?家長學會為情緒設立「紅綠燈」,孩子受益終身
    這時,父親臉色開始發生變化,當眾大聲地責罵女兒,用手搶過孩子手中的物品,還動手打了女兒一巴掌。在為父母教育孩子粗暴感到唏噓的同時,我不驚想到大多數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總喜歡鬧情緒,而父母卻沒有正確引導孩子學會處理情緒,結果就發生了一系列讓人感到詫異的事情。孩子愛鬧情緒,還需要家長學會設立"紅綠燈",助孩子健康成長。
  • 孩子總控制不住情緒?教孩子「情緒ABC理論」,做「情緒」的主人
    其實要想提升孩子的情緒控制能力,那麼首先就得找出孩子情緒失控的原因,然後引導孩子控制情緒,那究竟是什麼導致孩子情緒失控?為什麼情緒失控?應對孩子的情緒問題,很多父母都是希望通過講道理來消滅孩子的負面情緒,勸說不了就來強硬手段,只是因為大多數父母都想消滅孩子的負面情緒,因為這些情緒都很難應對,更容易失控。
  • 應對愛發脾氣的孩子,家長要學會正面管教,讓孩子正確處理情緒
    既不要一味縱容,又不要簡單粗暴甚至打罵,那麼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究竟該怎樣應對呢?在解決這個問題之前,我們應該先弄清楚孩子究竟為何要發脾氣,只有知道了孩子發脾氣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更好地幫孩子處理情緒,進而控制情緒。 二、孩子為什麼要發脾氣?
  • 孩子鬧情緒,父母不能做的8件事!
    文/陳念怡父母扮演情緒教練的孩子,比較有能力處理自己的情緒,挫折忍受度高,社交能力和學業表現也比較傑出。提高孩子的情緒能力,已成了現代父母的必修課。面對孩子的情緒,父母最常見的反應是:以暴制暴:「再鬧,就給我試試看!」
  • 孩子鬧情緒時,父母一定不能做的事
    面對孩子的情緒,父母最常見的反應是:   1.以暴制暴:「再鬧,就給我試試看!」「不乖就把你趕出門」之類的嚴懲、恐嚇和威脅話語,不但會扼殺孩子的自尊心和安全感,甚至採取自我破壞和被動的攻擊行為當成報復。
  • 不想養出草莓族孩子,父母要重視挫折教育,引導孩子排除不良情緒
    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挫折,在家庭教育當中,如果發現孩子受到挫折,父母要及時疏導,幫助孩子調節情緒,遇到困難並不可怕,但要有勇氣去面對,比如和小夥伴鬧矛盾,沒有得到老師的表揚,沒有受到父母的重視等,這些都可能讓孩子會有一定的挫折感,同時也會讓孩子自尊心受損,家長要做的是當孩子遇到這種情況時
  • 「孩子,我不會在你哭的時候抱起你」,聰明的父母,從不被孩子的情緒...
    來源:智慧父母V作者:智慧父母原創團如果孩子在地上撒潑打滾,威脅你就犯,你會怎樣?一對年輕父母的做法,讓無數網友「開了眼界」。似乎在跟孩子進行無聲的對峙:你哭你的,我們看著,看你能堅持多久?不得不說,這對年輕父母的「狠心」,值得點讚。很多時候,我們要不聽不得孩子哭,要不經不住孩子鬧。
  • 當孩子鬧情緒時,家長不要劈頭蓋臉吼孩子,要注意方法
    當孩子鬧情緒時,家長不要劈頭蓋臉吼孩子,要注意方法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發生了各種情緒問題。比如說,得不到自己喜歡的玩具,心情不好就扔砸東西,心情不好就哭,或者只在公共場所大哭。所有人都是第一次成為父母,所以不對孩子發脾氣是很困難的。如果孩子發脾氣該怎麼辦?
  • 吼完孩子就後悔?教育孩子要如何控制情緒?從「情緒覺察」開始
    不知道家長們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教育孩子的時候,突然就控制不住情緒開始發火,大聲地訓斥孩子。事後想起來卻感到非常自責和後悔,而大多數父母卻不會因為內疚而拉下自尊去與孩子道歉,當下次又看到孩子不聽話時,還是會忍不住衝孩子發脾氣……就這樣,親子之間慢慢就進入了一個惡性循環。
  • 「我不會在你哭時抱起你」,聰明的父母,從不被孩子的情緒挾持
    如果孩子在地上撒潑打滾,威脅你就犯,你會怎樣?一對年輕父母的做法,讓無數網友「開了眼界」。大冷的冬天,冰涼的地面,只見一個看起來只有三四歲大的孩子,四面朝地,趴在地上放聲大哭。她的父母卻站在不遠處抱著臂「冷眼旁觀」。